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李繼遷詐降

字數:4663   加入書籤

A+A-


    nbsp;   破醜重遇貴來到夏州,向趙保忠請降,趙保忠欣然應允。

    李繼遷得到破醜重遇貴詐降成功的密報,率軍進攻夏州。趙保忠率軍出城拒敵,破醜重遇貴在城中裏應外合,宋軍大敗。李繼遷正準備占據夏州,遠處旌旗招展,宋朝大軍奔來。

    李繼遷一看不好,趕緊收兵,城裏城外的夏軍呼啦啦撤退。朝廷遣商州團練使翟守素,領兵進駐夏州,協助趙保忠防禦李繼遷。

    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十月,李繼遷進軍安慶澤。趙保忠和翟守素二人率軍迎敵。監軍在旁,趙保忠無奈,隻得指揮軍隊進攻。兩軍廝殺起來。翟守素偷偷搭弓射箭,趙保忠一看,心中大叫不好,嚇得他閉上眼睛。翟守素的箭射中李繼遷的左肩。李繼遷捂住傷口,身子往後一仰,墜落馬下。

    不等夏軍搶救李繼遷,宋軍呼啦啦殺過來。

    噅——  李繼遷的戰馬嘶叫一聲。此馬乃是西域寶馬,深懂人性,和他一起久經沙場,感情甚深。戰馬見李繼遷倒在地上,叼起他的襻甲絲絛,往本陣奔去。一群親兵撲過來,抬起李繼遷就跑。

    張浦一看李繼遷中箭,立即傳令退兵。翟守素揮軍追殺,夏軍大敗。

    趙保忠將功攬在身上,立即上表:

    李繼遷兵犯安慶澤,遣使諭之,不聽,已將兵討擊。繼遷拒戰,

    中流矢遁去。

    敗回營寨,張浦趕緊給李繼遷治傷。萬幸,箭再向右偏二寸就射中心窩。但是箭上卻有毒,幸虧張浦醫術高超,治療及時。

    張浦對李繼遷道:“大首領,你現在身負重傷,暫時不能與宋軍作戰。翟守素至夏州,恐兵力不敵。可詐降,遣人由保忠奉表謝罪,朝廷必信。”

    床榻上的李繼遷道:“就依軍師。”

    趙保忠見李繼遷向朝廷請降,心中大喜,立即書寫奏章,遣使臣快馬傳京。

    宋廷又得到李繼遷歸順的請求。

    黨項之患終於解除。宋太宗心懷仁愛,再次相信了李繼遷的歸順,滿朝文武皆大歡喜。

    李繼隆啟奏:“陛下,李繼遷心懷二誌,誌在恢複祖業。陛下不能輕信他的歸順,應乘其潰敗和有傷在身之際,發兵追剿,一舉可擒矣。”

    宋太宗道:“我朝以武討逆,以仁安邦。李繼遷既然上表歸順,上和天意,下附民心。若出兵進剿,逼其叛反,是國家之禍。”

    “是,陛下英明。”李繼隆聽到太宗皇帝的話,不好再說什麽,隻得退回班位站定。

    “朕意已決,接受李繼遷的請求。”宋太宗喜悅地道:“授李繼遷銀州觀察使,賜名趙保吉;其弟李繼衝授予賜名趙保寧,授綏州團練使;授其子德明管內蕃落使、行軍司馬。繼遷母罔氏,封西河郡太夫人,留養京師。”

    一群文武大臣一齊回奏道:“陛下賢德聖明。”

    宋太宗微笑著,又對宰相趙普道:“宰輔一箭雙雕之計甚好,既看住了保忠,又得服保吉和黨項。”

    趙普回稟道:“這是微臣的職責。”

    李繼遷堂而皇之地進駐銀州,西夏和宋朝偃旗息鼓,一片安寧。但朝中大臣,有很多人不相信他,防其有變。

    自李繼遷反宋,宋朝就封閉了邊界的通商市場,西夏之地本來就地處荒涼,物產匱乏。被禁市,財用更加艱難。

    李繼遷遂向朝廷上表:王者無外,戎夷莫非赤子?乞通互市,以濟資用。

    宋太宗見表,微微一笑,對群臣道:“這個李繼遷還挺會說,天下皆為王土,百姓都為赤子。豈有內外之別,準其請。”

    滿朝文武大臣沒想到皇上不征求臣下的意見,就答應了李繼遷的請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隻得高舉笏板,齊聲稱頌:“皇上英明。”

    李繼遷和李繼衝進駐了銀州和綏州,獲得了喘息之機,休息養生。

    一日,李繼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遷的一位族人來了,給他送來一封趙保忠的信。趙保忠在信中說明了交兵的無奈和中箭的實情,表達了對他的懺悔和對宋朝的不滿。

    李繼遷將信遞給張浦,“你看看。”

    張浦看完將信還給他,“大首領,你想怎麽辦?”

