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追討軍餉

字數:8781   加入書籤

A+A-




    京都既是大齊的政治中心,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城區範圍分為宮城、皇城和外衛城三部分。宮城,亦即皇宮大內,是宮殿區。皇城是大齊吏部、戶部、刑部、兵部等中央行政部門衙署所在地。外衛城則是京都百姓和朝廷官員的住宅區和商業區。寬廣的朱雀大街,把京都城分為東西兩半,東城和西城各有一個較為集中的商業區。

    京都的格局大致如下:南北向的大道四條,東西向的大道四條,這些道路相互交錯成十字或丁字形,共分為二十六段,也稱為二十六街。每條大道分成三股,中間是禦道,兩邊用桐樹、栗樹等行道樹隔開,專門供皇帝和大臣通行。

    臨近皇宮的邊上,左右兩側各有一片整齊的建築群。戶部、吏部、禮部等部門衙署坐落在右邊的 “崇政坊”。兵部、刑部等部門衙署則坐落在“崇德坊”。

    戶部是掌管大齊全國錢糧的重要部門,衙署所在地在 “崇政坊”的2號院。北麵與它一牆之隔的是吏部衙署;南麵隔著條窄窄的夾道與則是禮部衙署。對麵是兵部、欽天監。

    每個月的月中,即十五這一天,是京都各衙署到戶部報賬,送交賬冊審核,領取各項撥付銀款的法定時間。

    齊昊四年四月十五日卯時,白色的傳單像雪花一樣飄灑在京都的每一個大街小巷。尤其是太學、翰林院和京都各衙署附近更是拾之不盡。天色熹微,晨起的讀書人與百姓們紛紛從地上揀起這種陌生的紙片,一看之下大驚失色。

    有的白色紙片上這樣寫的,“…………自去年七月起至今年四月,戶部一直無故扣留北疆軍的軍餉和糧餉。整整九個月,北疆軍全軍上下沒有拿到一分銀子。如此下去,讓北疆軍將士們如何養家糊口?如何去保家衛國?如何去抗擊匈奴的入侵?”

    也有的白色紙片上寫著,“扣留的北疆軍軍餉究竟去了何處?朝廷撥發的賑災銀兩究竟是被何人貪汙?”

    “大理寺少卿楊雲山是被何人所害?他究竟觸動了誰的利益?”

    ……………………………………………………………………………………..

    這是大齊這片土地上,第一次出現傳單戰。當局者麵對這樣的突發事件,竟然束手無策。因為大齊現存的律令中,尚無一條涉及此類事件。

    流言這種東西不需要翅膀也會飛,不需要空氣也能呼吸。不過短短的兩個時辰,傳單上的內容就已傳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人們出門時常常會互望一眼。那眼中不再是表達著,“您吃了嗎?”的意思。而是說“……您看了嗎?”

    辰時正,當京都各衙署官員走進戶部衙署大門時,再次被眼前的一幕給震撼了:整個戶部衙署浩劫深陷,空氣裏彌漫著一股子酸臭,令人忍不住作嘔。不知從哪裏來的一大幫子又髒又臭的叫花子占據了戶部衙署,填滿了衙署裏所有的空間。幾乎每間屋子裏,都或多或少的有兩名以上叫花子。他們嘴裏還不住的喊道,“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糧餉……。”

    戶部尚書柳同聲這些日子一直在家養病,由其心腹親信戶部侍郎李文彪主理戶部的日常事務。李文彪發現事情不對,便想差人去柳府給柳尚書送信。可惜他被 “叫花子”的頭領——陸樹德(北疆軍,寧遠將軍)給纏住了,一步也動彈不了。

    其實,他這會兒就是派人去了柳府,估計那柳同聲也沒什麽心思搭理他。據說,昨兒深夜,有人潛進了柳府後院,鑽進了柳少爺的屋子。不但從頭到尾,剃光了柳少爺全身的毛發。還給他下了毒藥,全身無力癱軟在床上。柳府上下已是亂成了一鍋粥。

