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濁輪川之敗

字數:5257   加入書籤

A+A-


    nbsp;   李繼遷誘殺了曹光實,全殲其部下,讓夏軍將士換上宋軍的軍服,打著曹光實和宋軍的旗號,奔銀州進軍,一舉襲破銀州城,繳獲軍資器械無數。

    “李家人又會來啦!”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於是,歸附李繼遷的黨項人和其他蕃漢人越來越多,其勢大增。

    李大信對李繼遷道:“大首領,我們占據銀州城,你可自稱定難軍節度使和平西王,以號令西夏之地番漢民眾。”

    張浦道:“你家失去平夏五州之地,現在隻是占據銀州一城,廣大疆土尚未收複。剛得到一州就妄自尊大,會使族人和部下不思進取。恢複祖業,任重道遠。以在下愚見,應該先設官授職,派遣州郡駐守,以鼓勵部眾奮勇作戰,續圖大業。”

    李繼衝道:“這怎麽叫妄自尊大呢?我李家原有五州之地,現在隻收複一個銀州,還差四州呢。再說了,定難軍節度使和平西王就是我李家的官職和尊號,我哥哥受之無愧。”

    “你說的沒錯。”張浦看看李繼衝:“定難軍節度使和平西王都是你李家的,大首領受之應當。問題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五州之地的黨項人和其他蕃漢民眾之心,是傾向朝廷還是傾向你李家,這並不確定。如果,民眾之心是傾向你李家,我們可以號令,涓涓溪流可匯聚大江大河。如果,民眾之心是傾向朝廷,我們的號令不但無用,而且還會成為叛離的緣由。”

    “對,還是軍師分析得對。”李繼遷對李繼衝道:“國家昌盛國民安居,民眾之心都是忠君愛國的。朝廷和皇帝已將我李氏遷往京城,是盡人皆知的。唯獨我們這一支背道而馳,與官軍對壘。雖有部分族人和蕃漢之眾支持,更多的人心如何,我們尚不得而知。”

    李繼衝道:“那我們得等到什麽時候?”

    “二弟,祖上得到定難軍節度使和五州之地,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恢複祖業,也非一蹴而就。”李繼遷拍拍弟弟的肩頭,語重心長地道:“你我兄弟任重道遠啊。”

    李繼衝點點頭,“我聽大哥的,你說怎麽幹,我就怎麽幹。”

    李繼遷對張浦道:“先生之言,是我心也。”

    於是,李繼遷接受張浦的建議,自稱都知蕃落使、權知定難軍留後;以張浦、劉仁謙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醜重遇貴等為蕃部指揮使,李光祜、李光允等為團練使;授予蕃部族長折八軍為並州刺史,折羅遇為代州刺史,嵬悉咩為麟州刺史,拓跋遇為豐州刺史,弟李繼衝為行軍司馬,其他人也都授予了職位。

    三月,李繼遷乘勝進攻會州。會州在銀州之南,黃河南岸。城高門堅,不宜強攻。

    李繼遷采取火攻,命軍士往城裏射火箭。無數火箭飛蝗一般,飛過城牆,飛進城中,落在房屋上。頓時,州衙和房屋起火。正逢春風南來,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城中一片火海。

    乘城中大亂之機,李繼遷揮軍進攻,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會州。

    會州已是一片廢墟。李繼遷放棄派兵駐守的打算,縱兵大肆擄掠,班師回銀州。

    朝廷接到銀州失守的邊報和大將曹光實戰死的凶信,還沒研究出對策,又傳來會州被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焚的急報。

    宋太宗大為惱火。當李繼遷逃跑時,他沒當回事。李氏家族都遷到京城了,也沒有了統治管理五州之地的權力了。李繼遷一家百十多口人,能有多大之勢,何況跑到大漠裏了,成不了大氣候。地斤澤一戰,打得李繼遷丟盔卸甲,遺母棄妻,狼狽之極。現在,連失兩州。這個李繼遷,還不能不當回事。

    宋太宗立即下詔,令秦州知州田仁朗、閣門使王侁、副使董願、宮苑使李繼隆率兵征討李繼遷。

    田仁朗性格沉厚,有謀略,曾跟隨太祖皇帝征戰,卓有戰功。太平興國初,任榷易使,率軍征討西北諸羌進犯,短兵相接,前鋒稍卻,他揮劍立斬指揮使二人,軍中震恐,爭先奮戰,大破敵軍。每次出兵,皆取勝而歸。

    此次,宋太宗又將征討李繼遷的重任委與田仁朗。

    田仁朗率軍來到綏州,按兵不動,卻向朝廷請求增兵。

    李繼遷乘田仁朗沒有行動,進攻三族寨。三族寨抵禦不了夏軍的進攻,寨主折遇乜一看,大寨守不住了,又遲遲不見援兵,就殺了朝廷的監軍,舉寨投降。李繼遷乘勝進攻撫寧寨。

    宋太宗得到田仁朗駐軍不為,三族寨失守的戰報,龍顏震怒:“田仁朗,朕讓你去打李繼遷,你按兵不動,卻讓朕增兵,豈有此理!”

