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字數:6604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姥姥的到來,給平靜的榮國府增添了一絲熱鬧。不過很可惜的是劉姥姥再也沒有福份去逛逛皇妃娘娘省親的園子了。
一來那園子在外城。想要過去,就得坐車坐轎。勞師動動的。二來那就真的是一處園子,裏麵可供人休息的也不過是三處院子,連個廚師都沒有配備。畢竟那幫子小戲子走了。園裏也就剩下一對花匠父子,兩過打掃婆子和兩個門房及四個護衛。區區十個人,又怎麽可能會配廚房呢。
黛玉聽取了唐朝的意見,一日三餐合成一定的月錢每月中旬發放給個人。
月初發放月錢,月中發放夥食費。這一點是唐朝強調的。
“一起發了,豈不便宜?”黛玉有些不解。
“若是一起發了,下人們就會覺得月錢漲了,卻不提供三餐了。分開發放的意思便是在心理做下暗示。月錢是月錢,夥食費是夥食費。將來就算是有了廚房,裁撤了夥食費,下人們也不會覺得是減了月錢。”
黛玉點了點頭,明白這可能是一些心理戰術。
之前就已經說過,省親後,園子裏的擺設都被一一收到了庫房。現在若是要宴請待客,也是要再一一拿出來的。園子中的貴重物件,都收在府中的一個公庫中。運到外城,豈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也因此,就是生□□炫耀的史氏也沒有提出為一個鄉下來的姥姥大費周章的。
不過榮國府的後花園也不小,足夠領著沒見過什麽官家後院世麵的劉姥姥逛一逛了。張氏人好,對於劉姥姥一直禮遇有佳。便是鳳姐有心捉弄,也不敢張狂。再一個,人劉姥姥再怎麽說也是她王家的親戚,用王家親戚的臉麵逗眾人樂子的事情,此時此刻的王熙鳳卻是做不來的。
那樣做,可不是隻是劉姥姥丟麵子,她也是要丟裏子的。
劉姥姥在榮國府住了兩天,然後被榮國府的馬車送了回去,去的時候自己租的驢車,帶著各種菜幹瓜果裝滿了車。回去的時候,也是一大車的東西。衣服布料,金銀錁子,各式點心,藥丸子,還有張氏做主送她家小孫子的幾套書籍和文房四寶。還有邢氏大出血,送了兩根成色並不好的銀簪子。
這些東西裏,最讓劉姥姥覺得用心的,便是李凝送的五六匹棉布。這才是她們莊嫁人應該穿的東西呢。
府裏的太太,奶奶們送的料子太金貴了一些,稍一用力,就要出褶子,拉口子的。那東西除了留下兩件過年過節走親戚穿,其他的劉姥姥都準備賣給成衣鋪子去。
什麽地位的人,就要穿什麽樣的衣服。不然便是招災的禍事。
你一個鄉下的姥姥穿著京城裏貴妃娘家的太太們穿的衣服,這不是招災的事情嗎?再一個,既然知道了你有這好東西,今天他借,後個你借的,鄉裏鄉親的,借來借去,早晚都要弄個不痛快出來。
還不如趁早換些銀子過日子呢。
.....................................
時間就在一點一滴中走過,到了史湘雲成親的時候,唐朝並沒有什麽表示。傅秋芳到是提了一回,不過唐朝仗著自己婆婆的身份,就當沒有聽見。
張雲姬見此,也對傅秋芳搖了搖頭。既然是她家嫂子都不待見的人,她們其實也不用過多的理會。
她家嫂子最會趨吉避害。能做出裝做不知道的表情來,可見這對成親的男女雙方都有讓人不待見的原因在裏麵。
卻又不能直白說出來的。
史湘雲這丫頭身世是可憐,可是為人卻不招人喜歡。而史湘雲要嫁的人,竟然還是賈雨村的嫡長子。這真真是狼與狽的聯姻,一丘之貉的共鳴。
一對忘恩負義的家夥!
