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字數:8097 加入書籤
第四十七章
王氏所求之事,總共說出來,也不過是三件,一是賈珠的婚事。二是賈元春的未來。最後便是幼子長大成年。
現在她還沒死呢,奶娘就敢慢待兒子。她若是死了,豈不是更要苛刻。就算是其他人時時注意,還有經心和不經心兩說呢。等到繼室進門,她兒子要麽被忽視,要麽被養熟。這些都不是她想要看到的。
所以,思來想去,為珠兒娶回自家侄女,都是表兄弟,看在血親的份上,想來也不能太苛責於他了。
以前她活著,二哥是絕不會把鳳哥兒嫁過來的。現在她就要死了。親兄妹一場,二哥應該會發些憐憫之心。
除此之外,重要的便是四大家族代代聯姻。長房的姿態早就已經擺出來了。是不會再娶王氏女的。那麽,可以聯姻的便隻有她的珠兒了。
雖然還有寧府的賈蓉。隻是四大家族代代聯姻,輩分在那裏呢。想來二哥應該是不會無視這些的。
而且她相信,如果大嫂張氏願意幫忙,便事半功倍了。
這一點,她相信聰慧的大嫂一定能夠想明白。
王氏想的不錯。張氏倒也真的考慮過。不然之前也不會同意幫忙了。現在王氏再舊事重提,張氏也就順勢答應了下來。
“不瞞大嫂,我們老爺,是個不通俗物的。將來進門的那位,我現在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根腳。珠兒年歲大了,一直住在前麵,我也放心。本來還想著將來珠兒成親,新房便設在梨香院西邊的那個小院子裏。但現在想來,倒是有些不妥了。將來珠兒成親,仍是在前麵他現在的院子裏吧。到時這些,就都要拜托大嫂了。”
關於將來賈政續弦這事,無論是在王氏,還是張氏看來都是事在必行的。
張氏看著麵前殷殷哀容的王氏,心下不忍,忙拿手帕試淚。“你放心吧。不隻珠兒在前麵的那個院子裏成親,將來璉兒,琮兒都在那裏。就是寶玉這孩子,回頭送到老太太那裏養著,有我看著,還有大丫頭照顧著。弟妹你就放心吧。安心養病,說不準哪一時就好了呢。”
張氏最後的一句話,王氏是不信的。這話連她自己都騙不了,何況是當事人了。搖了搖頭,“我知道我是好不了了。唯不放心的便是他們三兄妹。珠兒的事,有大嫂從中張落,我是不操心了。倒是大丫頭,眼瞧著沒幾年便要出門子了。我這一去,便是三年孝期。我唯恐耽誤了她。她的婚事,這幾年,我也相看了一些,總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嫂子也是看大丫頭長大的,此事便隻指望嫂子了。”
張氏點頭,“你放心。”你放心,你姑娘我早就想好的去處。這麽多年的努力,不會在天時地利人和都最好的時候放棄的。
“我聽說唐朝那丫頭這會兒正在家奶著孩子呢。她那兒子,也過了百天了吧。”記得那孩子百天的時候,她好像還讓人送了一套小孩帶的銀飾過去。
“是呀,一出生,便過繼給了老唐家。起名叫唐淨。”那丫頭倒是個有福的。
一般人家哪裏舍得把孩子過繼出去呢,她早就覺得這丫頭找這麽個夫家不單純,果然是照這話來了。
“嫂子如果方便的話,我想叫唐朝進來給寶玉當個奶娘。那兩個奶娘,雖也是我挑了數月才定下來的,但...”王氏未盡之語,張氏多多少少也有些明白。
“隻是,”唐朝一家都是良民的事情,並沒有幾個人知道。外麵也都當唐朝家的孩子是良民罷了。若讓唐朝給寶玉當奶娘,有些不太合適。
“她娘便是當初跟著我一起嫁到賈家的。這麽多年一直在我院裏。唐朝也算是咱們看著長大的。人品心性都不錯。我想著,便是我走了,唐朝也不會委屈了我的寶玉。”
別看那丫頭一副貪財,又喜歡討巧賣乖的樣子,其實心是最軟的,看她如何待小叔子便明白,這人也就是嘴上硬氣,心裏軟呼的主。
當初他男人帶著小叔子一無所無的跟她成了親,這麽多年下來,先是供小叔子讀書,然後又幫著置辦房子和地。
更別說從不貪小叔子一分好處了。
這樣的人,將寶玉交到她手上,王氏是再放心不過的了。這些年二房總是被壓著,被冷落,但唐朝進府來,便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也從來沒有一次忘記過他們二房和她的。
這一點,便是賴嬤嬤及其賴家的人,都是做不到的。
此時,男人靠不住,妯娌不缺兒子,眼看著孫子都要出生了。婆婆那裏,從來也不缺孫子養,來來去去這麽多的孫輩,最得婆婆喜歡的還是隻有長孫賈瑚一人。便是將來她去了,寶玉到了婆婆那裏,也不過是不會讓下人作踐了去吧。
元春也大了,也指望著不上她能再照看幾年,所以,貼身侍候這樣的事情,便隻能指望著唐朝了。這個她從小看到大的孩子。
“成吧,回頭嫂子問問她。”在賈家,無論是哥兒還是姐兒,每人定額的奶娘數便是兩人。現在寶玉身邊已經有了兩個人了。是要裁去一個,還是要多添一個?
