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軟禁張浦
字數:6389 加入書籤
nbsp; 李繼遷退入漠北以後,李繼隆派弟弟洛苑使李繼和回京上表,請於銀州、夏州南界山中增置堡寨,以兵戍守,以斷李繼遷糧運,且為熟羌屏蔽。朝廷準請。李繼隆派部下選址建堡。
李繼遷得到細作的密報,率軍扼守駱駝口道路,以大軍脅迫擄掠的熟羌民眾和駱駝、牛羊等物退往平夏腹地。
黨項熟藏部大首領別遇不願離開故土,暗中與族人密謀,欲乘其不備擒殺李繼遷。夏軍押解著百姓向北而去。
李繼衝騎著戰馬來回督促,別遇與李繼遷並馬而行,二人有說有笑。別遇的三個親兵和李繼遷的二名親兵跟在後麵不遠處。
天氣炎熱,無邊的大漠猶如火籠,沒有樹木,隻有一叢叢被太陽曬蔫的芨芨草和駱駝草,枯綠的顏色顯出了頑強的生機,也給荒漠帶來了些許生氣。遠處的沙丘猶如高山,火炭般的夕陽懸在沙丘上,絢麗的陽光照耀在大漠上,大漠嫣紅,仿佛一片血海。
大隊走了將近一天。人疲馬乏。
李繼遷看看天邊,看看散漫的隊伍,對身邊的別遇道:“大首領,在這安營歇息吧。”
別遇道:“好,西平王。”
李繼遷對身後的親兵道:“傳本王軍令:安營下寨,明日清晨啟程。”
“是。”一名親兵撥馬離去。
別遇見李繼遷的一名親兵走了,以眼示意自己的親兵。三個親兵一夾戰馬,突地奔向李繼遷。李繼遷正注視著亂哄哄的民眾。
噅噅——戰馬嘶叫,猛地抬起前蹄,險些將李繼遷摔下去。李繼遷一驚,抓住馬鞍橋。
刀光閃閃,鮮血噴濺。李繼遷的親兵墜落戰馬,他的戰馬肩頭擋住一刀。
“啊——”李繼遷大驚。戰馬猛地躥出去,馱著他奔跑。別遇和三名親兵緊緊追趕。
突如其來的變故將人們驚呆了。
“殺——殺——”藏熟部軍兵揮舞著刀槍,殺向夏軍。夏軍措手不及,紛紛倒下。有的夏軍在驚呆片刻後,一邊逃跑一邊反擊。
李繼衝聞變大驚,見藏熟部軍兵追殺李繼遷,拍馬迎過去,怒喝一聲:“勿傷我兄!”擋住藏熟部軍兵,揮刀砍殺。無數把戰刀砍到他身上和馬上。
李繼遷見弟弟陷在包圍中,撥馬返回,營救李繼衝。
李繼衝見狀,衝他大呼:“大哥,你快走,不要顧我。”
“不,我不能丟下你。生在一起,死在一塊。”李繼遷揮刀砍殺。
“你不能死,你要死了,祖業就完啦。大哥,不要忘了你的誓言。你快走,快走哇——”
“二弟……”
李繼遷看了一眼血人一樣的弟弟,殺開血路,衝出去。李繼衝擋住藏熟部軍兵,戰到最後一刻。
李繼遷為恢複五州祖業,奪取之地首選夏州。夏州是平夏的治所,是拓跋家族的發祥之地。李繼遷親率大軍數次進攻夏州,與宋朝神衛指揮使許均一日十二戰,不能攻取。
夏州是李繼遷首要奪取的地方,也是讓宋太宗寢食難安,殫思竭慮之地。
一日早朝,宋太宗看看群臣,不等臣下啟奏,就道:“夏州深在沙漠,常為奸雄竊據,李繼遷決意攻取,以恢複祖業。讓朕坐臥不寧,欲毀其城,如何?”