唐朝覺得做人還是要有點底線的。這樣的人,她實在是沒有辦法讓自己去捧臭腳。反正她交好的人家裏,能真正在意自己沒去史湘雲的婚禮的,估計也就隻有榮國府了。
但是榮國府裏,估計也就隻有老太太可能還會記得史湘雲,其他人,也沒有太待見她的呢。
當初史湘雲在張氏等人去南邊時在府裏做了些什麽,其實無論是當時在府裏的,還是沒在府裏的,事後都知道了。不然,鳳姐那樣愛熱鬧的人,也不會至此再也沒有提過接史湘雲過府小住的話茬了。
當然了,就算沒有唐朝的祝福,史湘雲照樣風光大嫁了。帶著她那明顯給京城眾人看的嫁妝,風風光光的離開了史候府上。
就算是這些年,史家的兩位夫人非常的不待見史湘雲,但該給她的,卻是從來沒有少過。應該有的教導,也在這幾年裏陸續的教給了她。
無論是為了名聲,還是為了女兒的婚事,或是為了別的,史家對於史湘雲來說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這一回,是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好來了。
史湘雲也對自己的嫁妝非常的滿意,對於成親的對象,也是滿意的。新婚三日,對鏡理紅妝,畫眉深淺,書讀三味。人生暢快。可就在她滿意自己新生活的時候,賈雨村因著任上不幹淨,被人彈劾了。而這事就是史湘雲嫁進賈雨村家的第四天。
賈雨村犯的事,並不嚴重。但他當初站錯了隊,卻是一個致命的禍根。所以自古就以小心眼為別號的皇帝陛下直接將人罷了官,發回原籍。
幸好沒有抄家,不然賈雨村一家老小的財產都要充了公。史湘雲的嫁妝估計也會一滴不剩。
帶著對前路的惶恐,史湘雲跟著夫婿踏上了遠離京城的官道。而樹倒猢猻散。此時官道上,也不過隻有黛玉派來送行的人。
黛玉心善,再加上寶玉也時常提起史湘雲。所以就算知道了史湘雲當初的中傷,也沒有記在心上。而在知道賈雨村一家回原籍時,還特意派了人來為史湘雲送行。
這一走,雖不是十萬八千裏。但是今生卻並不一定再有相見的機會了。能在臨走時看見其他人,史湘雲是激動的。所以在見了黛玉派來的婆子後,哭成了淚人。
這些日子,婆家多少人都說自己身帶不祥,剛嫁進府來,府中便有了這波天的禍事。就連自家男人也是冷一陣熱一陣的。
千裏下湖州,除了林黛玉竟然沒有一人前來相送。豈不是讓婆家更是小瞧了她。以後指不定要如何磋磨於她呢。
其實人情冷暖,自來便是如此。史湘雲不等張氏喜歡,史氏那裏對她也是淡淡的。下麵的媳婦們,見風使舵,自然知道什麽該提,什麽不該提。
尤其是張氏覺得老太太年紀大了,這樣的事情以後少傳進來的時候,所以壓根史氏就不知道史湘雲一出嫁就攤上了這麽件事。
而就算是哪一日,老太太突然想起史湘雲了,眾人也隻是說跟著夫婿回老家了。其他的事情,皆是不會告訴老太太的。
史家兩位候爺倒是知道這件事情,隻是親閨女都不一定時常見得到,更何況是侄女了,因著自來規矩便是如此,所以感覺也並不深厚。而在他們看來,送不送行,卻是內宅女人安排的。而史家的兩位夫人,卻是都齊刷刷地忘記了。
這廂史湘雲感動了一把,轉身送走來人,便笑著去了婆婆那裏。說是榮國府派來的人,讓到了地方,記得稍封信報平安,以免大家惦記。雖然這話不假,卻是有拉大旗扯虎皮的嫌疑。
嬌杏心裏撇嘴,麵上卻是一團和氣。
但是等到行至半途中,遇上了天災,史湘雲的嫁妝十去七.八後,嬌杏的嘴臉立時就變了。
賈雨村發跡晚,家裏並沒有多少銀錢。此次為了節省路上的耗損,能賣的都賣了。隻帶著銀票和輕便行李上路。而史湘雲卻不然。
她上路的時候,成親還不到一個月,好多的嫁妝都是嶄新沒開封的。所以一路上就屬史湘雲的行李最多。而發生天災的時候,史湘雲也不過是保住了壓箱的銀票和一匣子貴重首飾。
