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智接朝廷要犯
字數:5610 加入書籤
大火燒向王懷政,他兩腿用力一夾,戰馬馱著他從火海中躥出,宋軍紛紛後退。任福見狀,撥馬往回跑,宋軍將士驚慌奔逃。
米擒浪宇命騎兵向宋軍中射火箭,宋軍中火起,將士奔逃,身上帶著火苗跳進冰冷的白豹川,少數泅水逃生,多數被水吞噬。
米擒浪宇見宋軍在火中奔逃,下令撤軍,向白豹城奔去。
攻克瓦娥寨。
攻克神堂堡。
攻克九陽寨。
破瓦娥族二十一帳。
破往利黨項十七帳。
收複白豹城,破蕩骨咩等四十一族,擒團練使一人,官吏四人……
捷報一個接一個飛傳到朝廷。宋仁宗龍顏歡悅,群臣麵露笑容,有的臣僚們竟然相互作揖慶賀。
左相晏殊步出班位,高舉笏板:“臣啟陛下,我兩軍出征,勢如破竹,銳不可當,捷報頻傳。臣奏請陛下繼續發兵,一舉蕩平西夏,活捉李元昊。”
右相宋綬出班啟奏:“陛下,臣以為不可增兵再戰,擴大戰場。兩軍出征雖節節勝利,切不可縱軍深入。昔數戰失利,皆因輕敵冒進。西夏將士驍勇,李元昊狡黠,此敗決不會善罷甘休。宜迅速撤軍,做好迎戰準備,方能再勝。”
晏殊轉向宋綬:“右相何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宋綬道:“這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兩軍交兵,最忌驕兵冒近。且大軍深入夏境,糧草輜重運送艱難……”
宋綬的話沒說完,隻聽得殿外稟奏:“陛下,十萬火急戰報。”一名小太監一邊說一邊往殿裏邁著碎步急走。
眾大臣偷偷地盯著小太監捧在雙手上的戰報,不知戰報上所言戰況如何。
大太監招手:“快,呈上來。”
小太監步上寶座高台,將戰報呈與大太監。大太監將戰報展開放在禦案上。
宋仁宗微俯龍體,禦覽戰報,看著看著,龍體一顫。群臣的心一揪,預感到戰況又出現不測風雲,都屏住氣息,等待皇上玉言。
宋仁宗看完戰報,沉默了一會兒,穩了穩神兒,開啟金口:“兩支王師皆遭夏軍火攻,敗退而歸。”
群臣震驚,不敢相信王師空前勝利而後敗,可皇上金口玉言說得清清楚楚。都低下頭,莫不做聲。
宋仁宗又道:“夏軍如此猖獗,仰仗兩個人,一人名張元,原名張崇賢;一人名吳昊,原名吳宗德。此二人原是我大宋子民,叛投李元昊拜為軍師。”
晏殊立即啟奏:“皇上,臣記得三年前主持春闈(注),此二人曾參加春闈,張元還曾參加殿試而落第。二人落第而生怨,故而投敵,助紂為虐。臣以為,今
後,凡是殿試者,不使一人落第,皆錄取進士,授予官職。”
參知政事文彥博出班奏道:“皇上,左相所言極是,一介書生苦讀十年,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何其不易,滿腔抱負無法施展,落第何甘。微臣等多是如此過來,感慨尤甚。伏望陛下革除殿試弊端,造福天下讀書之人也,乃民之幸國之幸也。”
宋仁宗點點頭,“二位愛卿言之有理,就由禮部布告天下,明年秋闈即行。”
晏殊又稟奏:“對張吳二人應予感化,厚待其家,賜給糧錢,,錄其兄弟侄子為官,感化二人回歸我朝。”
“準奏。”宋仁宗又點點頭,“我朝仁德天下,感化萬民,不因一人之過而責處其家人。”
群臣立即高舉笏板齊聲讚頌:“陛下聖明。”
於是,朝廷派欽差大臣來到華州府,會同華州知州,敲鑼打鼓,來到張元家和吳昊家,賜兩家月米十石,錢二十千文,又以張元的侄子張秉彝為華州長吏,張起、張仲經為文學。命其家屬往西夏去信,讓兩人回來,給予官爵。兩家人欣喜若狂,遵照朝廷的指示,趕緊給張元和吳昊送信,勸其速速回家。
吾兒崇賢知悉:汝自離家,迄今二年有餘,隻身漂泊,浪跡異鄉,
衣食不周,歇宿無寧,思之尤甚。念念。
自汝走後,朝廷撫恤有加,賜予錢糧。汝之兄弟皆授予官職,並
許汝入朝為官。皇恩浩蕩,陽光雨露。吾族世代為忠良之民,汝何獨
自離鄉背國,流轉千裏之外!錐心之痛,五內如焚。
汝母思兒,兒不見;汝母叫兒,兒不應。唯有涕淚沾巾!魚雁傳
書,難表哀情。盼汝見字速歸,以慰慈母之念。
切記餘言,勿違是囑。
張元接到家書,想到父母年事已高,不能盡孝,淚水漣漣,泛起思鄉之情。
