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苗劉之變

字數:8248   加入書籤

A+A-




    五代群英!
    趙構從揚州逃出來之後,對汪伯彥和黃潛善失去了信任,罷免了他們的官職,任命朱勝非為宰相,王淵為樞密使兼禦營都統製,讓他們一文一武執掌軍政大權。王淵在北宋的時候就是一員武將,而且在跟西夏的戰爭中屢立戰功。當趙構做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時候,王淵就率部來投,因為從龍有功,所以趙構非常信任他。
    王淵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極其貪財。在連年的征戰中,王淵看到那麽多武將,或者為國死難,或者投降了金國,或者被亂兵所殺,都是朝不保夕。所以他覺得廣積錢財,為子孫置點產業才是最重要的。
    王淵行軍打仗都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自己帶不了,就讓別人幫他帶。趙構從揚州逃往杭州時,讓王淵負責斷後。結果王淵竟然動用十幾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財物運過長江 ,致使數萬士兵無船渡江 ,滯留江岸任人宰割,幾千匹戰馬也失陷敵營,成為金軍的戰利品。
    王淵犯了這麽大的罪過,但趙構逃到杭州之後,並沒有將其治罪,仍然讓他擔任禦營都統製。這樣一來將士們自然不服。
    高宗曾嚴旨內侍不許與統兵官相見,但康履等人熟視無睹,依仗皇帝的恩寵我行我素。他們“或踞坐洗足,立諸將於左右”。“諸將多奉之,而台諫無敢言者”。
    統製官苗傅自負世代為將,因王淵被重用,嫉妒不服。及王淵入樞密府,苗傅懷疑由康履推薦,因此更加懷恨在心,於是他暗中和威州刺史劉正彥密謀,以除宦官為名,設伏兵於城北橋下。
    苗傅和劉正彥是最早一批追隨趙構從北方逃到南方的武將,以前也立過戰功。他們倆覺得自己的功勞不在王淵之下,特別是劉正彥,他的父親還在對西夏的戰爭中殉國了。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講,劉正彥是烈士子弟,兩代將門。
    當王淵退朝後,伏兵一擁而上,把王淵從轎子裏揪出來,一頓拳打腳踢,邊打邊罵他誤國殃民,貪鄙無能,死有餘辜。王淵一看情況不妙,趕緊抱頭鼠竄,後邊的士兵緊追不舍。這時王淵看見劉正彥迎麵走來。他以為劉正彥是來救他的。於是大喊道劉統製救我!劉統製果然衝上前來,一刀就把王淵的腦袋砍了下來。這事一下子鬧大了。
    苗、劉是兩個大老粗,沒有什麽政治遠見。他們殺了王淵以後,就準備帶領士兵去搶王淵的家,分王淵的那十幾船財寶。這時有人就跟苗、劉說將軍不可如此,咱們先別忙著搶東西。王淵之所以得到主上信任,是因為他交結內侍,咱得進宮把宦官都殺了,才能斬草除根。
    隨後叛軍分頭包圍行宮和宦官們的住宅,凡是未在行宮值班的宦官都被處死,甚至無胡須者也被誤殺。宋高宗被叛軍困於行宮中不得進出。苗傅和劉正彥隨後在杭州鬧市中張貼榜文,指斥“奸臣誤國,內侍弄權”,“民命皇皇,未知死所,進退大臣,盡出閹黨,賞罰士卒,多自私門”,宣稱“為民除害”。
    康履知事急,慌忙入告高宗曰“苗傅等懷憤作亂,陛下可速降詔安撫他們。”朱勝非從樓上高聲曰“聖上有旨,爾等何得無禮!”苗傅等齊聲應道“王淵交結內侍,欲謀害我等眾人,今日收而殺之,與天子無預。待殺盡其黨,然後伏闕請罪。”言罷喊聲殺入。高宗登樓撫諭道“王淵不仁,既已伏誅,卿輩何更擾攘!”苗傅等舉頭望見黃羅蓋,始知天子在樓上,即山呼而拜曰“陛下信任中官賞罰不公,軍士有功者不賞,內侍所主者得官。王淵遇賊不戰首先渡河,交結內官康履,乃除樞密。臣等已將王淵斬首,更乞康履、曾澤誅之,臣甘心伏罪。”帝曰“既誅王淵,事已極矣。康履、曾澤二人不必斬也。”苗傅、劉正彥齊聲道“今日不斬草除根,終久必為喪身之本,臣必誅之。”帝不得已,命人執康履、曾澤二人與之。苗傅執康履、曾澤於樓下數之曰“汝倚人君之勢欺辱我等,今日何不教天子保你呀?”言罷即將二人腰斬。據說康履被斬為兩截的時候,上半身還在地上乞求哀告,但顯然活不成了。
