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帝王心術(下)
字數:6413 加入書籤
大齊疆土廣闊,統有十五個郡(相當於現代中國的省),州縣更是不計其數。以京都為樞而治天下,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單是每日由各處發來的公文奏章便多如雪花。以往在位的那些皇帝, 多是將審閱奏章地權力下放給丞相,由他先行審閱,選出某些重要的奏章呈報皇上。由皇帝最後批閱該如何處置。即使比較勤勉的高祖皇帝,也未曾批閱每日呈報上來的全部奏章。
而昊帝齊仲煌的前任——齊仲煌的父皇,他在位的十九年期間,荒於政事,忙於玩樂享受,納入後宮數以千計的佳麗都不夠他陪的。那裏能耐得下性子批閱奏章?繼位初期尚能顧全麵子耐下性子批閱奏章,後來便逐漸的交由李銳安代筆。他荒淫無道安逸於享樂,疏於政事。對這些奏章根本不感情趣,對於上麵的朝中弊政從來不聞不問。先皇性情多疑,聽信佞臣之言,數百名忠臣盡數慘死而亡。百姓年久流離失所,怨聲載道,原本強大的大齊在其手中一日日衰敗。先皇去世前的兩三年,幹脆撒手不理朝事,將全部奏章俱交由李銳安批閱。朝政大權因此被李銳安掌控於手。
齊仲煌繼位後的頭一二年,真正到了齊仲煌案前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折子。而重要的那些奏章上麵都經丞相李銳安之手,批轉各部去執行,而給皇帝看的,隻是個副本。
去年八月,齊仲煌抓住李銳安延誤呈遞受災地方奏章一事發難,借機取消了李銳安先行審閱奏章的權利。下旨要求所有奏章必須第一時間呈遞禦書房,交由皇帝審閱。這才奪回了批閱奏章的權利。雖然每天需要批閱的奏章數不勝數,但齊仲煌不甘心做一個昏庸之主。更不想讓丞相李銳安繼續把持朝政。因此,他處理朝政十分勤勉,白天無一刻清閑。上朝研究政事,聆聽大臣麵奏,商討各種建議,處理突發事件。晚間則要批閱大量的奏章。且一一寫上朱批。一些無異議的奏折,批好後便命小太監連夜送出宮去,交給當值的中書舍人,以便第二天一早便可擬旨下發。可以這麽說,齊仲煌是大齊國開國以來最勤勉的皇帝。
三年多的帝王生活使齊仲煌已漸漸適應了其中的節奏。他每天都要去禦書房批閱奏折、接見朝中大臣、處理朝中事務。與持朝政的李銳安等朝中權貴玩弄心機、鬥智鬥勇。每日裏都忙忙碌碌的,有時甚至廢寢忘食。
將手上的奏章批閱完。齊仲煌伸手揉了揉太陽穴。一旁侍候的內侍總管馬英立刻奉上參茶。齊仲煌接過飲了一口,問道,“什麽時辰了?”
