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字數:5928 加入書籤
目今且說尤子玉因外頭管事買辦們貪墨開銷,又打著主人的名號橫行霸道,罔顧律法,致使他官威名聲受損。大動雷霆之餘,著實打發了好些奴才。騰出來的空缺自然要挑揀更老實忠厚且伶俐當差的補上。
如今掌管內宅的便是陳氏,何況尤子玉之所以大動無名,皆因陳氏一番籌劃。諸多下人們見此情景,不免又驚又怕。更貪戀著上位的際遇,為混個臉熟兒,自然常來孝敬陳氏些東西,或不時的請安奉承。陳氏先還無所察覺,過後明白了,倒覺好笑。思來想去,遂帶著家下人的花名冊至尤老安人跟前兒,詢問老太太的意思。
這次被打發的奴才之中,就有兩家是尤老安人的心腹下人。明仗著老太太的寵信,在外頭無所不為,差點兒逼出了人命的。尤子玉因此將人攆出尤家,尤老安人縱使不舍,也沒臉麵向兒子討情兒。今見了陳氏過來請安,愈發尷尬難堪。
陳氏恍若未覺,指著花名冊中的潘佑梁笑向尤老安人道:“府內的大總管因著在外頭重利盤剝,包攬訴訟之事,被老爺罰沒了家財打發出去了。現如今總管之職空缺著,倒也不好。畢竟老爺是官身,平日裏打點送禮之事頗多。我是內宅婦人,總不好對外頭的事兒多加幹涉。外人瞧著也不像。這幾日我冷眼瞧著,這潘佑梁倒是個老實忠懇的。何況她老子娘又是老太太跟前兒伺候久了的,規矩上再不會出錯。不知老太太覺著如何?”
這潘佑梁乃是尤老安人的陪房潘嬤嬤的大兒子,今年已是四十往上的年紀。從小兒跟在老爺身旁做陪讀。此前一直管著尤子玉外書房的事兒,兼任府上的二總管。於外頭的交際往來也是門兒清。前些日子陳氏打發人搜查尤府眾管事買辦的罪證,這潘佑梁雖有些貪墨之弊,但外頭卻不曾仗著主子的勢力欺壓百姓,作威作福的。單隻這一條,本性也算是好的。何況他在老太太和老爺跟前兒都有體麵,讓他繼任尤府大總管,不但是情理之中。也討了老太太和老爺的喜歡。
尤老安人倒不曾想陳氏竟然會舉薦潘佑梁擔任總管之職,一時竟有些反應不過來。想了半日,方才說道:“外院兒比不得內宅,一應大小事務總得你老爺應準了才是。我們倒不好替他安排了。”
陳氏聽尤老安人這麽說,因笑道:“老太太最是多慮。這潘佑梁乃是從小兒跟著老爺的,何況此前又管著老爺的外書房,更是府上的二總管,由他來繼任總管一職,再妥當不過。老爺也沒甚說的。”
這話倒也實在。尤老安人想了一想,原本還覺著盤查下人一事掃了她的顏麵。如今陳氏卻安排她的陪房潘嬤嬤的兒子繼任了大總管。一來二去,尤老安人在府中的勢力非但沒被削弱,反而比先更近了一步。可見陳氏雖有除弊攬權之心,卻也不曾想著同她打擂台,務必要折騰出個“東風壓倒了西風”的局麵來。既這麽著,她也該投桃報李,與陳氏一些好處才是。
尤老安人一壁想著,一壁將視線落在花名冊上。口內笑道:“我記著你進門之時,也帶了四家陪房的人。如今都在什麽行當上?”
陳氏不妨尤老安人有此一問,不免笑言道:“一家管著田莊花圃,如今住在城外。一家管著鋪麵買賣,也在外頭。下剩的兩家我都安排在二門外聽差,閑時我房裏的人想要采買些零碎東西,或打發他們回娘家傳個話兒,倒也不必很麻煩外頭的人。再者如今鋪上的生意好,做出來的胭脂香粉供不應求,我便想著過了年再買兩處花圃,打發一家子去圃上打理花草,明年也好多些進項。”
陳氏說得好聽,不過是聽從了三姐兒的諫言,不欲將自家陪房太早的安□□府,占了肥缺兒。免得叫人說嘴,背地裏議論陳氏之所以大動文章搜羅罪證,卻是為了排除異己的。
果然,尤老安人嘴上不說,先還有些想頭。聞聽陳氏如此安排,才知道自己想左了,當下倒有些不好意思。忙開口笑道:“我知道你家鋪子的生意好,多些人手幫襯也是應當的。隻是咱們府上如今出了這麽大事,正是缺人的時候,你有好人兒,不想著幫襯府裏,反而打發到外頭去,想是不同我們一條心了。”
這話說的重了。陳氏聞言,忙開口剖白自己。因又說道:“府上的人多。便是先頭兒打發了一批,再尋好的上來也就是了。總歸是金簪子掉在井裏頭,便宜不了旁人。我的年輕,又是才進門的新媳婦子。倘或趁這會子忽刺巴的將我自己的人安插到好地方,底下人瞧見了,不說我是舉人不避親,隻當我是為了安插自己人才尋法子打發了他們。那我豈不是滿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了?”
