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歃血為盟
字數:6124 加入書籤
nbsp; “將軍,將軍。”使者落荒而歸。
見使者回來了,不等稟報,久且洛生問道:“本將軍的話都對拓跋赤辭說明白了吧,他做如何打算?”
使者連忙跪倒,“回稟將軍,您的話卑職都對他說了。他說他和渾主是嶽父和女婿的關係,歸順沒門兒。還說,告訴領兵將軍,有能耐就進兵,刀槍上見。他拿著腰刀指著卑職,說卑職是個小角色,不配他殺,讓我換您去。卑職幸虧是官職太低,不然腦袋就搬家回不來啦。”
久且洛生道:“拓跋赤辭太無理了,藐視我天朝大軍,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不知道唐朝大軍的利害。”
久且洛生心想,拓跋赤辭執迷不悟,必須殺掉他的銳氣,方可收降。於是計上心來。
他用重金收買了當地居民,當向導給唐軍領路。久且洛生親率輕騎,跟隨向導繞道來到肅遠山,在拓跋赤辭背後,突然發起攻擊。打得拓跋赤辭措手不及,被斬首數百人,被繳獲牛羊六萬多頭。拓跋赤辭僥幸逃脫。此役,不但殺了拓跋赤辭的銳氣,唐軍還獲得了口糧,士氣大振。
各路捷報頻頻傳到朝廷,唐太宗禦覽捷報。各路捷報大致相同,皆為斬殺多少人,繳獲多少俘虜和牛羊。
唐太宗看完捷報並沒有高興,本來愉悅的心情,此時沉了下來。立即下旨:
李靖大總管並各路總管:
此次出兵吐穀渾,並非殺滅其人,占領其地。吐穀渾之地,是曆
代中原王朝心腹之患,我大唐欲一勞永逸消除此患,永保邊疆安寧,
征服人心為要。
吐穀渾之所以驕橫,全賴黨項襄助。欲征服吐穀渾,必聯絡黨項,
為我所用。伐兵為下,攻心為上。黨項歸服,吐穀渾失勢,必投我大
唐。諸卿切記,以慰朕心。
唐太宗又令李道彥去黨項部落招諭。拓跋赤辭的侄子拓跋思頭秘密派人送去歸順的密函,表示願做叔叔的工作,一起歸順。他為表示誠意,命部下拓跋細豆率領所部歸降。
李靖和各路總管接到皇上的聖旨,心中已明。皇上真是高瞻遠矚,恩澤浩蕩。我等拚死殺敵,卻不符合聖心。還是皇上說的對,收複黨項,吐穀渾窮途末路,隻能歸服大唐。收得人心,四海升平。
李靖深感自責,出征之前,皇上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是自己沒有深刻領會皇上的良苦用心。他下定決心,這回該自己親自出馬了。於是,李靖派岷州大都督劉師立去見拓跋赤辭。
拓跋赤辭被久且洛生打得大敗而逃,暗自思忖,大唐地廣物博,軍威震天,所向披靡。小小吐穀渾彈丸之地,竟敢對抗大唐,無異於螳螂擋車。我再助吐穀渾,為其殉葬,值不值得?嶽父如何?你就給我一個女兒,我已經付出慘痛的代價了,一千來將士和族人沒了,本人的小命也差點交待了,我這個女婿也算對得起你老丈人了。再給你賣命,再打幾仗,我全族就滅了。我侄子都歸順了,勸我也歸順。那些個黨項都歸順了大唐,人家都升官發財了。我還為你老人家賣命?
