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傳世之經典(修文)
字數:4619 加入書籤
在眾人為此事著急忙碌的時候,正主卻與往常一樣,白日閑暇之餘時不時地與曹彰打獵,同曹植吟詩,晚上則更是埋頭於文學創作,做著一個低調的文藝青年。
之前曹丕在寫的文章之中首次提出“建安七子”的說法。今年七子中的王粲,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相繼死於瘟疫,再加上之前被曹操所殺的孔融,早逝留下孤兒寡母的阮瑀,“建安七子”已皆不在人世。他大概也是想快些把文章寫出來,記錄下這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對建安文學的傷害。
這次的瘟疫就連鄴城都受到了波及,回來之後才知道當我們還在濡須的時候曹幹生母陳姬也染了病,太醫們束手無策。曹操命人將她送出魏宮於私宅治療,曹幹暫由王昭儀撫養。
我走進內室看她之時,王茗正坐在床沿輕拍著熟睡的孩子,滿臉皆是寵溺。見我進來,她做了個禁聲的動作,我會意點頭。她又囑托乳母仔細看著曹幹,才從床邊站了起來
“適才還在納悶好些日子不見昭儀,原是被這孩子絆住了。”
“我隻能說一會兒話,一會而幹兒醒了,定要尋我。”王茗一麵拉我往屋外的方向走,一麵輕聲道,“魏王詢問賈詡著立世子一事,賈詡搖頭不答。待魏王屏退左右,賈詡才肯說話。我退下之際,留了神,隱約聽得賈詡說了一句‘劉表與袁紹之事尚在眼前’。我琢磨了半日,也沒琢磨明白他這話的意思。”
不知王茗是真沒聽明白還是說話過於小心,我倒是聽明白了。袁紹偏愛三子袁尚,致使長子袁譚不滿,手足相爭,最終曹操得利,袁家覆滅;劉表私心偏愛幼子劉琮,趕走了長子劉琦,立劉琮為嗣子,不料劉琮是個草包,一見曹操兵臨城下,立即便率眾投了降。
賈詡的意思很明了:當立長子,廢長立幼隻會招致失敗。他這是暗中投了曹丕一票。
我暗暗鬆了口氣,駐足道,“我明白了!”
“你們心中有數便好。”王茗輕倚在門邊,“近來謝氏和孫氏忙著在後宮走動打點,希望宮人幫著美言,你們那裏倒是清靜。”
我輕輕一笑,“隨她們去。”甄宓她從來不屑做這些的。然而這個時候我卻慶幸她的高潔。
好感值要平時拉才有用,平日裏我們做了不少工作,上到曹操宮裏守夜的宮人,進出的內侍,下到掃地的婢女,駕車的馬夫,沒有一個人不暗中稱讚二公子寬厚仁愛純孝的。這些話不會刻意,但一定會時不時地飄到曹操耳朵裏一兩句。
在如今這麽關鍵的點上,謝氏拚了命地去後宮拉好感值,得到的,隻會是適得其反。
王茗輕輕點頭讚許,卻又半掩著嘴,頗為黯然地低頭提及另外之事,“派去宮外的太醫回來皆說,這次大病,陳姬是熬不過去了,就在這一兩天了。可憐裏麵那孩子話都還不大會說......我見他啼哭不已,求魏王讓他們母子隔簾望上最後一麵,反被責備了一番。”
雖說以前總覺得王茗小小年紀,心思深沉,可從有些細節可以看出人是矛盾的,她也有著她那個年齡應該有的善良。隻是陳姬得的既然是瘟疫,曹操又怎會讓自己的老來子冒此等大險與她相見呢。
“陳姬但有不測,魏王可曾定下誰撫養曹幹?”其實,與其廢心思幫將死之人圓夢,想法子讓她兒子活得更好些更實在些。
“還不曾。”王茗將手放了下來,“實不相瞞,我無兒無女,同那孩子幾日相處下來,對他喜愛的很。隻是這話,自己卻不敢向魏王開口。”
“不能說!”我搖了搖頭,凝神看她,“即便再想要那孩子,也不能由你自己來開這個口。”
王茗輕拉我的手,低聲道:“魏王多疑,我自知道。你可有什麽法子替我解了這一心願。”
“如今你同曹幹關係如何?”我卻問她。
“他愛吃什麽,愛玩什麽,想要什麽,我總是能替他辦到。”提及曹幹,王茗臉上泛起了笑意,眼神之中透著一絲母性的溫柔。
“這樣不行。要像對待親生兒子那般對他才對,該疼愛的時候疼愛,可若是小孩子頑皮犯錯,就要板下臉來嚴厲責罵。”我看著她,鄭重開口,“讓魏王自己看到你對那孩子的用心。”
“責......責罵嗎?”王茗瞪大眼睛,不可思議地反問,“怎麽可以?”
