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後殿定策

字數:5239   加入書籤

A+A-




    nbsp;   皇甫易在後殿緊急召開禦前會議,今日的議題隻有一個:如何應對虜人公開挑釁。

    一柱香之後,轅軒昭與小魯王聯袂走進主衙後殿,他們一進來就能感覺裏麵的氣氛很不對勁,寂然肅靜,沉重而又壓抑,除了當今聖上端坐著怒目而視之外,其餘三個人像根木頭一樣呆然佇立。

    皇甫易早就把頭上的十二旒大冕冠扔掉了,此刻正瞪著一對蛤蟆眼坐在禦塌上喘著粗氣,他一看見小魯王就氣不打一處來,抓起手邊的那封絕密信箋就扔了過去,正好拍在小魯王疙疙瘩瘩的大臉上。

    皇甫易怒氣衝衝地喝問道:“這封密箋怎麽會跑到小梁王手裏的?你身為館伴使,難道事先一點察覺都沒有嗎?”

    小魯王趕緊打開一看,這才知道是樞密院機速房丟失的那封密箋,他立即結結巴巴道:“父、父皇容稟,這,這封密箋是,是皇後娘娘派人送…”

    他的話還沒說完,立刻就有人打斷道:“啟奏我主陛下,皇後娘娘執掌六宮,母儀天下,怎能做出此種令人不恥之事?事關重大,斷不可輕信魯王殿下的一麵之辭。”搶話之人正是知樞密院事楊維山。小魯王一上來就往他妹妹楊槐花身上扯,他當然得第一時間製止了。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皇甫易一聽此事與皇後楊槐花有關,蛤蟆眼珠子轉了幾轉,皺著眉頭思忖了半晌,然後嗯嗯兩聲,便王顧左右而言其它道:“此事緩後再議吧。各位愛卿,你們姑且說說,虜人公然向我朝挑釁,猖獗至極,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事實上,直到小梁王摔碎琉璃托盤的那一刻起,受到巨大侮辱的皇甫易,早就已經不再搖擺不定了,他心裏有一團衝天的怒火在燃燒,隻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泄火機會。

    葉正途率先表態,斬釘截鐵道:“陛下,事已至此,當斷不斷,必留後患,微臣以為,應當立即扣押北虜使團!”

    此言一出,除了軒轅昭之外,全都為之一驚,就連一直沉默不語的韓貴胄也渾身一震。這想法未免太過大膽了吧,扣押北朝使團,幾乎等同於直接向虜人宣戰了。

    其實葉正途的意思很明確,既然紙裏包不住火,小梁王已經知道朝廷與渤海郡王相約裏應外合之事,不如快刀斬亂麻,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小梁王等人扣下,這樣一來,可以防止消息走漏,為出奇兵突襲虜人,贏得最寶貴的時間,否則,一旦放虎歸山,那就徹底失去了主動進攻的先機了。

    室內頓時陷入沉寂之中,過了半晌,楊維山突然說道:“按照葉相國的意思,自然是準備對虜人不宣而戰了。一旦兩國開戰,兵凶戰危,勝負難料,若是王師直搗黃龍,一舉恢複中原,自然是皆大歡喜,償若出師不利,繼而重啟和議,試問一下,誰能擔當起釁自我開的責任?”

    他不直接反對開戰,隻說打敗了誰來承擔天大的責任,這種不顯山不露水的威脅著實很高明。

    皇甫易一聽,這話說的有道理啊,打勝了大家臉上都有光,打敗了這筆賬算在誰頭上?總不成算在我頭上吧?

    他那雙蛤蟆眼在韓貴胄和葉正途臉上掃來掃去,顯然是希望從他們那裏找到標準答案。

    葉正途麵無表情,不動聲色。

    他心知肚明,肩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負的責任越大,意味著權力也越大,獲得的利益也越大,償若真能直搗黃龍,恢複祖宗基業,毋庸置疑,必將功高蓋世,青史留名。眼下有宰相兼樞密使的韓太尉在,還遠輪不到他站出來搶班奪權,是以眼觀鼻,鼻觀心,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良久之後,韓貴胄突然沉聲說道:“自古以來君憂則臣辱,君辱則臣死。老臣不自量力,願替陛下在廟堂之上運籌帷幄,指揮我皇朝將士與虜人拚死一戰。”

    韓貴胄以死明誌,言簡意賅,可以說大義凜然的反擊了楊維山的威脅。

    轅軒昭屬於是列席會議,陛下沒有垂問的情況下,他不能隨便發表意見,當下聽到韓貴胄的話,不禁為之一震。果然不愧是世家勳將出身,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看來這一次揮師北伐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皇甫易猛地站起身,抑製不住激動的情緒,一邊在禦座前急速踱步,一邊大聲說道:“好!好啊!韓太尉勇挑重擔,公忠體國,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如此一來,等於是允準了韓貴胄的請求,既然北伐大計已經定下來了,時不我待,接下來就得緊鑼密鼓的開始行動了。

    在禦前會議上,皇甫易當即決定,任命韓貴胄為平章軍國重事,在都堂治事,五日一朝,班次位於丞相之上,總攬炎宋皇朝最高軍事、政治、財賦大權,集中一切力量完成北伐大業。

    與此同時緊急成立國用司,統一天下財權。國用司下轄淮東、淮西、荊湖、川陝四大總領所,直接為十支沿邊駐屯大軍和各路新軍提供軍需糧草。

    事後,韓貴胄擔心楊維山留在樞密院會繼續掣肘,可是一時半會又將他擠不出朝堂之上,於是用了一個明升暗降的手法,趁成立國用司的機會,向當今聖上強烈諫言,擢升楊維山為從一品的國用使。這樣一來明正言順地解除了楊維山的軍權,然後再諫言由葉正途以樞密使的身份全權接管樞密院。