他的心活了,產生歸降大唐的想法,又怕大唐懲罰。猶猶豫豫中,下不定決心。
拓跋思頭對拓跋赤辭道:“叔叔,小侄以為,我們邊疆小族歸順中國,是必然出路,既保證了我族的安危,也保證了此地的平安。叔叔,雙方之惠,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你看,咱們黨項族其他部落,投奔大唐以後,都得到了優待,封官晉爵,又賞金又賞絹。還在原地鎮守,啥也沒少,啥都不缺,族人盡享平安,又有中國的強大靠山和支持。”
&n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sp; 拓跋赤辭道:“咱們部落世世代代和吐穀渾聯姻,受到厚待和恩惠。背叛老王而去,我心不忍啊。”
拓跋思頭勸道:“大唐和吐穀渾哪頭沉哪頭輕,你老不能不知道吧?現在,大唐對吐穀渾用兵,吐穀渾眼看就完了,我們要為他陪葬?”
拓跋赤辭看看侄子:“你說的對,我也不想讓全族為吐穀渾殉葬,也想歸順大唐。可我們一向幫助吐穀渾,隻怕大唐不容。”
“不能。”拓跋思頭誠懇地對拓跋赤辭道:“小侄看大唐乃是上邦天國,不會意氣用事,忌恨前仇。就說上次那一戰,我看人家唐將沒想消滅咱們,要是想滅族,咱們還能跑得了?前麵的路是咱自己堵的,後麵的路是唐軍堵的。小侄以為,人家是給咱們特意留一條出路,咱們才能逃跑。”
拓跋赤辭點點頭:“有這種可能。”
拓跋思頭又道:“叔叔,不是有這種可能,而是人家唐軍特意放咱一馬。若唐軍兩麵夾攻,咱們往哪跑?”
“報大首領,唐軍大帥李靖的使者到。”
傳令兵的稟報,震驚了拓跋赤辭,“你說什麽?李大帥的使者來了?”
“是大首領,唐朝領兵大帥李靖派使者岷州大都督劉師立前來,在寨門前等候。”
拓跋思頭連忙道:“叔叔,小侄認為李靖大帥的使者是來勸降的。機會來啦,切不可失。”
拓跋赤辭毫不猶豫地下令:“吹響號角,打開寨門,迎接大唐使者。”
雄壯的號角響起,族兵列隊迎接。唐軍使者劉師立進了大寨,對拓跋赤辭作揖施禮,“在下是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大帥的使者,拜見大首領。”
拓跋赤辭右手撫胸,還以黨項禮:“貴使辛苦了,久仰貴大帥虎威,無緣鈞顏。在下,敢問貴使來到鄙寨意欲何為?”
劉師立道:“我軍大帥也仰慕大首領,渴望與大首領一晤,希望有幸能和大首領會盟。”
拓跋赤辭聞言心中暗喜:“好,在下也有會盟之意,也想見見李大帥。”
劉師立道:“既然大首領也有會盟之意,那就見見麵。李靖大帥指示在下,請大首領選擇見麵的時間和地點。”
“好,既然大帥有令,鄙人恭敬不如從命了。”拓跋赤辭眨動了幾下大眼睛,迅速轉動心眼兒,回道:“在下就不客氣了,見麵時間就在明日巳時,地點就選在我的老營前麵五裏之地,那裏平坦開闊。將軍意下如何?”
“好,就依大首領所言,明日巳時老營前五裏會盟。”劉師立雙手抱拳,“在下就告辭了,回去稟報大帥。明日相見。”
“好,明日相見。”拓跋赤辭連忙撫胸還禮。
送走了唐軍使者,回到大帳,拓跋赤辭忐忑不安。他雖然有心歸順大唐,卻又擔心,怕唐軍使詐,以前吃過虧。會盟之地選在老營前五裏之地,是因為離老營近,萬一有事,援軍眨眼就到。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地勢平坦開闊,雙方都無法設伏兵,彼此都消除了顧慮。
次日,巳時剛到,李靖帶領三十名騎兵來了,毫無戒備。
拓跋赤辭坐在馬上,遠遠地望見這一小隊人馬,大受感動。人家是大唐王朝的代國公,行軍大總管,卻沒有國公的架子。當年人家以三千鐵騎大破突厥於陰山,擒突厥頡利可汗,連大唐皇帝太宗都稱讚他: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複定襄,威震北狄,古今所未有,足報往年渭水之役。
拓跋赤辭心中暗想,我一個小小的酋長,隻有幾萬族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兵,我算個什麽,人家國公大帥竟然這樣看得起我,我還拿啥架呀。他連忙滾鞍下馬,肅立迎接。
李靖下了馬,拄著靈壽杖,一顛一顛地走向拓跋赤辭。
拓跋赤辭又受到感動,連忙走向前,右手扶在左胸上,彎腰低頭,施以黨項之禮。“大帥遠來,在下在此恭迎。”
李靖抱拳還禮:“得見大酋長,幸會幸會。上一仗是誤會,我大唐大軍不是來打你的。”
拓跋赤辭笑道:“貴軍不是來打我的,可我卻挨貴軍打了。”
“不打不相識嗎。”李靖也笑了:“再說,我的使者去貴寨招降你了,你為什麽不歸順?還幫助吐穀渾,攔住我大軍的去路啊?”