裁,是附和規矩。不裁,也是人情使然。府裏雖大,但這個權利她還是有的。再一個,也不過是一年的份例罷了。他們賈家還差那點子銀錢不成?誰要是敢說話,她就拿自己的份例補上也就是了。
不過,這府裏,還真沒有人會為了這麽點小事就起幺蛾子的。
隻是關鍵是她也不知道唐朝那丫頭願不願意進府當個奶娘。
現在她們家也不缺嚼用,外麵的日子又自在,而且孩子還小,一時也鬆不開手。張氏覺得唐朝同意的可能性不太大。連她都能想明白,將來二叔子肯定要續弦的,做為元配所出的嫡幼子奶娘,是個什麽樣的情形,那丫頭鬼精鬼精的,她能不知道?
雖然唐朝是這個府裏出去的。又是闔家給了恩典,發還了賣身契的。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還真的說不準。
妯娌倆又說了一會兒話,張氏便告辭離去了。
出了梨香院,張氏回頭看了一眼梨香院的大門,長歎了一口氣,便向婆婆的榮慶堂而去。
到了榮慶堂,史氏正在讓人收拾東西往南邊送呢。
說是林家那個長到三歲的獨子一場風寒沒了。小姑子賈敏也跟著病了。史氏心疼閨女,能不著急上火嗎?
想到此,張氏又歎了口氣。怎麽什麽事都趕到了一起去了呢。
再一想到自己娘家,還有朝廷的一些微妙變化。張氏都要懷疑是不是去年祭祖的時候,有誰沒上心,或是祭品不新鮮了。
進了屋子,請了安。張氏便一臉笑容地對著史氏說道:“有老太太千裏迢迢的牽掛惦記,想來妹妹的病,一準就好了。妹妹現在的年紀也不算大,說不定明年便能再懷上一胎。此時還要好好的將養身子才是要緊呢。我母親前兒還送了兩人顆上好的參,回頭一起給妹妹捎去。說不準,等妹妹再來信時,就又有了呢。”
“你母親特特送了兩顆好參,你拿來給我,我便說我不要,讓你好好收著。哪想前兒一顆給了老二媳婦,現在又要拿一顆給敏兒。豈不是一顆也沒剩下?”
“瞧老太太說的,參這種東西又不是那大蘿卜,啥時候都能配菜吃?媳婦兒這不是用不上,這才拿出來的。再好的東西,若是不用起來,那都是壓塌箱底的蠢物。您要是心疼媳婦,便將我們大老爺前年給您打的那套金貴滿堂的首飾賞了兒媳吧。媳婦兒惦記那套首飾好久了呢。”
史氏聽了,也是一笑。不過當天我上,還真的讓鴛鴦將張氏說的那套首飾找了出來,送到大房去,同時,還有幾件她的嫁妝。
一時到了時辰,張氏便張落著侍候史氏用餐。府上最近事多,所以今天便隻有史氏一人用餐,看起來冷清極了。史氏歎了口氣,便讓張氏也坐下來陪她一道用。
飯畢,漱口飲茶。張氏便將王氏的意思說了出來。史氏先是一怒,然後又是一悲。唉,都是兒女債呀。
若是王氏有一點辦法,估計也不會這樣了。想到小兒媳婦,這麽些年也算老實。再加上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幾十年朝夕相處,便是親母女,也沒有她們婆媳再一起的時間長。如今即將去了,就當是了了她的心願吧。
“算了,算了。反正珠兒是嫡長子,按理本就是全部家產的七層。既是這樣,你去幫著分上十一份,七份歸珠兒。留一份做將來孩子們的婚嫁費用。其他剩下的三份,你先幫著管一管吧。等將來,”頓一頓,“到時候再說吧。對了,按府裏的例,把大丫頭的嫁妝銀也提出來吧。”
若是老二家的去了,二房也沒有個正經能管家的人。大丫頭雖然懂事,卻不太好真的去管家裏的事情。所以,讓老大家的幫忙管著。等新婦進門了,再說也不遲。
更何況在史氏的心理,誰也沒有她的血親後輩重要。她知道這樣安排,可能對她兒子有些影響,但問題是她兒子本就是不通俗務,迂腐的性子。與其讓他來處理,還不如交給大兒媳婦呢。就算是大兒媳婦再有什麽心思,也不會惦記那三層二房家產。
將來的兒媳婦,若是個好的。倒也好說。若是個不好的,豈不是要委屈她的三個孫子孫女了。
唉,老二媳婦呀!當初一臉的福相,怎麽就這麽沒福氣呢。
張氏一聽,也沒有拒絕。想了想言道:“梨香院西邊還有一個小院子,那三層產業,大件的,就放在那裏,小件的銀票地契,便收到老太太這裏,您看如何呢?”