左相呂蒙正出班啟奏:“自大夏王赫連勃勃築城以來,世為關右之患,若廢之,萬世利也。”
“好。”宋太宗看著呂蒙正,“宰輔之言正和朕意。”
於是,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宋朝將夏州的富豪和百姓全部遷出,安置在綏、宥等州,給予官田補嚐。銀州和夏州之地的黨項族和其他蕃族八千戶,脫離李繼遷歸附宋朝。夏州城遂於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毀棄。
夏州被毀,李繼遷大驚,衝著大漠怒吼:“你個皇帝老兒,你也太狠啦,把我拓跋家族的老窩給毀啦,我李繼遷跟你沒完!”
張浦道:“西平王不要惱怒,在下建議暫停攻取,集聚力量,伺機而行。”
李繼遷憤憤不平地道:“我現在沒有力量,要是有力量,定率軍打到汴京城,拿宋太宗那老兒來問罪!”
李繼遷接受張浦的建議,命張浦為左都押衙、指揮李光祚到綏州,拜見宋朝內殿右班張崇貴,奉上和好奏表。張崇貴在石堡寨接見了張浦一行,殺牛置酒,盛情地招待,贈給李繼遷錦袍、銀帶。張浦等回,李繼遷遂遣牙校以良馬入貢,表示感謝。
宋太宗寬宥李繼捧,又是給官又是給房,感動得滿朝大臣淚如雨下。少數大臣想到李繼遷和朝廷對著幹,氣就不打一處來,卻又抓不到他,就把怨恨撒在其母身上。
參政寇準出班奏道:“臣啟陛下,李繼遷乃叛臣首惡,大憝元凶,雖不能即刻誅殺,其母在握。臣請斬於保安軍北門外,以儆凶逆。”
其他大臣紛紛出班,氣憤地道:“臣附議。”“臣附議。”
宰相呂端靜觀同僚義憤填膺的凜然,覺得事情要鬧大了,並不利於朝廷,於是出班,高舉笏板啟奏:“陛下,臣有本。昔項羽欲烹太公,漢祖言:‘遺我一杯羹!’未舉大事者固不顧親,況繼遷悖暴之人哉?且今日殺繼遷之母,明日繼遷可擒乎?不然,徒樹怨仇,而更增其叛心。臣以為:應將其母安置於延州,好生照顧,以招繼遷,雖不能即降,卻可以係其心,而其母之生死在我矣。”
呂端奏完,立即有大臣啟奏:“不殺凶母,何以震懾凶逆,何以平國恨?”
宋太宗想了想,開啟玉口:“我中國崇尚敬老孝道,宰輔之議深遠,且懷仁愛之心。好,好。就依呂愛卿所奏。”
滿朝文武大臣立即高舉笏板,齊聲道:“陛下聖明。”
李繼遷聽說母親被安置在延州,照顧得很好,知中國恩禮未衰,遂遣堂弟李繼信貢駱駝、名馬,入朝謝罪。並上表:違叛事出保忠,願赦勿誅。
“鬼話。”宋太宗心知肚明李繼遷撒謊,召見李繼信時,還是好生撫慰,給予豐厚賞賜。又特意對李繼信道:“愛卿回去後,好生勸告長兄,歸順朝廷,封官蔭子,母子團聚,何樂而不為呢?”
李繼信回稟:“微臣一定向兄長傳達皇上的禦旨。”
在此之後,李繼遷又多次向宋朝進貢。宋太宗遣內殿右班張崇貴賜給李繼遷器幣、茶葉、衣服等物,並下詔書對李繼遷:“既除手足之親,已失輔車之勢。”
李繼遷明白手足之親的意義,另一句話就不明白了,看著詔書,對張浦問:“什麽叫‘輔車之勢’?”
張浦拍拍自己的臉,一邊指一邊道:“輔為頰骨,車為齒床,兩者相互依存。此典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李繼遷道:“大宋皇上的意思是說,沒有繼捧的幫助,我就要完了。”
“對對對。”張浦連連點頭,“西平王理解的還挺快,大宋皇上就是這個意思,沒有你哥哥的幫助,你就要完了。”
李繼遷哈哈地笑了,“我也不是三歲孩子,一嚇唬就怕了。”
“是啊。”張浦也笑了,“西平王見慣了兵加師討,何懼一紙乎!”
