第002章 大唐征討吐穀渾

字數:5983   加入書籤

A+A-


    nbsp;   黨項人聚居繁衍之地,相鄰兩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南方是吐蕃,北方是吐穀渾。吐穀渾自不量力,妄自尊大,與中原王朝對立。黨項各部多依附於吐穀渾,和中原王朝的關係比較複雜,不相統一。有的黨項部族,時常侵擾中原王朝,搶掠人口和物質。中原王朝有時出兵進剿吐穀渾和黨項。黨項在魏、晉之後,勢力微弱,有的部族依附於中原王朝,有的部族奔竄於山野中。自北周時期黨項族漸漸發展起來,勢力範圍有三千裏,東到鬆州,西接葉護,南至迷桑,北連吐穀渾。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大唐王朝疆域廣闊,繁榮昌盛,四海朝服,通商興隆,各國商賈雲集都城長安和州府。在此形勢下,南會州都督鄭元璹遣使來到黨項地區,招諭黨項部落。細封部落大首領細封步賴帶領部落歸附唐朝。

    唐太宗非常高興,高度稱讚細封步賴歸屬中國之舉,設盛宴招待,將其居住地列為軌州,並頒發詔書,授予細封步賴為刺史,並請細封步賴征討吐穀渾。

    在這之後,有的黨項部落首領看到細封步賴受到大唐朝的褒獎和器重,又有幾個黨項部落的首領,陸續率領部落前來歸附,請求編入唐朝戶籍。

    唐太宗善加撫慰,賞賜豐厚,將那些地方列為崌、奉、岩,遠四州,幾位部落首領皆授為刺史,鎮守疆土。

    此時,黨項部落大都歸附了大唐王朝,隻有拓跋部的首領拓跋赤辭沒有歸附,依然依附吐穀渾。拓跋赤辭年輕英俊,作戰英勇,深受吐穀渾主慕容伏允喜愛,招為駙馬。

    西部之地,在唐王朝的管理之下,各民族和睦相處,逐漸繁榮起來。沒過多久,狼煙突起。

    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平靜已久的西部之地,突起戰火。吐穀渾國主慕容伏允派遣使者出使大唐,使者還沒有返回,吐穀渾就出兵侵擾大唐的鄯州。

    唐太宗好言安撫吐穀渾使者,遣其返回,招諭慕容伏允。慕容伏允以身患疾病推托,又為其子向太宗皇帝求皇室之女婚配,以試探大唐的意圖。唐太宗為長治久安,誠心招撫吐穀渾,應允婚事,召其子來長安迎親。慕容伏允又以有病推諉。唐太宗派遣中郎將康處真,前往慰問。

    在此期間,慕容伏允年老不能主政,其國相天柱王擅權,獨攬朝政,拘禁了大唐使者,並出兵擾掠岷州。岷州都督李道彥出兵反擊,吐穀渾軍隊敗走。不久,又入侵涼州。

    鄯州刺史李玄運探知吐穀渾近況,立即上表朝廷,稟報吐穀渾族人在青海湖牧馬,若派輕騎襲擊,可確保一舉成功。唐太宗立即遣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左驍衛將軍梁洛仁率軍出擊。

    唐朝大軍行進不到三十裏,段誌玄下令停止前進,駐軍防守。吐穀渾軍隊得到情報,連同牧馬人立即撤走。段誌玄副將李君羨率精騎尾隨,追到懸水河時,領軍出擊,吐穀渾軍民敗走,唐軍繳獲牛羊二萬而還。

    天柱王拘禁了唐朝的使臣鴻臚丞趙德楷。唐太宗前後派出十任使者,出使吐穀渾,說明利害,要求放人。天柱王沒有悔意,置之不理,仍然我行我素,不時出兵侵擾大唐邊界。

    是年十二月,大唐都城長安。

    清晨,東方一抹魚肚白,朱雀大街已是人聲熙攘,官員開始上早朝,奔向街北的太極殿。太極殿為皇上辦公之所,四周有廊廡圍成的巨大宮苑,東西兩側建有官署。

    兵部尚書侯君集,出班啟奏:“臣啟陛下,近日來,吐穀渾屢犯我邊疆之地,擄掠民眾,搶奪財物。拘禁我朝使者,藐視大唐王朝。為確保邊疆安寧,臣請陛下旨意,出兵討伐。”