馬英輕聲說道,“皇上,快午時正了。您該去歇息了。”
作為皇帝最忠誠的奴才——內侍總管馬英,最大的心事便是照顧好昊帝齊仲煌身體,關心他的日常住行。因為皇帝是他的主子,隻有皇帝好好活著坐在龍椅上,他才有好日子過。為此,馬英聽從了太醫的建議:每日午膳後定要勸說皇帝去小憩一個時辰。
馬英揮手屏退了殿內侍候的太監、宮女。一時間,紫寰殿內一片安靜,再沒有人敢大聲說話。殿內殿外的太監、宮女們走路都小小心心的踮著腳,生怕發出聲音吵醒了正午睡的皇帝。
齊仲煌神色疲憊的躺在軟榻上。馬英上前半跪在包著黃色錦緞的踏板上,輕錘著皇帝的雙腿。輕聲細語地說道,“皇上,奴才給您敲會兒,您眯會兒眼。”
齊仲煌微合雙目,揉了揉眉心淡淡說道,“……若有滁州來的急報,不得耽擱。”他靜靜的享受著馬英服侍。畢竟是有些疲累了,不一會就熟睡過去。
馬英慢慢的停下手,起身揉了揉膝蓋,將皇帝蓋在身上的薄被輕輕地往上移了移。他察覺到似有微風拂過,上前去將窗戶關上。又仔細瞧瞧四周沒有不妥,才慢慢退了出去。馬英對站在殿外的小太監安順低聲吩咐道,“在這裏好生守著,我出去瞧瞧。”
小太監安和抱著一個奏折匣,半佝著身子一路向著紫寰殿方向小跑。怕跑起來絆著了腳,他身上穿著的深青籠紗袍服下擺已經掀了起來。因為走得太急,安和帽冠上垂下的綴珠長纓急劇晃動,他卻根本顧不得整理。
待進了紫寰殿,安和的臉上已經滲出薄薄一層熱汗。他拿袖子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氣喘噓噓地對寢殿前當值的小太監安平說道,“快去向馬公公通報一下,滁州有急報送到。……刑部侍郎溫大人在宮外求見陛下。”
安平還沒來得及出聲答話,便見內侍總管馬英從寢殿裏走了出來。聽見說話聲上前問了安和幾句,便說道,“你跟我進來吧。”
安和跟著馬英入了寢殿,靈敏的鼻子聞到空氣中隱約漂浮著淡淡的檀香味。轉過靜長的殿廊,入了內殿。馬英讓他在外稍等,先行去向皇帝稟報。
安和屏息靜氣站在下首,悄悄抬眼看著錦繡流雲屏風之後,依稀便見皇帝斜倚在龍榻之上。馬公公近前低聲說了什麽,一個低沉醇厚地聲音似透過屏風上的雲水傳了出來,“滁州有急報送到?快給朕更衣。”
安和心裏有些緊張地厲害。他使勁地平伏了一下自己的呼吸,低眉順眼地走進去。他小心翼翼地將密封完好的奏折匣雙手呈遞給馬公公後。便悄無聲息地退出了內殿,站在殿門外的一側聽候吩咐。
禦書房內,馬公公仔細地檢查了一遍奏折匣,見密封條完好。便動手拆掉奏折匣上的密封條,從懷裏掏出一把銀製鑰匙插上匣上的鎖孔。打開匣子,從裏麵取出一本折子恭敬地呈給齊仲煌。
齊仲煌接過奏章,仔細的看了起來。他眉頭皺地愈來愈緊。麵目猙獰,,身上透著冷意,啪的一聲將奏章摔在禦案上。
那滁州州令胡琿土呈遞上的奏章是這樣寫的:…….四月五日午時,奉旨去邊城辦差的大理寺少卿楊雲山大人在返回京都途中,途徑滁州邊界的翠疊山時,遭遇山匪攔路搶劫。不幸敵眾我寡,楊大人被賊人一路追殺,最後墜入山崖。其他隨行人員幾乎全部當場喪命於賊人之手。……聞此惡訊,當地官府立即派出人手救援。雖救回兩名官員,但因其傷勢過重,至今仍昏迷不醒。
為尋找楊大人的下落,滁州當地官府及其駐軍派出大批人手,不分晝夜,連續多日在翠疊山四處尋找。蒼天不負有心人,前日傍晚,終於在翠疊山的崖底找到了一具殘屍。經多方查證,現確認此具殘屍為楊雲山大人的遺骸。——殘屍上遺留著的一些衣服碎片,確為楊大人事發當日所穿之衣物。殘屍旁還有一塊玉佩,上刻有‘雲山’字樣。
安撫使陸進良將軍率軍全力圍剿山匪,當場斃敵數百人。匪首田xx頑固不化,持械拒捕,被陸進良將軍失手殺死。……據被捕獲的匪徒交代,他們之所以襲擊楊大人一行,不過是誤將他們當做了那些返鄉的富商。原本並沒打算殺人,隻是想搶劫些財物而已。不想遇到抵抗,才動了殺心……。若是知道是朝廷命官,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動手的。——這土匪感情還覺得自己很冤枉呢。
