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張敬的三項大罪

字數:4924   加入書籤

A+A-




    張平心中悔恨不已,自己光顧著逃命回來求救了,怎麽忘了蕭九這事,蕭九花了一千貫買了蘭香回來,父親當即就提拔他當千戶,自己直接說一千貫多好。這下白白搭上了兩千貫。

    整整一夜,張敬都沒睡好,因為他思來想去該如何跟陳舒說。第二天一早,張敬就來到按察司衙門,想當麵麵見陳舒,但被告知陳舒已經被欽差叫走了。張敬無奈,隻得訕訕的回府。

    陳舒確實被栗恕叫走了,但陳舒沒有去欽差行轅,而是同栗恕一起來到了燕王府。

    見了燕王,栗恕隻象征的寒暄了一句,便直接說道:“王爺,您之前拿出來的陣亡將士的撫恤名錄,我回去與北平都司報上來的核對了一下,兩個目錄差別很大呀。”

    朱棣一愣:“怎麽會呢?名錄可是每戰之後各衛直接統計上報的,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栗恕一笑:“不是說王爺的名錄有問題,有沒有可能是下麵的軍官少記漏記了呢?又或者說,有些傷兵當時尚未陣亡,但由於缺醫少藥,在回來的途中殉國了。”

    朱棣搖頭:“不會有錯漏的,這事我曾特意囑咐交代過,將士們浴血殺敵,不能讓亡魂和家屬寒了心。在草原時,陣亡的將士都由各衛統計後上報才會記錄的,每一戰本王都有命專人匯總統計。如果是傷兵缺乏醫治而死,那各衛事後也會上報,名錄也一定會記下來的。”

    “那就很明顯了。”栗恕似乎有了結論,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如果王爺的名錄沒有錯漏,那可以確定,北平都司上報的撫恤名錄,虛報的人數多達八百人之巨。”

    吃空餉!坐在一旁的陳舒腦中立刻閃過這個念頭。張敬這麽大膽子,竟然敢虛報八百人之多,真是不折不扣的巨貪。正想著,突然聽栗恕叫自己:“陳大人,聽說你在代理布政使守城期間,抓到了幾個蒙古人的奸細?”

    陳舒歎了口氣:“是抓了幾個,而且其中有一個奸細已經拿到了重要的消息,好在是抓住了,要不然我軍的行蹤就要泄露給蒙古人了。”

    “能了解到我軍的行蹤,想必他們的消息來源應該不是普通的下級軍官,一定是知道我軍動向的高級將領。”栗恕說道。

    陳舒點頭:“下官也是這麽想的,但那幾個人嘴嚴的狠,什麽都不肯說,當時下官事務繁多,也是疏忽了,沒有連續審訊,結果不防那幾個人被人滅了口。”

    “這麽說,北平城裏一定還有他們的同夥!”栗恕問道。

    陳舒點頭:“可以這麽說,本官也一直在追查,但現在還沒有線索。”

    栗恕轉而問朱棣:“王爺,您覺得,給蒙古人提供重要情報的,會不會出現在北平都司,會不會是知道我軍絕密的高層將領?”

    如果將勾結蒙古人這頂帽子扣在張敬頭上,張敬必死無疑,但這時朱棣想起昨日與姚光啟的對話,此時決不能讓栗恕看出來是自己在做局,更不能讓皇帝察覺出自己與張敬有任何的齟齬,所以搖頭:“本王最近在關注研究蒙古人內鬥爭權,

    哪有功夫關心那些不相關的小人物。”

    栗恕又轉頭對陳舒說道:“在下昨晚聽說一件奇聞,張大人的公子在妓院與人爭風吃醋,竟然一把火燒了妓院,這事如今全北平都知道,官司已經打到北平府了,陳大人是否知道?”

    陳舒點頭:“這事下官昨晚也知道了,案子現在北平府,下官一會回去就過問。”

    栗恕又說道:“我要說的不是燒妓院的事,據說,現場有人聽說,張大人的公子喝的酩酊大醉,在打架之前就大喊大叫,口中甚至叫囂什麽千戶多少錢、百戶多少錢?張公子這話是什麽意思?難道現在北平都司的官都是能買的?”

    見朱棣和陳舒驚訝的看著自己,栗恕冷冷說道:“聽說北平如今街頭巷議,北平都司出缺的官職,現在已經是按級定價了,一個百戶開價五百貫,一個千戶叫價五千貫。這些風聞雖做不得準,但與張大人公子在妓院酒後失態說的話,互相一對照,恐怕不完全子虛烏有吧。”

    “賣官鬻爵?還有標價?”陳舒驚訝的看著栗恕。

    栗恕正色說道:“本官此次受聖命,隻是核查北平庫府的實際錢糧賬目,但沒想到此次前來,居然有這麽大的收獲,不過眼下本官沒有確鑿的證據,不好說什麽,請陳大人務必留心,收集相關證據證言,不要冤屈了忠良,也別逃脫了奸佞。”