    唐太宗看看群臣:“現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唯有西邊不寧。我大唐屢示招撫,吐穀渾反複無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常。朕深感憂慮,討平吐穀渾已迫在眉睫。”

    江下王李道宗出班奏道:“啟稟陛下,吐穀渾雖是山野小族,卻尚武凶悍,又有黨項大酋拓跋赤辭協助,其勢不可小覷,前朝曾多次進剿,都失敗而歸。今我朝意欲出兵,不能重蹈前朝複轍,即出兵必取勝,否則,就不要出兵。以微臣愚見,領兵之人務要選好。”

    唐太宗點點頭,“愛卿所言甚是,出兵吐穀渾是必然之勢。朕以為,此次出兵,必以李靖為帥,這是最佳人選。”

    李靖本名藥師,雍州三原人氏。姿貌瑰偉,精熟兵法。隋末任馬邑郡丞。唐高祖時,任行軍總管,率軍跟隨河間王李孝恭征服蕭銑,取得嶺南地區,任嶺南道撫慰大使。又以副帥協助河間王李孝恭,平叛了輔公炻起義軍。唐太宗時,曆任兵部尚書、尚書左仆射等職。每戰必勝,功勳卓著。後因患足疾,上表申請歸鄉休養。

    唐太宗念其勞苦功高,遣中書侍郎岑文本到家中慰問,傳達他的聖諭:

    朕觀自古以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不問愚智,莫能自

    知,才雖不堪,強欲居職,縱有疾病,猶自勉強。公能識達大體,深

    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誌,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唐太宗下詔嘉獎,加授李靖特進之職,準許在府邸攝養,賜帛千段,良馬兩匹。一切供給如舊。並特許,如身體允許,可以每二三日,到所主政的門下省、中書省辦公。後又賜靈壽杖,以減輕足疾。

    時下,李靖正在家中休養。聽說皇上希望他領兵出征吐穀渾,就去見宰相房玄齡。

    房玄齡一邊拱手施禮一邊道:“在下正想到府上拜望,不想將軍來了。”

    李靖還禮:“末將知道大人要傳,所以就來了。”

    房玄齡笑道:“老將軍果然神機妙算,皇上想要委以將軍重任,不知將軍身體可行否?”

    李靖慷慨道:“靖雖然年老,固堪一行,決意承擔此次出征重任。”

    “好,太好了。在下當向皇上力薦,此次領兵出征吐穀渾,非將軍莫屬。請將軍回府靜候,容在下進宮麵聖。”

    房玄齡隨即進宮稟報唐太宗。唐太宗得知李靖決意領軍,非常高興。

    次日早朝。李靖柱杖上朝。

    唐太宗微笑著道:“李愛卿,朕欲委以重任,不知愛卿身體如何?”

    李靖出班回稟:“謝陛下關懷,臣疾事小,國事是大。臣身體尚可,定不負聖望。”

    “好,愛卿果不負楷模。”唐太宗非常高興,下旨道:“朕任命你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進剿吐穀渾。兵部尚書候君集、刑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右衛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為行軍總管,皆由李靖大總管統領。”

    李靖奏道:“臣遵旨,決不負陛下重任,定率軍凱旋而歸。”

    其他幾人同時出班,回稟:“臣等領旨。”

    唐太宗看看諸將,意味深長地道:“黨項人大都歸順朝廷了,隻有拓跋赤辭不歸。此次出兵吐穀渾,一定要對其采取羈縻懷柔之策,聯絡黨項,將拓跋赤辭爭取過來,孤立吐穀渾,使之歸順朝廷,確保邊疆長治久安。”

    李靖等人高舉笏板,恭身回稟:“是,陛下,臣等遵旨。”