陳氏不過是就著三姐兒的話表白了一回,豈料一席話正中尤老安人的心事,不免紅了一張老臉,忙開口說道:“這話可是不通。曆來背主忘恩,欺上瞞下的奴才不是攆出去,便是直接打死。有這樣事的,也不獨咱們家。既存了安老的心,當初就不該做下那樣的事兒。他們要真是個好的,誰吃飽了撐的與他們過不去?可見是他們先做下不能容的壞事,人才尋了不是打發他們。既打發了人留出空缺,自該尋好的補上來。如今我瞧著你那幾家陪房就很好,現在外頭當差的且不必說了,留在家裏的你卻不能隨意打發。我倒是有一樁事,須得他們管著我才安心。”
說罷,因又提起掌管府上春秋兩季地租子的事情。先頭兒的管事因著在外頭放印子錢,逼得人家賣兒賣女還債的事兒被尤子玉打發了,如今恰好空出這缺來。尤老安人本想著提拔自己的人占了這事兒,卻沒想到陳氏提議潘佑梁任了大總管。既這麽著,尤老安人倒不好再籌措下去,免得吃相太過難看。引得兒子不滿。
這一樁可真真是個肥缺,連陳氏都不曾想到的。聞聽尤老安人這麽提議,她倒是先嚇了一跳,忙開口推脫。
尤老安人見狀,反倒執意要將這一樁肥缺與了陳氏才好。因又說道:“想是你多心,怕底下人嚼舌根子。這倒不必,這件事情是我安排的,他們要有甚麽異議,叫他們來我跟前兒說話。你也不必推辭了。論理兒,你現是咱們家的管家太太,倘或你的陪房都在外頭當差,或在二門上跑腿兒,叫人瞧了也是不像。隻當我這個婆婆可惡,容不得兒媳婦管家掌權似的。你要是安心壞我的名聲,你就不要答應。”
尤老安人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陳氏再推脫也是不好。隻得含笑應了,心下倒是美滋滋的。
回頭兒同三姐兒一說,三姐兒最先想到的是該怎麽安撫下剩在二門外當差的那一家。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是陳氏的陪房,其餘三家任的都是肥差,隻這麽一家淪落成跑腿兒傳話兒的。長此以往,隻怕心裏落差太大,明麵兒上縱不敢如何,背地裏也會抱怨。
三姐兒倒不是怕他們抱怨。隻是分明能把事情處理妥當,非得鬧出矛盾來,那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
陳氏不明白三姐兒為何聽了好消息還會愁眉緊鎖,一臉的凝重。待聽了三姐兒這一番話,不免好笑,不以為然的道:“好不好,都是咱們家的奴才。提拔了是恩典,不提拔也要本分當差。都像你想的那麽著,咱們當主子的替他們斷官司還忙不過來,還過不過日子了?”
三姐兒不讚同陳氏的話,仍舊一門心思想著解決之道。最後倒是大姑娘的一番話開解了三姐兒的心思,另外想出了一個主意。
卻是陳氏同三姐兒說了一回話,眼見話不投機,懶得理會鑽了牛角尖兒的三姐,便回房歇晌兒後,大姑娘閑來無事來尋二姐兒、三姐兒說話。彼時二姐兒、三姐兒都在三姐兒房內看書練字打發時間,大姑娘見了,少不得豔羨兩位妹妹能讀書識字,又會撫琴作畫這等風雅之事。
二姐兒、三姐兒這才知道,因著大姑娘在府中不受寵,況且親娘去的早,竟沒認真讀過幾本書。如今也不過是略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看帖子,不做個睜眼瞎子罷了。
眼見大姑娘如此欽羨二人,二姐兒心腸柔軟之餘,少不得笑言同大姑娘商議,閑暇時可教導大姑娘讀書。叫大姑娘每日晨起也過來同她們練字雲雲。
大姑娘聞聽此言,自然喜的無可不可。這一番態度倒是觸動了三姐兒的心腸。且想到了平服眾人的主意。
至晚用膳時,三姐兒便將這一番主意悄聲告訴了陳氏。陳氏雖然對三姐兒太過重視幾家陪房之事不以為然。但她也明白籠絡人心須得一碗水端平的作用。當下應了三姐兒所言。
