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吳夫人

字數:3520   加入書籤

A+A-


    nbsp;   孫策命人將那於吉押到跟前,兩名侍從臉上掛著難為情的臉色,是因為身後擁堵著大批的老百姓,指著他們的背後大罵。趙牧看到此情此景也深覺不妙,認為孫策此舉是犯了眾怒,這可是作為領導者的大忌。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雖然現時是沒有人反對孫策的威嚴,但長久下去,必定會官逼民反。這樣的曆史教訓,比比皆是,但趙牧卻發現孫策根本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主公,你看底下群情激憤的樣子,恐怕會做出危害你的事情啊。更何況這於吉也沒有做什麽壞事,你幹脆就放過他吧。”趙牧對於這種情況也很少見,隻得說服孫策不要一意孤行,犯了眾怒。

    但是孫策卻再一次忽略趙牧的存在,直接指著於吉斥責道:“狂道怎敢煽惑人心!”

    趙牧發現孫策並不搭理自己,有些無奈,更多的還是擔憂。別看老百姓手無寸鐵,但若是把他們逼到死角,可能會造成驚人的效果。

    隻見於吉輕輕地瞥過孫策一眼,並沒有及時答話,反而轉頭看著趙牧。愣了幾十秒之後,於吉才微微一笑,對著趙牧說道:“天意弄人,實不可違也!”然後又閉上了眼睛,不再言語。

    這下孫策更加的怒了,明明都被綁之人,還在跟前散布妖言,立即又罵道:“大膽妖道,於吾跟前還大放妖言,來人,斬!”

    正道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於吉短短一句話讓孫策勃然大怒,卻讓趙牧後背冷汗直冒。要說孫策覺得於吉是在妖言惑眾,那麽剛才那句話對於趙牧來說,無異於五雷轟頂,又如晴天霹靂般將他的心髒震得七零八落。

    天意弄人.......

    這不是擺明說趙牧的穿越是天意所為?後半句“實不可為(違)也”,不知是說上天這安排有錯誤,還是說他趙牧的選擇不當?但無論怎麽說,趙牧的身份似乎被於吉看透了,他想起之前華佗也跟他說過類似的話,看來這一切並不是偶然,更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可除開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麽指示給趙牧,趙牧想隨心所欲又不敢亂來,想抽身躲避又不能如願.......

    要說這是天意弄人,那肯定是捉弄的弄了。

    趙牧的內心陰晴不定,總之隻剩下絕望,任由被安排,哪怕是隨波逐流也無法改變。

    閉上眼睛好一會兒的於吉聽到孫策的話,再次緩緩地睜開,若有所指的表情看一眼趙牧,然後才回答孫策道:“貧道乃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采藥,得神書於陽曲泉上,號曰《太平青靈道》,凡百餘卷,皆治人疾病方術。貧道得之,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於吉說完再看一眼趙牧,似乎是有什麽話想要對趙牧說的一樣。

    而趙牧也有很多疑問想要問於吉,他現在甚至懷疑於吉也是一同穿越來的,還是那種比較厲害的算命先生。趙牧還沒開聲,就聽到孫策說道:“汝毫不取人,衣服飲食,從何而得?汝即黃巾張角之流,今若不誅,必為後患!”

    於是孫策便命令左右將於吉斬了。

    趙牧一聽,暗自咒罵孫策一聲,自己還有問題想問呢,責怪孫策怎麽總是沉不住氣呢?他也覺得孫策說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話有道理,但老百姓心甘情願的事,直接將罪責怪到於吉的頭上,似乎也說不過去。所以趙牧準備要勸說孫策三思的時候,又聽到張昭先發言了。

    “於道人在江東數十年,並無過犯,不可殺害。”張昭話也比較直接,換言之就是說孫策沒有殺於吉的道理,他平時也得到於吉不少的感化。

    “此等妖人,君殺之,何異屠豬狗!”孫策繼續怒吼道。

    其他的官員也苦苦相求孫策,就連使者陳震也來勸說。但孫策依舊不為所動,非要將於吉當場斬了。

    這時趙牧趕緊接下話茬,因為他感覺到孫策雖然怒氣衝天,但似乎也聽下別人的勸說,無奈沒有台階而下,故一直僵持著:“主公,我看可暫且將其關押起來,細細調查之後再作打算!”

    其實趙牧還是想找機會問問於吉剛才說的是什麽意思,但張昭又說於吉在江東數十年,與他待的時間不相上下,難不成真有什麽聯係?所以連忙讓孫策將於吉關押,他想要調查清楚。

    果然正如趙牧所想的那樣,孫策在聽完趙牧的話便順勢讓人將於吉暫時收監,於吉依舊神情自若,像是早就預料到的一樣,走時還多看了趙牧一眼,不知道的還以為趙牧和他有什麽不可描述的關係。

    眾官才一呼而散,陳震也先回驛館休息,圍觀的老百姓也慢慢地離開。其實在孫策的心裏何嚐不知道不能犯眾怒的道理,隻是方才怒火攻心,一時下不了台,幸虧趙牧的台階來得及時。不然他就當真騎虎難下,一來失掉民心,二來惹得百官不悅,無論怎樣的結果對於孫策來說都是不好的。

    趙牧心事重重地陪著孫策回府,心裏想辦法怎麽去見於吉一麵來問清楚,但又怕孫策暗自下令在獄中殺了於吉。所以他隻得陪同孫策回來,不僅為了於吉的性命,也擔心孫策的身體。

    孫策一回到府中,就見到母親吳夫人坐在堂前等候著。趙牧一看,這夫人是準備要教訓兒子了,這種局麵他應該回避的,於是便準備扭頭往回走。

    卻聽見吳夫人開聲說道:“叔叔亦可留下一議。”

    要說這吳夫人,趙牧從以前就見過,當時不知道她的姓氏,隻管“夫人”來稱呼。後來日漸和孫堅交好,夫人也真的當趙牧為叔叔對待。當年孫堅和趙牧出事的時候,吳夫人徹夜痛哭,對孫策提議供奉趙牧為叔父的建議也是第一個讚成。後來得知趙牧活了下來,更是送了很多賞賜給趙牧,時而還請趙牧到府一同吃飯。趙牧在吳夫人的身上也感受到親人的溫暖,唯一不好的就是吳夫人年紀漸老,而趙牧幾乎沒怎麽變過。

    趙牧聽到吳夫人將自己留下,憯然一笑:“嫂嫂與伯符有事相議,我這外人留在這裏實在不好。”趙牧的內心獨白是——你教兒子,我也不知道幫誰比較好。

    吳夫人微微一笑,說道:“叔叔豈是外人,我所言之事,正好需要叔叔評理一番。”

    無奈趙牧隻好坐在一旁,而孫策則是站在吳夫人的麵前。要是在軍中,孫策是趙牧的領導,但在家中,趙牧又是孫策的長輩了。但孫策還不會有任何的意見,他對母親的命令隻有服從,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孝子。

    隻見吳夫人久久不說話,隻是冷冷地看著孫策,而趙牧也感受到這一氛圍的尷尬,暗道早知就不送孫策回來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