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字數:7159   加入書籤

A+A-


    後記

    惜春成親後,小日子過得非常的悠閑,跟著自家婆婆天天弄點好吃的,然後陪著太婆婆看看小孩子,晚上小夫妻一起看看書,比試比試作畫的水平。

    贏的人,就可以享有為惜春小傷疤畫畫的權利。

    隔三差五的,再跟著婆婆回娘家走走親戚。別提多樂嗬了。

    至於她們房裏的那點子家事,倒是一點也難不倒惜春。誰讓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管家教育呢。

    而且,不是還有跟著一起嫁過來的宮裏的嬤嬤嘛。

    李家的新年,一直是熱熱鬧鬧的,尤其是今年張雲姬又有了身子。而且在李家,現在孩子多了,又年紀都不大,也能鬧騰的起來。所以熱鬧是可想而知的。

    不過孩子都是有分寸的,自從李狗蛋告老還鄉後,一個個的倒是都知道了家裏誰最好說話。過年了,領紅包,也都是耍賴的要自家祖父多給一個。

    惜春仗著年紀小,竟然也跟著幾個孩子似的,要紅包,看得長嫂傅秋芳都好笑不已,這麽個孩子氣的弟媳婦,當初是怎麽給自己那麽大的壓力的呢。

    李家一派熱鬧,但是賈家的新年,就有些個冷清。

    無他,從小年開始,榮國府的老太君史氏就有了些下世的征兆。這讓眾人都非常的擔心。

    當然,有擔心老太太身體的,如寶黛兩口子。也有擔心老太太真的有個萬一,全家丁憂,影響前途的。如鳳姐兒,秦可卿。

    剛過完年,唐朝還在那裏跟著惜春說著水果罐頭的事情,榮國府那邊就來人報喪了。

    正月初六,榮國公府的老太君賈門史氏駕鶴西去了。

    唐朝和惜春一聽,都急急地換了素服,趕了過去。

    原來正月初五的晚上,老太太就有些個回光返照。

    她將家裏的人都招齊了,就在她居住了好多年的榮慶堂裏。

    “我嫁到你們賈家,從重孫媳婦坐起。一直到現在我的重孫子媳婦也要進門了。”看了一眼站了滿屋子的兒孫,史氏欣慰極了。

    “我一生二子一女,孫子六人,孫女三人。還有一對外孫。重孫子也已經到了成親的年紀。我對得起你們賈家了。”

    “老太太福祿深厚著呢。這滿屋子的孫男娣女,哪個不是借了您老的福氣。”聽婆婆越說越覺得不祥的張氏,連忙打斷了老太太的話。

    史氏擺了擺手,讓張氏不要說了。然後才又接著說了下去。“...我自知時日無多了,今天特意把你們叫過來,不過是吩咐幾件事情。我的那些嫁妝,私房,芝兒是長房嫡長孫,算上他一份。大丫頭當年進宮,兩手空空的,也算上她一份。他們姑侄分一半。剩下的一半,讓瑚兒他們六個兄弟的平分。

    大丫頭的那份,交給寶玉倆口子吧,回頭進宮,給大丫頭送進去。我去後,二房便搬出去吧。早搬晚搬都是搬,也不用等到孝期後了。

    珠兒和他媳婦就搬到城東的大座宅子裏去。老二一家就搬去城南的宅子裏。都是好地段,也不算委屈了你們。寶玉倆口子”史氏費力的看了一眼張氏,眼中帶著一份拜托,“就暫時留在現在的院子裏,等到過了日子,再搬到外城的園子裏吧。你們住在那裏,以後大丫頭省親回來,也好收拾。我還單獨收拾了一箱子字畫,都是省哥喜歡的,回頭便都與了他。看不到他成親了。老大媳婦,省哥的親事,就交給你了。”

    張氏點頭,含淚說道,“老太太放心,有媳婦呢。”幸好老太太還留了一房在榮國府裏,不然都在老太太去後搬出去,讓外人怎麽說他們大房呢。

    史氏笑了,“我知道有你。你是個好的。我一直都知道。將這個家交給你,我也就放心了。見到老太爺,老老太太,我也能...,也能......”幸好有你。

    史氏說著說著,竟然就漸漸地睡著了。

    史氏睡著了,這一睡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四王八公,曆經三朝,活到八十歲上的史太君,就這樣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裏,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

