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返京述職
字數:4486 加入書籤
每年的三四月間,分布在大齊國境內各地的封疆大吏、軍方要員、邊關大將都要回京都述職,並領取軍餉、俸祿。
因此,大齊朝高祖皇帝在位時頒布過一道律令:凡是進京述職的外省地方官員和軍方將領,都必須在京都外圍的薭城、萳城、湩城、郤城的驛館、軍營駐留三五日,一方麵是入京述職的官員必須在此等候朝廷的傳召,持朝廷頒發的有關文書方可進入京都。另外一方麵則是讓遠道而來的那些外省地方官員和軍方將領在此休整幾日。防止有患者將疫病帶入京都。
此道律令還規定,凡是進京述職的文武官員,其攜從入京的隨員最多不得超過二百名。超出此人數的則要留滯在京都外圍的薭城、萳城、湩城、郤城的驛館、軍營之中。違犯此規定者,將視如謀逆。
薭城,距京都約百裏路,是京都通往大齊北部的必經之道,重要的樞紐重鎮。也是從隴北進入關中地區的橋頭堡,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薭城是關中地區繼京都之後的第二大城,人口密集,軍隊眾多,駐紮有五萬大軍。
每年的三四月,總有身著各式不同軍服的軍中將士進出薭城。 久而久之,薭城人也都習慣為常。就連七八歲的小童,也能憑著人們身上的軍服和走路姿態上,辨認出哪是淮南軍,哪是襄陽軍,哪是西武軍。比如裝備最為精良的是禦林軍。趾高氣揚的虎賁軍,跋扈囂張的龍衛軍等等。
四月二十日申時,薭城以北的官道上空塵土彌漫。數裏地外,一支軍隊,確切說是一隊約有五百騎左右,還有一百多匹備用的空馬。在騎兵中間還夾雜著幾輛馬車。正疾速朝薭城奔來。
這隊人馬正是從邊城回京述職的靖國大將軍蕭壘昰一行。他們於三月底從邊城出發,一路風餐露宿、晝夜兼程。曆時一個多月終於看見了此行的目的地——薭城。
“前麵就是薭城?”第一個驚歎呼喊出聲的是丁曉明。他是此次出行的五百人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士兵,也是第一次跟隨大將軍進京述職。他騎在馬上,望著雄偉壯觀的城牆,兩隻眼睛變得清透明亮,一路走一路不停地發出陣陣誇張的驚歎。引得身旁的軍士們都忍不住笑了。
“曉明,瞧你嘴巴張的那麽大,也不怕蟲子飛進去。”風裏傳來的一陣子哄笑聲。丁曉明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縮了縮脖子。
一幹將士們的臉龐露出壓抑不住的興奮。辛苦了二十多天,今晚總算可以好好地吃一頓,再美美睡上一覺。
參軍詹雲林(林雲)高騎戰馬,默默地注視著前方巍峨壯觀的城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蕭壘昰騎在馬上,輕鬆愉快地享受著迎麵拂來的春風和陽光,以及溫暖濕潤的空氣 。這是蕭壘昰第三次因公務之由來薭城。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因定國大將軍袁成剛回京都述職,他作為袁大將軍的隨從來的。這是第三次,相對前二次的倉惶和窘迫,這一次他從容了很多。
如今的他已是統領北疆十萬大軍的最高統帥職務,負責北部邊陲的軍事防務。也是當今士族之外,唯一官拜大將軍的庶族。在大齊權力布局這張大棋盤上。他蕭壘昰已經成為了一枚不輕不重的棋子。這一切都是蕭壘昰憑著自己一身的血肉身軀,硬打下功名權位的。
這次來京都,蕭壘昰是應吏部和兵部的要求回京述職。當然,但這種述職並非強製,若公務繁忙也可以不來。一方麵,不少朝中官員就是假借公務繁忙的理由,而不來京都述職。但另一方麵,許多封疆大吏、地方大員、軍中要員的家屬都在京都,所以這種述職其實也是一種變相地探親福利,讓外省官員們有機會回京都與親朋好友團聚。
去年,蕭壘昰以軍中事務繁忙為由,未返京都述職。他派了自己的親信副將崔甯代其回京都述職。因此,今年也是蕭壘昰就任靖國大將軍後第一次回京都述職。於公於私蕭壘昰都必須回京都一次。一方麵,他想當麵向皇上稟報北疆的軍事防務,取得皇上的支持。以求得到所屬軍隊必須的糧食和戰略物資。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再見楊卿沒,向他好好的請教。
當日冀州之行,蕭壘昰對楊卿沒(輕眉)的印象非常深刻。起碼單就相貌而言,楊卿沒頭發黑亮柔順,皮膚偏白,細若凝脂,眉目雅秀如畫,唇紅齒白,真真是個粉妝玉琢的風華少年。
雖然楊卿沒年紀不大,尚未加冠,但小小年紀卻有讓人靈光一閃的箴言。 他的聰慧多才、他的廣博學識深深吸引了蕭壘昰。而他的不羈和大膽的言辭更是迷惑了蕭壘昰。更糟的是,隨著兩人間的書信來往,蕭壘昰就像被楊卿沒施了法術一般,令他對這那位才華橫溢、博學睿智的少年公子愈來愈著迷。迫切想與他走的更近一些,得到他的幫助。
