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字數:9728 加入書籤
第四十八章
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著千年的世家。雖然自唐以後,世家漸漸沒落。但不可否認,世家的存在是比那些靠爆發而得到天下皇位的皇族更讓人忌憚的了。
張家原是一沒落大族的旁枝,來到京城數年,卻漸漸發展成了一個相對悠久的世家,前提是對於像賈家這樣的爆發新貴而言。
其實說來也不過是區區上百年的小家族,但在讀書人這裏,卻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張氏的父親,算的上是三朝元老了。在朝中甚有威望,門人弟子無數。當年皇帝立了太子後,為了加重太子的身份,便封了張氏老父親一個太子太傅的職位。
隻要讀過史,念過書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以太子之位登上皇帝寶座的,不是沒有,隻是太少,太少了。張家被一道聖旨捆綁到了太子的船上,本就有些心不甘情不願。
於是這位張大人,便隻在授課時前往東宮,其他時間一概避免與太子過多的接觸。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太子漸漸長大,皇帝對於太子也不同年幼時,張家心中更是不敢靠近太子半步,便是原來張府內的家學,都以各種名目停了課,那些族中附學和親戚家的孩子也都打發了回去。
就怕讓人以為張家的家學是在為太子儲備人才呢。
太子本人是要極力拉攏張家的。後來更是明示暗示想要將自已的女兒嫁入張家。可惜張家並不買帳。
不到太子坐上龍椅的那天,太子都是一個極危險的工種。做為太子的姻親,又能好到哪裏去呢。張家不傻,自然不會要這種媳婦。
本以為隻要張家遠著太子一方,便可保全。可張大人卻發現,事情卻是越衍越遭。又在今年年初,發現皇帝與太子之間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時候,張家害怕無辜中箭,立即以年脈為由致仕。可惜皇帝似有所思,便留中未發。
然後,剛過了端午節,太子便反了。
當今太子逼宮造反不成,逃到了平安州起義。此事本與唐朝一家沒有多大的關係。可關鍵是跟賈家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做為太子太傅的張家老爺子,被判以附逆。全家斬首示眾,即刻執行。而張氏等卻因為是出嫁女,而幸免於難。
全家斬首,無一人幸免。這世上,便再也沒有了張家。
不,還有一人。
張氏嫡親弟弟張六爺的大女兒,張家的九姑娘。
張氏之母,一生共生下六兒一女。這一女便是張氏了,張氏有兄三人,有弟三人。這位張家的九姑娘,便是按著府中所有姑娘一起續的齒。
當抄家的旨意到達張府時,各房主子都亂了套。雖然是百年的世家大族,但在生命交關之時,誰還能真的保持住風度。
14歲的張九姑娘也嚇傻了。她自幼便沒了娘,一直跟著繼母過日子。所幸繼母是個守規矩的,該她的,從不苛刻。
但抄家滅族的大罪,此時才能看出平時的親情濃淡。張家六太太,自然是首先想到了她自己的兒女。
托心腹下人將小兒女送出府去的張六太太,轉身便一根白綾吊死在了房梁上。她哪裏想到剛從後門出去的兒女便直接入了禁衛軍的手裏。整個府裏早就在聖旨下來的那刻,被圍的水泄不通了,便是插翅也難飛出去。
這個時候,被人遺忘在一邊的張九姑娘卻是比那兩個嫡親弟妹要好一些。她身邊有她母親留下的忠仆。
忠仆奶娘也是個狠心的。直接將張九姑娘身邊的一個年紀差不多的小丫頭推到了荷花池裏。然後以主頂仆的名義,將本來斬首示眾的人——張九姑娘,弄到了家下仆役的行列中。
忠仆一邊攬著被這一連串事故嚇傻的張九姑娘,一邊寫了字條,讓人送到現在還在京城,張家早就出嫁的姑奶奶,榮國府當家太太張氏手裏。
紙條上,就隻有一句話,‘請姑奶奶大發慈悲,買了九姑娘身邊的雲姬丫頭出去’。