齊仲煌端起茶杯綴了一口,似乎覺得茶溫不怎麽合適.眉頭一皺竟是將杯子摔碎在地上。“啪!”的一聲,瓷杯化作碎玉濺的地上四處都是。他用一種不相信、非常詫異地語氣對馬英說道,“……真是天大的笑話!你能想的到嗎?我堂堂大齊的治下,竟有這樣膽大妄為的匪徒?青天白日就敢襲擊朝廷命官?……楊愛卿居然死於一群草莽之手……。”
“皇上,人死不能夠複生。您節哀…..。”馬英聲音也帶著一絲的哽咽不住地勸慰齊仲煌。他跟隨齊仲煌身邊多年,自是知道皇帝對那位楊雲山大人是如何的看重。楊大人的死,對皇上可是不小的打擊。
齊仲煌強忍下喉間一股異樣的腥甜,微合雙目,手輕輕捶著額頭,心中有份無力。他不是傻瓜,自然清楚楊雲山被襲的真實原因,絕對不是滁州州令奏章上寫的那樣。楊雲山之死也絕對不是偶然。楊雲山被襲事件的背後必然有那些權傾朝野的士族門閥地影子。 對齊仲煌這個當朝皇帝來說,如今朝中門閥世家的勢力太過龐大,他們結成一氣已經達到威脅皇權地步。為了打破這種局麵。齊仲煌才千方百計地培植親信,組成新興力量。使朝堂上達到一種不同勢力集團的權利製衡。以保障君權的至高無上。
齊仲煌相信良材善用,能者居之這些話。有德有才的人才會深得人心,也會因此得到更多人的維護和支持。也因此,楊雲山在冀州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引起了齊仲煌高度關注。破格提拔楊雲山為大理寺少卿。
說實話,楊雲山的這個職位並不算高。在這大齊朝的皇城底下,聚集了朝廷眾多的文武官員。大大小小的朝廷官員若是依官職大小排起隊來,就是大理寺卿地官職也左不過是個三品的官兒,算不上有多大,在朝中怕是連前二十位都排不上。更何況這大理寺少卿不過是大理寺卿的副職,為大理寺的二把手。但若是論起大理寺掌控的權利來說,就是朝中一品大員們也得忌諱三分。
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審核各地疑獄重案。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庭。凡是送入大理寺待審得案子,都有可能直達天子案前,得到天子的關注。而天子親問的案子不是謀逆,就是王公大臣們犯了事兒,牽涉到這些上麵的哪個也不能算是小案子吧。因此,這大理寺的官員雖然職務不高,卻是個權力不小的要害部門。
大理寺卿所掌為“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要做到“推情定法”,“刑必當罪”,使“獄以無冤”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大理寺官員選任之當否是非常重要的。曆朝曆代擔任大理寺卿這個職務的官員俱是當朝皇帝信任之人。隻是大齊現下的情況有些特殊,現在在任的這位大理寺卿是先皇時老臣,已是風燭殘年,年老體弱,就連日常事務都無法保證正常處理。大理寺的日常公務處理都交由副手大理寺少卿處置。
上一任大理寺少卿的範之賢,是丞相李銳安地門生。因其涉嫌貪汙受賄,包庇罪犯等等罪行,被鐵麵禦史顧同秋當朝彈劾。齊仲煌則趁機將其削職查辦。同時,以楊雲山救災有功之名,迅速將他調至大理寺,任少卿之職。
楊雲山調任京都後,齊仲煌借了解案情之由多次召見楊雲山。齊仲煌越和楊雲山相處,就越是看好他。楊雲山精明細致,才學豐富,雖然也有一些時下文人特有的意氣,但是經過幾年的沉浮磨練,那些書生意氣少了很多。再加上他出身士族,師從名師,曾在京都任過職。對京都官場上的事了解地還是比較清楚的。最重要的是齊仲煌覺得楊雲山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吐露出一些獨特的想法,對其啟發很大。
齊仲煌揉揉自己的太陽穴,胸間頻頻襲來的劇痛逐漸緩和。他猛地從椅子上站起,“砰”的以手擊案,唇角祭出絲冷厲的鋒芒,恨聲說道,“將那些賊人抄家滅族,碎屍萬段!方解朕心頭之恨!”