李繼遷在戰場上取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得一些勝利,得到一些土地。為了鞏固戰果,壯大力量,緩和與宋朝的緊張形勢,以利再戰,於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一月,任命張浦為左都押衙,與李光祚,帶著駱駝和良馬到汴京城進貢。
宋太宗十分重視張浦的晉見,親自予以召見,設盛宴招待。歌舞歡宴之後,宋太宗親自領著張浦去校場閱兵。校場旌旗招展,將士威武雄壯,軍鼓震天。騎兵、步兵、工程兵、器械兵,龍騰虎躍般地列隊通過宋太宗和張浦跟前,
張浦讚歎道:“大宋軍威,驚天動地,乃天兵天將下界啊!”
宋太宗微微而笑,手一揚。特種兵上場,演示翹關、超乘、引強、奪槊。
張浦瞪著驚異的眼神,聚精會神地觀看。
宋太宗問:“張愛卿,朕的特種兵如何?”
張浦深施一禮,“想不到陛下還有如此神兵,翹關之兵,智勇並舉,攀越障礙如猿輕飛;超乘之兵,上下前後,如履平地,戰車現今雖不用於攻伐,卻能保留古之戰技;奪槊之兵,空手以下刀槍,何懼強敵。”
這時,一群軍士開始表演強弓射箭,隻見一排軍士一臂擎著大鐵弓,一臂搭上長箭輕輕拉開弓弦,弦如滿月,利箭“嗖”地飛向前方,支支穿透百步外的靶心。
校場一片歡呼。張浦看呆了。宋太宗向校場招招手,一軍士拿著強弓跑步來到皇上和張浦麵前,向二人抱拳施禮。
宋太宗對軍士道:“將弓給張軍師看看。”
“是,陛下。”軍士將強弓雙手擎於張浦。
張浦兩手接過來,“好重,擎都擎不住,怎麽射箭。”他用力拉了拉弓弦,勉強拉開一寸有餘。喘息一下,又用力拉弦,還是拉開一寸多。
宋太宗歡笑著問:“羌人敢敵否?”
張浦站起身回道:“羌部弓弱箭短,看到如此高大凶猛的將士,早就嚇跑了,還敢對陣嗎?”
宋太宗意味深長地道:“戎人貧窮,飲食衣被粗惡,有什麽可留戀的。繼遷何不束身自歸朝廷,永保富貴?”
張浦跪地道:“臣替大首領謝過皇上。”
“愛卿平身。”宋太宗非常高興,對張浦道:“張愛卿身居大漠,來一趟不容易,就在汴京多住些時日,看看京城的風光,看看中原的景色。”
“謝陛下。”張浦給宋太宗深深施禮,“臣雖為漢人,卻流連塞外,常聽說中原富庶,汴京壯麗繁華。臣曾讀過張先的《宴春台慢》,詞曰:‘麗日千門,紫煙雙闕,瓊林又報春回。殿閣風微,當時去燕還來。五侯池館頻開。探芳菲、走馬天街。重簾人語,轔轔繡軒,遠近輕雷。雕觴霞灩,翠暮雲飛,楚腰舞柳,宮麵妝梅。金猊夜暖,羅衣暗裛香煤。洞府人歸,放笙歌、燈火樓台。下蓬萊,猶有花上月,清影徘徊。’此詞恰到好處地讚美了汴京城,猶如仙境一般,詞中美景常在臣的心中蕩漾。今日來到汴京,一定好好逛逛,好好看看。”
宋太宗微微點頭,“愛卿文武全才,可惜為黨項所用。”
張浦起身拜謝:“謝皇上誇獎,微臣實無真才,隻不過誦一詞而已。”
次日早朝,宋太宗對群臣道:“昨日朕與張浦閱兵,發現張浦乃是文武全才之人,無怪乎李繼遷與朝廷作對,勝多敗少,羽翼漸豐。”
李繼隆即刻出班,奏道:“張浦為叛臣李繼遷之軍師,為虎作倀,正好來朝,可誅之。”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曆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裏拜謝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