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明爭暗戰(三)

字數:4631   加入書籤

A+A-




    nbsp;   其實姚淮源之所以能夠出任大理寺少卿,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在出任樞密院暗察使之前,曾做過八年的大理司直,對於推勘審案可是真正的行家裏手。

    姚淮源的背景屬於朝廷軍方人員,既不是天道宗的人,也不是事功宗的人,由他臨時充任推勘主審官,主持寧江府大案推勘審理工作,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到目前為止,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朱季夫和葉正途手中各自握了一張王牌,接下來最關鍵最重要的,那就是監勘官了。

    製勘院實際上是在案發地就地審理詔獄的一種形式,因此按照以往的慣例,為了監督整個推勘審理過程的公正性和獨立性,皇上要派遣一名欽差大臣擔任監勘官,這個人至少應當是三品以上的王公卿相,才有資格代表皇上在結案卷宗上簽字蓋棺論定。

    在座的六個人當中,除了前任寧江知府宋鴻銘不具備監勘官的條件之外,其它人都有資格勝任,隻是福王老成這副熊樣子,估計還沒等抬到寧江府就一命嗚呼了。

    至於平原郡王韓貴胄,他身為朝廷樞密重臣,在皇城養尊處優慣了,為何要苦哈哈地跑到邊界之地攬下這份破差事?除去他們兩個位極人臣的皇親國戚,剩下的就隻有朱季夫、葉正途以及那位朝廷新貴楊維山了。

    皇甫易剛剛提出任命監勘欽差大臣之事,福王突然再一次睜開老眼昏花的雙目,率先搶占先機道:“皇上,依老臣之見,朱季夫身為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一直協助老臣署理朝廷軍國大事,由他代表皇上監勘此案,應當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朱季夫見福王第一個就推薦他,趕緊站起身接著話茬表決心道:“福王殿下舉薦微臣出任監勘官一職,微臣定當秉公執法,不辱使命!”

    他所謂的不辱使命,當然不是不辱君命,而是不辱福王之命,不過這話也隻有福王能聽得懂。

    皇甫易一聽立馬手擺的像開水燙著了似的,連聲說道:“不妥不妥!朝中不可一日無相,朱愛卿這樣一走了之,朝廷的都堂誰來治事?百官何人領率?天下庶務繁多,豈不是要把朕架在火上燒嗎?”

    皇甫易此翻牢騷之言說得合情合理,你福王名為丞相兼樞密使,實際上是占著茅房不拉屎,所有軍政大事全都由朱季夫一肩挑,他這一走,誰來平章軍國重事,難道要朕親躬親為嗎?你們也太欺負人了吧?

    福王聽皇上如此一說,也悶聲不語了,一旦朱季夫走了,朝廷上下立馬就亂了套,等於天塌了一半,說不定事功宗會趁虛而入搶班奪權,這樣一想,確實有點欠妥。

    葉正途見朱季夫被皇上一口否決掉,立馬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若是能親自跑一趟寧江府,一定能查個水落石出,於是趕緊躬身施禮奏道:“啟稟聖上,微臣願往…”

    他剛說到“往”字,接下來的話尚未出口,就聽到啪啪啪一陣響動,抬頭一看,福王皇甫赫坐直了身子,用枯手持續拍打著椅子扶手,吹胡子瞪眼睛罵道:“葉正途!寧江府被你們事功宗的人搞得雞飛狗跳,你身為宗主,不思量著替朝廷排憂解難,反倒一而再,再而三的擾亂聖聽,究竟是何居心?是不是一定要亂上加亂渾水摸魚?”

    福王皇甫赫一口氣罵起人來,也不喘也不咳,仿佛一下子年輕了十歲,竟然有一股老當益壯的勁頭。說實在話,這老家夥突然氣急敗壞是有原因的,試想一下,朱季夫被皇上一口否決,如果葉正途被任命為監勘欽差大臣,他兒子皇甫桑焉有命在?是以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他已經顧不得年邁體弱苟延殘喘,拚了老命也不能讓葉正途如願以償。

    皇甫易見福王情緒極度激動,如果不是腿腳不好使,估計此刻都能上房揭瓦了,他擔心這老家夥一口氣上不來死在他的選德殿裏,那就說不清道不明了,於是趕緊快步走下寶座,來到福王麵前和言悅色勸道:“皇叔,哎,我的老皇叔,您千萬別激動,事功宗門人軒轅昭牽涉謀反大案,他葉正途避嫌還來不及呢,朕怎麽可能讓他去做監勘官啊!”

    福王聞聽此言,立馬用瘦骨嶙峋的雞爪子捉住皇甫易道:“皇上,你此話當真?”

    皇甫易鄭重其實的點了點頭道:“皇叔請放心,君無戲言!”福王聽他做了保證,這才鬆開雞爪子,重新靠到睡椅背上閉目養神。

    皇甫易安慰完皇叔之後,徑直走到楊維山麵前,故意笑著詢問道:“楊愛卿,你去替朕辦這趟差事如何?”其實他這是在演戲給在座的眾人,事實上自從得知寧江發生謀反大案之後,他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就已經準備安排楊維山去一趟寧江了。

    楊維山慌忙站起疊聲應道:“微臣遵命!微臣遵命!一定不負聖恩!”

