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好水川之戰

字數:6260   加入書籤

A+A-


    種世衡取得歸娘穀勝利,迅速回師,攻陷遮路寨,周圍堡寨相繼失守。

    在種世衡複建青澗城的同時,西路的渭州知州曹瑋,在六盤山外的隴幹川修築了隴幹城,以屏蔽蕭關、鳴沙諸路,廣招本地男丁為兵戍守。李元昊派兵爭奪。陝西提點刑獄劉兼濟率千餘騎兵扼守黑鬆林,夏軍無法突破防線,隻得撤兵。

    東西兩路大捷,極大地振奮了宋朝君臣,滿朝上下一致認為乘勝出擊,西夏必敗。這次勝利,讓宋仁宗看到了剿滅西夏的希望,於是下旨夏涑出兵進討西夏。

    夏涑接到聖旨後,命韓琦做好準備,待命出征。

    張元得到宋軍即將出兵的情報,向李元昊建議,先發製人,出兵攻宋。李元昊同意。兩人又詳細地研究了作戰方略,決定佯攻渭州,在好水川設伏,殲滅宋軍。

    李元昊傳令:“升堂議事。”

    得到傳召,文臣武將、各族大首領不敢怠慢,紛紛奔向皇宮。

    群臣和大首領拜賀已畢,李元昊對張元道:“軍師張元聽封。”

    張元出班:“臣在。”

    李元昊下旨:“朕授予你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

    張元跪倒,“臣謝陛下恩封。”

    李元昊以手示意:“愛卿平身。”

    “謝陛下。”張元站起身,回到班位站定。

    李元昊對群臣道:“朕決定出兵攻宋,由太師排兵布陣,眾將聽令。”

    群臣手撫左胸,齊聲:“遵旨。”

    張元看看諸將,沉穩地道:“本次出兵的方略是:佯攻渭州,引誘鎮戎軍救援,我軍設伏圍殲之。”

    眾將回答:“明白。”

    張元遂下令:“米擒浪宇將軍,命你領兵一萬,佯攻渭州。野利遇乞將軍,往利山南將軍,命你二人各領兵一萬,埋伏在好水川兩邊山中。野利旺榮將軍,命你領兵一萬,佯作增援渭州,以誘宋軍進入好水川,宋軍入川後,速報野利遇乞將軍和往利山南將軍。野利遇乞將軍和往利山南將軍,你二人得報後立即堵住川東出口,密布包圍圈。兩位將軍切記,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隻要鴿飛哨響,即向川中宋軍發起進攻,務必將宋軍堵在川中。克成賞將軍,命你領兵一萬為援軍,隨時待命。本帥與陛下率兵五萬,在好水川西屯守,主攻宋軍。各軍令行禁止,貽誤戰機者,殺無赦。”

    眾將施禮,“遵令。”

    宋慶曆元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諸路十萬大軍從天都寨出發,越過天都山,向宋境挺進。米擒浪宇率軍向渭州進發,野

    利旺榮領軍隨後。

    韓琦率軍巡邊,剛到高平,得到探馬的情報:夏軍已進渭州境內,正逼向懷遠寨。急忙趕到鎮戎軍,調集鎮戎軍全部兵力,又招募一萬八千人,命環慶路行營總管任福為主帥,耿傅為參軍,涇原路駐泊都監桑懌為先鋒,鈐轄朱觀、都監武英等率部跟隨。

    韓琦鑒於任福白豹城之敗,對他下令:“將軍領兵出征,務必穩紮穩打,先到懷遠寨,再到得勝寨,然後到隆德寨,兵進之地皆我堡寨,相距不遠,糧餉可助大軍。伺機出擊,可勝夏軍。如未可戰,且不要貿然出擊,即據險置伏,斷其歸路,夏軍久入重地必敗。”

    任福抱拳道:“謹遵太尉之命。”