銀票是私房,那是貼身放在一個牛皮口袋裏的。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而眾人也隻以為史湘雲隻抱出了一匣子的首飾,再無其他。
天災*,水火無情。先是連天大雨,然後便是驚天的閃電,巨大的雷劈開了樹幹,大火不期而然的到來。
賈雨村一行人住宿的客棧立時便被水火淹沒。
雖然到最後,除了賈雨村在逃跑時,摔傷了右手外,其他人都是安安全全的。但是財產卻是損失的不能再損失了。
史湘雲陪嫁的家具,瓷器布料,最後挑挑撿撿不過剩下三五箱子的東西,噢,這是沒算她一直抱在懷裏的首飾匣子。
賈雨村這邊呢,倒還好一些,本來帶的東西就不多,都是是一些衣服料子和貴重的古董。這些東西,歸整起來,便是還有十多箱子。
而史湘雲也從行李最多的,變成了行李最少的。誰讓她的行李是最易燃燒的呢。
之後的事情,也不過是重新收拾行李繼續趕路。不過這一回倒好,算得上是輕車簡出了。短短數日便到了湖州。
賈雨村的祖宅倒是在他當了官後,多次修整過了,擺上器具便能住人。而史湘雲的日子,也在到了湖州後,而慢慢的平淡下來。
隻是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天天在發生。
三弟妹要借她的首飾出門做客,二弟妹嫌棄分家的時候大房和三房得的多。婆婆貼補自己親生的兒子,卻讓他們小夫妻養老什麽的,那真真是一本難念的經。
史湘雲的離開,並沒有影響到其他人的生活。日子依然平靜地走著。一直到第二年秋天,走了整整一年多的寶玉幾人,終於趕在入冬前進了京城。此番前去的幾個人,凡是唐朝惦記的,都考出了個好成績。等到唐淨風塵仆仆的回了家。具體的事情,才一一被提起。
寶玉是什麽人,神瑛侍者。隻要用功了,還能考不出好成績。一路順順當當的考到了舉人。
而賈芝和唐淨,雖然名次不顯,倒也都擠進了舉人的大名單中。唐朝是接受過大天.朝應試教育的,張氏是書香滿門的張家出來的嫡女。經過這兩人的影響,凡是在榮國府小書房上學的人,都不會覺得考試有多難。
一群自小就做‘考前模擬練習題’長大的孩子,對於考試需要運用的套路,那真真是門清的很。
尤其還有曆年科舉考題考卷做範例,如何書就一篇考試文章,真真是比那些傳統學子要輕鬆得多,也容易得多。
張氏開始是不想弄這取巧的辦法的,可是能夠讓自己家的孩子有捷徑不走,誰又能放棄這種誘惑呢。
至少張氏拒絕不了。
尤其是在看到賈瑚等第一代實驗班的成功以後。
說來,成了舉人,朝.廷也是要按月按人頭給貢米的,唐淨從此就有了一份糊口的保障。
因著孩子們都還小,今年也不過是十五歲上下。所以唐朝還是跟著張氏的行事來要求唐淨的。別說明年的春闈,便是三年後的春闈也不一定讓兒子去考。
可孩子大了,也不能天天讓他讀書備考。所以想來想去,唐朝便將唐淨打發到了西山的莊子那裏,讓他開一家私塾,專門給小孩子啟蒙。
既有事做,還能掙些束修。最重要的是還不會脫離了書本子。可謂是一舉數得。
黛玉好為人師,在聽到寶玉提起唐淨的事情後,竟然也在心中動了主意。自家弟弟是個會讀書的,這一次他的年紀最小,但是成績卻不是最靠後的。現在按著家裏的規矩和習慣,大舅媽,噢不,應該是大伯母是不會讓弟弟這麽小的年紀就去考進士,怕傷仲永呢。
既然這樣,還不如將弟弟拜托給淨二哥一起去西山玩一陣,請淨二哥幫忙照顧一下呢。當然這都是後話,現在讓整個榮寧兩府震驚不已的便是探春找到了下家。
“三姑娘訂親了嗎?怎麽這麽快?是哪家的哥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