忠仆本也可以向張家其他的出嫁姑奶奶求救,但京城中,便隻有張氏一人。這是其一。這其二便是這位忠仆是有見識的。張家那幾位出嫁的姑奶奶,年紀都不太大。但闔家皆滅,滿門抄斬這樣的大事一發,想來她們也更難容於婆家。
好一點的,休書一封帶著嫁妝離開。差一點的,便是個出家,暴斃的下場。也隻有這位老姑奶奶可以救一救她家的姑娘了。
一是張氏管家多年,自有威儀。二是張氏三個兒子,其中長子已經成年,並娶親多年,二子也即將成年,在這樣的時候,也隻有本身不會受張家牽連的張氏,還可能伸一伸援手。
都說貓有貓道,鼠有鼠道。
主子們沒辦法送信出去,但不代表底下的奴才就沒有辦法。拿出輕巧不打眼的首飾金銀,打點了一個守後門的小兵。
反正這些首飾,也不會再留給他們了。與其便宜那些抄家的兵士,還不如送出去打點一番。也不枉它們在張家走一遭。
那小兵一個尿遁,便設法將消息送到了賈家。
之後的事情,便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張九姑娘被一係列的事情,嚇壞了。隻能躲在奶娘身邊瑟瑟發抖。花容失色,雙眼無神,又碎發遮麵的樣子。在不知情的人眼裏,還真的沒有看出來。
張九姑娘是真的害怕了,抄家是一,斬首是二,還有貼身丫頭被奶娘推出去送死是第三。這一連串的噩耗。讓這個小姑娘實在是承受不來了。
說來,奶娘之所以這麽做,還是要歸功於這種事情,這位奶娘也曾經經曆過。隻是那個時候,被害人是她的家人。而今天,她卻成了加害的一方。
這個時代的製度還算是有些人性化。至少主家抄家斬首後,家下奴仆卻是可以活命的。等到定了案,便按人頭發賣,繼續做下人。
這一邊張氏暈了過去,家下人等一邊去通知管家的大奶奶水氏,一邊去東院書房通知賈瑚。賈瑚得到消息後,立即一邊派人去打探消息。一邊著人去通知出門打獵的賈赦等人。
王氏剛過身時,張氏便讓人去找賈赦等人回來。隻是一時半會兒竟是仍不見人影。這回,張家出事了,賈瑚隻得再派人出去找。
賈瑚一邊向這邊急行,一邊想著張家的事情。走到正院門口時,正好看到妻子水氏也從梨香院趕了過來。
早上接到二房嬸子咽氣的消息,水氏便開始張落起來了,先是為王氏整理衣妝,然後滿府的去掛紅,搭靈堂。命令全府著素服,一樣一樣的命令吩咐下去後,還要安慰哭的不能自己的元春。還要吩咐奶娘抱著小嬰兒的二堂弟去前麵老太太的院子裏暫居。
一時忙得腳都不離地,剛剛捋順一些了,婆婆又出事了。
得了,水氏一口幹了杯中的水,瀟灑的帶著人又殺去了正院。
賈瑚張氏一會和,立即接手了張氏的事情。水氏剛想要請太醫,便發現時機不對,隻得讓人去前門大堂找一家老字號的大夫過來診視。
賈瑚也明白水氏的顧忌,心中也顧不上其他。外祖家一罹難,此時已經身首異處。他的外祖父,外祖母,還有那些自小長大的表兄弟,表姐妹們,一夕之間竟然都沒有了,何等淒涼。
張氏在賈瑚二人到來不久後,便悠悠轉醒。醒來後,更是失聲痛哭,幾度暈厥。
“兒呀!你外祖一家都沒了……”話未說完,人又哽咽的說不出話來了。
賈瑚等人見了也跟著落起了淚。
好好的一家子,就這麽家破人亡了。
當今天子,竟然連稍等片刻都不給張家。若是早些知道,他們家也好幫著回轉一二。現在倒好,接到消息時,黃花菜都涼了。
“太太,府外有人送了張字條進來。說是萬分緊急,隻請太太一個人看。”就在張氏靠在床欄處痛哭時,一個丫頭快步走了進來。
張氏接到紙條,打開一看,當場臉色就變了。
她知道在這個時間裏,不會有人無緣無故送這麽一張紙條給張家出嫁的姑奶奶的。
還是要救一個姑娘身邊的丫頭。
用腳後跟想,張氏都能知道這個叫雲姬的丫頭是何人。可是這個時候,張氏卻是不敢輕舉妄動。在娘家人全部身首異處的時候,她去贖買一個姑娘身邊的丫頭。
不缺心眼的人,都知道這裏有貓膩。
而且就算是悄悄買來了,又要如何安置。若是安置在賈家,那便又是一個窩藏罪犯,或是——附逆。
榮國府裏安置不了,陪嫁的莊子上也不行。估計這會早就有人盯著賈家的一舉一動了。畢竟自己是張家嫡係在京城的唯一姑奶奶。