    宋軍出發之時,韓琦親自送行,又告誡任福:“請將軍牢記本府的囑咐,如違背節製,雖有功,亦斬。”將作戰方略寫成檄文交給任福,並將檄文傳與出征諸將知曉。

    任福在馬上對韓琦拱手抱拳:“請太尉放心,末將謹遵帥令,如違背帥令,願軍法處治。”

    任福率宋軍從鎮戎軍出發,走三川寨,過六盤山,進軍至懷遠寨。此時,野利旺榮率軍行進到懷遠寨東南,得到宋軍已到懷遠寨的情報,率軍走走停停,故意讓宋軍能夠尾隨。

    任福立功心切,一心想報白豹城火燒之痛,將韓琦的命令和囑咐忘得一幹二淨,將大軍交給朱觀等人率領,自己和先鋒桑懌親率五千輕騎先行出發。兵到捺龍川時,探馬來報:“大帥,常將軍和劉將軍在張義堡與夏軍作戰。”

    “知道了,再去打探。”任福對桑懌道:“率軍速進張義堡。”

    此時,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和巡檢內侍劉肅正率軍與野利旺榮率領的夏軍交

    戰。任福領軍趕到,立即投入戰鬥。夏軍大敗,丟下一些屍體、牛馬和器械,望風而逃。任福領軍追趕。

    參軍耿傅急催戰馬攆上任福,大聲道:“大帥,快約束將士不可輕敵猛追,要穩重進兵。”

    任福道:“氣可鼓不可泄,夏軍不過如此,當乘勝追擊。”

    追了三天,追到籠竿城北,探馬飛奔到來,“報大帥,夏軍向北麵的好水川方向逃竄,馬步軍隻有五六千。”

    “好,我軍今晚就宿營好水川。”任福好不得意,對耿傅命道:“傳我將令,諸軍速進,今晚務必屯軍好水川。”

    好水川源於六盤山主峰西麓山根下的一眼泉水,水湧不涸,清澈甘冽,百姓稱為好水,川也以此為名。川水自東向西流去,入葫蘆水,全長六十餘裏,兩岸山巒起伏,川穀中較為平坦,樹木掩映,村居散落。

    傍晚時分,任福和桑懌趕到好水川,在川口南岸安營紮寨。朱觀和武英得到命令,率軍馬不停蹄人不歇腳,急行軍趕到好水川北岸,在名叫籠絡川的地方紮下營寨。兩軍相距不到五裏,中間隔著一座叫隴山的小山。

    任福讓耿傅去傳令給朱觀和武英等將領:明日清晨川口會師,進攻夏軍,不讓一個夏軍逃掉。

    清晨,川穀中一片朦朧,乳白的霧氣仿佛無數條紗幔,在穀中飄拂。百鳥鳴

    叫,流水叮咚。太陽慢慢地升到山頂,猶如一麵銅鏡,閃著淺淡的金光。霧氣開始飄散,川穀絢爛多彩,樹木如翠,山花似火。

    任福不等朱觀和武英等人率軍會師,便和桑懌帶領騎兵向西追去。路上散見夏軍倉惶逃竄時丟下的盔甲和刀槍。

    任福騎在高頭大馬上,抬手向前一指,“西夏敗軍就在前麵不遠,快追。”

    桑懌領輕騎在前先行,任福在後跟隨。此時,野利旺榮率軍從張義堡向北撤退,已進入好水川。路上走走停停,離宋軍不遠。

    桑懌率軍追到離羊牧隆城還有五裏的地方,看見地上有不少木盒子,裏麵有撲騰撲騰的聲音。他感到奇怪,不敢擅自打開,下令停止前進。

    等任福率軍趕到,桑懌對任福稟報:“大帥,這裏有很多木盒子,不知裏麵裝的什麽東西。”

    “什麽鳥玩意。”任福看看木盒子,下令:“打開看看。”

    士兵們將木盒子打開。撲撲棱棱,所有盒子裏都飛出鴿子。無數隻鴿子在晨曦燦爛的空中盤旋,如一片白雲湧動,腿上的哨子發出清亮的響聲。

    任福和宋軍仰頭看著飛翔的鴿子,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

    “殺呀——”

    “殺呀——”

    突然間,四周響起驚天動地的殺聲,西夏鐵騎從山坡上和兩川山口衝殺過來。

    任福大驚,高喊:“迎戰!”