“抄家滅族?碎屍萬段?”聽到禦書房裏傳出來的皇帝咆哮聲。幾個在禦書房外侍候的太監、宮女麵麵相覷,都在對方的目光中看到了害怕。深宮內院、宮闈禁地,哪裏沒個辛秘之事。可私下知道是一回事,現場聽到主子們談論或是撞見又是一回事。一幹眾人互相遞了一個小心的眼神,爭先恐後的挪動腳下往院子裏溜。——這時候離禦書房越遠的距離,就越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齊仲煌站起來在大殿內走了幾步,突然出聲問道,“馬英,你怎麽看這事?”
馬英在旁沉思一會兒,恭敬嚴謹的說道,“皇上,奴才覺得這事有些蹊蹺。……有那麽大數量的土匪隱藏於滁州地界,當地官府怎麽從未有消息奏報?不管是被搶劫財物的商旅還是路人。為什麽單單要搶楊大人一行?一般的土匪可沒這麽大的膽子公然與官府作對。”
話說至此,齊仲煌眉頭猛的一皺,馬英停了下來。齊仲煌看了看他,手指在桌案上敲擊了兩下,沉聲道,“還有什麽,都說出來。”
馬英默想了一會兒,繼續說道,“為保護楊大人的安危,皇上當初不是特地調了池大人幾人隨行。池大人他們幾個的武功都不弱,身上攜帶的武器裝備也是最精良的。說起來,對付些許毛賊應該不在話下。此番居然栽於草莽之手,奴才有些不可思議……。”見皇帝露出震驚的表情,知道他已經了解了自己的心意,馬英便沒有再說下去。
齊仲煌強抑著心頭的傷恨,拿起筆伏在桌子上迅速的做了批示。他吩咐馬英道,“傳刑部尚書溫致遠入宮覲見。”
“是,奴才立即就去辦。”馬英連忙答道,小心翼翼的退出了禦書房。他覺察到皇帝身上透著陰狠之氣。看到了皇帝眼裏的陰鶩,突覺自己身上的冷意更重,不舒服的打了一個冷顫。
齊仲煌忽然間像是被抽空了所有的氣力,渾身癱軟地靠在了椅背上。緩緩閉上了眼睛一滴濁淚打濕了他地眼角。“哈哈~~” 齊仲煌突然放聲大笑,笑聲越來越淒厲,眼中隱隱有淚光浮現。他咬牙切齒,在心底裏發誓,“總有一天,朕要將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統統殺光。”
天色清明微微隱沒在漸暗的天邊,刑部尚書溫梓鈞方才腳步有些虛浮的自禦書房退了出來。雖是春暖時節,但一想到皇上剛才在禦書房裏說的那些話,溫梓鈞便似冰寒刺骨,霎時冷汗透衣衫。他低垂著眼裏亮光一閃而逝,暗自長舒了一氣,“想不到,皇上繼位不過三年,言語卻是越發的銳利,幾句大話壓下來,真能活活的壓死人。”
被皇上連削帶打的責罵了一番,溫梓鈞氣悶的不行。可又無計可施。如今的皇上已羽翼漸豐,正尋機拿朝中權貴開刀。自己的位置已然如履薄冰。若是被抓住什麽把柄,隻怕是官職不保…..。他站在階前穩了穩心神,這才慢慢往宮外走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