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兵向麟州
字數:7197 加入書籤
A+A-
韓周等人奉範仲淹之命,出使西夏,進入西夏地界,邊關守將按著中國禮節,叩頭迎接,禮儀合節,態度友善,並派出人員陪同。又行兩日,西夏陪同人員得到好水川的捷報,就改變了態度,神情傲慢起來,對韓周等使者不理不睬。來到興慶府,李元昊拒不接見。
韓周和張宗永捧著旌節,成天往皇宮跑,禁軍士兵不讓兩人進去,說皇上不在皇宮裏。開始他時還客客氣氣,抱拳施禮,帶著從人回驛館。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一晃,一個月過去了。韓周沉不住氣了,又帶著張宗
永等人來到皇宮午門。禁軍還是說國主不在,不讓他們進去。
韓周氣惱地道:“自古兩國有隙,不虧使節。西夏如此慢待使節,西陲邊邦哪有禮儀。”帶著隨員走了。
李元昊得到稟報,想將韓周等人抓起來。
野利仁榮勸諫:“不可,應禮儀使者。如國主不想接見,可作書回複。”
“好吧,就聽饃寧令的(注)。”李元昊對野利仁榮道:“就請老先生寫封書信交給使者,打發他們回去吧。”
“是,陛下。”野利仁榮領命,給範仲淹寫了封回信,備好禮物,派人和韓周一起將信帶回。
範仲淹啟信一看,既吃驚又氣憤,信中語言傲慢無理,出言不遜,趾高氣揚。心想這封信怎麽能上報朝廷呢。於是,他將信抄寫了一份,然後叫來了西夏使者:
“貴使帶來的書信言語不恭,不能上報朝廷。”對屬下說:“來人,將這封書
信燒了。
當著西夏使者的麵,將書信燒了。
夏使走後,範仲淹將李元昊說話客氣的地方和求和的言語修改了一下,連同西夏的禮品,一同上呈樞密院。
兵敗好水川,軍兵戰沒三萬,將校戰亡近千,大宋朝野大震,唉聲一片。
君臣朝議,處理善後事宜,經過大臣們的建議,議定了幾項措施。
宋仁宗下詔:陝西死囚罪降一等;流刑者釋放;撫恤戰亡將士;救濟被抄略的邊民。
有大臣提出應追究責任,嚴厲處罰失職官員。於是,臣僚們紛紛指責擔負陝西防禦西夏的夏竦和韓琦。
正好這時夏竦又上書,請求朝廷派遣勝任此職的人來代替自己。
宋仁宗遂下旨:“韓琦貶為秦州知州,夏竦屯軍鄜州。撤銷陝西路安撫經略使。”
右諫議大夫宋庠出班啟奏:“臣啟陛下,韓、夏二人皆貶,更有當斬者疏漏,請陛下明鑒。”
宋庠一言既出,滿朝皆驚。
宋仁宗問:“愛卿所言當斬者何人?”
宋庠回奏:“臣所言當斬者乃範仲淹也。仲淹私與李元昊書信來往,燒毀賊梟書信,此乃通敵賣國之行徑,按律當斬。”
禦史中丞杜衍立即啟奏:“陛下,臣認為不可斬範仲淹。範仲淹如此是為朝廷著想,是為了招降李元昊,怎能追究呢?”