史氏一聽,也覺得這樣安排,更合理一些。便也道了聲罷了。張氏這才應了一聲出去了。先去前麵叫上賈珠,再在王氏那裏找到了元春,將史氏的話說了。王氏感恩戴德的在床上叩謝了史氏的恩情。
王氏就著周瑞家的手,喝了一口參湯。然後強支著身子坐在床上,和張氏一起將二房和她的嫁妝都理了一遍。
兩人理這些事情的時候,誰也沒有想過要告訴賈政一聲。就連接到風聲的那位趙姑娘也隻能眼瞅著張氏和王氏的人,將二房的庫房搬空。
分給賈珠的七層財產和王氏的嫁妝一起,都被迅速有效地送到了賈珠在前麵的小套院裏。留給元春的嫁妝和將來給元春置辦嫁妝的銀錢也都讓元春自己妥善收好,同時存在了老太太的廂房中。
元春住的廂房,非常的大,挪出一間當庫房也使得。於是天黑前便將所有的東西都收拾好了,送了過去。
在這裏,張氏特意在分完賈珠的七層財產後,才按例在剩下的四份裏拿出元春的嫁妝。將元春的嫁妝歸置出來後,這才將剩下的財產分出四份,又將其中一份移到大房的庫房中。就放在賈琮財產後麵的小房間中。
而這剩下的三份,才算是二房的三層財產。
對於張氏的做法,賈珠有些懵懂,但管家的王氏和通透的元春卻是知道張氏這麽做的用意的。心中萬分感激。
忙完了長子長女,最後便是小兒子寶玉了。王氏是沒有辦法將剩下的三層弄成寶玉的私產的。但寶玉有她一半嫁妝的三分之二,也就是總嫁妝的三層半。也算不少了。
“我也知道你怕寶玉將來受了委屈。但我向你保證,這孩子長大成親前,我是不會不管他的。之前也跟老太太說好了,大件的東西就放在隔壁院子的廂房裏。銀票等物送到老太太那裏存著。若是二弟將來還有子嗣,那便按照嫡繼庶來分。若是沒有,那些便都是寶玉的。你放心吧,現在安心的養好身子,不比什麽都強嗎?”能多挺一天,是一天。多看一眼,也放心一眼。
“是呀,太太,您就聽大伯母的吧。您一定會好起來的。”元春早就泣不成音了。母親交待後事的樣子,元春實在有些承受不住。
尤其是母親昏迷時,她聽周瑞家的說起的,母親早產和難產的罪魁禍首。
趙氏,我們走著瞧。
......
是夜,張氏回到了榮禧堂,坐在梳妝台前,心裏思緒不斷。
一命換一命。怎麽會是她呢?多少年前的事情,一下子在王氏難產時,重新走進了記憶裏。
剛成親時,有那麽一日,她曾夢見過自己將來會死於難產。
一盆盆的血水在眼前一晃而過,她渾身疼痛,連嘶吼也無力發出。產房裏很亂,人很多。她一遍遍的想要聚集起力來,可往往一口氣下去,仍是毫無作用。
她能清晰地聽到產婆在高叫著‘使勁,再使把勁,已經看見頭了。’這樣的話,她也能聽到遠遠的,好像是從天邊傳來的聲音‘實在不行,便保小。’這樣的話。
那樣的夢,她一做便是多日,當時真的怕極了。
後來借著回娘家探親的機會,偷偷請了高手解夢。
後來......
妯娌這麽多年,朝夕相處。如今卻要生死相隔了。
她從來沒有想到老天會選擇她來代替自己原本的宿命。
愧疚嗎?......愧疚。
後悔嗎?......不後悔。
若不是當初的強求,她的三個孩子估計都比二房那三個更可憐。
若為人,誰不想長久的活著。若為母,為母——則強。
來日,她必會對寶玉視為己出。就當先還她一份利息吧。
想罷這些,張氏才想起叫唐朝回府裏當奶娘的事情。看著天色漸晚,府裏各處都已經閉了門。看來便隻能等到明日了。
第二日張氏便派人去將王氏的囑托說給了唐朝。正好唐朝有些個不舒服,此事便耽擱了下來。
又過了幾日。一早,張氏剛侍候史氏用早膳,便聽到梨香院的丫頭來報說是二太太王氏沒了。張氏一聽,眼淚也跟著落了下來。等回頭去看史氏時,史氏的臉上也是滿滿的哀容。
因著王氏的後事,早就有安排了。一時間倒是並不抓瞎。再來還有賈瑚媳婦水氏在一旁幫著料理。張氏倒是並不忙亂。
可福無雙致,禍不單行。剛過了晌午,府裏的大管家,便慌腳慌手的跑了進來。
“大太太不好了,張家出事了。”
張氏一驚,自椅中站了起來,連忙問她出了何事?
“東宮反了,逃到平安州起了事。當今一怒之下,一怒之下,”下人說到這裏,便有些吞吞吐吐。
“說,當今一怒之下,倒底怎麽了?”
“...張氏滿門,斬首示眾。”
“什麽?”張氏一待話落,便昏了過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