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穎川之行(二)
字數:4681 加入書籤
在這公眾場合,孫仁還是給薑述留了麵子,走到教室後麵立定,卻在狠狠地盯著薑述,看來薑述不給個交待萬萬不行。
薑述定了定神,道:“請講。”
陳群看了一下紙條,道:“第一個問題:當世弊端已現,可有解決方案?”
薑述不由暗自叫苦,這群學子可真不是易與之輩,也不看看自己的年紀,當頭先給來了一記悶棍。此事若是回答不好,在學子中影響惡劣是一方麵,關健是可能惹得皇室猜忌或者朝中文武詬病。薑述想了想,答道:“在下認為當下確有弊端,但要說解決方案,卻須尋其根源。建國之初,由亂入治,百廢待興,人口稀少,土地寬裕,矛盾並不激化,君臣皆由亂世而來,為政均能兢兢業業。因此開國之初,皆能大治。國泰民安日久,百姓增多數倍甚至十數倍,土地幾乎還是那些土地。而豪強吞並又起,百姓負擔益重,而國家賦稅減少,矛盾逐步激化。因此根子出在這裏,就是土地兼並。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開墾荒田,中原之地土地已經固定,難以養活如此多百姓,南方荒地頗多,隻須想法使多餘民眾遷移,增加耕地麵積,便可消化大量百姓。二是對外開拓疆土,國內民眾多土地少,而四周之蠻荒之地,卻有不少良田。例如遼東之東高句麗、三韓,便有大量平原,水利便利,可以移民。”
眾學子提出這個問題,本是想讓薑述講出弊端之因是上有昏君,下有常侍,導致國家體製出現問題,不想薑述將這個敏感話題繞了過去,直接找到了根,一時之間大家都在沉思,消化薑述所言。
陳群率先醒過神來,道:“第二個問題:《中庸》的中何解?”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簡單問題並不好回答,臂如問你一句“為什麽一加一等於二?”如何回答?薑述想了想,道:“中庸之道同《大學》之道一樣,是修己治人的內聖外王之道。內聖方麵,首先是性情的中和修養。《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開篇就是在講性。又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是講情。《中庸》是主張內中,外和的。為什麽要說喜怒哀樂,不說一個喜字或其它一方麵?“和”必須是多元構成,“物一不講”。《中庸》歸納起來有時中、中正、中和三種。時中就是因時變化以求其中,“聖之時也”即此意。中正,一是認識論,要客觀;二是思不出其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是講秩序之正。中和則是一個外在的和諧狀態。《中庸》之道,就是中和之道。不過,中、和有主次。中是內,是本,是體;和是外,是末,是體,沒有中,便沒有和。這是中庸之道的內容。中庸之中絕非不偏不倚的調和之道,孔聖人並非不講極端,而是主張以他平他,例如寬猛相濟,就是這樣。”
眾學子聽完,十分簡單明了,比老師講得簡練精髓,均覺受益非淺。陳群接著問道:“第三個問題:如何用中庸之道運用於修己治人?”
這個問題就是學生在為難薑述了,即使年紀很大的飽學士子一時也不容易歸納,屬於大儒研究的主要課題。薑述並沒有發怵,這些問題後世早已歸納出來,默想一會,道:“用中庸之道運用於修己治人,可分為五達道、三達德、九經等。五達道是運用中庸之道調節五種人際關係,這五種關係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交往……通過正確處理這五種人際關係,達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調節這些人際關係靠什麽?靠人們內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達德。三達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來調節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的關係的。智、仁、勇靠什麽來培植呢?靠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來培植加固……九經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項具體工作。這九項工作是:修養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愛護百姓,勸勉各種工匠,優待遠方來的客人,安撫諸侯。修養自身,就能夠達到美好的人格;尊重人,就不至於迷惑;愛護親族,叔伯兄弟之間就不會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於糊塗;體恤群臣,士就會盡力予以報答;愛護老百姓,老百姓就會受到勉勵;勸勉各種工匠,財貨就能充足;優待遠方來的客人,四方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就會敬服。要做好這九項工作,就必須用至誠、至仁、至善的愛心去充分體現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這九項工作,事實上也就處理調節好了九種人際關係。調節這九種人際關係是使天下國家達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證。”
說完了,現場寂靜一會,突然有人喝了一聲好,繼而大家齊聲喝彩。雖然話語不多,但是至理名言,以這個年齡,想到這些確實不易。所言很少引經據典,因而簡單通俗,在場學子皆能聽懂,確實讓人震憾。
荀爽從後麵走上前,道:“受教。”
荀爽方才進屋之時,薑述開始論題,不便打擾,悄悄坐在後列。當時薑述聚精會神思考問題,以至沒有發現荀爽進屋。
“潁川學院治學為天下之首,以院長所為來看,當稱為教育大家。”薑述對荀爽這種謙虛的態度,也不由誇了一句。
薑述忽然覺得好笑,自己一個少年,但心理年齡即使是中年人,如今卻在誇獎一個老年人,而且是天下揚名曾任三公的老年人,不能再過了,若是太過,讓皇室如何想?名揚天下已經做到了,目前這個年齡,不能再繼續顯擺了,與年齡不合。
荀爽陪著薑述到別室奉茶,郭嘉、荀、陳群三人拿著紙筆,旁邊書童端著墨峴紙張。自從薑述開口發言,三人就開始記錄,已經形成了習慣,薑述所言,與學院老師所講截然不同,兩個方向,兩種思路,但給心靈的震憾卻更加強烈。
孫仁老老實實跟在薑述身後,心中雖然有氣,但她已被震懾住。她也讀書識字,卻並未想過國家如何,百姓如何,道德如何,如今見同齡人如此,不由後悔以往那般胡鬧,若是多用功些,是否也能與薑述這般風光?