吳昊也接到內容相同樣的家書,他拿著書信來見張元,將家書給他看。張元也將家書給吳昊看。
吳昊對張元道:“朝廷破例給予恩惠,是權宜之計。我們科舉都沒有出路,現在要給我們官,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朝廷的科舉製度雖然給平民百姓出仕之路,但弊竇叢生,並非唯才是舉。”
張元道:“宋朝此舉不過是暫時之策,猶如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你我不回,定不再善待你我兩家。”
吳昊道:“仁兄說的對,我們拭目以待。”
又一年過去了,張元和吳昊沒有回歸宋朝。宋朝君臣一看,朝廷對其兩家的優待,並沒有感召二人的回歸,隨即改變了策略,派人拿走了錢糧,拿走了布匹,所授男子的官爵全部罷免。這還不算,竟將兩家人全部抓起來,投入華州監牢。
張元和吳昊又接到家書,告知入獄,盼望他倆回去,才能放人。兩人知道,此時回去,無異於自投羅網。
華州城是個不大的州城,前據少華山,北臨涇河和渭河,左控潼關,右阻藍田關,是關中軍事重鎮。此時的華州城像仙境,被縹緲的晨霧籠罩。天漸漸地明
亮,霧氣漸漸地飄散開來。街道上人來人往,商鋪開業待客,一片興旺。
當當當,開道鳴鑼由遠而近。行人紛紛往街道兩邊躲避,佇足觀看。
一隊皇帝使者騎兵儀仗隊疾馳而來,儀仗隊約有百八十人,前麵是兩個鳴鑼的騎兵,其後是親兵舉著回避牌、肅靜牌和各種旗幟。旌節旗、飛龍旗、飛虎旗、杏黃旗、麾槍旗,迎風招展;青羅傘蓋,紫羅大掌扇,閃著耀眼的光輝。威嚴的使者,端坐在配置紫羅剜花方韉油畫鞍的高頭駿馬上,駿馬以紅纓配飾。左右親兵鎧甲亮光閃閃,儀仗隊後還有十多輛轎車。其後是一對護衛的騎兵。儀仗隊威嚴壯觀。
儀仗隊來到州衙前。副使對衛兵道:“皇上使者到。”並將信牌展示給衛兵。衛兵畢恭畢敬地雙手接過。木製塗金的信牌上篆刻著“皇帝之寶”幾個字,周圍雕刻著蟠龍及祥雲。
“請大人靜候,容小人稟報。”衛兵將信牌恭敬地還給副使,飛也似的奔進州衙,急忙向知州稟報:“大人,朝廷使者到。”
“快出迎。”知州整理一下官服,急急忙忙跨出衙署,來到使者馬前,躬身作揖:“不知天使大駕到來,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免禮。”使者下馬,雙手捧著聖旨,看了一眼知州,拉著長聲高傲地:“聖旨到。”
知州和一幹人等呼啦啦跪倒。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張元、吳昊之眷屬,因刑部奏讞(音:豔)有誤,至其冤獄。
無罪開釋,情可矜憫,護送至京,朕親以撫慰。欽此。”
“臣遵旨。”知州雙手接過聖旨,起身對使者施禮道:“請使君老大人和副使大人到敝衙歇息,下官打點準備。”
使者道:“有勞知州大人。”
護送家屬進京的使者車隊出華州城,向東京方向駛去,過華陰縣後就向北折去。原來,這支皇帝使者車隊是李元昊派遣的,專門來接張元和吳昊家屬的。使者是野利旺榮假扮的,副使是往利山南假扮的。
車隊一路起早貪黑,穿山越嶺,過同州,越鄜州,來到保安軍地界。此地臨近西夏邊界,宋朝的防禦較嚴。
野利旺榮看看前方,對眾人道:“前方快到金湯城了,加快腳步。將士們注意警戒。”
戰馬邁動鐵蹄,車隊快速向金湯城奔去。正行進間,後麵突然響起呼喊:“站住,站住,大膽夏軍,怎敢劫走朝廷要犯。”宋朝追兵風馳電掣般追來。
野利旺榮聽見呼喊,急忙來到隊尾,隻見不遠處,宋軍騎兵向他們馳來。
野利旺榮對往利山南道:“你帶一對人馬護送車隊速奔金湯城,一定保護家屬的安全。我帶人斷後,血戰護衛。”
“是,將軍。”往利山南勒轉馬頭,大手一揮,“快走。”
車輪滾滾,向金湯城飛奔。
野利旺榮抽出寶劍,對將士們高呼:“我們是夏軍百裏挑一的戰神,要用血肉之軀阻擋宋軍,不讓一名家屬落入宋軍之手,完成陛下的使命。”
“決不辜負陛下的使命!”將士們刀出鞘,箭上弦,迎接血戰。
“將軍,將軍。”一騎飛來,“報將軍,前麵一支宋軍殺來。”
“什麽?!”野利旺榮驚得瞪大了眼睛。
注 春闈:宋代禮部考試,在春季舉行。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