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尋找靠山
字數:6107 加入書籤
nbsp; 李繼遷退居漠北,繼續聯絡各地黨項和蕃族。夏州鹽城鎮岌伽羅膩十四族皆為黨項族,與吳移、越移等族聯合,歸附李繼遷。
宋太祖為打擊李繼遷,確保西夏之地的安寧,遣內客省使郭守文增援夏州。郭守文率宋軍回同尹憲,進兵鹽城。吳移、越移四族見宋軍來勢凶猛,知不可抗拒,舉族投降。岌伽、羅膩等族不敢出兵援助夏軍。
兩股宋軍前後合擊夏軍,夏軍不敵,被殺千餘人,焚毀族帳千餘。銀州、麟州等州諸蕃部一百二十五族合一萬六千戶皆內附與宋朝。三族寨大首領折禦乜懼怕宋軍,隻得舍棄李繼遷投降。
火熱的太陽,高高地懸在藍天上,映照得浩瀚的大漠一片金黃。沙丘沙梁,起起伏伏,塑造出奇異的景觀。沙原像大海的浪濤,層層疊疊,起起伏伏,卷向天邊。
李繼遷站在一座沙丘上,像座雕塑,凝望著前方。張浦站在他的身旁,也望著前方。
前方有一叢一叢的駱駝草,頑強地生長。草間的小野花,十分鮮豔,在風中輕輕地晃動。
“這一仗全軍覆沒,二弟也戰死了。”
“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兩軍對壘,必有一勝一敗。征戰就有傷亡,大首領不要過於悲傷。”
李繼遷道:“我不是悲傷,我還有鬥誌,我還能戰。我是在想,得而複失,這樣下去,何時才能恢複祖上的基業。”
“我們漢人有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首領要恢複祖上的基業,更是急不得。李家的祖業,是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戰才得到的,你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大首領也說過這話,你要有長期奮戰的打算。”
李繼遷堅定地道:“軍師說的對,我要有長期奮戰的打算,我要奮戰,我兒子要奮戰,我孫子也要奮戰!一代接一代,奮戰下去!”
“對,要一代接一代地奮戰下去。”張浦向李繼遷走了幾步。“你想一想,你的先祖創業的時候,能征慣戰,攻無不取,戰無不勝,這是什麽原因?”
“先祖們各個驍勇善戰,有用有謀。”
“這隻是一方麵原因,還有另一麵原因。”
李繼遷不解地看著張浦,“還有另一麵原因?”
“對。另一方麵原因就是朝廷的支持。”張浦看著李繼遷剛毅的臉龐:“你李家的官職和領地,都是朝廷給的。每次征戰,都有朝廷作為後盾。”
李繼遷點點頭,“軍師說的對,先祖的功業得益於各個朝廷的扶助。”
張浦看著李繼遷:“大首領,你呢?”
“我……”李繼遷似有所悟,“我不但沒有朝廷的扶助,朝廷還打我。”
“你說對了,你失敗的根本原因就在這。你麵對的是一個強大的宋朝,你麵對的是百倍的大軍。你隻有兩三萬兵馬,雖然你和繼衝都有萬夫不當之勇,麵對強大的宋軍,你們兄弟倆和幾萬兵馬不過滄海一粟。”
“對對對,軍師所言極是。”李繼遷連連點頭,看著張浦,“請問軍師,你給我找出了失敗的原因,那我應該怎麽辦?”
張浦道:“你要找個靠山,找個朝廷。”
李繼遷看著張浦,“找個朝廷作靠山,得找誰呢?”