    苗傅既誅了康履、曾澤,猶不肯退,樓下爭鬥之聲不絕。帝曰“卿等尚不歸營,更有何意?”苗傅複奏曰“陛下輕逐忠良,重用奸佞,不當即其天位。皇子仁慈好禮,宜承大統,則天下可安矣。不然吾等不敢退。”帝聞此言懷懼,朱勝非委曲諭之曰“昔者太甲不明,尹尹放之桐宮,昌邑有罪,霍光廢之,皆得其當。今皇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汝欲廢之而立皇子,欲為反耶?”苗傅曰“須請隆右太後垂簾左皇太子聽政。”朱勝非諭勸不從,乃入宮內請太後禦樓商議政事。太後乘肩輿下樓,出門諭之曰“道君皇帝任用蔡京、童貫,養成今日之禍,豈關今上皇帝乎?今既誅戮王淵、康履、曾澤等人,可謂極矣,更欲為亂呀?”苗傅曰“臣等必欲太後為天下主,奉皇子為帝。”後曰“今強敵在前,吾一婦人於簾前抱三歲小兒決政事,何以令天下?”苗傅等不從。朱勝非曰“苗傅輩銳意欲奉皇太子,太後不允其議,恐致大變。不如姑且從之再得計議。”太後即命高宗曲從之。高宗遂禪位與皇太子。
    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太後垂簾聽政。因此苗劉之變也叫明受之變。
    兵變結束後,苗傅和劉正彥升為節度使,兩人雖然表麵上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卻埋藏著巨大的危機。二人雖然把持著南宋朝政,但由於他們是品級低下的武官,手中既無龐大的軍隊,亦無掌管朝局的能力,更沒有在朝廷內外培植大量親信,行宮之外的所有地方官吏都不服從他們的政令。當時大將韓世忠和劉光世擁兵在外,他們聽說兵變的消息後,立即向杭州發兵。
    探馬報入杭州,苗傅與劉正彥議曰“外郡諸侯知吾等驟立新君,各懷疑心,會集軍馬勤王,何以製之?”劉正彥曰“事慮不周,禍患難免。諸侯一入禁庭,難明我等廢立之由。來日尊公可奏知太後,移檄諸郡,明示奉皇太子之故,斬王淵等以謝天下。諸侯見太後手詔,必知君上有意讓位,方雪吾等自專之罪矣。”苗傅喜曰“此計大妙。
    次日,苗傅奏請小皇帝將改元赦書頒知天下,又奏請移檄諸郡明示尊立之意。帝皆準奏。詔曰
    朕以幼衝繼承大統,尚書左右丞苗傅忠慮於內廷,德服於諸僚,削平王淵交結之謀,勘定宦官恣黨之禍。皇上退養深宮,朕已進登大寶。朕本無能,不足以位天位也。
    然而推戴之勤,實出上意。今日恐爾外藩諸臣一時不體朕誌,妄加疑貳,致惑軍民。茲者布告中外,示諭遠近,不宣。
    苗傅即遣使臣齎詔書布告中外。這不是此地無銀嗎?三歲小兒會寫什麽詔書?張浚曰“此非上意也。”言罷捶胸慟哭。眾僚左都知道詔書出自苗傅之手,而高宗已被幽禁,各豎發瞋目皆願死鬥。張浚曰“事不宜遲,即須起兵入討以救天子。”
    忽哨卒報韓世忠由海道將赴行在。張浚聞之曰“世忠來,事濟矣。”即遣人將詔書白之。世忠見書壯懷激烈,舉酒酹地道“今日之事,世忠願與張相任之,誓不與此賊共戴天!”張浚設酒款待世忠。世忠起曰“皇上幽辱,非臣子貪杯之時,世忠即當行矣。”張浚壯其誌,於是令世忠率兵赴闕,臨行戒之曰“投鼠忌器,須不可急,亦不可緩,審勢而圖之。”世忠承令,乃密地大修戰具。