次日一早,陳氏服侍了尤子玉洗漱穿戴,吃飯上朝後,便派人叫進那兩家在二門上當差的陪房,交代了意欲提攜一人掌管府上春秋兩季地租子之事。未等那兩家陪房有所反應,因又說道:“你們都是跟著我的,隻要忠心當差,我自然少不了你們的好處。我也知道,現如今何財、梁瑞兩家管著外頭的田地買賣,你們瞧著眼紅。如今又提拔了一人管著府上的地租子,下剩的更覺不公。這些事我都是知道的。同是我的人,待遇也不好太懸殊了。所以我便想著,不拘你們哪一位,肯留在二門當差,我也不會薄待了。待明年開春兒,便挑揀了你家的孩子——有伶俐通透的,跟著橈哥兒回學裏念書。將來倘或我生了哥兒,是必定挑他給哥兒陪讀的。今後也管著哥兒的外書房及交際往來之事。在此之前,這小子便一直跟著橈哥兒學些規矩體統。將來橈哥兒科考入仕,倘或瞧中了他,興許別有一番造化也未可知。”
其實按照三姐兒的意思,是想著挑選剩下那家的小子回學裏讀書,倘或書讀的好,那家人今後又立了大功勞,便是外放那哥兒出去科考做官兒也不是不能。隻是陳氏不欲在眾下人未曾立功前就如此厚待,免得縱容他們生出多餘的念頭來,所以才換成給橈哥兒陪讀。將來或有機會給她的哥兒陪讀——端看她日後能否生出哥兒來。
即便是如此,眾人依舊是喜出望外。忙跪在地上碰頭有聲,直呼太太慈悲。
陳氏趁此定了掌管府上春秋兩季地租子的那一家陪房名喚彭顯的。下剩的那一家在二門上聽差的陪房名喚包吉的,改日便帶著他家的小子來見陳氏,陳氏見那小子果然生的白淨懂事,伶俐通透,便尋了個空閑的時日,送回陳家給陳橈做陪讀。
三姐兒得知陳氏的一番作為,也頗為讚賞。直覺陳氏這樣的舉措,反倒比自己的想法更為妥帖。
其後陳氏在挑人接手管事買辦之事上仍舊不敢自專,也並不理會那些個到她跟前兒討好賣乖求情找門路的下人。成日裏抱著花名冊同尤老安人並尤子玉商議,一應人選皆聽這兩位的示下。最終選出來的人也大都是尤老安人與尤子玉的心腹。
乍看上去,陳氏這一番折騰下來,除了提拔彭顯掌管府內春秋兩季地租子之外,再無受益。何況彭顯接管此事,也並非是陳氏的運作,而是尤老安人的意思。為的無非是陳氏管家的體麵。
因而在有些人眼中,陳氏好似白忙活了一場。然從這一場風波中切切實實地體會到陳氏厲害手段的那起子奴才下人,卻再也不敢欺負陳氏初來乍到,便誤認她是個心慈手軟沒算計的,於人前背後也不敢輕忽怠慢了。
陳氏依著三姐兒的諫言,不費吹灰之力便打破了尤府固有的勢力局麵,又在沒有很得罪老太太和老爺的情況下,明公正道最大限度的收攏了內宅外院兒之權,更是替公中添了一筆為數不少的銀子。
這樣不見一絲煙火的手段算計看在有心人的眼中,隻覺不寒而栗——比起當年自入門後便被尤老安人壓得不敢大聲兒喘氣的先太太,以及得了勢便上躥下跳不斷在各處安插自己心腹以期掌控內宅的蘭姨娘,現如今的陳氏才叫一個“吃人不吐骨頭”。
更何況陳氏除了有雷霆手段,在人情往來上也毫不遜色。這才進尤家幾個月的時間,不但籠絡住了老太太和老爺,就連非她所生的大姑娘也同她帶來的兩個拖油瓶相熟起來。更別提在她剛進門時還敢齜牙蹦躂的蘭姨娘,如今也隻能守著佛堂吃齋茹素,幾個月也未曾留住老爺在她屋裏睡上一夜,再難說翻身爭寵之事。
還有那位先時在老太太和老爺跟前兒異常受寵的四姑娘,如今的吃穿用度雖未曾苛待,也被陳氏以“嫡庶有別”為由,同大姑娘、二姑娘和三姑娘的待遇區別開來。
又有先頭兒三位姑娘時常回陳家經受宮中嬤嬤的教導,時日一長,越發顯出言談舉止有別於眾人。今日吃穿瑣事已然如此,來日談婚論嫁,指不定陳氏還有什麽手段去敲打蘭姨娘。
後宅幾位尤子玉的侍妾見了,方才得知陳氏的手段心性。不免黯淡了心中的想頭兒,愈發老實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