    陳舒點頭,但他無意間看見燕王朱棣仰起臉看著天棚,陳舒也撩起眼皮向上看了看,可是卻什麽都沒看見。

    臘月初八,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老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一般到了這個時候,北方的人就很少出門了

    但在欽差行轅內,一群人在寒風中跪在院子正中,聽候旨意。

    待聖旨宣完,栗恕請朱棣進屋,雙手捧著聖旨,笑著說道:“恭喜燕王,陛下對您是愈發的器重了,節製北平一切軍務,今後北平再遇兵事,王爺就毫無掣肘可以放手大幹了。”

    朱棣也矜持的笑了笑:“陛下信任,本王既是兒子也是臣子,自然要為父皇分憂,為朝廷出力,但這權力大了,這心裏反而不踏實了。”

    栗恕轉頭看著陳舒:“陛下既然催促,請陳大人加緊些,張敬父子是否已經招供?招供後咱們盡早審結吧,大家都好過個消停年。”

    陳舒點頭:“下官連日來加緊審訊,大致已經有了眉目,張敬家裏那些財寶,現在已經有了定論,誰送的,因何事送的,已經有八九成可以確定了。但貪墨撫恤金一事,尚不能定準,張敬隻承認報了一百人的空額,不肯承認多報八百人那麽多,還有私下勾結蒙古奸細一事,張敬一直不承認。”

    栗恕冷冷說道:“隻認下一百,虛報八百和虛報一百有什麽區別?他難道覺得少承認七百,皇上能網開一麵嗎?”

    兩天之後,是欽差栗恕返京的日子,欽差衛隊押著張敬父子先行走了,燕王率領北平的大小官員將栗恕送至城外,雙方寒暄之後,栗恕告別踏上南歸的路。

    姚光啟和朱能站在百姓人群之中,看著欽差

    的儀仗走遠,朱能得意的笑了笑:“去了張敬這個肘腋之患,以後北平便無掣肘了。”

    姚光啟沒有笑:“你注意到沒有,剛才告別之時,那欽差的臉上,似乎有一絲微笑,很是耐人尋味。”

    朱能扭頭看著姚光啟:“怎麽,你覺得這個欽差可能會回京給張敬翻案?”

    姚光啟笑著仰頭看了看天:“又要下雪了,天機難測呀。”

    二人回到燕王府已經是晚飯十分,正要吃飯,就見玲瓏一臉凝重的走進來:“張玉沒跟你們在一起?”

    見二人搖頭,玲瓏皺著眉說道:“昨天商議在軍中繼續選人的事,他就沒出現,今日送欽差,他也沒出現,這太反常了。”

    朱能笑著說道:“你找他什麽事?興許他又一時興起去哪個馬場選馬去了,要不就是去選精銳騎士,他一直說要練一直飛騎軍。”

    玲瓏還沒說話,就見溫知新進來,笑著走到姚光啟眼前:“有兩件找你,第一件事,陳家小姐今日上門,打聽李柔的消息,我有點好奇,沒敢說什麽,算是支應過去了。不過我可給你打個招呼啊,那陳家小姐脾氣大,你那李小姐弱不禁風的,你可得看好了。”

    “什麽跟什麽呀?”姚光啟一聽陳月如和李柔就頭大,前陣子光忙活張敬的事了,沒時間跟陳月如解釋,看來必須得解釋清楚了,否則誤會恐怕越來越深。正琢磨著如何跟陳月如解釋,就聽溫知新又說:“給,今日有人給府上送了一張字條,指明給你的。”

    姚光啟接過來一看,字條上隻有幾個字:“桃花鎮,尚有承諾未了。”便皺眉問道:“來人什麽樣?”

    溫知新說道:“說是很普通的人,沒什麽特別的。”

    姚光啟趕緊回到王茂六家,老和尚和老道士都在,“二位師父,你們了解桃花鎮嗎?”姚光啟迫不及待的問道。

    卜算子說道:“是不是想起桃花鎮什麽事了?老道士我知道一點桃花鎮的事,但都是陳年舊事,現如今江湖上已經變了,不是我當年那時候了,所以你要自己去闖了,我決定回山上了,老和尚,跟我去住幾天不?”

    姚光啟將字條給二人看了,並跟普渡和尚解釋道:“當時在桃花鎮,那人曾提過兩個附加條件:第一件事是讓我們找一個人,是當年張士誠之子,難就難在此子剛出生就被避禍抱走,再沒人見過,隻有一個特征……”說到這裏,姚光啟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腦袋,自己的頭發似乎長了些。

    姚光啟猶豫片刻接著說道:“第二件事讓我們送一封信,信是送給皇帝的,信中提出兩件事,一是為蘇浙一代百姓請命,請皇帝降低蘇浙一帶的稅負。二是要揭發朝中一項腐敗頑疾。”

    普渡和尚說道:“我本打算過完年跟你說的,但既然找上門來提醒你了,那我就說說吧,桃花鎮的人找你辦這兩件事,目的何在不好推測,但蘇浙一代曆來稅負沉重,這幾年早已暗流湧動了,再過幾年,恐怕就要出亂子了。而挑起亂子的,恐怕要數三個有實力的幫會。”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