    右相朱勝非利用韓世忠大軍壓境的時機,誘騙苗傅和劉正彥說,隻要他們同意宋高宗複辟,保證既往不咎,並頒給他們誓書鐵券。苗傅和劉正彥舉棋不定。朱勝非對他們說“韓世忠現在也猶豫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勸韓世忠投奔你,那麽你的力量大增,別的人就不用懼怕了。”苗傅聽後大喜,立即派梁紅玉出城。梁紅玉回家抱了兒子,跨上馬背疾馳而去,一晝夜趕到秀州。
    接著苗劉使者到來,韓世忠燒了詔書砍了使者,下令進攻杭州。韓世忠在杭州北關擊敗叛軍防守部隊,苗、劉驚懼,率二千精兵逃跑。
    韓世忠救出高宗,高宗告訴他,宮中的中軍統製吳湛和苗、劉是一夥的,此人不除,宮中不安。恰在此時吳湛率兵前來迎接韓世忠,伸手與韓世忠相握,韓世忠力大,一下子就捏斷了他的五根手指,喝令拿下斬於市曹,又擒獲叛軍謀主王世修等。
    韓世忠因功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製。隨後他自請提兵追捕苗、劉二人。苗、劉被俘,兩人被處以磔刑。曆時一月的苗劉之變宣告結束。
    苗傅、劉正彥作亂時,魏公張浚在浙江嘉興,一天晚上獨坐之時,忽見一人拿著刀站在燭架之後。張浚知道是刺客,從容不迫地問道“莫非是苗、劉二人派你來殺我的麽?”回答“是的!”張浚說“要是這樣,把我的腦袋拿去吧!”那人說“我也讀過書,豈肯給賊人效力?況且我公如此忠義,怎忍下手?隻怕我公防衛不嚴,還有陸續派來的人。”張浚問“你想得到金銀絹帛麽?”刺客笑了笑說“殺掉我公,還愁沒有錢?”張浚又問“那麽留下來當差行麽?”他回答“我還有老娘在河北,不可留。”問他的姓名,低著頭不出聲,撩衣一躍上房,瓦片沒一點響動。當時月白如晝,他飛一樣地消逝了。第二天張浚取出死囚一名斬首,說是夜間捉到的奸細,他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刺客,讓人以為刺客被處死了。張浚後來到河北打聽,始終不見此人。
    “苗劉兵變”後。張浚重新扶持趙構登基。趙旉退位,隆右太後還政,趙旉從即位到退位共計26日。
    苗劉之變雖然以除奸安國為名,但嚴重觸犯了當權者的底線,事後必然遭到嚴懲。
    苗劉之變結束後,宋高宗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當年六月下罪己詔,承認自己“昧經邦之遠圖”,“昧戡亂之大略”,“無綏人之德”,“失馭臣之柄”,願“深自修省,悔過責躬”。從這個方麵來看,苗劉之變的意義仍是進步的。
    同年五月,宋高宗攜趙旉離開杭州,北上建康南京。七月,趙旉在建康生了瘧疾,在建康行宮治病期間,一個宮女走路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發出巨響,可憐這個隻有三歲的幼兒被活活嚇死。
    宋高宗和潘賢妃傷心得死去活來,哭了整整3天,最後將宮女和保姆一並處死,追封趙旉為“元懿太子”,葬於宋簡宗陵。
    趙構不久又返回杭州,並派使臣杜時亮向金營呈送《致元帥書》。書信中的用辭可謂卑微到了極致。趙構在信中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
    趙構屈辱的書信,並未取得金人的憐憫。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進犯。撻懶領軍進攻淮南,兀術領軍進攻江南,直搗趙構所在地臨安(杭州),企圖一舉滅亡南宋,占領整個宋朝領土。
