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舊夢第 6 章 新的家庭

字數:3937   加入書籤

A+A-


    李學文一看,是一輛黑色半鏈套28男車。品牌是荷蘭產的飛利浦。忙踢開支架推車上路。已經注意到多數女生要搭男同學的便車。蓉蓉肯定搭自己的車。便滑行兩步翻身上車。隻見蓉蓉跟車小跑兩步,一手拿書包一手扶後支架輕輕一躥,李學文感到車身微微一晃,蓉蓉已經坐在後支架上了。卻是雙腿都在一邊的偏坐式。雙手抱著李學文的大書包,肩上還挎著一個。

    李學文隨著大隊過了清河橋一路向南,車輪下是還算平坦的土路。路兩邊是大片農田。此時小麥已大部收割,農民們正翻地播種秋玉米。水稻田則是綠油油的一片。路過的村鎮多是些低矮的平房,也有高門大戶的磚瓦房。行不多時到了土城西北角。這土城已有近700年的曆史,長滿了灌木叢、酸棗刺。城下也是野草亂木橫生。時至傍晚,斜陽衰草更顯蒼涼。當年曾是乾隆禦定的燕京八景之一,薊門煙樹。

    沿著南北向土城內側一路向南,到了薊門橋向東拐不遠就是北太平莊。這北太平莊是清朝兵營演變成的村莊。周邊的菜地多於農田,不時的有些曬糞場發出刺鼻的臭味。此時腳下到是柏油路。過了北太平莊向南拐,不遠就是北平師範大學家屬院的東大門。門口一邊一個大鐵獅子。再往南過了北師大正門,向東看還好,有農田有民居。西邊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墳地。這些墳熒有的氣派,有的荒涼。荒涼的大概就是亂葬崗子。再往南走更有一大片墓地鬆柏森森,荒草離離。李學文想起了這一帶的地名,什麽索家墳,候家墳,鐵獅子墳,姑娘墳。小西天,太平湖。果真是西天極樂之地。

    這一路走來,後座上的女孩相互間東一句西一句的聊天。此時隊伍越來越小,又走在這麽個陰森森的地方。暫時安靜了下來。再往前果然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水。湖邊也是花木扶疏,林蔭小道。東邊是冰窖口胡同。不時有光著膀子的苦力拉著板車,上麵用繩子捆著切割出來的整塊冰。這是冬天從河裏取冰存入地窖,夏天拿出來賣。再往前過了護城河就是豁口。從這裏往東是得勝門,往西是西直門。兩門之間距離太遠。人們出行不便,民國後把這段城牆扒了個口子。也沒修城門,就這麽恣牙咧嘴地張著。

    進了豁口就算進了城。兩邊是成片擠在一起的破平房。估計過去城牆邊上不能有民居。後來沒人管了就私搭亂建逐步演變而來。再往前到了新街口,已經是鬧市區了。果然是車水馬龍。兩邊的飯館店鋪鱗次櫛比。馬路上有拖著大辮子的無軌電車。官員坐的小汽車前有軍警騎著高頭大馬開路,看來擺譜比速度重要。更多的是人力車,這個時代坐人力車的相當於後世的打的一族。隻見坐車的有穿長袍馬褂帶禮帽的。有西服革履拄文明棍兒的。也有描眉畫眼兒的年輕女人,身上的旗袍開叉到了大腿根,估計不是當姨太太的就是八大胡同出*的姑娘。街上的各色行人更是熙熙攘攘。此外做小買賣的、站街拉生意的、耍把式要飯的等等不一而足。不時還能看到一些外國人,最刺眼的是一些身材矮挫羅圈腿,剃著陰陽頭穿和服,橫著走路的日本浪人。真是說不盡的五光十色,光怪陸離。

    進了城,自行車隊自然就散了。各人回各家。付蓉蓉沒少瞞怨李學文,嫌他老走神兒。其實李學文是不認得去蓉蓉家的路。通過旁敲側擊,知道這會兒北平城分內一區、內二區、內三區……什麽的。心想怪不得國民黨坐不住天下,取個地名都用數字湊合著。那象後世,什麽東西城、崇文、宣武、朝陽、海澱……多威風氣派。現在來個一、二、三,李學文可不知道怎麽走了。

    在蓉蓉的耳提麵命下,總算拐進了護國寺附近的一條胡同。三轉兩轉的進了一條僻靜的街道。街兩邊是長長的圍牆,大門不多。終於蓉蓉說到了。李學文趕緊捏閘單腳支地。蓉蓉已跳下車,把李學文的書包夾在後支架上。隻說了句:“明天7點見,別遲到”。就衝邊上的大門走去。隻見那門樓雖是單間,卻甚為氣派。屋頂飛簷鬥拱,兩扇大門朱漆銅釘,此刻向裏開著。門洞的進深有一間屋子寬。往裏看有影壁擋著。門外有石台階,有上馬石和兩個門墩兒,隻是不知這門墩兒是個什麽獸。門洞裏的條凳上坐著門房。此刻門房站起來一疊聲的叫:“小姐回來了。老爺太太念叨您半晌了……”。看來蓉蓉家是前朝的官宦或貴族,多半是旗人。