    張氏親自帶著水氏,李凝,黛玉和鳳姐,這些老太太最喜歡的孫兒媳婦親自幫著裝裹了起來。

    黛玉哭的不能自己,李凝也是。悄悄地將自己繡了好幾年的一幅準備今年給老太太做壽禮的繡品放進了老太太的壽材裏。

    那幅繡品,李凝一直拖拖拉拉的繡著,榮國府裏的人都知道琮三奶奶在繡這麽個東西。

    每天下人都會拿著繡花籃子跟著李凝穿花過巷,來到榮慶堂,在老太太的麵前繡上幾針,一會兒讓老太太給配個線,一會兒讓老太太說說這裏怎麽繡,那裏用什麽針法的。然後繡不了兩針,便開始揉到老太太身上,說是手疼,眼睛疼的讓老太太給揉揉,吹吹。老太太於是連忙把自小就愛撒嬌的李凝攬過來,左一句心肝,右一句肉的。

    被老太太順毛後,李凝又嬌著嬌氣地陪著老太太打牌。

    不過,人家都是哄著老太太玩耍的,但是,可但是,但可是......

    凡是有了李凝的打牌遊戲,就都變成了老太太哄著她玩。

    也隻有琮三奶奶,變著法的讓老太太哄她。雖然看著眾人牙疼,但是老太太就是高興。這一點,別人也沒著招。

    動不動,老太太打了一張牌出去,琮三奶奶都說老太太打的她吃不著,非讓老太太打她能胡牌的打的。

    老太太也高興。還會問她,要吃什麽牌?看得一眾孫媳婦和兒媳婦都是羨慕嫉妒。

    大家哄著老太太玩牌,然後老太太還在牌桌上哄著李凝高興,這誰看了不都得有點想法。

    可就李凝臉皮厚,每每讓老太太放水,她贏牌,得了賭資,還會做好人的,請大家吃酒看戲。

    老太太還一個勁的誇李凝大方,會做人,會做事。

    而那個繡品,便被李凝一直這樣那樣地拖了好幾年。一直到前兩天才繡好。老太太和李凝都高興壞了,一連聲的讓人拿最好的木頭,打最好的框架裝裱起來。

    誰知道,還沒等裝裱起來,老太太便先走了一步。

    如何不讓人傷心難過呢。

    老太太的後事,辦得極盡奢華,張氏知道自家婆婆生前的喜好,凡是會讓她喜歡的,在後事上都帶了出來。

    水氏是榮國府的當家太太,這樣的事情,本就是應該她來操辦,但是若要將後事辦得莊重,水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想要辦成奢華,那還真的離不了鳳姐。

    於是由瑚大奶奶主理,珠大奶奶協理的老國公夫人喪事,那辦得真真是非同凡響。原著中鳳姐協理秦可卿的後事,現在卻將那份能力用在了幫助水氏一起操辦榮國府老太君身上,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了。