薑述擔心她心中有氣,做出失禮之事,在他人不經意時用手在她的手心上劃了幾筆,似是一個安字。孫仁覺得手癢癢的,擔心別人發覺,第一次感覺有些害羞,小臉頓時紅了起來。
荀爽說了一會,見薑述身邊書童不動如山,與荀等人身後的書童很不協調,似是沒帶筆墨,吩咐下人去取,道:“也是老朽未上心,貴家童子似乎有些疏漏。”
薑述以為荀爽看出孫仁女扮男裝,索然實話實說,道:“此事還請院長見諒,此女並非在下書童,實是長沙孫家女公子,因為心慕貴書院,又因貴書院不收女弟子的緣故,因此隨在下進來開開眼界。”
孫氏乃孫武子之後,與荀家又是姻親,常有書信往來,荀爽聞言觸起記憶,笑道:“原來是香兒,百歲時還曾抱過你,想不過如此大了。”
荀爽也不怪薑述隱瞞,問了孫仁一些孫家近況,孫仁受氣氛感染,早沒了那種刁蠻習氣,規規矩矩答話,卻也有板有眼,有幾分大家閨秀的味道。
荀爽見狀,暗想道:“傳言孫家女刁蠻,今日一見,方知流言失實之害。”
薑述心中暗樂,心道這老頭被孫仁迷惑住了,若是給荀家娶進門來,荀家自此便有樂子了。
此時院中師生聚齊,弟子進室來請,荀爽攜薑述一同出去。荀爽為當世大家,年紀又長了兩輩,薑述安敢無禮?故意落下半個身子,以示尊重。
眾弟子整整齊齊坐在院內,首排坐著書院老師,學生各按班級,依序坐得整整齊齊。荀爽邀請薑述共同坐在台上,荀三人隨其上台,坐在台側書案後記錄。
荀爽開言道:“書院有幸,今日天下著名才子青州薑述薑大人來訪,因此請大家聚齊,以為交流。”
大家都伸長脖子,看清台上向大家答禮的這位才子,原來卻是一位十餘歲的少年,也有怪歎不已者,也有大失所望者,隻有聽過薑述言論的大丙班學員聲色不動。
荀爽接著說道:“文若,將方才薑大人在大丙班的對答念一遍,無關處省略。”
荀立起來,走到台子中間,按照筆錄朗聲念了一遍。每念一大段,大家便喝一聲彩,等到全部念完,合場彩聲大起。方才大失所望者這才知曉,這位少年年紀雖小,實非浪得虛名之輩。
荀爽開口道:“潁川書院建成年久,今日為一盛會,既然薑大人已經做了精辟言講,我等亦不能沉默相對。大漢以孝治國,大家先論孝字。”
此事涉及書院清譽,學子學力尚淺,自不敢辯論。前排老師聽完薑述方才所言,水平一般者也不敢輕易出頭。書院幾位著名大儒,有研究孝者,次第開始發言。
薑述認真聽講,其論點清晰,論據豐富,但多引用儒家經典,之者也乎快將眾人繞昏了。孫仁聽不懂,偷偷湊到薑述耳邊道:“薑家哥哥,我聽不懂。”
薑述在台上安坐不能答話,用手在孫仁手上寫道:“我也聽不懂。”這下逗得孫仁樂將起來,看著薑述一本正經的模樣,越看越想笑,最終尋個機會偷偷跑到屋後,好好笑了一場,止住笑意後才回到原位坐下。
論證了大半天,幾位大儒方才說完,此時飯時已到,大家一起去餐廳吃飯。潁川學院食宿並無等級之分,即使院長荀爽也與普通學子飯菜標準一樣。
飯菜倒是幹淨,皆是時令蔬菜,做得不甚可口,勉強吃了一點,便開始做樣。孫仁平時嬌生慣養,吃這些粗食很不習慣,但見大家皆是低頭吃飯,不好挑三揀四,如同咽藥一般一小口一小口將飯菜吃下去,看在薑述眼中不由又是好笑又是憐惜,偷偷跟孫仁道:“包袱裏有肉脯。”(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