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返回

字數:7223   加入書籤

A+A-


    翌日,天明時分,拔營。

    王師大纛升起。

    主帥程睿登上點將台,親自點兵。

    慕連煊著一身黃金山文甲,配黑鯊魚皮鞘長刀,長身煢孑,位列其右後——以身份論,皇子為尊,在右,以職位論,主帥為主,在前。

    這是為調和皇子為副帥、臣子為主帥的矛盾而定下的站位。

    慕肅諸將則位列台下,手執紅纓長槍,身先士卒。聽罷程睿一席慷慨激昂的行軍前動員宣講,立即振臂高呼以示擁戴。

    首將帶頭,一呼百應。

    十五萬王師士卒同時跟著振臂山呼:“保衛江山,驅逐南蠻!”

    聲如奔雷響徹天際。

    許如涼屹立城中-山頭,眺望城外大軍過處煙塵滾滾,馬蹄聲隆隆,眸光深沉。

    王師拔營行軍,他們師徒隻當露水義士,不打算紮根軍營,自然功成身退,提早離營。離營之前得償所願,見過許如淨。

    該做的,能做的,她都做了。

    剩下的……

    無論如何,有一點煊煊說的沒錯,哥,始終是兄長,更是王世子。很多事情上,並不需要,也不見得會喜歡她這個做妹妹的在一旁指手畫腳。

    隻待此番南疆歸來,哥就會從為人嗤笑的“童男”,蛻變成堂堂正正的“漢子”。

    而她,也該收斂起活過十八年的資曆,安心當個幼弱的妹妹。

    一切,隻待歸來。

    許如涼長長吐一口氣,壓下心中奔湧如江水的思緒,回眸對方長清,歉疚道:“不若還是先暫歇幾日吧?”

    師徒二人事先原本商議。她獨自去找許如淨,見過後,馬上就回去和方長清匯合。

    然而昨晚事出突然,她被慕連煊困住,無法脫身,徹夜無信。

    方長清擔憂,淩晨出來尋她。卻不幸被巡衛發現。

    更不幸的是他遇見的那隊巡衛。和許如涼遇見的那隊巡衛,素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抓住可疑人士,二話不說。掄起拳頭直接開揍。

    原本憑方長清的武功,撂倒十二個大頭兵,不難。更何況他還有藥物傍身,隨便灑點也能迷倒一片。

    但虧就虧在這兩樣都不能用。

    那是在大昭朝廷的軍營裏。一旦用了,立即就會從高風亮節的擁-軍-義士。淪為擅闖軍營圖謀不軌的敵人。對敵人,當場哢嚓算輕的。被當成敵軍細作帶回去嚴刑拷打逼供,才是生不如死。

    方長清並非貪生怕死,但心中還有謎團未解。還有牽掛未了,不能就這樣輕易死掉。

    他一邊硬抗,一邊告明身份。希望軍漢能明白,他。是自己人。

    然而軍漢根本不聽,拳頭依舊落下,而且更快更密集。

    就在方長清忍無可忍,要暴起反抗時,一身雪銀山文甲的少年將軍慕肅出現,喝止了軍漢暴行。

    這好像救了方長清一命,卻也讓他的怒氣無法發泄。

    但沒辦法,找徒弟最重要。

    慕肅了解情況後,就把他也帶到了慕連煊的營帳。

    得知許如涼安然無恙,方長清自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可是看見許如被個男人抱著同榻而眠,他絕對不能忍。

    許如涼於睡夢中被驚醒。

    了解事情始末,有自己的經曆做參考,加之明白慕連煊、顏茗和慕肅三人之間的關係,許如涼一眼就看穿了,所謂巡衛魯莽揍人,不過是顏茗假公濟私。

    兩人之前有什麽過節,她不追究,但顏茗敢在師父陪她辦事的時候出陰招,她絕對要找回場子,給師父一個交代。

    隻,眼下不是時候。

    交戰在即,須以大局為先,剩下的,徐徐討之。

    她便要在慕連煊和方長清兩邊之間調和,不想此時許如淨也來了。

    在軍營裏看見自家妹妹,並親眼目睹妹妹和慕連煊同榻而處,許如淨頓時比方長清更暴躁。

    許如涼卻明白過來,許如淨不過普通兵卒,怎會深夜隨意走動並且擅自闖人帳房?定是有人事先通知他這樣做。

    為什麽?

    就為了讓他看見眼前的樣子。

    慕連煊和顏茗聯手設了局,對付哥哥和師父。

    他們各取所需,而她,是棋子。

    許如涼沒有怨怒。歸根結底說起來,是自己決意來酆都,才促成了這個局。

    自投羅網,隻能自認蠢鈍。

    強壓心氣勸住許如淨後,慕連煊也遵守約定,兄妹得以單獨相處,準備的話都說了,防身用的毒藥也備了,至於別的,唯有一句“我在京中等你歸來”。

    之後就若無其事地和方長清回醫衛大帳辭行。

    隻不知慕連煊用什麽方法說服程睿,竟獲準親自送他們出營。

    那些話,就是在出營路上說的。

    方長清目及遠方,一舔舌,裹回幾欲溢出唇角的血,眼眸裏騰起綠光,仿佛發現獵物的草原狼。

    看得出,揍人的巡衛都是練家子,打人不打臉。外表看不見傷,內裏卻傷得嚴重。

    但,這點傷,於他方長清而言,算不得什麽。

    “不必。”

    許如涼深深地看他一眼,點點頭,不多言,轉身下山。

    雖然自始至終顏茗都沒露麵,但從師父的神情判斷,師父應該已經有所察覺。

    顏茗此人,手段繁多,防不勝防。在外逗留時日越久,情況越有可能生變。能及早回韶,再好不過。

    師徒二人踏上歸途。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韶國公,卻在越來越多的前方消息支持下,逐漸拚湊出南疆戰亂爆發的真相。

