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心生去意
字數:3850 加入書籤
nbsp; 孫堅聽到趙牧三番四次地拒絕他,心裏一陣煩躁,怎麽都想不明白原因。他現在也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因為現在的時勢單憑腳踏實地的向上爬是很難的,但是他又苦於無人幫忙。他已經三十二歲了,正是成就事業的最佳年齡,若是論打仗,他絕對不輸任何人,隻是少於謀士相助,令他難以實現抱負。
“先生莫非看不起吾孫文台乎?”孫堅黑著臉問道。
但對於趙牧的原因,無論說與誰聽,都不可能相信的。重點是他當然明白自己是沒有那麽大的本事,單憑對《三國演義》的一知半解,怎麽能熟悉這混亂時勢呢?所以他寧願孫堅生他的氣,也不願意接受這所謂的軍師頭銜。
“主公之威名,這世間哪有人不知曉,不久之後,仰慕主公之人將會紛紛來投,屆時即可任意挑選。能任軍師者,非我趙牧也。”趙牧誠惶誠恐地說道,他也擔心孫堅鑽牛角尖,萬一脾氣一上來,把他殺了都有可能。
“罷了。”孫堅見趙牧依舊不願妥協,伸手製止道,他心裏是認為趙牧嫌棄他不夠高位,才不肯接受的。
趙牧也見孫堅滿臉愁容,隻好拱手恭敬地說道:“主公不必過於煩惱,在主公遇上合適的軍師之前,我願意為主公分憂,請原諒趙牧的堅持。”
“就依先生所言。”孫堅說完揮鞭打在馬屁股上,自己一人快速地前進著。
趙牧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這結果也非他所想,要是真的為孫堅當軍師,肯定會載入曆史的,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改變曆史。答應也不是,拒絕也不是,讓他不知如何是好。
行軍了半個多月,孫堅終於帶領著軍隊來到了長沙郡,孫堅直接挑選奉職守法、清廉賢明的官員,命令他們治理郡中百姓與各項事務。然後對著那些人說道:“爾等治百事,賊亂待吾除之。”
趙牧一聽,果然像極了孫堅的作風,隻管打仗,不管其他。這也是孫堅作為一個武官所堅守的原則,這有好的方麵,也有不好的方麵。
“主公,如此一來,城中百姓若有怨言,皆結恨於主公,所選之人,也未必賢明。是否應該三思而後行呢?”趙牧等到孫堅吩咐完再私下跟孫堅說道。
“待破亂賊,民則定矣,而官不為者,亦能隨平賊而顯出。”孫堅直接說道。
孫堅的做法給趙牧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簡單粗暴,他這才明白孫堅的意思。無論那些官吏有沒有能力,在平定叛亂之後就可以看出來了,就是說如果社會穩定,但還有民怨載道,那就是那些官吏的問題。這方法雖然簡單,但也可以讓孫堅能夠專心於平定叛亂,而不是為百姓之事浪費更多的精力。
“主公高招。”趙牧對於孫堅這個方法不得不服,同時這也是為什麽趙牧不肯擔任軍師一職的原因之一。
孫堅心滿意足地點點頭,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雖然有時要依賴別人,但大多數的決策表麵他並不是隻會打仗而已。或者說是為武官的一點小聰明,省時省力,反而效果會比那些誇誇而談的文官還要明顯。
隨後孫堅僅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叛亂的區星打敗,這戰績和速度讓全長沙郡的人都非常震驚。
“主公,今才一個月的功夫,就把叛亂平定了,令趙牧心生佩服。”趙牧心悅誠服地說道。這次征討,應該是趙牧參加的戰役中最簡單的一次了,他沒想到孫堅竟然會如此勇猛。幾乎每次都是衝在前頭,輕傷也不下火線,使得全軍上下都被孫堅這種衝勁影響了,個個都異常英勇,所以才那麽快就把叛亂平定。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 />
“身為將者,定當身先士卒,文台也是遵守為將之道罷了。”孫堅很謙虛地說道。
這倒也是,現在這個時期,也還沒有那麽多精兵良將可以用,唯一就是孫堅自己獨當一麵,殺得是威震天下。
就在此時,一個小兵從外麵進來稟告道:“稟主公,前方快馬來報,周朝、郭石等於零陵、桂陽起義,與區星敗軍會合。”
孫堅氣定神閑地喝著酒,酒杯放下的那一刻,眼神犀利地盯著小兵重重地說道:“知道了。”
“主公,區星逃往別郡,我們是不是……”趙牧見到孫堅這樣的眼神都嚇一跳,他連話都沒有說完就被孫堅打斷了。
“明日即刻發兵,追趕輪賊!”孫堅吩咐傳令兵。
“區星剛找到他們,多少人馬我們都不知道,主公是否暫且收兵,然後再作打算?”趙牧覺得那些叛亂之人剛剛才聚集在一起,肯定是摩拳擦掌等著孫堅前去。而且做足準備,就為了報仇的,如果孫堅帶著兵馬前去,不僅前途奔襲過於疲累,還可能被他們從中埋伏。
“賊首會合,定未料到我軍隨後追之,我軍正可趁其不備而攻之,可勝。”孫堅若有所思地說道。
“怕是我軍過於疲累,反而中其圈套。”趙牧依舊覺得沒那麽簡單,雖然孫堅說的也有道理。
“無須多言,吾意已決。”孫堅堅定地說道。
趙牧毫無辦法,他隻是按照實際情況猜測而已,論兵法,他自問是不夠孫堅清楚的。
但是結果卻是跟孫堅想的一樣,他帶領軍隊越郡過界,花了半年的時間就將所有的叛亂平定了,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都恢複平靜,秩序井然。這讓趙牧不得不佩服起來,孫堅別看是一介武夫,但是其膽量及謀略都是屬於上乘的。這一次的平定趙牧成了背景,絲毫沒有幫上忙,而孫堅似乎也沒有太過依賴趙牧。
可能是被趙牧拒絕多次之後,孫堅才更加急切地想要證明自己,事實證明,他的能力缺了趙牧也無傷大雅。慢慢的,孫堅竟然覺得趙牧有些多餘了。
“主公之才,非趙牧所能比擬,或許趙牧應該離開了。”趙牧來自現代,說話也比較直接,在他知道孫堅似乎有意疏遠他的時候。
“先生何出此言,文台得以先生在旁,才所向披靡。”孫堅聽到趙牧要離開,心有些詫異,但卻也能理解。
“主公言重了,我原也想為主公分憂的,但是現在看來,趙牧可有可無,並不影響主公建功立業。而且我也實在是沒有那麽大的本事,再去為主公辦事了。”趙牧心裏卻是一陣迷茫,這其實跟他在一個公司是一樣的,他感覺上司沒有想象中那麽的需要他,這讓他有種失落感。
正如各種人性需求一樣,有的人是為了金錢,有的人是為了職位,而趙牧卻隻是想要得到肯定,他沒有謀職位不代表他不想要得到孫堅的肯定。有些話的確可以幫到孫堅解答問題,但是卻最終不能真正為孫堅所用,這當然跟他的閱曆有關係。這段時間他也一直在回想《三國演義》的內容,可是並沒有找到可以發揮自己的地方,所以他心想幹脆就離開,再去看看其他不一樣的人物。
“先生多慮矣,文台乃一介武夫,以征戰為功,故時而忽視先生,為吾之過耳。”孫堅也不想讓趙牧就此離開,他雖然一時沒有用上趙牧,但他卻感覺很快就越加需要趙牧了,所以他寧願認錯也不願讓趙牧離開。
“這……”趙牧此時更加迷茫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