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舊夢第 128 章 冀東攻略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眾人議論紛紛的熱鬧,有人相互辯駁的爭論了起來。見李學文要發言,會場霎時靜了下來。李學文道:“經過多年的軍閥混戰,冀東一帶政權更迭頻繁。民生凋敝,百姓求溫飽而不得。對上層統治者早已經絕望,表現在政治上就是缺乏國家民族觀念,對敵人的侵略麻木不仁。但是!”
李學文提高聲音道:“日本人可不是作慈善來了,是當強盜來了。他們和民眾的根本利益是對立的,是不可調合的。這是我們開展遊擊戰爭的民眾基礎。同時必須看到,冀東地處平津塘之間。背靠東北,日本人隨時可以大軍圍剿。這裏又是掠奪華北資源,運送軍需的咽喉要道。是日軍侵華的踏板,是日本人的必爭之地。這決定了冀東地區的鬥爭隻能是遊擊戰,而且將是長期的、殘酷的。”
高誌遠道:“犧牲我們不怕,隻是千頭萬緒,不知從何下手。目前敵人除了保安總隊和警察,還有十幾萬人的地方民團。一級級的下來直到村鎮五戶聯保,就像一張大網把民眾罩在裏麵。而我們的武器、資金、兵員樣樣困難,民眾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很難發動起來”。
李學文道:“首先我們自己要有作長期艱苦鬥爭的思想準備,還要培養一大批骨幹。否則就算拉起隊伍來也是一打就散。敵人的統治看似嚴密,總有薄弱環節。我們可以先從他統治的薄弱處下手,例如遠離中心城市和縣城的村鎮、山區等。我看可以從保定地區調一批精幹人員,配合高大哥的舊部,組成幾人到幾十人不等的武裝工作隊,深入這些地區組織發動民眾,打擊當地的漢奸惡霸勢力。奪取村級政權,建立根據地。對靠近敵人統治的中心地區,則發展成遊擊區。對中心城市和縣城,主要發展地下力量,負責搞情報和物資”。
高誌遠不由的叫聲:“好!”此前他也接觸過主張抗戰的各派人士,此時卻有撥雲見日的感覺。李學文繼續道:“對上層人物也要開展工作,對不甘心當漢奸的,要拉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對拉不過來或暫時拉不過來的,要在身邊和部下安釘子。對危害我們事業的死硬分子,要擇機除掉”。
臧玉書插嘴道:“張慶餘的大公子羞於其父當漢奸,已經登報脫離父子關係。我看可以利用張大公子作張慶餘的工作”。高誌遠道:“張慶餘張硯田二人是於學忠的舊部,都是本地人。和那些長城抗戰時隨鬼子進關的漢奸不同”。李學文道:“很好!不過這些舊軍人正統觀念很強。要設法聯絡29軍的高層給這些人遞話。如果敵人高層有了我們的人,將來保安隊來圍剿我們就是送槍送子彈來了”。眾人齊笑。
方針一定,大夥又商量了一些行動細節。為協調指揮,組成了以高誌遠為書記的冀東抗敵委員會,其他地區派出人擔任委員。李學文任秘密顧問,隻限與會人知道。會議至晚方散。
公元1936年1月下旬,陰曆年的歲尾,通州古城,但見炊煙濃淡、遠樹城郭、晨鍾暮鼓、巷尾街頭,李學文一個人在獨自徘徊。站在十字大街路口,可見城市的中心點鍾鼓樓。不遠的大成街北側是高聳的燃燈佛舍利塔,據說塔影垂映在河中能達300米。
燃燈古塔下代表儒釋道三教的文廟、佑勝教寺和紫清宮成品字形而建。其中文廟最大,是五進的大院。不過謝絕參觀,因為這會兒是“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所在地。從大門往裏望去,可見紅牆碧瓦,鬆柏森森。門外有身穿黑衣,帶大沿帽,背著大槍,叼著煙卷的一隊警察站崗。
因為是千年古城,名勝古跡眾多。但近代的建築乏善可陳。隻因多年的社會動蕩,加上京津鐵路開通後大運河的作用一落千丈,使得經濟越發的凋敝,民生的困苦自不待言。通州最重要的兩條十字交叉的大街還是土路。可以想見晴天浮土,雨天爛泥的情景。大街兩側的店鋪雖然也是鱗次櫛比,但多是平房,少有兩層建築。富人的豪宅自然是青磚複瓦的四合院。普通民眾住的則是一片片擁擠在一起,用碎磚爛瓦堆砌的,低矮破舊的平房,甚至是土坯房。按後世的標準,通州絕大多數住宅區是貧民窟。
緊挨著東西大街的南北河沿,當年曾經是有著古樓名館,魚市酒肆的繁華之地。如今漕運斷絕,通惠河的支流淤塞,這裏早成了臭水溝。