這樣的後果,張氏賭不起。也不敢賭。可是放任自家的親侄女被人發賣,張氏也做不到。那可是張氏一門唯一的骨血了。
若是好好的活下來,將來如唐朝一般過繼個孩去回張家。她們張家也不算斷了根。
自接了紙條,便在西側屋走來走去的張氏突然想到了唐朝,然後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李漱,這個跟著璉兒一起在張家家學附學過的少年。
眼睛一亮,張氏知道,也許她並不需要動用陪房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辦成此事。
當即,便讓人去叫唐朝來。理由便是二太太臨終時要唐朝做親生哥兒的奶娘。
水氏很是詫異,和賈瑚對視一眼。都不太明白張氏的用意。剛剛還傷心驚怔地暈了過去。這會怎麽又想到了唐朝來。難道是那張小紙條上寫了什麽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隻是水氏想到前幾天,唐朝進來請安時說是男人去了平安州的事情。這會便是讓唐朝去辦事,家裏也沒有什麽人可用。
至於唐朝的小叔子李漱,不過一個秀才,又能辦什麽呢?
不管二人如何想,張氏也已經沒辦法去管這些事了。於是非常幹脆地將二人打發了出去。而此時,水氏和賈瑚又見張氏要打發他們出去,心下更是起了疑雲。
接到張氏要見的消息,唐朝將小兒子包了包,將閨女也一並送到鄰居家裏,便快步進了府。
一進府來,見到張氏,唐朝便是一愣。前兒個來請安時,大太太的氣色還很好呢,怎麽這才幾天的功夫,就差成這樣?
滿臉的青白色,像是死了親爹似的。
張家抄家滅門的事情,雖然在外麵鬧得很大。但在賈家,因為張氏管家多年,大奶奶水氏手段也是了得的緣故,這消息還尚未讓府中全部人都知道。
知道的幾人,此時也沒有哪個敢在這個時候去傳話聊天的。
所以唐朝跟本不知道她對張氏的形容詞是有多少的生動形象了。
“唐朝,自你十歲開始,我待你如何?”時間也是不等人了。張氏現在也沒有什麽多的心情做些正題前的鋪墊了,直接進入正題地問唐朝。
先解決侄女的事情,然後她還要安排著人去打點收屍,然後派人給遠嫁京城以外的侄女們撐腰,以免讓夫家的人作踐了去......。
“太太待我恩重如山。但凡是我能做到的,必不會推遲。”當然,前提是不能威脅到自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會叫自己來,難道還是為了寶玉奶娘的事情?
在唐朝心裏,這種事情,就算是再為難,她也是想要試一試的。王氏對自己一直不錯。雖然很少賞些值錢的玩意。但每年都會想著賞自己幾套舊衣服。
說是舊衣服,但往常也是不大狠穿的。有的都沒有下過水,還有的,便是狠穿的,也是上身三五回罷了。都跟新的差不多。不然真的舊的不成樣子,王氏也不會想著要賞人了。
被人惦記這麽多年,雖然有自己刷存在感的原因。但這份心意,唐朝卻是感恩的。
隻是一想到自己夫家姓李,然後要是成為賈寶玉的奶娘。唐朝就有些接受不了。便是賈珠,元春也行呀。
賈寶玉的奶娘,真是讓人糾結的一份職業。
唐朝和張氏兩人所思所想都不在一條線上,但話卻能合的上,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詭異的合拍了。
於是聽了唐朝的話,張氏點點頭,又想了想,一狠心,咬了下牙,才下定決心地說道:“太子反了,我們張家完了。”
“什麽?太子反了,張家完了?太子反了跟張家有什麽關係?難道張家站隊了?”聽了張氏的話,唐朝當即叫了出來。
張氏聽了唐朝的話,隻是眼中冷凝,帶著憤恨。“呸,站隊?我們張家躲還躲不及了。哪會上趕子去站隊。我父親是三朝元老,當今皇帝親封的太子太傅。現在太子反了。我爹自然托不得幹係。可憐我張家子弟,忠心報國,從不懈怠,卻沒有想到落了一個抄家滅門,即刻斬首的旨意。”
“天呀,怎麽會這樣?”唐朝聽到斬首滅門,便嚇了一跳。在現代何來的這種法律。竟是株連了。而且這種大罪過,一般不是都在秋後執行的嗎?