    就在金軍步步緊逼,宋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仍不乏一些忠義之士,不顧自身安危,奮起反抗。而趙構麵對不斷南下的金軍,隻會逃跑,難道他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趙構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說,死守都城、死守社稷這樣的事情,應該是諸侯幹的,而不是天子幹的。趙構認為,過去春秋戰國時候的諸侯國小,有外敵來侵,那些諸侯因為沒地方跑,所以就隻能死守城池。但是他現在貴為天子江山廣闊,可以到別的地方重整旗鼓卷土重來,所以絕對不能幹那種死守社稷的傻事。他還給自己找了個論據,說當初李綱勸我的父兄死守東京汴梁,結果靖康之役中父兄同時被捕,如果當時逃出來,那不就沒事了嗎?他說這話也不覺得愧疚,要是當時徽欽二帝逃跑了,現在還有他什麽事啊?趙構有了這套逃跑理論後,逃跑起來就順理成章了。
    金國大軍一路南下,高宗皇帝就一路飛奔,從杭州跑到越州,又從越州跑到台州,最後台州也待不下去了,隻得乘船出海,到海上漂著去。高宗這一路逃亡,交通工具不但有車馬,連船也用上了。
    這次金國統帥發誓,不管趙構逃到哪兒,一定要把他抓住。金國人還給這次軍事行動起了個名,叫搜山檢海抓趙構,意思是趙構藏在山裏,我就搜山,逃到海上,我就檢海,無論如何一定要抓住趙構。
    高宗一行人坐船逃到了海上。據說他在海上飄蕩了四十多天。後來船漂到福建一帶,停靠在一個小島邊,宋高宗和隨從們就上了島。這個小島上有座廟,廟的後麵有個石壁,上麵有人題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道
    不向關中興帝業,
    卻來海上泛漁舟。
    高宗覺得這首詩在挖苦自己。當時他正在品茶,於是用力把茶水潑在石壁上。趙構因為太生氣,使的勁兒又大,茶水都潑到石頭裏麵去了。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高宗當年潑水的印記,可見他的力氣有多大。趙構既然這樣勇武,為什麽不率部抵抗金人呢?以他的武藝,應該不至於束手就擒吧?
    趙構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據說趙構與她的感情很好。小兩口結婚不到一年,趙構就要出使金營。分別時邢氏把自己的耳環摘下來送給趙構,說以後你見此環如見妾身。這個耳環趙構一直留著,保存在一個小金盒裏。趙構後來從揚州出逃時連祖宗的牌位都扔了,但不忘抱著這個小金盒,可見趙構對邢氏還是很有感情的。趙構第二次出使金營時沒去,而邢氏卻在靖康之變中被俘北上,後來受盡侮辱死在金國。趙構做了皇帝之後,遙尊邢氏為皇後,中宮一直虛懸。
    吳皇後本來隻是宮中的一個侍女。趙構得知邢氏的死訊後,才把吳氏立為皇後。吳氏是將門之後,為人很有膽識。在趙構逃跑的過程中,吳氏一直身著戎裝佩帶弓箭保護著他。有一次他們駕著一艘小船準備出海的時候,亂兵趕到岸邊要搶船。當時禦林軍可能都逃散了,趙構身邊隻有幾個內侍,根本攔阻不住亂兵。就在亂兵要衝上船的時候,吳氏挺身而出,張弓搭箭射死了三個亂兵。她告訴亂兵,說舟中乃是當今天子,你們既然到這裏來,任務就是護駕,不許搶船。亂兵一下就被震住了,心想連女的都這麽厲害,趙構身邊肯定還有高手保護。所以亂兵們馬上跪下山呼萬歲,都說願意保護皇上。
    宋高宗逃到明州的時候,一名衛士提刀夜闖皇宮刺殺高宗。衛士因為是北方人,看皇上一路南逃,而自己離家鄉越來越遠。衛士出於絕望或者是憤怒,所以想把皇上殺了。衛士後來自然被處死了。
    這件事情再加上苗劉兵變,給高宗帶來了很大的刺激,以至他認為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是可以相信的。