    唐朝領著家中的女眷一直陪了幾天,才帶著滿目的哀傷回到了家中。

    那個慈祥的老人,是真的離開了她們。

    而唐朝等人離去了,並不代表著榮國府也可以跟著消停了。

    老太太七七過後,在張氏的有心操作下,賈政一房便帶著家產,領著名下的仆人離開了。而賈珠和鳳姐,便要再等上兩個月。

    因為張氏說賈珠的房子久不住人,不適合鳳姐這個孕婦居住,讓天暖和了或是鳳姐生產後再搬。

    鳳姐早就想當家做主了,又怎麽可能在公公婆婆都搬走的情況下,再留在榮國府裏寄人離下呢。

    他們不是寶玉和黛玉,那是老太太指明要在這裏守完孝才可以離開的。所以挺著五六個月子的鳳姐,便全天候的讓人去那邊弄房子,爭取在新家待產。

    一時間,走了梨香院,榮國府就少了好些人的感覺。畢竟邢氏和趙姨娘都是能鬧騰的。等到不到兩個月,鳳姐一家也走了的時候,榮國府就真真清靜了。

    春去冬來,一年的時間便過去了。

    寶玉不是承重孫,他與黛玉的孝期隻有一年。

    一年後,正式出孝。在張氏等人的幫忙下,兩人帶著諾大的家產搬到了外城的省親園子裏居住。

    同年四月初,張氏又安排了他們圓房。

    至此,這件婚事,算是徹底地走完了所有的程序。

    小夫妻兩個,上無父母,下無稚兒。很是過了兩年悠閑生活。省親園子裏,一步一景,處處詩情,呤詩作畫,對月彈琴,憑窗聞香。

    便是等到榮國府出了孝,考上了進士,寶玉的生活也沒有改變。

    一直到夫妻二人的書畫成了別人追棒的對象時,二人才恍然發現,原來園中數日時光,人間既是數十年。

    二人居於園中,從不為世俗麻煩。除了有榮國府暗中維護外,也離不開宮中的元春,李家寶玉的奶兄弟,以及林省夫婦的保護幫襯。

    至於賈珠這個親哥哥,倒是有心無力,想幫也幫不上忙。鳳姐天天在家裏生孩子,看孩子,鬥一鬥有心眼的管事婆子和莊子上的管事。

    忙裏偷閑,還要應酬一下賈珠的同僚夫人。

    而賈珠呢?

    賈珠消無聲息地當著他那沒啥前景的小官,還要時不時的應付一下賈政那邊的問題。

    兒子成親,還是分家。隻要有前例,便都不算數。當年元春白給了邢氏一個兒子,那就是嫡子。自家雙親跟著嫡幼子養老的,也不是沒有。

    這個不算是事,再加上賈珠和賈政分開過,那也是老太太臨終的遺願。說破大天去,賈珠也沒短了禮數。

    可賈政的日子就實在是憋屈了。

    自從分了家,二房的家事,就歸了邢氏管。可邢氏管家,是隻進不出,全往自己手裏抓的那種,弄得趙姨娘天天跟鬥雞似的要戰上幾個回和。

    賈政煩不勝煩,以前年節同僚互相送禮,鳳姐都安排的妥妥的,可到了邢氏這裏,竟是沒辦法跟著人家送來的持平。時間一長,賈政這個不通俗物的,也覺得打臉。

    最後無法,賈政隻得讓賈珠通知鳳姐來操持他衙門裏的走禮情況。但鳳姐又不是做慈善的,怎麽可能願意天天這麽白掏。

    要知道,那可真的是白掏。送出去的禮,是從鳳姐這邊出去的。但人家的回禮,往往是送到賈政邢夫人那裏。

    一次,兩次還好,多了,誰當這冤大頭。

    所以說,這兩家那是一腦門子的官司。

    至於寶玉那裏,非長非幼,又自小不在賈政麵前長大,還真的沒有讓賈政想起來。但是賈政沒想去來,並不代表邢氏沒有想起來。

    可在第一次的時候,明顯比鳳姐更聰慧,看得更遠的黛玉就將元春抬了出來。黛玉口齒伶俐,弄得邢氏真真是啞口無言。再加上,黛玉有次進宮後,在聊天的時候,便將此事說了出來,元春為了膈應邢氏,還特特派人出宮來,說了一通邢氏。

    那以後,邢氏就再也不願意去找寶黛二人的麻煩了。

    元春上次送她的兒子,她還消化不了呢。再要是又弄出什麽妖蛾子,她還真的有些抗不住。

    男人靠不住,又沒個兒子。邢氏隻得在賈環成親,生下長子後,將孩子抱到了身邊教養。這一點,就算是趙姨娘和賈環夫妻有什麽想法,也沒有辦法。畢竟祖母教養孫子,也不是什麽大事。

    賈政就想到自家母親也是如此將孫子輩的放在自己院中養大,這時繼妻如此,也是正常。

    而親手養大的孫子,確實讓邢氏在賈政去後,得到了妥善的照顧。

    所以,多年來,賈珠一家瞎忙,賈政一家鬧騰,寶玉一家消停,便成了京城中難得的一景。

    而看熱鬧的唐朝,一邊看著紅樓歪到了天邊,一邊嫌棄著她們家越老越傻的男人,不過出去轉圈的那麽點功夫,又被那幾個小孫子騙了私房錢。

    真是傻透氣了。

    不過,這雞飛狗跳的生活。

    家長裏短,眾生百態。

    唐朝卻是怎麽也看不厭!

    看不厭的男人,過不厭的生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