    兩軍撕殺在一起。宋軍因無防備,瞬間就被夏軍鐵騎衝散,陷入被動。任福在馬上高喊:“頂住,頂住!”率宋軍決一死戰,奮勇迎擊夏軍。

    張元在山坡上豎起一麵繡著張嘴歡笑的鮑老(注)大旗,指揮將士作戰。

    宋軍向左衝,鮑老大旗揮向左邊,左邊的伏兵就衝出來,殺退宋軍。宋軍向右邊衝,鮑老大旗揮向右邊,右邊的伏兵就衝出來,殺退宋軍。宋軍左衝右衝,也無法突破夏軍重圍,很多軍兵衝到山坡上被迫跳崖,崖下屍體成堆。

    桑懌、劉肅和任福之子任懷亮等將領,在混戰中戰死。

    宋朝涇州駐泊都監王珪得報,自羊牧隆城率四千軍兵增援,看見任福的帥旗尚在夏軍中,知道任福和宋軍被包圍,下令救援。麵對漫山遍野的夏軍,宋軍膽怯,有的軍校慌張地觀望,不敢衝殺。

    王珪揮鞭將其擊殺,對東方抱拳而拜,大呼:“陛下,非臣負國,臣力不能也,獨有以死報爾!”

    說完,王珪率軍衝入夏軍,殺死數十夏兵,鐵鞭打彎了,手掌震裂了,渾身是傷,鮮血流淌。無奈夏軍太多,他沒能救出任福,戰馬身中數箭,換馬再戰,又殺死數十夏兵。突然,一箭飛來,正中王珪左眼。他大叫一聲,依然奮戰。幾名士兵見狀,強行護衛王珪殺出重圍。其傷勢太重,流血太多,沒衝出戰場,即為國捐軀。

    任福手持四刃鐵鐧奮戰,身中十多支箭,血染戰袍,一麵衝殺一麵指揮作戰。

    小校劉進對任福道:“大帥,你趕緊逃走吧。”

    任福高呼:“我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爾。”揮舞鐵鐧決鬥。

    野利旺榮輪斧與戰,一斧砍中任福左肩。任福翻身落馬,夏軍忽地圍住。任福知道必死,以手扼喉,氣絕而死。此路宋軍全部被殲滅。

    李元昊和張元揮軍籠絡川,將趕來的宋軍團團包圍。朱觀、武英等率軍迎戰。

    武英對參軍耿傅道:“參軍快走。”

    耿傅不答,揮劍衝向夏軍。武英大呼:“我武英當戰死,君乃文官,無軍責,

    奈何與我武英同死!”

    耿傅高呼:“國難當頭,武將文臣皆有責,當以死效命!”仍與夏軍奮戰,殺死多人,身中數刀,力戰而亡。

    武英、渭州都監趙津等浴血力戰,死於亂軍中。朱觀仍在拚死衝殺,率領千餘殘兵且戰且退,破圍而出,退到姚家堡,以圍牆為掩護,命士兵向夏軍射箭。夏軍將其包圍,準備發起攻擊。正在危機時刻,秦鳳路軍馬事王仲寶率軍趕到。

    張元見宋軍來援,果斷下令:“撤軍。”

    野利旺榮對張元道:“軍師,宋軍不足兩千人,何不一舉殲滅?”

    張元微微一笑,“我軍殲敵三萬多,不差那二千來人,留著殘兵敗將給宋仁宗報喪。”

    野利旺榮哈哈大笑,“還是軍師想得妙。”

    張元望著歡騰的大軍,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遂在一處寺院牆壁上,揮筆題下幾行大字:

    夏涑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西夏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題記。

    暮色蒼茫,夕陽如血。西夏諸路大軍凱旋而歸。

    注  鮑老:宋代舞蹈隊中引人歡笑的喜劇人物。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