張氏一臉諷刺,“哼,雷霆雨露,具是皇恩。若不是,若不是,便是學那荊軻刺秦王,也要與他不死不休。”張氏咬著牙,若是下令株殺張家滿門的人在麵前,唐朝估計張氏都能撲上去生吃肉,喝其血了。
若她隻是一個人,必是要讓那瘟死的狗皇帝血債血償。
“若是有軍權在手,便是反了,又都耐何呢。大不了,落草為寇,占山為王。”來到古代不造一下反,總覺得比不寫‘到此一遊’還要是一種遺憾。
而且將心比心,若此事發生在唐朝身上,定然也是不甘心的。血脈親人慘死,如何能平解了事?若是唐婆子出了事,唐朝也一定會在有條件,有機會的情況為她討回一個公道。
就算是山寨的,她也會心疼難過,更何況張家這種親生的。隻是想到一行一動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才會縛手縛腳罷了。所以張氏的心情,她能理解。
唐朝此時倒是說了句真心話,可在別人聽來卻是有些火上澆油了。幸好這屋裏也就隻有張氏和唐朝兩人在,不然聽到這大逆不道的話,還不得生生嚇暈過去。
“...唉,且不說那些了。我叫你來,是我嫡親六弟有個嫡出女兒,她的貼身丫頭,名叫雲姬的,在這次災難裏,倒是幸免於難。現在正與張家的下人們關在一起,等待最後的發賣。”
“嗯?”泥嘛,逗她玩呢吧。全家都死光了,還在慶幸侄女身邊的丫頭活著。腦子沒病吧?還是病大發了。
咦,不對,按照律法,這下人丫頭本來就不會有事,這大太太為什麽說是幸免於難呢。
難道是?
唐朝一臉緊張地小聲問道,“是?”張家的姑娘?
“是”。就是你想的那樣。
膽子真大,偷梁換柱的事情都敢做。
再一聯係到張氏前麵的話,和不同的神色。唐朝瞬間妙懂了。這是要讓安置呢。
唐朝低頭想了想,有些明白。“說來也巧,我家現在三個孩子,天天的鬧人的很。我們家的大姐,也上了年歲了。正想找個人陪她玩呢。”看到張氏的教養,唐朝便對那位張家姑娘有些期待了。
她正愁李凝的教養問題呢。現在正好,有這麽一個世家出身的姑娘白白送到麵前,又可以讓張氏承她一個情。何樂而不為呢。
唐朝是一點都不怕窩藏罪犯這種事情的。張氏便不會讓她們出事。
再說了,她花錢去買個丫頭回來,買的是丫頭。跟張家姑娘有什麽關係。反正經過官府走一遭,身份便算是定了下來。
其實心裏陰暗的唐朝不敢想像,如果這個時候她拒絕了張氏,以後她們家會如何。小叔子雖然考上了秀才,但秀才也不算是什麽功名。讓一個人成才不容易,要想毀上一個人,卻是萬分簡單的。
遠的不說,隻說將來如果李漱真的考上了進士,賈家都有辦法讓李漱等不到派官的那一天。更別說沒有賈家庇護的李漱,會不會折在考進士的路上。
李狗蛋和唐婆子就不說了,她兒子李決,可是還跟著賈琮他們在賈家的小書房裏讀書呢。
享受了人家這麽大的恩惠,現在若是不在人家需要的時候出上一份力,以後相見豈不是更難看。
最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她們家還需要賈家給他們庇護,若是因此失去了張氏的心,以後的日子用後腳跟想都能想明白。
唐朝可不敢賭那萬一。
再一個,無論如何改變,賈寶玉既已出生,賈家至少還有十幾年的富貴日子可過,此時與賈家翻臉,極為不智。
......
“...你小叔子也不小了。今年有十七了吧。我恍惚聽說,你正在給你小叔子相看?”
唐朝:“......”,原來您老還惦記著他呢。
容身之地,婚嫁之所,還有就近照看。這樣一來,竟然都可以解決了。
您行,這種時候了,您還能走一步看三步,一次性解決多種問題。
真乃神人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