“在下給你分析一下。”張浦轉向前方,一手指向遠方,慷慨地道:“當今天下,群雄並立。東有大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北有遼國,國運享通,如日中天。西南是吐蕃,虎視眈眈。西方是西州回鶻,固守家園。其他諸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其國力孱弱。而今能與大宋抗衡的,隻有北麵的大遼國。”
李繼遷道:“軍師的意思是讓我和大遼交好。”
“對,在下就是想讓大首領和遼國交好,遼國可以幫助你。而且,祖業恢複以後,平夏之地北鄰就是遼國,兩國相睦,國家無虞。”
李繼遷擔心地道:“我祖彝殷曾領兵進犯遼國,遼國能接納我的請求嗎?”
張浦胸有成竹地道:“在下認為遼國會接受大首領的,遼國之敵是大宋,你背宋向遼,對遼國來說是大好事,求之不得。”
“有道理,有道理。”李繼遷連連稱讚:“軍師真是高瞻遠矚,不但指點迷津,還指出國策。請受我一拜。”
張浦連忙擺手,“大首領太客氣了,我不過是出出主意。張浦這條命都是大首領救的,若不是你將我從鬼鳳穀中救出,我早到閻王那裏當差啦。”
“何足掛齒。”李繼遷連連擺手,“見死不救非君子。我得謝謝你,是你給了我做君子的機會。”
二人哈哈大笑。
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二月,張浦遵李繼遷之命,帶著大量金銀珠寶來到遼國,向遼聖宗耶律隆緒稟奏了李繼遷歸附的請求。
“李繼遷意願歸附我大遼國,朕甚感欣慰。張愛卿遠道而來,餐風宿露,艱難竭蹶。先下去歇息,容朕和臣宰商議,再告愛卿。”
張浦跪倒,“謝陛下隆恩。”
遼聖宗吩咐臣下,熱情地招待張浦。
見張浦下朝去了,遼聖宗對群臣到:“平夏李氏世代為中原王朝之臣,是其藩鎮,其祖曾領兵攻我大遼。現宋朝撤其藩,舉族遷往汴京,唯繼遷叛宋來歸。如我朝接納繼遷,必開罪於宋。眾愛卿,此事應如何處之?”
西南招討使韓德讓出班奏道:“陛下,西夏之地為中國王朝要地,乃其右臂,扼守東土和西域之咽喉,又是絲綢之路的通道。當年府州折氏與銀夏共同抗擊劉漢,致使我朝大軍援助無功。現在李繼遷降我大遼,國之利也,諸夷皆從,無異於斷宋之股肱。繼遷為我所用,宋增一敵,心分為二。納繼遷所請,百利於遼,望陛下深思,宜從其請。”
遼聖宗點點頭,“愛卿所言有理,朕就下詔,接受李繼遷所請。”
於是,派遣侍中蕭裏得持詔書,跟隨張浦來到西夏,授予李繼遷定難軍節度使、銀夏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李繼衝為定難軍副使。
李繼遷得到遼國的授封,雙手捧著大遼國皇帝賜的玉璽和詔書,十分喜悅,激動地對張浦道:“祖先所創的基業,又回到我的手中。”
張浦看著李繼遷,認真地道:“大首領,你要有個清醒的認識。遼國所封,不過是個空爵而已,遼國隻是借用的力量,恢複祖業,還需你自己的奮鬥。”
李繼遷心潮澎湃,堅定地道:“軍師說得好,我也是這麽想的。遼國封完我了,地方還是大宋占著,還要我自己拚命打下來。有了大遼這個靠山,大宋何懼。”
張浦道:“大首領以後所要做的,就是積蓄力量,伺機攻宋。”
大遼國的招牌和先祖的恩澤,使蕃漢之眾又重歸李繼遷。他精神抖擻,招兵買馬,重整軍威,積極準備再度軍事進攻。