    這個楊維山大概有四十多歲的樣子,慈眉善目,一團和氣,看不出來有什麽鋒芒,好像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和事佬。

    他原本隻是皇城司的一名親從官,自從妹妹楊桂枝一步一步從宮女爬到皇後的寶座,水漲船高,他也就從六品知閣門事一躍而成從一品永陽郡王。

    由於平步青雲,升遷太快,朝中根本沒有合適的職位給他坐,再說了,既便都堂之上有宰執大臣出缺,他的資質尚淺不能服眾,當然也不具備幹政的能力。

    如果能像這樣臨時充任一下欽差大臣,到地方上四處曆練一翻,皇上才有借口親擢其為執政官,不然的話根本一點可能都沒有,是以由此可以看出,皇甫易故意將這個機會留給他,顯然是皇後楊桂枝經常吹枕邊風的緣故。

    楊維山既不是福王或天道宗的人,也不是韓貴胄或事功宗的人,他是名符其實皇甫易自己的人。葉正途和福王、朱季夫等人雖然都沒能如願以償,但是都卯足了勁,隻要暗中運作的好,也不能算是一樁壞事,這個時候說鹿死誰手,還為時尚早,就這一局而言,雙方還是打了個平手。

    禦前會議開到現在,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了,皇甫易正想拂袖而去,不料一直坐山觀虎鬥的韓貴胄突然發話了:“聖上,微臣以為,製勘院的人選雖然已經確定了,但他們在寧江府的安全,是不是也需斟酌一二?”

    不管是騎射營禁兵夜襲九侯堡,還是夏震率禦前駐屯大軍前去圍剿,事實證明,在寧江府地界上,軍方已經在其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製勘院自己手裏沒有親兵護衛,他們一到寧江府很可能就被會其中某一方鉗製住,到時候別說秉公執法了,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錯了。

    皇甫易心中一凜,此案牽涉麵甚廣,連池州都統司都派兵參與進來了,確實不可大意,於是忙道:“韓愛卿提醒的很及時!都是朕一時疏忽,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嗯,這樣吧,從侍衛馬軍司中抽調一營精銳輕騎,由皇城司提點官韓平胄兼任護勘營指揮,直接隸屬監勘欽差大臣調遣,專司護衛製勘院的安全,韓愛卿,你意下如何?”

    韓平胄是韓貴胄同父異母的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胳膊肘怎麽可能往外拐?韓貴胄自然雙手讚成,不過他可沒想到皇上會主動提出來用他弟弟,其實皇甫易並不是看在韓貴胄的麵子重用韓平胄,而是事出有因。

    韓平胄原來就是經常在宮裏宮外行走的皇城司親從官,上次跑到寧江府宣讀軒轅昭等人的任命詔書,原本是皇甫易對他的一次考驗,不料他不負聖恩,竟偷偷從寧江府帶回來六大箱官鑄贓銀,而且分文未納入私囊,全部充入宮裏的內藏庫,其耿耿忠心由此可鑒,皇甫易因此對他大加賞識,一下子將他從八品親從官直接提升為從六品皇城司提點官,連升了數級,可見聖眷甚隆。

    製勘院監勘官和推勘官都已經實至名歸,安全護衛的事情也已經安排妥當,剩下的就是什麽時候奔赴寧江府推勘審理了。

    寧江府原本就在錢荒亂局中苟延殘喘,皇甫易考慮到此案關涉重大,一旦拖延的時間過長,很可能會造成寧江府政治經濟民生等局勢全麵崩盤,是以事不宜盡,必須速戰速決,明天在朝會時宣告在案發地製院推勘事宜之後,製勘院所有官員後天就得走馬奔赴寧江府上任了,務必在一個月之內審結此案。

    內侍關禮宣布退朝之後,皇甫易便起身拂袖退到後殿去了,福王被幾名內侍抬到外麵的大乘輿裏,他招呼朱季夫與他同乘一轎,倆人好在一起密議繕後之事,八人抬的大轎就這樣晃晃悠悠地出宮了。

    韓貴胄、葉正途以及新任監勘欽差大臣楊維山,三人聯袂走出選德殿,他們的乘輿尚遠在宮禁之外,此刻隻得腿兒著走到東華門去。除了福王皇甫赫倚老賣老有資格在宮內坐轎之外,其它人都沒有這個待遇。

    前任寧江知府宋鴻銘一直像個啞巴一樣站在大殿裏,真不知道皇甫易是讓他來參加禦前會議呢,還是故意罰他站殿呢,反正自始自終他連一句話都沒說,皇甫易也沒對他說過一句話。

    等到眾人都散去之後,他才邁著沉重的步子往大殿外走去,剛走到殿外廊柱旁邊,一名內侍急步過來衝他說道:“宋大人留步!官家在後殿召見!”

    宋鴻銘心中一凜,適才在眾人麵前皇上對他熟視無睹,此刻卻要在後殿單獨召見,可見一定是隱秘而又重要之事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