左相晏殊出班為範仲淹辯護,“臣以為杜禦史所言極是,範仲淹到任之後,修堡寨,練士卒,有效阻止了夏軍的進攻。非為有罪,實乃功臣。”
宋仁宗點點頭,十分愛惜範仲淹的才能和為人,又有刑不上大夫的祖製,他是進士出身,豈可說斬就斬。於是,開啟金口:“仲淹在延州有效地阻止了夏軍的進攻,築城安民,發展邊防,有功於朝廷。此次好水川之敗,責不在仲淹。”
宋庠再奏:“好水川之戰,仲淹固為職守,不出兵以援,難辭其咎。”
宋仁宗心裏犯了嘀咕,殺範仲淹誠為可惜,若不處罰,難以平怨。可從輕發落,借此可戒臣下,遂下詔:“降範仲淹本曹員外郎、知耀州。”
於是,夏竦、韓琦和範仲淹離開陝西,到所貶任所上任去了。
宋仁宗發愁了,夏竦、韓琦和範仲淹離開陝西,誰來接替三人留下的職位呢?朝中大臣無數,可真正文武全才能領兵作戰,勝任抵禦西夏重任的大臣又有誰呢?別看那些大臣在朝堂上,引經據典,談兵論策,口若懸河,說得條條是道,可讓誰來陝西,誰都不行。
宋仁宗愁得寢食難安,坐臥不寧。宋軍不堪一擊,鎮邊大吏懦弱無能。無能歸無能,也得派人去鎮守。讓誰去呢?看看這個,瞅瞅那個,都不合他的心意,決心啟用範仲淹。於是派王懷德去見範仲淹,傳達他的口諭,征求意見。
範仲淹謝過皇上的恩典,遂上章陳述自己的建議:
涇原地重,隻恐臣不足以當此路。與韓琦同經略涇原,並駐涇州,
韓琦兼秦鳳,臣兼環慶。涇原有警,臣與韓琦合秦鳳、環慶之兵,犄角
而進;若秦鳳、環慶有警,亦可率涇原之師為援。臣當與韓琦練兵選將,
漸複橫山,以斷賊臂,不數年間,可期平定矣。願陛下詔龐籍兼領環慶,
以成首尾之勢。渭州,一武臣駐守足矣。
宋仁宗覽罷範仲淹的奏章,心中歡喜,對群臣道:“仲淹真是治世能臣,不僅自己擔當重任,上獻良策,亦舉薦他人。”
於是,宋仁宗采用範仲淹的建議,複置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將其分為四路:秦鳳路、涇州路、環慶路、鄜延路。下詔命:韓琦知秦州、王沿知渭州、範仲淹知慶州、龐籍知延州,各兼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招討使。
曹彬之子曹琮,也被派遣到陝西防禦西夏,任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曹琮原為環慶路馬步軍總管,邠州知州。他小時候深受宋太宗喜歡,有一次跟隨父親進宮,宋太宗將他抱在膝上,撫摩著他的背道:“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兒也。”等他長大了,授予衙內都指揮使,後逐漸升任,官拜同州觀察使。
曹彬想聯合沙州回鶻,共同進討西夏。
沙州回鶻自李元昊攻取河西之後,很多部族逃進山林中,沒逃走的就降附了。他們所在的地區,出產珍珠、玉石和羅錦、毛氈,還有藥材膃肭臍、硇砂;香有乳香、安息、篤耨等。回鶻人還善造镔鐵刀、烏金銀器。商販到中國和遼國經商,
來往必經西夏,西夏的官吏按十中取一為關稅,他們挑選上等商品作為關稅。回
鶻商人深受其害,特別苦惱。就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就是這樣,關稅照收不誤。
曹琮秘密邀請了一位沙州回鶻商人,說明了自己的意願。回鶻商人回到沙州,向沙州鎮國王子傳達了曹琮的意願。鎮國王子不堪喪國之痛,遂遣使奉表和回鶻商人秘密來見曹琮。曹琮見表格外高興,派人護送使臣去朝廷。
鎮國王子上表如下:
我本唐朝外甥,天子實乃我舅也。自李氏攻占西涼,種族分散,