    宰相趙普奏道:“陛下息怒,田仁朗無所作為,可令別人代之。”

    “好。”宋太宗氣得渾身哆嗦,立即下詔:“命軍庫使劉文裕帶兵,即日出征。”

    此時,田仁朗沒接到朝廷的詔書,還不知道自己被革職,興致勃勃地對諸將道:“敵人逐水草而居,偏好待在岩險之地,經常聚烏合之眾來犯,勝則進,敗則走。我們卻沒有辦法追蹤到其巢穴,將其打盡。今李繼遷嘯聚羌、戎數萬精銳攻打撫寧寨,撫寧寨雖小卻非常堅固,兵少而精,他不可能在旬日內攻破。我軍養精蓄銳,等李繼遷將疲兵衰,再以大軍攻之,分強弩三百,斷其歸路,李繼遷必擒矣。”

    眾將都道:“大帥之計,太高明了。這次,李繼遷插翅難逃。”

    田仁朗部署已定,為了迷惑李繼遷,天天喝酒,不管軍事。宋太宗急遣使臣,不容分說將他調到京城,下到大理寺問審。

    禦史審問道:“身為大帥,為何按兵不動,卻要朝廷增兵?李繼遷攻打三族寨,你為何不救援?”

    田仁朗道:“所招銀、綏、夏之兵,其州皆留防城,不能調動。所部隻有千餘人,都是收集曹光實的舊部,又缺少兵器和甲胄,故此請求朝廷增兵。三族寨與綏州相距甚遠,遠水不解近渴,救之不及。勞師遠征而無功,不如不征。”

    “你沒去救,怎麽就知道救之不及呢?!”禦史大人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喝問道:“就算三族寨救之不及,你尚可按兵不動。那麽撫寧寨呢?你為什麽不派兵解圍呢?卻天天喝酒,不為軍事!”

    田仁朗辯道:“禦史大人,在下已定擒繼遷之策,會詔代臣,其謀不果。”

    禦史喝道:“你說什麽?身為主帥,帶兵不為,卻說陛下將你詔回換了別人,你的計謀才沒成功!”

    田仁朗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著朝廷的方向抱拳作揖:“正是,在下正要調兵遣將,圍剿李繼遷,卻被陛下叫回來了。”

    禦史當即就向皇帝奏報。宋太宗一聽,大怒,責問禦史:“仁朗不問軍事,難道不是過失嗎?”

    大理寺遂以田仁朗消極怠慢,貽誤戰機,判其死罪。

    宋太宗見田仁朗已伏法,漸漸地消了氣,念其往昔之功,特許以罰金代罪,降為商州團練副使,立即赴任。

    王侁密告田仁朗帶兵不為,朝廷遂任命其為主帥。此人剛愎自負,治軍嚴厲,曾殺違命者,立下軍威。他率領大軍,由綏州進兵濁輪川,進攻夏軍。李繼遷撤撫寧寨之圍,與王侁拒戰。撫寧寨守將一看,朝廷大軍到了,打開寨門,衝殺出來。李繼遷腹背受敵,軍心動搖,漸漸支撐不住。

    李繼衝對李繼遷大喊:“大哥,你帶人快撤吧。”

    “不,我不能撤。”李繼遷握住戰馬韁繩,一邊揮刀砍殺一邊道:“我不能撤,我要撤了我軍就敗了。”

    “宋軍已將我們包圍了,再不撤就衝不出去啦。”李繼衝殺到李繼遷馬前,“大哥,不要爭一役一戰的成敗。快撤,我掩護你。”

    李繼遷隻得撤退,李繼衝在後護衛,兩人且走且戰。無奈宋軍太多,殺退一層又撲上一層。

    “大哥,跟著我。”李繼衝兩腿一夾戰馬。戰馬嘶鳴一聲,向前衝去。李繼衝拚命砍殺,殺開一條血路,李繼遷衝出去。一群宋軍騎兵追上來。李繼衝調轉馬頭迎上去。

    李繼遷一看弟弟殺回去了,也調轉馬頭。

    李繼衝急得對他大喊:“大哥,不要管我,你快跑。複興祖業的重擔落在你的肩上!快撤,你快撤呀!”

    李繼遷隻得撥轉馬頭,飛也似的向前奔去。一名宋將舉弓搭箭,瞄準李繼遷。

    “住手,勿傷我兄!”李繼衝見狀,一拽韁繩提馬衝過去,擋住箭道。利箭正中他的左肩。他頑強地揮刀拚殺,宋軍在他的刀下紛紛倒下。鮮血染紅了戰袍,染紅了坐騎。手中的戰刀上下飛舞,殺得宋軍紛紛躲避。戰馬嘶鳴著,衝出宋軍的包圍。

    李繼遷敗退,被宋軍斬首五千餘,被俘四千多,被繳獲馬匹鎧甲不計其數。麾下沒邵浪、悉訛及兔頭川東、西諸族皆被破。

    王侁一路征討,收複銀州,率軍出州北,至悉利諸族。代州刺史折羅遇和弟埋乞迎戰,均戰敗被殺。王侁由開光穀西進兵杏子坪,戰敗保寺、保香諸族首領埋乜已等兵,斬五十七人;又破保、洗兩族,俘三千人,降五十五族;擒三族寨叛將折遇乜,將其斬首。於是,三族豪酋折八軍等三千餘眾皆遣使獻馬請罪,願改圖自效,為國進討。銀、夏等州又叛李繼遷,歸服宋廷。

    李繼遷隻得收拾殘兵敗將,向漠北撤退。他遠遠地望著銀州熟悉的城池,蒼涼地高呼:“銀州,我還會奪回來的!”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