    李學文騎車奔自家而去。根據誌願書的記載,李學文的家應該不遠。騎車過了幾條胡同。下車推著走,一路察看門牌號。到了一處大門前,見門樓雖不大,卻青磚複瓦的很精致。周圍牆頭和門楣上鑲嵌著花卉圖案的磚雕。門外也有幾級石頭台階和兩門墩兒。單扇的黑漆大門此刻向裏開著。忽聽一個少女的聲音:“二少爺回來了”。李學文忙看過去,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站在門洞裏。上衣是桃花底色纏繞牽牛花圖案的斜襟寬短袖長僅及腰部的緊身中式小褂。下穿同樣材質露半截小腿的中式長褲。腳上是一雙繡花鞋。雖是丫環打扮,卻是滿身綾羅。一頭烏發在腦後梳成一條長及腰部的大辮子。相貌透著單純可愛。

    “嗯……”,李學文含混的應了一聲。搬車上了台階跨過一尺高的門檻。這丫頭搶過自行車道:“二少爺我來”。一邊推車前行。李學文跟在後麵邊走邊看。這門洞有三四米深。出了門洞迎麵被一棟房的後牆擋住,右邊也是高牆。隻有向西是一條兩米來寬的夾道,夾道南麵是門房。走了十來米,又被一棟房的山牆檔住了去路。再向右拐,走幾步眼前豁然開朗。

    這是一個四合院格局。正麵是一溜高大寬敞的北房,兩麵是東西廂房。南麵有兩棟房屋。東邊這棟比西邊更靠北兩米。正房的兩側有月亮門,看來有東西跨院。院內有葡萄架,金魚缸,花圃。地麵是鵝卵石鋪的湧路。西南角是衛生間。東南角是廚房,能聽見鍋碗瓢勺的忙活聲。

    這時丫環把自行車推入了南房,又拿著李學文的書包奔西跨院而去。李學文暗想,看來我的住房在西跨院。定了定神,邁步進了正房。裏麵全是中式風格家具,布置成一客廳。東西各有門通向套間。見一婦人麵南而坐,不由得叫了一聲“媽!”眼淚差點下來。為何?因為長的太像另一個時空的媽了。知道不能失態,忙攝定心神,裝作滿不在乎地樣子坐在側麵的太師椅上。偷眼觀察,必竟時代環境不同。這個時空的媽穿著氣質自不相同。但見她四十三四歲的年紀,穿一身金絲掐邊珠光底色繡大幅墨竹的斜襟短袖小開叉綢緞旗袍,扣袢從脖下立領一直係到右邊腰部。腳下是白襪配黑色半高跟皮鞋。一頭烏雲在腦後盤個圓發髻。此時端坐在太師椅上,顯得高貴典雅。又見她臉上略施薄粉,娥眉淡掃,麵帶微笑,令人觀之可親。

    這趙小鳳女士見兒子今天喊媽的神態略有不對,眼神中露出儒慕之色。心裏一暖。又想兒子今天是遇到什麽事了。開口問道:“兒子,今天玩兒的還好?”。李學文道:“我們是討論國家大事,那裏去玩了”。趙女士笑道:“行!兒子出息了,討論國家大事了。就不知釣魚、遊泳和女孩兒們野餐算不算國家大事?”。李學文奇道:“媽你聽誰說的?”。趙女士說:“還用聽說!你在你爸書房裏打電話的嚷嚷聲,全院子都聽得見”。李學文道:“那都是順便的,主要還是討論國事”。趙女士道:“嗯……都和誰討論?”。李學文道:“有一兩百人呢”。趙女士道:“你和誰在一起呢?”。李學文道:“都是一個班的,有郭峰,常傑……”。趙女士打斷道:“付小姐去了嗎?”。李學文心道:“原來在這等著呢”。回道:“也去了”。趙女士正要追問,丫環進來道:“夫人,老爺讓問現在是否開飯?”。趙女士道:“那就開飯。兒子,洗洗手再過來。”李學文應道:“是”,站起來出門往西跨院去了。趙女士忽然發現兒子身材挺拔,步伐矯健。心想兒子真長大了。愣了一會兒,起身往餐廳而去。

    李學文到了西跨院,見也有一溜北房。隻是比正房矮一截。也有一溜西廂房。東麵是正院西廂房的後牆。南麵也有一棟房。衛生間在東南角,和正院的衛生間相連。西北角有鍋爐房,西廂房裏有水房洗澡房。李學文見北房有兩個大門,靠西的一間開著,進去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住處。外間是起居室兼客廳,有沙發茶幾廚櫃。門邊有木頭臉盆架,架上有放毛巾的橫杆和放香皂的盒子。橫杆上搭著毛巾。裏間是臥室兼書房。有單人床衣櫃寫字台書架台燈鬧鍾等。牆上是蝴蝶、阮玲玉、陳玉梅、黎明暉等女明星的劇照。床下有一個事物卻是後世沒有的,夜壺。想想也是,半夜起來穿過院子去衛生間太不方便。要是冬天就更不方便了。

    李學文脫了外衣,到水房洗了把臉。奔餐廳而去。餐廳在正院的東廂房,緊鄰東南角的廚房。進門一看,一左一右兩張八仙桌。左邊的空著,右邊坐著三個人。背東牆麵西窗的是現在的媽。麵北的是一略微發福的中年男子,穿一身雨過天晴色的綢褲褂。腳穿老頭布鞋。短發圓臉,帶一副圓形黑邊秀郎鏡,蓄八字胡。麵帶微笑,是一忠厚長者。李學文想,這就是爹李易字安民了。背窗麵東的是一個二十三四歲的青年,上身是西式白襯衫,下身是西服褲,腳蹬三接頭的矮腰皮鞋。短發鼻直口方,和李學文生得有幾分相像。這無疑就是大哥李學武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