蕭壘昰在冀州短暫幾日與楊卿沒的接觸中,學習了一些“新型治軍方法”。返回邊城後,蕭壘昰立即在軍中開始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了一些問題無法解決。蕭壘昰接受了參軍詹雲林(林雲)的建議,寫了一封書信交由信使送至冀州楊家,交予楊卿沒。
不久,信使帶回了楊卿沒的回信。蕭壘昰看完信後,墨黑的眼睛微眯,裏麵一抹光芒稍縱即逝。楊卿沒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不僅在回信中解答了他提出的問題。還送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楊卿沒在信中寫道,“……要想達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最聰明的方法就是不費一兵一卒,用民心的戰術來迫使敵方主動投降,從而取得勝利。這也稱之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楊輕眉這是將她在前世的“好習慣”也帶到了這兒。
《孫子兵法》完勝於商、戰兩個地域,很多成功人士一直都將《孫子兵法》作為自己商業上的明燈。前世裏的楊輕眉非常喜歡《孫子兵法》。辦公桌上放置著一套快被翻爛了的《孫子兵法》。她不僅在工作上熟練運用《孫子兵法》的計策,就連平時說話、上傳下達的公文中,也會時不時的來上兩句《孫子兵法》。——習慣成自然。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除卻“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話本身所覆蓋的兵法信息,單憑這七個字便能把民心戰術精煉到如此地步——這種本事足以讓任何人側目。
蕭壘昰欣喜萬分,“楊公子高人也!”他立即伏案寫就一封書信,再次命信使送與楊卿沒。此次信中,他就某個戰略戰術與楊卿沒進行探討。
楊輕眉若是知道因為自己信中的一句話把蕭大將軍鎮住,進而被他糾纏上身。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自去年九月至今年的二月間,蕭壘昰與楊卿沒頻繁通過信使傳書。基本上達到平均五日一封。那段時間裏,等待冀州來信,成了蕭壘昰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可惜好景不長,過了今年二月,蕭壘昰就再也沒有收到楊卿沒的書信。派人去冀州探訪,楊家人回道,“公子去了京都,一時半刻怕是回不了冀州。”
“大將軍!薭城守軍同意入城,章將軍已確認無誤。”遠處,一名親兵飛馳而至,稟報聲打斷了蕭壘昰的思緒。他的目光落在了來稟報的親衛身上。
“通知弟兄們進城!”蕭壘昰一揮手,大軍繼續前行。
“是!”副將張烈隨即大聲命令士兵們開始進城。張烈約三十歲,長得豹眼虎額,行事果斷迅捷,和他名字一樣,整個人就仿佛一團燃燒的烈火。
根據朝廷律例,進入薭城的軍士,無論人數多寡,都必須接受禁軍的嚴格檢查。 所以蕭壘昰的進城手續就格外繁瑣,核對吏部和兵部地述職公文,清點進城的人數,核查所攜帶的兵器。外軍入薭城,隻準隨身攜帶刀劍,長兵器和軍弩一律不準隨身攜帶。除刀劍外,其餘的兵器都必須由禁軍清點後,交由庫房封存。離開薭城時方可領回。
蕭壘昰一行人在薭城城門處,足足忙碌了近半個時辰,才被允許進入薭城。
“大將軍!在下是照慣例行事,多有得罪了。”薭城城門處,禁軍薭城首領李宜莫向蕭壘昰拱手道歉。
蕭壘昰亦拱手笑道,“李將軍忠於職守,按規矩辦事,蕭某豈會有怨言,等我出關時,還望李將軍多多關照!”
“那是當然,大將軍一路保重。”李宜莫麵帶笑容,語氣真摯地說道。
一刻鍾後,一封鴿信火速飛向了京都,靖國大將軍蕭壘昰回京述職,護衛騎兵五百餘人。”
五百餘名騎兵在薭城街路上列隊緩緩而行,雖然人數不多,還是讓薭城大街上的行人都停住了腳步,驚異地打量他們。這幾天,襄陽軍,西武軍、劍南軍、隴右軍相繼入城。他們一支比一支威風,一支比一支鎧甲光亮,一支比一支精神飽滿。但今日所見的這支軍隊卻有些不同,他們盔甲陳舊,風塵仆仆,上麵還似乎隱隱有些看得見的斑斑血跡和鏽跡。
但是這支軍隊的每一名成員看上去,卻是那麽的剛健有力,目光冷峻。這支裝備低劣的軍隊,集合在一起所彌漫出的殺伐之氣,足以讓其他裝備優良的軍隊都黯然失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