    自南方暴雪伊始,交趾境內就流言四起,道北鄰大昭連年遭災,百姓民不聊生。乃大昭君王窮兵黷武,殘暴無度引天神震怒,降災預警懲戒。

    後交趾探馬又憑目睹某地災民“鬻-兒賣-女”換取食糧,斷言天道不仁,大昭國祚將盡矣。

    而事實上,“鬻-兒賣-女換米糧”隻是一場事先安排好的戲,主演實為靖王府的親衛心腹。流言的背後。更是有一股不小的推動力量。

    這股力量。源自交趾,實際暗中與興慶有聯係。

    包括交趾王庭最終決意對大昭用兵,這股力量“居功至偉”。

    再觀交趾王。

    交趾王年不過四十。正值精壯,繼位三年即穩固王位,鎮守一方國土,秣馬厲兵。增強國力,終歸不會太笨。聽罷大臣建議。也沒有頭腦發熱直接開打,而是先派三千步兵佯裝邊軍,例行騷-擾雲南邊境,趁火打劫以探大昭虛實。

    三千步兵。

    如佑盯著沙輿。冷笑,何須靖王?還不夠手下隨便一個將領塞牙縫。

    可偏偏就是這散勇似的三千步兵,搶掠大批糧食和布匹之後。活著逃回二千五。

    以為殺敵五百仍是大昭之勝?

    大昭折損七百人,其中還包括一名千戶。兩名百戶——真死假死權且不深究,但此役給了交趾王極大的鼓舞卻是千真萬確。

    此種戰績,在往常的“友好互訪”中是沒有過的。

    看來北邊的老大哥真的氣數將近了。

    在大臣的推波助瀾下,交趾王一拍大腿,趁你病要你命,集合三十萬兵馬王駕親征。

    陣前派出一萬精銳騎兵做先鋒。

    若交戰雙方實力差距懸殊,這個數字,基本意味著炮灰、棄子。

    但也不知是精銳實在太精銳,還是老大哥實在老弱得厲害,這區區一萬騎兵,竟直接拿下了安平縣。

    安平地處雲南東南,東與麻栗坡縣相連,並與西疇縣隔盤龍河相望,南與交趾的箐門、新馬街、黃樹皮、猛康四縣接壤,西南與紅河州的河口、屏邊兩縣毗鄰,北與文山縣交界,可謂邊境門戶之地。

    安平一開,有如豁口。

    交趾王大悅。

    首戰告捷的鼓舞下,加之大臣天花亂墜的吹捧,交趾王長鞭北指,“衝啊!”交趾軍越戰越勇,半月連下三城,至今已握七城,猶在向北推進……

    如佑歎了聲氣,負手而立。

    第一代靖王靖恭王是武宗睿皇帝欽點的“鎮南國柱”。

    虎父無犬子孬孫,家學淵源熏陶,曆代靖王都不是溫和的人。

    與南蠻交戰,三不五時親自披掛上陣、身先士卒的親王,見過嗎?現在的靖王就是。砍到興起時,扯掉甲胄,光膀子繼續幹。

    勇猛程度,列數曆朝曆代,大約隻有前朝成祖文皇帝和太-祖高皇帝的十七子,寧王朱權可相提並論。

    便是這樣一個身經百戰,幾無敗績的老將,此次卻接連失手。

    不僅戰場上失手,對戰事的論調更是詭異。不盡兵力對抗、反擊南蠻,反而多次言“葭爾小國,何足為懼”,隻抽調衛所部分兵力應戰。

    被抽調的,多為犯事充軍者和新晉勾補上來的兵丁。

    簡言之,炮灰。

    真正的精銳,雲南指揮手中五萬騎兵、十萬步兵,安然守在雲貴邊境之地。

    靖王對雲南兵力有調遣權,有這十五萬精銳在手,配備先進的火銃、大炮等重武器,隻要主將一聲令下,把南蠻打回南方不在話下,順便搶一塊地回來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朝廷也隻派出了十五萬大軍,其中還有小一萬是從沒握過長槍、長矛的貴族子弟,臨時從軍。

    可靖王偏偏就是不動。

    上奏的軍報,皆言敗績,“交趾精銳,勢不可擋”,“雲南孤力難敵,請求朝廷派兵增援”,大有漲他人誌氣而滅自己威風的傾向。

    靖王這是揣的什麽心思?

    京城裏的天子又是揣的什麽心思?

    直到陣前欽點三皇子為副帥,如佑總算聯係到三月裏那場關於立儲的朝議。

    不是什麽秘密,絕大部分朝臣以“長幼”為由,請立二皇子為儲,盡管那是個連端碗吃飯都有些費力的病秧子。若天子也有意立二皇子,豈不正和心意?

    然而天子遲遲未動。

    可見,心中應當另屬他人。

    三皇子……雖然養在皇後名下,終非嫡出,出身低,序齒靠後,且生母落罪。除堂堂儀表,幾乎無一能與二皇子爭鋒。

    他需要聲威。

    為此,天子不惜策動戰爭,塑造一個“強大”的敵人……

    心裏不經意地浮起一些往事,如佑悵然瞭望西北京城方向,早已形成已久的卸甲歸田的念頭越發真切,便想對身邊的義子說。

    將將開口,門外仆從報:“公爺,周總旗有信。”

    周總旗是第一批派出去追許如涼和方長清的親衛隊長。

    如佑急道:“進來。”

    傳令兵卒進來,單膝跪地,稟道:“郡主於啟返途中行至孝坪鎮,折道向西北,不知欲達何處。周總旗未敢亮明身份,仍暗中追隨,請公爺示下。”(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