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硝土與堆肥
字數:3769 加入書籤
nbsp; 瓦窯村沿河東岸下風口的位置,有一處荒地,那裏到處長滿雜草,如今已經被清理出來,幾個木匠正在對著圖紙測量土地的位置。
按圖施工已經是瓦窯村的傳統,自從程野交給馬鈞這項技能後,馬鈞很好的將這個習慣帶給了村裏的手藝人。
眼前正在施工的是一個木質房屋,梁柱比一般住戶的房屋要高,屋子呈長方形,單從外表看,甚至比許多村民的房屋還要闊氣。
然而這樣的屋子並不是住人的,而是為了製硝,所以除了高大一些外,整體結構其實很簡單,基本上四麵通風。
依托梁柱搭建了一排排的木架子,這些架子層次分明,將來架子上會擺滿陶製方盆。
程野最初的打算是直接在地上挖坑,然後在坑裏鋪磚、鋪砂石,作為製硝的硝田,然而仔細測量之後,程野改變了注意。
這樣的硝田開挖簡單,然而占地麵積很大,尤其是需要大量硝土的情況下,光是硝田就能鋪滿半個瓦窯村,從目前來說沒什麽問題,隻是考慮到日後的工業化生產,東岸的工業園區實在沒有富裕的土地。
所以程野終究是選擇了一個相對複雜的方法,將硝田立體化,充分利用空間麵積。在木屋內搭建木架,然後用陶製方盆代替土坑,上下疊加數層,這樣一個木屋內的有效麵積就能頂上好幾個硝田。
如此搭建四五個這樣的長方形木屋,便足以滿足瓦窯村現階段的硝土用量。
雖然這樣設計的整體工程量要增加數倍,不過等到正式完工,硝田正式運作,其硝土產量也將翻上幾番。
這樣基本可以實現工業化。
木料山上就有,倒是不缺,不過如此奇特的木屋設計倒是讓村裏的幾個木匠琢磨了一些時日。
因為一直到目前為止,這幾個木匠都搞不清這樣的木屋是做什麽用的,住人的話四麵漏風,裏麵又布滿木架,顯得有些擁擠,雖然整體麵積很大,不過瞧著更像是拉長的牛棚。
當然,沒人會懷疑馬鈞的設計圖紙,因為誰都知道,這些設計的發起者就是村裏的程醫師。
程野不僅醫術高明,而且其他知識也十分淵博,總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聞所未聞的東西,這在村裏已不是稀罕事。
至於所需的陶製方盆,對於曾經燒窯聞名的村子而言,並不是什麽難事,後山的陶窯已經重新開啟,村裏的老師傅對於這種除了麵積大外毫無要求的扁平盆子並不覺得有多難。
不過此時正是秋收時節,村民們正忙著收獲地裏的粟米,所以硝田的整體進度很慢,當然,程野也不急於這一時,硝土隻是未來計劃的重要部分,卻不是當前的必做之事。
等忙完了秋收,一旦入冬,村民們基本上就清閑了,那個時候才是瓦窯村大生產的好時節。
現在隻是將基本框架先定好,一步步的來,一冬天的時間,足夠忙活了。
兩個木匠將房梁上的一個定滑輪固定好,如今的瓦窯村,許多木匠已經能熟練的使用各種滑輪組。
眼前的滑輪不光是便是搭建木架,也是為了日後上料方便。
“你說這麽大的屋子是用來做什麽的,看著可不想住人的樣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其中一個木匠問道。
“聽馬鈞老弟說是裝糞的。”另一個木匠答道。
“裝糞?”先說話的木匠顯然不信,這木屋雖然簡陋,卻也是辛辛苦苦蓋起來的,便是養牲口還說得過去,哪有裝糞的道理,想想就好笑,還沒聽過糞便也要住房子的。
“不可能,好好的屋子怎麽可能用來裝糞?”
其實不光是他,便是說話的這人自己也不大相信,不過他確實是聽馬鈞說的,所以也就將信將疑的,畢竟剛搭建公廁的時候,他也是懷疑的。
“你看這些架子”他指了指手上的圖紙,又指了指已經打好榫眼的木柱,“這些架子據說就是用來支撐盛放屎尿的盆子的,後山的陶窯不是在燒東西麽,好像就是這裏用的盆子。”
這麽一說,那個木匠有些信了,再想想隔壁不遠處正在挖的化糞池,這些事情便更加真實了。
工業製硝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總的來說,就是自然界中的有機物被淨水細菌分解,形成腐殖質,其中蛋白質被分解成氨。
之後空氣中的幾種硝化細菌共同作用,最終將氨轉變為硝酸鹽,這便是自然界形成的硝土。茅廁、豬圈等長期接觸糞便的牆壁上,常常能見到這樣的白色結晶,不過對於工業大生產,這樣的量實在杯水車薪。
由此可見,大量培養硝化細菌是大規模生產硝土的關鍵。
硝化細菌是好氧細菌,同時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存活,這是大量培養硝化細菌的首要條件。
程野計劃在陶製托盤中盛放一些鬆軟的砂土,同時為了防止水分過酸引起細菌死亡,又加入少量石灰,木屋通風的環境可以解決硝化細菌的供氧問題,當然,他還會安排人定期供水,保證托盤內的濕度。
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要格外注意,一來就是硝化細菌很容易被紫外線殺死,所以不能直接日曬,這也是所有托盤架在木屋內的原因。
另一件事便是溫度的控製,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抑製硝化細菌的繁殖,對於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保證恒溫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冬日,硝化細菌基本無法存活,這樣勢必對日後的工業化製硝帶來不小的損失。
所以程野決定在木屋外加蓋一層火牆,用於保證冬日時室內的溫度,不過就目前的進度,這個冬季是用不上了。
將腐爛後的人畜糞便或臭魚爛蝦等稀釋後倒入立體排列的陶製托盤,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不出一個月的時間,托盤底部便會布滿白色的硝土,這時候將托盤取出刮硝,之後再將托盤放回去,如此往複,便能得到大量硝土。
程野知道,這套流程在初始階段肯定存在許多問題,不過萬事都在於摸索,等到徹底完善這套流程,他相信瓦窯村的製硝將徹底進入工業時代。
硝田的不遠處,正在挖建一個大池子,之後會用黏土和磚石將底部鋪平,頂上也會加蓋,這裏是瓦窯村的化糞池,主要供應硝田的原料。
同時,正在建設的堆肥實驗基地也坐落在附近。
這個以人畜糞便為核心的聯合項目將是瓦窯村工業園區的首次工業化嚐試,若是能成功,將對瓦窯日後的發展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
至於為什麽在下風口,想想也就明白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