    幾位來戶部辦差的朝中官員,上前盤問了幾個叫花子,弄明白了事情緣由:原來這些衣衫襤褸之人並不是真正的乞丐,而是來京都催討軍餉的北疆軍士。

    談及遭遇,他們竟嚎啕大哭起來,“......身無分文,隻能來這戶部衙署混口飯吃。希望大人們能體諒小的難處,早日將糧餉撥發下來……。”

    聽得這般說法,大部分朝中官員都對他們的處境深表同情。有的人甚至掏出身上的銀兩,悄悄的遞與那些軍士。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叫花子”都拒絕了善心人的好意,“謝謝各位大人的憐憫。小的們並不是叫花子,隻是想討還一個公道,索取自己應得的部分,維護自己的權益。”

    朝中文武百官,真正站在戶部尚書柳同聲一方,認同他的做法,人數並不多。很多人對他那種雁過拔毛的行為,私下裏都感到憤恨。隻不過礙於他的權勢,不敢公開反對他,但是私下裏的議論還是少不了的。

    可是,這一次柳同聲的做法引起了公憤。不少官員為北疆軍的困境抱不平,“扣留北疆軍的軍餉長達九個月之久,這種做法未免有些太過分了。一個弄不好,將會引發兵變。給國家帶來災禍,造成國家政局不穩。”

    戶部侍郎李文彪原以為北疆軍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魯莽漢子,最多鬧了幾個時辰也就算了。因此他吩咐自己的屬下,暫且忍耐一下,熬過幾個時辰。日後再好好收拾他們。

    李文彪算盤打的很好,卻不想事情發展出乎他的預料。被他算計過不少次的陸樹德,居然一下子變得聰明起來。理由有二:

    其一,陸樹德等人天天糾纏著李文彪,卻從來不與他發生肢體碰觸。即使不小心碰倒了,第一個倒在地上,大喊大叫之人必定是陸樹德一方。如此一來,李文彪即使想算計對方,也無計可施。反倒是給自己招惹了不少旁觀者的指責,“…..嗜錢如命,搜刮敲詐。專門欺負人……。”

    其二,自四月十五日辰時初起,陸樹德帶著五個軍士一直寸步不離的跟著李文彪。李文彪去衙署,他們跟著去衙署;李文彪回府,他們跟著李文彪回府。李文彪用膳,他們居然也毫不客氣的坐下就吃。讓李家人頓時倒了胃口。——你想呀,幾個衣衫襤褸,渾身又髒又臭的“叫花子”坐在飯桌前,誰還吃的下去東西?

    李文彪起初還想呀,“我晚上進內院睡覺,你們總不能跟著去了吧?”可他怎麽也沒想到,北疆軍出來的人,什麽禮教也不講究。居然緊跟在他身後一起去了後院。結果是差點嚇壞了李文彪的小妾……。

    那個幾天,不隻是李府上下怨聲載道,就是戶部衙署的那些官員們也大叫吃不消。空氣中漂浮的那股子又髒又臭的熏人氣味。有幾個人願意聞的?

    李文彪堅持到了四月十九日申時,終於不得不宣告繳械投降。——簽署了北疆軍當年的軍餉調撥文書,以及補足北疆軍去年扣發的六個月軍餉的調撥文書。

    將調撥軍餉的文書摔給陸樹德後,李文彪咬牙切齒地問道,“究竟是誰給你出的這個損招?”

    陸樹德哈哈大笑道,“甭管是什麽招,隻要對付你管用就行!”

    抓緊時間辦理完軍餉調撥的所有手續,陸樹德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仰天大吼一聲,“兄弟們有救了!”眼角淚珠閃閃。

    ………………………………………………………………………………..