“曹幹年齡尚小,魏王想為他尋的是一個母親。隻有母親才會毫無顧忌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地愛他。而在孩子犯錯時候的責罵,也是母親愛孩子的一種方式。若隻是一味地客氣,那個人便永遠都不會成為他的母親。”我點頭,認真地告訴她。
我阿姨一直待我很客氣,不打不罵,連句重話都沒說過,客氣到我感覺自己從來都是家裏的外人。或者換個例子說,我在現代的時候看過一部情景喜劇,叫《家有兒女》,裏麵的媽媽劉梅對親生的兒子劉星管束很嚴,打罵從無拘束,可對不是親生的夏雪和夏雨卻是客氣的很,他們想要什麽就給什麽。閱曆淺的人可能會覺得劉梅對親生兒子不好,然而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叫作親疏分明。
暮秋的夜晚,寧靜的就像是一汪水。我在銅鏡前卸妝的時候把事情大概和他說了。透過銅鏡,看見曹丕坐在床沿邊上雙手把玩著手中竹簡,“她也算幫了我們許多,還她一個兒子也是應該。”
“也不一定能幫上她。若是這次幫不上,這個人情還得欠著。”我走到他跟前,這會兒忽然又不是很有自信白日裏和王茗說得那些管不管用了。
“能的。”曹丕將手中竹簡放於膝上,點頭,“父王我了解。”
我嘿嘿一笑,伸手拿過他置於膝上的竹簡,低頭疑問“在看什麽書?”
“《典論》!”他抬頭神秘一笑,將我拉至膝上。
我坐在他膝上,瀏覽了一眼上麵的字,搖了搖頭,“不曾聽過,兵書還是史書?”
“我今日才起的名字,你當然不曾聽過。”曹丕撲哧笑道,“它呀,既不是兵書也不是史書。”
“寫完了嗎?”欣喜地抓著他的手臂,迫切想看看他自己口中的“傳世之作”是什麽樣子的。
“差不多了。”他隨手一指擺在臥室角落幾個打開了的箱子,“準備改日讓人抬去給父王瞧瞧!”
我將竹簡往他手中一塞,站起來快步走向箱子。幾個箱子中滿滿的皆是竹簡。真心懷念線裝書的好處,一隻手就能拿起來的東西,用竹簡來寫卻是要滿滿幾個大箱子。
《典論》大概是屬於一本批評論著,大約有二十二篇。包含了他個人對時政,對文化的一些看法,也有自敘,自勉的一部分。其中《論文》一篇便是詳細介紹了建安七子與文學。
“這裏是《論方術》,那裏是《酒誨》,《奸讒》,還有那個箱子裏是......”曹丕不知何時也走了過來,自豪地一一介紹。
我早已站在燭台邊上翻看起來了,並且看到了讓我覺得怪異的東西。有一篇篇名叫作《內誡》,一開頭,就是“三代之亡,由乎婦人”。
三代指得是夏商周三代。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夏商周這三代的滅亡是因為女子。
說實話,我真的很不喜歡那種把亡國的罪名推到女子身上的“直男癌”論調,即便妲己褒姒不是什麽賢良淑女,特麽地亡國這種事情最該怪的難道不是國君嗎?
“三代之亡,由乎婦人。”我琢磨了一下這八個字,頗為不可思議地抬眼,“子桓,你,果真覺得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傾,周因褒姒而衰?”
曹丕將手中的竹簡放回到箱子之中,“自古以來掌權者皆是男子,若是商紂王,周幽王不失信於天下,妲己褒姒再美又有何用?”
我不住地點頭,極為同意。然而還是不解他既然明白,為何要寫“三代之亡,由乎婦人”。
他走到我身邊,伸手指了指竹簡下麵,“我原就是那個意思,許是首句沒寫明白,你往下看嘛!”
我往下看了,倒確實沒有把罪名歸到女子身上,而是論及了國君貪慕美色,聽信讒言的錯處。原來不是“直男癌”,隻是“標題黨”。
借著燭光,又看到下麵老生常談地提及了袁紹妻子劉氏辱屍一事,並嚴厲譴責說這種事情是“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惡婦之為”。可見他真是相當討厭這種殺了人還侮辱屍體的事情。
“子桓似乎尤其討厭妒婦!”我合上竹簡,玩笑著無奈問他,“怎麽辦?好像我就是呢?”
他一愣,旋即笑擰了擰我的鼻子,“這個世上沒什麽人值得你嫉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