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章二十四 乾坤肱骨

字數:3729   加入書籤

A+A-


    章二十四乾坤肱骨

    垂拱殿。

    年輕的皇帝趙禎方當而立,膚色白皙,舒眉朗目,素來寬和的容色此時卻是怒色隱然,盯著禦案之上的幾頁密信,斥道:“朕的朝廷!朕的百官!”說著一怒之下,掀翻了禦案之上的筆架,紫毫湖筆劈劈啪啪落了一地。

    “陛下息怒!”兩府宰執們也是頭一次見年輕的皇帝如此大怒,不由跪地勸道。

    皇帝趙禎怒道:“息怒?朕的朝廷裏竟然出了裏通西夏的逆臣賊子,叫朕如何息怒?”

    兩府宰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一的呂夷簡當先道:“陛下,此事真假,尚不可知。所憑者,不過是幾張書信,真假亦難考證。”

    此時離禦案最近的包拯卻道:“呂相公此言差矣!這三封書信,乃是展護衛甘冒奇險,夜探西夏大營,從西夏主帥餘圖的寢帳中盜出。如何能說真假難證?”

    同為宰相的晏殊頷首,“兵者無小事,此事不可不查。展護衛辦事素來妥帖,既是他親手所得,想必不是子虛烏有。”

    呂夷簡卻道:“如今西夏兵事未定,為了這幾紙書信便要徹查百官,豈非要讓朝中百官人心不寧?實是有傷國體。”

    包拯慍道:“相比徹查百官有傷國體,臣相信陛下更不願看到朝中有裏通西夏的悖逆之臣有傷國本。”

    眼見著雙方就要掐起來,王延齡忙打圓場:“兩位都消氣,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一旁的龐吉卻插嘴道:“這等書信,老夫也能一天假造出十幾封,誰知道不是他包拯假造,以此邀寵?”

    他這四六不著的言論一出,無論是呂夷簡、晏殊還是包拯,俱是無語的看向他。

    朝中呂晏二相政見不合,朝事往往針峰相對,自景祐範仲淹遭黜以來,明麵上雖有緩和,暗地裏卻更是明槍暗箭。而包拯性子素來執拗,做禦史中丞的時候就是出了名的油鹽不進,帶得禦史台一眾監察禦史們各個氣性衝天,隔三差五就要將上到皇帝宰相下到九品主薄噴個口水滿麵。季相王延齡素來奉行兩府宰執以和為貴,從中圓場打得無比辛苦。

    唯有龐吉,出身顯貴,又是外戚,雖然位高,腦子裏卻曆來是一坨漿糊。常常在天子議事之前,口出四六不著之言論,弄得一堂宰執們各個無語望天。幸得皇帝也不傻,給了個正一品卻丁點實權沒有的太師職銜,平日垂拱殿小議之時將他往殿上一擺,全當兩府宰執們廝殺的頭破血流之時的炮灰。

    龐吉這一打岔,果然比王延齡的圓場更為有效的迅速敗了兩方的火氣。唯有他自己卻還是一副氣性不順的樣子,吹胡子瞪眼。

    一旁始終不曾開口的八王趙德芳此時開口道:“陛下,西夏奸細一事要查,但是此時西夏大軍已退,徹查朝臣一事牽涉太廣,不宜操之過急,還要緩緩圖之。倒是那個雲川,捏造朝廷命官謀反罪名,篡改地方稅製,欺君大罪證據確鑿,還當及早處理,以正朝廷綱常法紀。”

    在場的臣子們都知道,八王趙德芳亦是素來不願看到兩府宰執不和,如今扯出雲川一事,卻是及時轉移了話題。徹查朝臣牽連太廣,在場諸人各有各的算盤,自然難以達成一致。但是雲川不過一個八品校尉,毫無根基派係可言,自然沒有人會為此事爭吵,實在是此時扯出來用來緩和雙方爭執最好的話題。

    他此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出,果然呂夷簡和晏殊兩方都不曾出言反對。皇帝趙禎見雙方難得對於一件政事無有爭執,不由心中也是一鬆,遂吩咐包拯道:“包卿,依卿奏疏中所言,這雲川的案子來龍去脈卻是十分清楚。包卿既然已經將人押入開封,不若速審速決,也好還盧將軍清名。”

    誰知包拯躊躇片刻,麵現難色。龐吉見縫插針堵道:“包大人如何這般猶豫不決,難道包大人想要徇私枉法,包庇這個大逆不道的雲川不成?”

    垂拱殿上十餘名宰執再次無語。包拯為人滿朝皆知,也隻有這龐吉能不過腦子的說出此等話來。

    包拯卻不與龐吉糾纏,片刻向皇帝趙禎道:“陛下,雲川一案,臣另有情由稟報,且有事物,需成陛下禦覽。”

    “哦?何等情由事物,卿且承來。”趙禎奇道。

    包拯當下叫住殿下侍立的內管吩咐數語。不到片刻,那內管捧著一件東西進來,放在了皇帝趙禎的禦案上,眾人定睛看去,卻是一頂白纓銀盔。

    趙禎但見那銀盔之上,刀槍劍痕重重疊疊,劃痕滿麵,凸凹不平;後麵的護盔之上俱是烈火熏黑的痕跡,而額前的猛虎瑞獸紋路被黑紅汙跡覆蓋,連白纓也大半被黑紅汙跡染透。細看方能發現那盡數是早已幹涸的血。

    趙禎長於深宮,如何見過這般血汙事物,不由皺眉,“包卿,此乃?”

    包拯答道:“陛下,此乃雲川在長定城下與西夏軍決戰當日,所戴頭盔。”

    他此言一出,在場諸人無不看向那傷痕血汙累累的戰盔,聽得包拯言道:“後因凹凸傷痕太過,難以再戴,便被雲川棄之不用。臣見了,不忍此盔被棄,遂帶回朝來,供陛下與諸位相公一觀。”

    一旁龐吉嗤道:“這等粗鄙之物有什麽好看的!”

    旁人卻無一人理會於他,看著那戰盔,若有所思,卻聽包拯道:“以臣淺見,前線沙場兵事如何,臣縱千言,亦不及這一頂戰盔觸目驚心。”說著包拯便將自己自到達長定關,直至西夏兵敗走之時,所見所聞悉數一一說來。

    待他說完,垂拱殿內一片寂靜。

    良久,八王趙德芳忽然開口,“包大人素來奉公守法,對於作奸犯科者絕無寬待。此次,竟是要為這個雲川破例了?”

    包拯卻道:“包拯不敢。隻是包拯才德有限,此事不敢獨斷,是以方請陛下聖裁。陛下,除此戰盔之外,臣另有一物,想呈陛下預覽。”

    趙禎奇道:“還有何物?包卿且呈上來。”

    包拯這次卻沒有吩咐內侍,而是從自己袖中取出兩本冊子,雙手呈於禦案之上。

    趙禎拿起,卻見其上分別上書《景祐三年長定軍路長定縣賬務總覽》,另一本上則書《寶元初年長定軍路長定縣賬務總覽》。

    趙禎素來勤政,各府各路年年稅收他曆來都一一過問,是以這總覽卻也看得明白。

    他拿起兩本不厚的冊子翻閱,卻越翻越慢,直用了小半個時辰才看完。

    放下手中賬冊,趙禎眉頭緊蹙,一語不發。垂拱殿的宰執們見他臉色嚴肅,不知他心意,是以誰也不願當先開口。

    半晌趙禎召來身邊內侍王知安,吩咐道:“王知安,你給在場諸卿讀一讀這兩本賬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