    軍權賽得過天仙美人兒的臉蛋,誰都想摸上一摸,而軍需卻是美人兒肚子裏頭來路不明的麻煩,大家都避之不及,有多遠離多遠。

    靖國大將軍蕭壘昰所轄的北疆軍, 20萬軍士,自去年七月——今年四月,九個多月沒領到一分軍餉。戶部不但遲遲扣留不發,就連扣留不發的緣由也懶得告知。蕭壘昰一再的上書請求糧餉,卻石沉大海一去不回。

    而就在這九個多月裏,匈奴多次派兵入侵大齊邊境。兵逼邊城近三個月。一連五次攻城,都被蕭壘昰領兵擊退。蕭壘昰的英勇善戰,滅了匈奴三萬鐵騎,令匈奴君臣聞風喪膽。匈奴號稱天下無敵的大將屯烏屠,也死在蕭壘昰的劍下,頭顱掛在邊城城頭上示眾三日。匈奴單於見勢不妙,隻得帶著剩餘的人馬,灰溜溜地滾回老家去了。

    盡管如此,朝廷應該撥發的糧餉還是遲遲不見。軍需一天天吃緊,現在連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蕭壘昰絞盡腦汁,想了不少法子,才勉力支撐了幾個月,如今已是舉步難艱。蕭壘昰十萬火急的向戶部催求糧餉的公文,如泥牛入海,毫無消息。若是糧餉再遲遲不繼,軍心將亂,必將生變。

    冀州歸來,蕭壘昰一方麵抽調部分屬下開辟荒地,招聘軍中能人承包種植農作物和蔬菜。命人種植紫花苜蓿,軍中養殖發展養羊、雞、鴨等家畜家禽飼養業。另外一方麵他秘密抽調親信下屬,喬裝打扮成強盜,深夜至一些貪官汙吏家中討要金銀財寶,搶劫糧食。用以軍費開支,想法設法度過眼前的難關。

    但這些舉措,都隻是杯水車薪,隻能暫時緩和軍需危機狀況,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軍隊的軍餉問題。因此,沒等今年的元宵節過完,蕭壘昰便命得力屬下陸樹德(寧遠將軍)、封玉文(謀士、參將)、高雍(軍需參將)、劉承恩(別將)、以及軍士四十人,攜帶催求糧餉的奏章,赴京都討取糧餉。

    大齊的軍隊組織分為卒、所兩級,每10人編為一“卒”,由“卒長”指揮。每10卒編為一’“都”,由“都頭”指揮。5都,亦即500人可組編為一個“營”,由指揮使負責。指揮使又稱之為“別將”(七品)。10營,亦即5000人組編為一個“軍”,負責人稱“軍主”,或稱之為“統軍”(從六品)。統軍上麵還有參將(正六品)、遊擊將軍(從五品)、寧遠將軍(正五品)、宣威將軍(四品)、忠武將軍(三品)、輔國將軍(二品)、靖國大將軍(從一品)。

    寧遠將軍陸樹德今年三十,身材不高,瘦削的臉頰,黎黑的麵龐上一雙眼睛極是淩厲。他出身寒門。幼時家中貧寒,父母無力養活他們幾個兄弟。便將他與弟弟送與族人門下養育。陸樹德十五歲投身北疆軍,一直在蕭壘昰麾下效力,深得蕭壘昰信任。

    謀士參將封玉文、軍需參將高雍雖出身京都士族,但俱是家中不得寵的庶子。其家族也不是京都曆代官宦人家。因此,在朝中並無什麽有權勢的親朋好友。

    陸樹德等人到達京都後,用了不少心思,也動了不少腦子,四處打探消息,花費了不少銀兩,好不容易才托了關係走了門子。買通了宮中一內侍,將大將軍蕭壘昰的呈文傳遞進宮,呈於昊帝齊仲煌的案頭。此時已是過了一個多月。

    昊帝齊仲煌見了大將軍蕭壘昰要求撥發軍餉的奏章,倒是一點沒耽擱,立馬大筆一揮,在奏章上寫了禦批,“著戶部從速辦理。”