    李繼遷捏著信,圓眼轉了轉,對張浦道:“若不是李繼捧將五州奉宋,我李家豈能失此祖業,我豈能浴血奮戰,我恨不得將此不孝子孫打死。為了實現恢複祖業的誌願,應該好好利用我的這位族兄,我先讓他歸附遼國,讓他和大宋分心。”

    “好,此計甚妙。”張浦十分肯定。

    李繼遷派心腹之人去見趙保忠,說遼國許以恢複王爵,永鎮夏州。

    趙保忠心動,當初進朝並非本意,早就對宋太宗不滿,嘴上說的好聽,卻對自己不相信,疑神疑鬼的。他對自己輕易獻出五州之地,後悔不迭。晚了,一切都晚了。看到李繼遷的密信,他的心活了。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有了大遼國做靠山,就有了一條可靠的退路。

    趙保忠決心已定,給遼聖宗寫了請求歸附的上表,遣親信偷偷去遼國。遼聖宗接到趙保忠的歸附請表,立即下詔,授趙保忠推忠效順啟聖定難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封西平王,複本姓名。

    趙保忠的心落了底,萬分歡喜,恢複李姓和繼捧之名,暗中和李繼遷往來密謀。大宋朝沒有發現其不忠的奸情,覺得西夏安寧,乃國之幸。於是,給兩人優厚的俸祿,年終賞賜豐厚。李繼捧為迷惑皇上和朝廷,遣使獻白鶻,號“海東青”。

    宋太宗對趙保忠的作為很滿意,下詔以久罷田獵,賜還白鶻。

    李繼遷又給宋太宗上表,請求朝廷將先祖的夏銀等五州之地賜還給他。宋太宗一看表章,氣就來了,朕已削藩成功,豈能還你,給你一觀察使已是洪恩。遂下詔婉言拒絕,好言安撫。

    李繼遷氣憤地道:“平夏五州之地乃祖上留給我李家的,你皇上連哄帶嚇地從我哥哥那弄去了,我一定要奪回來!”

    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月,李繼遷率軍進攻宋朝邊境的堡寨,虜掠居民,焚毀財物,又率軍攻占了靈州。隨後授李大信為蕃部都指揮使,命其率軍進攻慶州。

    慶州北連沙漠,地形開闊,無險可依。又因李繼遷上表歸降,守備鬆弛。夏軍來到,慶州軍民都害怕。

    知州劉文質將自己的兩百萬錢賞給部下,激勵將士們奮勇作戰。將士們得到賞錢,皆奮勇拚殺。李大信指揮大軍攻城,數次失敗,死傷慘重,隻得撤軍。

    李繼遷率軍進入原州,兵圍牛欄寨。團練使石保普領宋軍據守。兩軍相持數日,李繼遷引兵撤退。

    黨項人和蕃人都生活在沙漠之中,以牧養馬牛羊為業。糧食和茶葉等物資,需地產的青白鹽同邊境居民交換。

    宋朝轉運副使鄭文寶上表建議:銀、夏之北,千裏不毛,但以販青白鹽為命爾。請禁之,許商人販安邑、解縣兩池鹽於陝西以濟民食。官獲其利,而戎益困,繼遷可不戰而屈。

    朝廷議論後,多數大臣附議鄭文寶的建議,認為此舉可遏製李繼遷。也有大臣反對,認為此舉可引起蕃漢民眾不滿。

    宋太宗經不住臣下的利害陳詞,也怕李繼遷勢力壯大不易控製,就同意了鄭文寶的建議。遂於十月,宋太宗下詔,陝西以西嚴禁青白鹽交易,敢有私販者,皆死罪。

    幾個月後,邊境的黨項人和蕃漢民眾缺少糧食,生活困苦,都背叛宋朝投奔了李繼遷。李繼遷和四十二族首領在楊家堡會盟,率領一萬三千騎進攻環州石昌鎮,屠小康堡。環州知州程德元領兵迎擊,夏軍與戰不退。

    商人販賣兩地的池鹽獲利少,多數人偷偷從其它渠道弄鹽,高價賣出。宋朝邊境的居民沒有鹽吃,對朝廷非常不滿,也騷動起來。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