遂與中國隔絕。今願率本族討夏。恭請聖諭。
宋仁宗覽罷上表,心中喜悅,遂授予鎮國王子為沙州王,賜金帶、官服、銀器,命其出兵攻夏。鎮國王子得到聖旨,整頓兵馬,親率大軍進攻沙州。李元昊命張元率軍迎敵,夏軍將鎮國王子擊敗。鎮國王子領著殘部逃進山林中。宋朝得到敗報,因往來必經西夏,多有不便,遂禁止其來朝。
取得好水川大捷,增強了李元昊攻宋的信心。夏軍經過休整,兵強馬壯,鬥誌昂揚。李元昊決定對宋朝發起新的攻勢,鑒於範仲淹和韓琦回到陝西,他將攻
擊目標指向了麟州。
宋朝的麟州和府州與西夏東界接壤,中間隔著屈野水。麟州和府州的東麵有黃河,將兩府與宋朝的東京路隔開。宋朝給這兩個州的糧草輜重都要渡過黃河天險,或遠道從永興軍路北上。如有戰事,增援也是艱難。
李元昊堅定了進攻麟州的決心,下令伐木編筏,以備渡河。
河東黨項族首領乜羅,率族歸附了宋朝,宋朝授其官為殿侍。
乜羅捧著皇上的詔書,來到麟州找兵馬鈐轄康德輿。兩人寒暄過後,分賓主落座。
乜羅對康德輿一抱拳,說道:“康大人,下官被朝廷恩授官職,卻沒有官服。
請鈐轄大人賞與下官一件。”
康德輿笑了笑道:“官職為朝廷所授,官服也需朝廷給予。請乜羅首領見諒,本官沒有錦袍給你。”
乜羅一聽,心中不滿,又提出要求:“下官現在是朝廷命官,歸麟府管轄。大人沒有錦袍有糧草輜重吧,這糧草和輜重得歸大人給吧。”
康德輿麵露不悅,本來就憎恨黨項人,歸附朝廷就像是偌大的功臣了。他看了一眼乜羅,厭煩地道:“本府的糧草和輜重是朝廷供給的,都是按兵馬分配,沒有多餘的給你。你既是朝廷命官,自己向朝廷要。”
“大人……”乜羅站起來,忍著怒氣道:“下官在鈐轄大人麾下為官,大人這沒有那沒有,下官如何向族人交代?下官如何領兵?”
“如何向族人交代,如何領兵,那是你的事。”康德輿冷下臉,喝問:“本官問你:你為什麽明裏歸順朝廷,暗中投靠李元昊?還說打起仗來就打漢人,你如何解釋?”
“這……這……”乜羅張著嘴,氣得渾身戰抖,“這是誰說的?大人,沒有這回事,請大人明鑒!”
康德輿斜了乜羅一眼,不屑地:“不用明鑒,無風不起浪。本官沒將你綁縛朝廷,已是對你的恩德,你還有何臉麵找本官要這要那。何去何從,請大首領好自為之。”
乜羅驚得瞪大了眼睛,“大人,沒有這回事。請明鑒,請明鑒啊。”
康德輿惱怒地大喝:“來人,送客!”
乜羅回到駐地,越想越生氣,別人歸附朝廷,又是官職又是金銀財物,應有盡有。到了我這,要啥沒啥。還懷疑我暗投西夏。他看著供奉的聖旨,越看越生氣。這聖旨半文錢不值。他咬了咬牙,吼道:“大宋朝,你不仁別怪老子不義!”
乜羅氣得牙齒咬的嘎嘎響,心裏一橫,率全族投奔了西夏。
李元昊大喜,立即封乜羅為正軍使,賞錦袍、玉帶和金銀財寶。命為前鋒,帶領夏軍進攻麟州。
張元建議聲東擊西,放出風聲進攻關隴川。
乜羅熟悉麟州地形和宋軍部署情況,遂帶領夏軍在宋軍部署薄弱的後河川渡過屈野水,大軍向麟州殺來。麟州都監王凱指揮宋軍,憑借城池與攻城夏軍激戰,堅守一月有餘,夏軍沒能攻陷城池。
並州知州高繼宣得報,率軍星夜馳援。傍晚時分,到達黃河東岸天門關,這
時天降大雨。全軍休整,待命渡河。雨稍小,高繼宣下令渡河。數隻木船向河中駛去,當船隻快到河中心時,霧霾忽降,船隻無法前行,隻得返航。
第二天清晨,霧霾依舊,不見天地。高繼宣站在岸邊,把酒酹河,心中虔誠地祈求。霧霾漸漸散開,天清河朗。將士們歡呼起來。
高繼宣大手一揮:“渡河——”
注 饃寧令:即天大王。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