大街上說是車水馬龍,車是馬車、驢車、牛車、手推車。行人大多衣服破舊,灰頭土臉。三五成群在街上橫著走的是朝鮮二鬼子和漢奸。還有穿和服挺胸疊肚的日本人。日本人雖然不多,但已經把這裏當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不時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日本人拿著酒瓶子,唱著歌,跌跌撞撞地撒酒風。老百姓認為這些都是日本浪人,其實什麽身份的都有。有些可能就是什麽株式會社的職員。
李學文想起後世曾到美國旅遊,見到的日本人都是聳肩縮脖,走路小心翼翼,說話細聲細氣。據說歐洲一些國家把日本人評為最文明禮貌的模範遊客。一些北平的老人回憶說,那些日本鄰居對中國人是趾高氣揚還是文明禮貌,全看戰場的形勢。最後戰敗了,全都夾著尾巴求中國人買下他們的財產,隻為湊一張回日本的船票。不過現在這個時空,正是日本人張狂的時候。
在南門外有一座馮玉祥當年建的兵營,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現駐有29軍的少量部隊,加上附近寶通寺、三義廟和王恕園的駐軍,29軍共有一個營。想想南京政府對殷汝耕的通緝令,真是諷刺。而城北則駐紮著日本華北駐屯軍第二聯隊的幾百人,估計還在增兵當中,兩軍暫時相安無事。
李學文這幾日到處轉悠,目的是熟悉地形。為的是萬一有突發情況好應對。隻因為策反張慶餘,通過付蓉蓉的路子找到了張公子,又拿到了29軍高層寫的策反信。李學文原計劃是讓張公子利用春節探母的機會送信。不想藍衣社喬家才站長設計了一個自認為得意的計劃,就是讓付蓉蓉和張公子假扮情侶回鄉探親。
喬站長認為張公子都脫離父子關係了,帶著未婚妻探母才合情合理,而且付蓉蓉代表政府送信,更顯得政府對張慶餘的重視。李學文認為完全是多此一舉,作事情是越簡單越好,越複雜越亂,越易出錯。而且張公子和蓉蓉缺乏鬥爭經驗,未必鬥的過那些爾虞我詐了幾十年的軍人政客,更不要說日本特高課了。
本來送封信,在張慶於心裏安個釘子就夠了,沒有必要急於求成。喬站長顯然是想讓蓉蓉做更多的工作,這完全是好大喜功。成了是他姓喬的運籌有方,敗了他也沒有什麽大損失。蓉蓉可就慘了。按地下工作的慣例,上峰往往是犧牲下屬斷尾求生,滅口都是家常便飯。
但付蓉蓉堅決要執行上鋒的命令,李學文無奈,調郭二壯的別動隊潛入通州待命。又請高致遠調了一批本地人配合別動隊員分散活動。自己則在外圍觀察情況。這時第一個意外已經出現了,付蓉蓉送出信後,最多兩日後返回北平過春節,可如今都三日了,沒有任何返回的跡象,為什麽?
李學文在遠處窺視著保安隊第一總隊的大門,見門口的衛兵頗為精悍,心想張慶餘還真是個帶兵的人,蓉蓉住在裏麵暫時是安全的吧。
此時在文廟的大殿裏,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正在進行聯誼會。一眾高官和家屬圍了50多席。大家正襟危坐,聽殷汝耕發表演說。殷汝耕今年五十三歲,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係畢業,娶了個日本下女兼寡婦為妻。還用妻姓為自己起了個日本名字井上耕二。早在同盟會時期,其兄殷汝驪就看出他品質極壞,隻要有利可圖,就可賣友求榮,甚至出賣國家民族。因而和他疏遠,並禁止眷屬往來。
這會兒的殷汝耕頗有些誌得意滿,他先是宣布了擴軍計劃,五個保安總隊改編為五個師,又任命了五個師長。其實就是原來的五個總隊長。眾人鼓掌祝賀後,又宣布其侄子殷體新出任唐山辦事處處長,轄三市十一縣。原唐山統稅管理所改為欒東統稅局。今後轄區內所有縣市的工農商稅,煙酒牌照稅等等統由殷體新負責。眾人又是一番熱烈鼓掌。
殷汝耕咳嗽幾聲,見下麵安靜下來,繼續演說。和這個時代所有讀過書的漢奸一樣,殷汝耕講的也是漢奸有理、漢奸救國的那一套:
“不景氣的我國,受狡英暴美百年壓迫,淪為次殖民地。今更有g匪東來,禍國禍民,顛覆社會,破壞國際人類和平,為人類公敵,人人得而誅之。吾人苦於南京黨政久矣!垂死人民竟無複蘇之望。吾民何罪,同受淪胥。目時艱,忍無可忍。今幸有大日本帝國,同文同種,共同提攜,共存共榮。本委員長順從民意,樹立聯省之先聲,謀東亞之和平。複興中國,保衛鄉土。在友邦日本扶助下,今日中國,真正黎明全來,前途光明無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