    趙構在昌國縣碼頭剛剛登岸,迎麵就看到金兵舉著搜山檢海捉趙構的旗子,旗子上還繪有趙構的畫像。趙構扔下皇後拚命逃跑,逃到爵嶴村時,剛好村邊有個姑娘在曬穀。他一見追兵已近,進村已經來不及了,隻得要求姑娘讓他躲一躲。姑娘一看是個後生,為難地四周一看,並無藏身之處。眼見追兵就要到來,她急中生智。馬上提起一隻空籮,叫後生坐在地上,用籮罩住,她自言自語地說“可惜我是女子,不能坐在籮上,怎麽辦呢?”趙構在裏麵答道“不要緊,寸板隔千裏,籮底與樓板一樣,你隻管坐在上麵吧!”於是姑娘就坐在籮上纏起腳來。
    金兵追到曬場並無人影,隻見一位姑娘坐在籮上不緊不慢地纏著三寸金蓮,再看看四周也無藏身之地,就問姑娘有沒有見到旗子上邊畫像的人,姑娘一麵纏腳一麵頭也不抬的說“方才有個後生往西跑了。”金兵一聽,就向道成嶺方向追去。
    看看金兵遠去,姑娘就把後生放了出來。這時天色已晚,姑娘對趙構說“天就要黑了,你還是到我家去宿一夜,明天再起吧!”趙構就跟她到家裏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趙構望著姑娘在心裏唱道謝謝你給我的愛,今生今世不忘懷。姑娘的父親把康王送到白岩山腳,叫他翻過白岩山再往北走,就可到達明州(寧波)。白岩山滿山都是檀樹和柘樹,康王一點也不好走,於是怒斥道“以後黃檀硬柘罰做落麻車(榨油車)”從此以後打油用的工具都用檀樹、柘樹做。
    大局安定之後,趙構特意派人到昌國,可是眾裏尋她千百度,尹人卻不知在何處。看那些姑娘哪個都像,又哪個都不是。趙構索性下發一個紅頭文件今後凡昌國女子出嫁賜鳳冠霞帔、半副鑾駕,按公主規格禮製。
    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用在哲宗的孟皇後身上再確當不過。
    公元1100年,聽信讒言無情無義的趙煦死了,多才多藝的宋徽宗趙佶繼位。新舊交替,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讚成。趙佶哼著小曲親親我的嫂子,憨厚的嫂子,我們歡迎你。蒙受不白之冤的孟氏被小叔子趙佶複位為元右皇後,不過好景不長,向太後死後,趙佶瞬間翻臉,孟氏像一片秋天裏的樹葉一樣再次被卷入冷宮瑤華宮,可能老天也覺得孟氏太冷,就給了她一把火,焚毀了瑤華宮。孟氏被迫遷居到延寧宮,上天又給了她一把火,燒了延寧宮。孟氏請求出宮到大相國寺修行,趙佶回複同意。這次進大相國寺對於屢遭貶謫的孟氏來說可以說是莫大的幸運。
    金兵攻克開封後。已經遜位的趙佶和接班人趙桓連同他們的女人被席卷到冰天雪地的北國。孟氏卻因為被廢並且在宮外居住成為幸存者。偽皇帝張邦昌為了自證其說,尊孟氏為“宋太後”垂簾聽政。
    高宗南渡不久,金人複南侵,於是高宗乘船入海,孟氏則是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擊,孟氏隨行兵眾潰散,甚至到了要以農人抬轎的窘境。高宗知道孟氏處境後即謂“太後愛朕不啻己出,今在數千裏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愜朕朝夕慕念之意。”因此派人迎至皇宮,趙構尊崇孟氏如母,禮遇有加。孟氏隻有一個嗜好,喝酒。趙構給他準備了很多甜酒。孟氏充分發揚嚴於律己不占公家便宜的風格,喝多少酒給多少錢,贏得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
    公元1129年,劉正彥兵變,立三歲的趙旉為帝,孟氏為太後。孟氏發揮婦女聯合會的優勢,聯絡抗金名將韓世忠夫妻平定內亂,孟氏一度成為一個王朝的精神領袖。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離江南,趙構又經紹興府去了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後來就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