拓跋赤辭手撫心窩:“吐穀渾對我有恩,我不能忘恩負義呀。”
“大首領忠義之士,本帥敬佩。”李靖對拓跋赤辭抱拳以禮:“我朝太宗皇帝下聖旨,此次出兵吐穀渾,是為了消除吐穀渾對我大唐的侵擾,確保邊境的永久安寧,各族和睦相處。讓諸將招降你黨項,幫助我們收服吐穀渾。希望大首領能識時務,歸順大唐。”
拓跋赤辭沉吟半晌,施禮道:“大帥說得對,我願意歸順大唐,但是我有一個條件,咱們必須歃血為盟。以前,隋朝出兵進擊吐穀渾,我黨項每資軍用,可隋朝人不講信用,大軍一到,連我們一起打,侵掠財物。如果大帥沒有他心,咱倆就跪地上喝血酒,歃血為盟。大帥意下如何?”
“好,沒問題。”李靖慷慨地答應:“既然大首領願意歃血為盟,馬上就舉行儀式。”
拓跋赤辭爽朗地道:“好,大帥是爽快之人,我拓跋赤辭絕不是騎馬兜圈子的人。”
於是,李靖和拓跋赤辭用刀劃破中指,將鮮血滴在兩個酒碗裏,雙雙跪在地上,捧起血酒碗。
李靖神情嚴肅地道:“青天在上,我李靖,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代表大唐王朝向青天發誓,大唐朝廷願與拓跋黨項結盟,永世修好,決無二意,光陰易逝,誓言永在,青天明鑒,若違背誓言,天神共譴!”
拓跋赤辭神情嚴肅地道:“長生天在上,我拓跋赤辭,黨項拓跋部大首領,向長生天發誓,拓跋部願和大唐朝廷結永世之好,決不心懷二意,若有二心,長生天不容!”
二人將血酒碗高舉過頂,然後二人相對,兩個血酒碗碰了一下,喝下血酒。
會盟之後,拓跋赤辭派人清理障礙,把路讓開。唐朝大軍順利通過,迅速圍攻吐穀渾大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吐穀渾之眾一看,大勢已去。大寧王慕容順遂殺國相天柱王,率眾出降。
渾主慕容伏允害怕唐軍處治,率千餘騎倉皇逃往沙漠。沒過幾天,隨從大多潛逃,從者不足百騎。焦頭爛額的慕容伏允瞪著昏花的老眼,看看身邊越來越少的隨從,又沒有供給,不知向何處去。
他又抬頭向前方望去,前方是一望無際的大漠。陰沉沉的天宇下,大漠黑沉沉,一片蒼涼,遠處沙塵猶如海浪翻滾。
“長生天亡我也!”走投無路的慕容伏允,拔出嵌滿寶石的腰刀,在脖子上用力一抹,鮮血泉水般噴出。身子晃了晃,隨著一股刮來的沙塵墜落馬下。
寶馬噅兒噅兒哀叫,跪在主人的身邊。沙塵滾滾卷來……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