    現如今韓貴胄身上擔負著北伐重任,是以他提出的兩項人事動議,皇甫易全都毫不猶豫一概禦筆照準。

    但是這樣一來,丞相和參知政事的位置同時空缺了出來,三省六部的官員一下子群龍無首。皇甫易思來想去,最終為了表示出對韓貴胄的充分信任,不再增設丞相一職,而是把錦安府尹錢思祖提拔上來,暫時充任參知政事,協助平章軍國重事處理一些日常繁雜政務。

    都堂之上宰執大臣的職務已經全部厘清,接下來就是北伐將帥的人事安排了。

    炎宋皇朝共有十三支正規大軍,其中殿前司、馬軍司和步軍司等侍衛親軍是皇帝的直屬衛戍部隊,專司護駕之責,不能隨便調離京師參加北伐大戰,因此不再考慮範圍之內。

    其它十支禦前大軍分別駐紮於秦嶺至淮河一線的邊界要地,依次為川陝、荊湖、淮西和淮東四大戰區。其中川陝戰區下轄興州、興元、金州以及利州四大都統司,荊湖戰區下轄鄂州、江陵兩大都統司,淮西戰區下轄江州和池州兩大都統司,剩下的淮東戰區下轄建康和鎮江兩大都統司。

    這十隻大軍以興州、鄂州和建康三大都統司最為強悍,興州兵力在十萬左右,鄂州和建康均有七八萬,四大戰區之中,實力最弱的是淮西戰區,下轄的江州和池州兩大都統司,總共加起來不過四五萬人馬。

    此次北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基本策略是從兩淮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奇襲舊都汴京,不過在此之前,西部川陝戰區則負責鉗製和吸引金源帝國的主要兵力,如此一來,就凸顯出來西部川陝戰區的重要性了,可以說會直接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因此川陝大帥的位置舉足輕重。

    川陝戰區向來都是三大世將之一吳家將的天下,吳家將現如今的接班人是興州都統吳世雄。如此一來,吳世雄就理所當然被任命為川陝宣撫使,全權指揮興州、興元、金州和利州四大都統司的二十多萬人馬。

    荊湖戰區雖然不像東西戰區那樣擔負巨大的戰略任務,但它位於炎宋皇朝的中心腹部,如果北虜鐵蹄從此處長驅直入,勢必會形成摧枯拉朽之勢,因此重中之重的任務在於鞏固防禦體係,以防虜人從腹部撕開一個大口子。

    眾所周知,自從南北大戰之後,荊湖戰區一直掌握在三大世將之一的老韓家手裏,韓貴胄的二弟,也就是韓元熙的父親,鄂州都統製韓明胄就成了荊湖製置使的不二人選。

    接下來自然而然就輪到三大世將之一的郭家將出場了。

    為了統一協調指揮長江中下遊的六支駐屯大軍,朝廷決定在陪都建康成立江淮督府,任命殿前都指揮使郭果太尉為督視江淮兵馬的大都督。廬州知府兼淮西安撫使郭嵩被任命為淮東製置使,下轄建康和鎮江兩大都統司以及所屬各路新軍。

    在新任樞密使葉正途的諫言及力爭下,寧江知府兼淮西安撫副使轅軒昭被任命為淮西製置使,下轄池州和江州兩大都統司,以及剛剛成立隻有一年多的永靖新軍。

    事實上,不管是宣撫使或是製置使,其實都是戰時的臨時指揮機構,隻不過宣撫使比製置使轄製的範圍更大一些而已。

    轅軒昭一躍成為淮西戰區的統兵大帥,自此與韓郭吳三大世將並駕齊驅,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事實上,除了葉正途的勉力推薦,以及他自身實力的影響之外,歸根結底,其實是皇甫易想借助軒轅昭這支新生力量來製衡郭家將,以免老郭家將來尾大不掉。

    直到淮西製置使這個任命新鮮出爐,轅軒昭才在朝堂之上真正有了發言權。

    他懷疑現任樞密都承旨姚淮源是內奸,雖然隻是捕風捉影,不過畢竟事關重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韓貴胄和葉正途都認為軒轅昭的顧慮有道理,朝廷最終決定免去姚淮源樞密都承旨之職。

    楊維山好不容易培植起來的親信,就這樣被輕而易舉掃地出門,當然不甘心了,於是通過妹妹楊槐花向皇甫易進言,推薦姚淮源出任川陝總領所的總領官,專門負責為吳世雄的四支駐屯大軍提供後勤保障。

    皇甫易經不住楊槐花猛烈的床上攻勢,隻得點頭同意,這個人事任命一經提出,轅軒昭和葉正途堅決反對,把一個可疑之人安排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豈非等同兒戲?

    可惜韓貴胄一直保持沉默,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或許在他心裏,認為轅軒昭僅僅隻是懷疑,並沒有拿出來任何確鑿證據,既然已經將其調離軍事核心中樞機構,何必趕盡殺絕呢,再說了,皇上都點頭同意了,他幹嘛非要因為一個區區川陝總領官與楊皇後一黨撕破麵皮呢?

    用人固然不能隨便懷疑,但明明是可疑之人,為何還要委以重任?胳膊扭不過大腿,轅軒昭最終隻能仰天長歎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