    二月十八日,封玉文和陸樹德滿心喜悅,興衝衝地拿著皇帝禦批的批文去戶部辦理軍餉調撥手續。負責辦理撥發糧餉的戶部官員名為李文彪,戶部侍郎。李侍郎看了批文後,態度倒是很好,也沒說不給。隻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後日,這一推就又過了好些日子。

    進入四月,眼看著駐守淮南、襄陽、西武等地的軍隊領了新一年的軍餉,相繼離開京都返回駐地。而自己所屬的北疆軍卻連去年的軍餉都未補齊。陸樹德氣上心頭,再也壓抑不住怒火,帶著手下數十名軍士將李侍郎堵住,與他發生了劇烈爭執。

    戶部尚書柳同聲借機發難,聯合朝中一些大臣上書彈劾靖國大將軍蕭壘昰治軍不力,轄下不嚴。縱容部屬不守朝廷法度,毆打朝廷命官。要求皇上嚴懲鬧事之人。

    為息事寧人,皇帝最後還是處罰了陸樹德等鬧事之人。一是命他們拿出一筆銀兩為李侍郎請醫買藥。二是勒令陸樹德為首的十二人,必須驛館中反省半個月,未得許可不得踏出驛館半步。違令者將加重處罰。

    如此一來,原本就寥剩無幾的銀兩被李侍郎訛詐去了一大半。這對於陸樹德等人來說,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四月十二日,在外一直奔波勞累的參將封玉文不慎感染風寒。請了大夫按著方子吃了兩天,不但未見好轉,反而高熱難退,沉迷不醒。一幹眾人頓時慌了手腳,一時間不知所措。無言的憂慮焦躁籠罩在所有北疆軍赴京都追討軍餉之人的心頭。

    驛館的小吏見狀,心有不忍。趁監視之人不注意,悄悄地指點他們,“快讓人去城南濟民堂,請譚大夫來診治……。”

    陸樹德聞言立即行動,一麵急吼吼地命人速去城南濟民堂請人,一麵喚高雍拿銀子使。

    劉承恩自告奮勇,“末將腿跑的快,讓末將去請。”他上次沒有參與鬧事,不在被勒令反省之人中。

    軍需官高雍慌得嘴唇直抖,聲音發哽道,“……下官這兒已無銀兩。這兩日膳食所用銀兩,還是封大哥拿了自己的玉佩換的。”

    “啊?怎麽會是這樣?……都是我不好,要是我不去鬧事,也不至於被那姓李的訛詐……。我真是愧對大將軍的囑托……。”一想到由於自己的魯莽,給大家夥帶來的麻煩。陸樹德恨不得一頭撞死。本想著此番前來京都,能順順利利的領了軍餉,盡快返回邊城,卻不想遇到這般多的事,不但軍餉的毛都沒摸到邊。還惹了麻煩,得罪了李侍郎。

    這時候陸樹德心中連殺李侍郎的心都有了,一時間他的臉色也變得鐵青。劉承恩情急之下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要不找人借些銀兩,且渡過難關再說……”

    高雍冷笑著打斷了劉承恩的話,“劉別將以為這個法子我們沒有想到嗎?封大人與我這些日子幾乎將京都城都跑了個遍,能說上話的人都去求過。可人家一聽說是咱們是北疆軍的,二話沒說便拒絕了。劉別將若是在京都有什麽貴人認識,不妨去試一試。”

    劉承恩聽出了他話裏的嘲諷之意,心生怒氣,但事態緊急,他又深知高雍的忸怩酸味的文人脾氣,便不和他計較,繼續好言道,“天無絕人之路,也許真有什麽貴人也說不定。去年鬧糧荒,不就遇上了冀州楊公子……。楊公子……,對了,我怎麽沒有想起他呢!”