為了加強和遼國的聯盟,當年十二月,張浦回到平夏不久,李繼遷再度派遣他出使遼國,以五百匹戰馬答謝,並請求遼聖宗賜婚。
此時,正值遼宋大戰,遼將耶律盼與宋軍在泰州激戰,遼國戰事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利,節節敗退。
遼聖宗看到李繼遷“願婚大國,永作藩輔”的請求,心裏一動。他想讓李繼遷牽製宋軍,以利遼軍,遂答應請婚,將宗室王子帳節度使耶律襄之女封為義成公主,準備下嫁李繼遷。遣使西夏,詔示李繼遷。
李繼遷信心大增,乘宋遼酣戰之機,親率野利仁榮和李大信進攻夏州。大軍行進到夏州城北的王亭鎮。
夏州知州安守忠得到李繼遷來犯的情報,笑了,對眾將校道:“李繼遷烏合之眾,與我軍多次交戰皆敗北,還有膽子來犯,當一舉滅之。我等不能困守在城裏,等李繼遷來攻,應該主動出擊,將他殲滅。”
於是,安守忠率三萬馬步軍向王亭鎮進發,迎戰李繼遷。
兩軍對陣,安守忠指著李繼遷,大喝:“叛臣,天朝大軍來了,還不下馬投降,免得一死,當朝為官。”
李繼遷哈哈一笑,“安大人,在下不圖朝中為官,隻想留在祖宗奮戰之地。若要我下馬投降,這要看安大人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好,李繼遷不愧黨項勇士,咱二人一戰。”安守忠回身對將士們高呼:“活捉李繼遷者,封仁勇校尉,食邑三百戶!”
宋軍將士歡呼著,爭先恐後地衝殺過來。李繼遷指揮夏軍迎戰,不敵宋軍,引軍敗退。安守忠意氣風發,寶劍一揮:“追擊。”
宋軍殺來,夏軍倉皇奔逃。
李繼遷轉身看看追來的宋軍,撥轉馬頭,寶刀向前一揮,戰馬噅兒噅兒歡叫,箭一般飛出去。
“殺呀——”萬名夏軍騎兵躍出屏障,奮勇殺進宋軍中。宋軍大驚,頓時大亂。黨項人英勇彪悍,戰鬥力極強,鐵騎在宋軍中橫衝直撞,宋軍漸漸不敵,潰敗而逃。
“不許退,不許退!”安守忠揮著寶劍,彈壓潰軍。
兵敗如山倒,沒有將士聽安守忠的嚎叫。他一看,無法挽回敗局,隻得猛打坐騎逃竄。夏軍一路追擊,斬殺甚眾,安守忠敗進夏州城。李繼遷率軍追到城門下,遂將夏州圍困。兩個月過去,仍不撤軍。
麟州知州韓崇訓得到戰報,領大兵赴援。李繼遷得知宋軍來援,撤圍而回,屯兵黑水河畔,據險固守。
綏府都巡檢使石保興率軍巡邊,剛巡視到罨子寨。李繼遷隔河望見宋軍隻有二千多人,下令進攻。夏軍四千人爭渡黑水河。石保興見夏軍勢眾,立即分兵設伏。夏軍過河,兩軍戰在一起。宋軍敗退,夏軍追殺,進入埋伏。宋軍伏兵出擊,夏軍大敗。
李繼遷沒想到自己設伏敗安守忠,卻被石保興設伏擊敗,心中懊悔。退兵黑水河北岸,整頓兵馬,伺機再戰。一日,他想到遼國已許婚,兩年過去了,卻不見公主嫁到,遂遣牙校李知白出使遼國,獻表請公主。
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三月,遼聖宗遣軍護送義成公主入夏,下嫁李繼遷,又封其為夏國王,賜馬三千匹。
李繼遷娶得大遼國公主,又得到夏國王的封號,大喜過望,雄心大增。眾蕃都懾服,歸順部族越來越多,捐獻牲畜的人也越來越多。
李繼遷遣使遼國拜謝,獻良馬二十匹、粗馬二百匹、駱駝一百頭,錦綺三百匹、織成錦被褥五合、蓯蓉、甘石、井鹽各千斤,沙狐皮一千張、兔鶻五隻、犬子十隻。自此以後,每年八節注貢獻不絕。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