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眾矢之的

字數:3295   加入書籤

A+A-


    nbsp;   別看孫策在戰場上威風八麵,視人如草芥,但在他的母親前麵,依然是那個天真搗蛋的兒子。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孫策對他母親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從不敢違背一句。此次被人早早就稟報給母親,孫策心裏也有些無語,還有見到母親讓趙牧也一同留下,不用多問都知道所為何事了。

    所以為了緩解母親的情緒,孫策決定先聲奪人:“母親有何要事?若無事,軍務繁忙,孩兒先行退下。母親與叔父好好敘談。”說完孫策就想往外走。

    隻聽見吳夫人咳嗽兩聲,臉色雖然嚴肅,但眼睛還是比較溫和地說道:“吾聞汝將於神仙下於縲絏。此人多曾醫人疾病,軍民敬仰,不可加害。”

    孫策頓覺心煩,本來收到袁紹結盟的消息尚還有些開心,但被於吉這件事弄到再次心煩起來。在外聽到百姓和眾官的勸說,回家還要接受母親的職責,再加上母命不可違,卻又君威不可丟。猶豫再三,孫策還是堅守原則地回答道:“此乃妖人,能以妖術惑眾,不可不除。”

    吳夫人見到孫策決心很大,微微地歎了一口氣,勸說道:“不瞞吾兒,日前汝受傷之時,汝雖不曾告之於吾。但母子連心,吾早起之時眼皮直跳,早使人窺視於汝,方能知曉汝之傷勢。”吳夫人頓了頓,眼睛裏全是心疼之情,“吾曾至於神仙處為兒求得安生之願,故兒可傷愈無虞,於神仙之術,不可不信耶!”

    “母親休要胡言,吾之傷愈乃天命所歸,非什麽神仙之術!若謝,當謝治吾之華佗之徒也!”孫策心裏憋著一口氣,他實在沒想到母親會這麽說,但又不敢違背母親。

    “叔父不言語幾句?”吳夫人突然點名趙牧。

    趙牧本來坐在一旁百無聊賴的,一直想逃離這母子倆爭論的局麵,更何況他在這問題上實在不好回答。況且他該說的早就跟孫策說過了,此時他心裏隻剩下一個念頭,就是想找於吉問個明白,然後隨便孫策怎麽處置都行了。但現在吳夫人點了他的名,讓他來發表幾句,他總不能說“我去問於吉幾句話,然後隨便主公怎麽搞都行”之類的。

    “嗯.......嫂嫂,這於吉的事嘛,最多就在於救人的功勞上,也不要說什麽神神鬼鬼之類的了。”趙牧支吾了半天,才說出這麽一句不痛不癢的話來,但吳夫人聽到就臉色一變了,剛想要反駁趙牧的時候,趙牧趕緊接著說道:“但是俗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既然於吉也沒有收過老百姓的一分一毫,還能救人解難,也的確沒有殺他的理由。”

    趙牧大喘氣的話總算讓吳夫人微微一笑,但是孫策那邊又把臉給黑住了,他沒想到一個神棍就讓所有人都為之求情。而他孫策竟成了眾矢之的,根本就沒有人站在他這邊,就連趙牧都幫忙勸說了,他確實不知該如何處理了。

    “母親勿聽外人妄言,兒自有區處.......”孫策一時口快,就把“外人”這個詞給說了出來。

    吳夫人聽到孫策這麽說,想要製止已經來不及了,連忙看趙牧的臉色,生怕趙牧因此生氣。

    趙牧確實也將孫策的話聽清楚了,但他並不覺得這“外人”有什麽不妥。畢竟他本來就是外人,隻不過孫策當著他的麵說出來時,再加上吳夫人的反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讓他心裏突然有些不開心了。他知道吳夫人也好,孫權也好,一直都沒將他當外人。雖然孫策也敬他為長輩,但時不時會說出與趙牧不親的話語來。當然趙牧也感受到孫策對他時遠時近的態度,隻是不好去因此談論些什麽,再說兩人身份有別,趙牧也怕孫策最後連這點情分都不顧而將他殺了。

    所以趙牧還是強裝沒聽懂一樣,直接躲避孫策和吳夫人的視線。

    孫策也察覺到自己的話有些不妥,連忙出聲叫下人帶於吉上來審問,以此來轉移話題。一麵還注意趙牧的臉色,他慢慢也覺得後悔,恨不得抽自己幾個大嘴巴。但見趙牧“麵不改色”的模樣,才略略放下心去。

    不一會兒獄吏將於吉提了出來,孫策一見於吉的身上連枷鎖都沒有戴,頓時又勃然大怒起來,指著獄吏罵道:“何故不上枷鎖?”

    獄吏顫抖著不敢說話,原來獄吏他們都十分敬信於吉,於吉被送到獄中的時候,獄吏就將將枷鎖去掉,好生伺候著於吉。但孫策逼緊提審於吉,獄吏一時間忘記將枷鎖係回給於吉,所以才引得孫策大怒。

    吳夫人在旁也不敢言語,畢竟這是她兒子立威之時,如果插嘴,反而會讓下屬都不會信服於孫策了。但見到於吉臉色尚好,又暗自放下心來,然後直接退回內堂去了。

    而趙牧也是不說話,他還在剛才的打擊之中,也不算是很生氣,但有些覺得不值得。另一方麵又有些擔心孫策如此動氣,恐怕會刺激到傷口,不過他也沒有再出言相勸,隻是靜靜地在一旁看著。想要找機會問一下於吉,但眼前確實不是聊天的時候。

    而此時,在外麵傳來一陣吵鬧的聲音,孫策冷眼瞥一下門外,似乎看到了什麽,眼裏滿是怒氣,隨後又轉頭繼續死盯著於吉。但於吉依舊一副神情自若的樣子,靜靜地看著孫策,又再次若有所指地看一眼趙牧,但一言不發。在趙牧看來更顯得於吉高深莫測,很想上前一問究竟,反而孫策就好像一頭暴怒的獅子一般,恨不得立刻撲上去將於吉撕成碎片。

    “將此妖人拖下去!若不上枷鎖,汝等人頭落地!”孫策心煩氣躁地命令獄吏道,接著坐下冷冷地盯著門口,像是等門外的人進來。

    獄吏戰戰兢兢地將於吉扶了下去,堂內又隻剩趙牧和孫策了。趙牧還是不說話,就好像這一切都不關他的事一樣,也或者是在生孫策的氣。孫策也感受到兩人獨處的尷尬氣氛,但說出去的話也收不回來,隻求趙牧剛才沒有聽清他的話了。

    不一會兒,門口進來了數十人,原來是張昭為首,合計十餘人連名作狀,特意來求孫策,求放過於吉一命。

    孫策餘怒未消,看到十幾個人跪倒在自己眼前都隻為於吉的性命,冷冷地說道:“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昔交州刺史張津,聽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紅帕裹頭,自稱可助出軍之威,後竟為敵軍所殺。此等事甚無益,諸君自未悟耳。吾欲殺於吉,正思禁邪覺迷也!”

    這回孫策改了方式,曉之以理的話語倒一下將數十人給愣住了,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答。趙牧這下也覺得孫策說的有理,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還保持這種觀點,實在難得。孫策的話似乎無形中也給趙牧帶來一些啟示,但趙牧一時間又說不上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