    說到這裏,劉承恩眼睛一亮,象突然想到了什麽似的,“哎呀,我怎麽就沒有想到去‘錦繡人家’呢?若是早想到了,說不定大家夥現在也不用在這兒發愁。”

    他的話音剛起,高雍就很淩厲地瞪了他一眼,“從前怎麽沒聽你說起?”來京都的時日不短,高雍從未聽人說起,劉承恩在京都有什麽相識的故舊友人。這些日子自己和封大人忙前忙後,也沒聽他吐露半個字。想不到山窮水盡之時,他居然冒出頭來。這小子究竟想幹什麽?顯擺他有能耐嗎?

    高雍的目光變得如刀鋒一般銳利起來,眼睛瞬也不瞬地盯著劉承恩,“快說說看,究竟是哪位貴人?官居何職?”

    陸樹德聞言稍微鬆了口氣,但心頭的憂慮未消。他轉頭看著劉承恩問道,“想到什麽法子?”

    劉承恩輕輕地問了一句,“大人可還記得冀州楊公子?”

    “楊公子?我當然記得。”陸樹德臉上神情一變,酷厲的線條慢慢緩和下來,“隻是這事和他有什麽關係?難不成你說的貴人就是他?”

    劉承恩用力的點點頭,“末將剛才突然想起,去年在冀州時,曾聽得娘親和妹子提起,公子在冀州之外的幾處也開設了“錦繡人家”分號。其中京都的“錦繡人家”生意最紅火。”

    陸樹德目露驚訝之色,用一種不相信、非常詫異地語氣說道,“你想去楊公子的商鋪借銀子?”

    劉承恩自信地說道,“末將的娘親是楊公子的乳娘,在楊家多少有點體麵。憑著娘親的臉麵,向商號借點銀子渡過難關,應該問題不大。”

    高雍有些煩燥的皺了皺眉,“我看這事還是要好好商議一下才行。也許楊公子看在劉嬤嬤的麵子上會借些銀子給我們。可他究竟能借多少給我們呢?再者他畢竟是個無權無勢的商人,是否敢為我們得罪朝中那些權臣?”

    陸樹德自是知道大將軍對楊公子是何等重視。若是因為自己辦事不利,牽累了楊公子,隻怕大將軍第一個不會饒了自己。他深深地看了劉承恩一眼,有些猶豫,“高大人說的也有幾分道理。連累了楊公子可不怎麽好…..”

    一時間,屋子裏陷入了一片死寂中。片刻之後,劉承恩說道,“末將以冀州楊家人的身份去商鋪借錢,這樣即使出了事情也不至於連累他們。”不等陸樹德答複,他一麵脫□上的軍服換上便服,一麵說道,“大人,顧不得那許多事了。若是再不想法借到銀子,請譚大夫來診治。隻怕封大人身子會受不了……。”

    去年的冀州之行,帶給劉承恩不小的震撼。楊公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高大了很多。“公子是個有本事之人。若是公子在京都,說不定能幫我們出個主意…..”

    劉承恩換好衣服走出驛館大門,迎麵撞上驛館的小吏老董。老董抬頭見是劉承恩,臉色緩和了下來,出聲問道,“大人,你這是打算去哪裏?”

    劉承恩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客氣地問道,“董大叔,你可知道京都是否有家繡坊,叫‘錦繡人家’……”

    老董不等他把話說完,就笑著答道,“大人若是問其他商鋪,小的不一定答的上來。這‘錦繡人家’嘛,小的倒是熟悉的很。小的媳婦、女兒都在鋪子裏幹活。隻要你手腳快,幹活利落。拿的工錢可不少……。大人問這個可是想買些繡件帶回家去送人?”

    談及“錦繡人家”,老董的話簍子彷佛一下子給打開了,他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直到被劉承恩打斷,“大叔,你知道那鋪子在什麽地方?我想……”

    老董聽說劉承恩與商鋪的主子相識,變得更是殷勤起來,“大人稍等,那鋪子在朱雀大街。離這兒可不近,待小的去趕了馬車送你去。”他自告奮勇要親自駕車,帶劉承恩去商鋪尋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