    唐朝六路大軍開始行動,各總管帥師分道進軍。前後數戰,吐穀渾敗退。

    唐貞觀九年(公元635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年)初,唐朝各路大軍到達伏俟城。吐穀渾退守大非川,並燒盡野草,欲斷絕唐朝戰馬草料,迫使唐軍因缺少糧草退兵。

    李道宗對李靖道:“伏允敗走西方,不知躲在什麽地方。現在正值冬季,天氣尚寒,草木未生,戰馬已經羸瘦,不可進軍。宜就地修整,等待糧草支援,待青草豐盛之時進軍。”

    侯君集道:“不然,從前段誌玄兵至鄯州不進,是因為吐穀渾國體完整,眾人齊心。現在,天柱王大敗,吐穀渾主慕容伏允不知去向,君臣不和,又無聯係,給我軍可乘之機,出兵必勝。”

    李靖道:“尚書所言極是,吐穀渾出現可乘之機,機不可失。我軍糧草不多,不宜久戰。若等待春來草發,吐穀渾整軍完畢,我軍必貽誤戰機。當今之計,務必迅速進軍,可用緩兵之計誘敵。傳令各軍就地修整,放出風聲,等待糧草,來春進兵。”

    “是。”眾將領命而去。

    天柱王得到情報,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別看大唐三十萬大軍來勢洶洶,現在也是強弩之末,秋後的蚱蜢,兵無口糧,馬無飼料。李大總管縱有天兵天將,我看他如何進兵。哈哈哈——”

    三天後,李靖將六路大軍分成兩路:南路由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領,北路由自己和李大亮率領,令大軍秘密進軍,合圍吐穀渾大軍。

    唐朝大軍迅速越過積石山,戰於牛心堆、赤水源,俘虜南昌王慕容孝儁,繳獲雜畜數萬。侯君集和李道宗兩軍越過漢哭山,在烏海戰敗吐穀渾大將梁屈蔥,將其伏獲。李靖大軍在赤海破吐穀渾天柱部,殺得天柱王蒙頭轉向,倉皇敗走,繳獲雜畜二十萬頭。前後數戰,大破吐穀渾,唐朝大軍乘勝追擊,會師大非川。

    李靖部下廓州刺史久且洛生,率軍來到肅遠山狼道峽。

    探馬來報,“稟將軍,黨項大首領拓跋赤辭,在狼道峽據險阻擊我軍。他們砍倒大樹,推下山石,擋住大軍前進的去路。”

    久且洛生問:“黨項人有沒有進攻的趨象?”

    “回將軍,黨項人現在沒有進攻的跡象,隻是采取守勢。”

    久且洛生趨馬上山,向峽裏觀望,又察看了四周的地形。此處山口是大軍前進的必經之路,四周高山聳立,崖高林密,不便大軍行動,輜重糧草無法跟隨。如果強攻,進軍遲緩,損失也太大。

    久且洛生派出使者,對他叮囑道:“你去見拓跋赤辭,曉以大義,敦促他歸順大唐,協助我大唐軍進剿吐穀渾。”

    使者見到拓跋赤辭,以為天朝上使,大搖大擺,高傲地瞥了拓跋赤辭一眼,輕慢地道:“拓跋大首領,我大唐三十萬大軍進剿吐穀渾,隻打了幾仗,渾主慕容伏允就不知去向,天柱王也望風而逃。本使奉命告訴你,大唐軍隊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望大首領早早歸順大唐,封你個刺史,賜你些金銀綢緞,享不盡的榮華,受不盡的富貴。如若不然,李大帥大軍一到,踏平吐穀渾,滅你黨項全族,你死無葬身之地!”

    拓跋赤辭氣得拔出腰刀,指著使者怒喝:“你知道我和吐穀渾老王是什麽關係嗎?我告訴你,渾主是我的嶽父,我是他的女婿。我和他就是心和腹的關係,生死不二,讓我歸降大唐休想!你趕快滾回去,不要汙染了我的寶刀。”

    “我滾回去,我滾回去。”使者嚇出一身冷汗,連跑帶顛地躥出大帳,打馬奔回。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