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舊夢第 152 章 再出損招(1)

字數:4017   加入書籤

A+A-


    日本人當然不甘心失敗,*賢二和鬆室孝良又去找董途平喝酒。*恭維道:“先生神機妙算。張學良果然造反,而且就在驪山捉住了*。可惜我們人手不足,兩次暗殺都沒有成功”。

    董途平疑道:“驪山應該很容易得手,難道對方事先有埋伏?”鬆室孝良道:“事變前夕,我們在西安的特務站遭到破壞。挺身隊的人僥幸逃脫,看來還是被追蹤了。另外,咱們的人一定貪功了。想著捉蔣,不成再殺之。沒想到東北軍中藏著厲害的高手”。

    *歎息道:“唉!後來的帥府行動,在重兵環繞當中取蔣姓命,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外麵隻知道少帥府發生了大爆炸,但行動還是失敗了”。鬆室孝良道:“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支那舉國歡騰。難道各派真的能盡釋前嫌,結成所謂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董途平道:“現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已經成了潮流,可以說大勢所趨。蔣先生就是不甘心,也不得不順應潮流。如果我們坐視不理,全國各黨派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必然的”。

    *聽出了門道,精神一振道:“莫非先生有破壞統一戰線的妙方?”董途平道:“就算一時破壞不了,也能在他們的心裏種下互不信任的種子”。兩個日本人齊聲道:“先生快說!”

    董途平不慌不忙道:“各個實力派之間,特別是國g之間,本來就各懷鬼胎。如果我們利用媒體放大他們之間的恩怨,不斷地在各派之間製造咀唔。這樣就算他們同床也是異夢。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而有縫的蛋早晚會變成臭雞蛋”。

    鬆室孝良道:“利用媒體搞心理戰,我們大日本帝國搞了幾十年了。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好像不足以引領潮流”。董途平道:“山人自有妙計,隻需……”董途平一番解說,兩個日本人聽的雙目放光,又不斷地補充完善。最後是一陣狂笑。

    幾天後,《順天時報》開出了一個新的專欄,名曰“戲說講壇”。壇主叫董孝賢。這位董先生說,本講壇的題目都是民國以來發生的大事懸案。本壇主經過多年研究,通過一些珠絲馬跡和某些不便透露的特殊渠道,經過一些科學推理加上合理想象,發現了這些事件的幕後真相。所以本欄目發表的係列文章也可以叫做民國探密或民國探佚係列。各位看官要是不信,也沒關係。咱不就是圖一樂嗎?就當茶餘酒後的談資好了。

    這正是董途平的高明之處。人家沒法和他較真,戲說嘛。但生於後世的他,確實有密可揭。有些秘密露上一點兒,足以引起相關勢力的震動。要命的是他還可以隨意編造。一般讀者看後也許或歎息或一樂,可有了真相打底,相關勢力的頭頭腦腦們敢不信嗎?至於推理想象都是後世玩爛了的。例如探佚家們,在名著中摳出隻言片語附會上一些曆史掌故就可以寫上一堆書,還能論證出作者的身世和書中人物的真實身份和結局。還比如陰謀論者,根據一張照片就可推出美國登上月球其實是個大騙局。

    董先生說完開場白就推出的他的第一篇文章《西安事變之真相》。文章要點為,世人都以為張、楊二將發動“兵諫”,是因為張學良身負國恨家仇,而*先生在9.18時下令“不低抗”,卻讓張學良背負“不低抗將軍”之罵名。又放著日本人不打,逼著張學良打內戰。故而張學良聯合楊虎城打著“逼蔣抗日”的旗號發動兵變。

    其實天下人都被騙了,西安事變真正的幕後推手是g產黨。世人都知道,g黨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實是聯絡盡可能多的非黨人士為g黨所用。為此,g黨專門成立了“*部”。針對張學良順則驕狂,逆則彷徨,衝動輕信無韌性的性格特點,製定了先打後拉之策略。

    1935年9月下旬,紅軍悍將徐海東的15軍團在勞山湫溝沿全殲東北軍67軍的一個師。師長何超率斃命。10月下旬又在甘泉榆林橋吃掉了67軍的一個加強團。團長高福源被俘。到了12月份,*指揮,由第1和第15軍團組成的紅一方麵軍在直羅鎮消滅了57軍的一個師又一個團,師長牛元峰自殺。

    這三仗打的張學良暈頭轉向,開始懷疑*令其剿g是一石二鳥的毒計。心裏正苦悶著,見了高福源帶來的中g領袖的親筆信,竟有柳暗花明之感。原來經過兩個月的洗腦,高福源竟然完全倒向了紅軍。以後高福源在張學良和中g之間穿針引線立了大功,被中g發展為秘密黨員。而張學良把敗軍之將高福源由上校團長提拔為少將旅長。

    卻說張學良派高福源帶著自己的親筆信返回瓦窯堡。信中要求和紅軍正式會談。中g遂派出諜王李克農到洛川會見張學良的親信,67軍軍長王以哲。

    中g的某個領袖更是個策略大師,他在1月20日給李克農的指示電中稱:“務使進行之交涉克抵於成。……可暗示彼方如誠意抗日反蔣,則我方可助其在西北建立穩固局麵,肅清蔣係勢力,進一步助其回平津、東三省,軍餉、械彈我方亦有辦法助其解決。並暗示彼方,如有抗日反蔣誠意,國防政府主席及抗日聯軍總司令可推張漢卿擔任”。

    這是多麽大的一張餅!張學良親自駕機飛到膚施麵見中g的*大師*,並帶去了5萬大洋的見麵禮。雙方正式結盟。不過取得蘇援還有待時日。現實是紅軍需要接濟,陝北地貧人稀,蘇區人口僅40餘萬。紅一方麵軍和陝北紅軍合流後,供需比為13:1。紅二、四方麵軍到達後,供需比達5:1。紅軍發動所謂的東征和西征,都是為了解決自己缺衣少食的困境。

    張學良前後送出幾十萬的大洋和法幣。步槍數千條,子彈兩千萬發和大批緊缺物資。並讓出膚施給紅軍。張學良的慷慨可謂雪中送碳。而g黨趁機對東北軍進行滲透。

    因為67軍是前線部隊,*效果最好。g黨先後派出了*、李克農、朱理治、劉仲明、馬文瑞、劉培植等人。其中大部份幹部下到各師隨軍行動。這樣67軍4個師中都建立了秘密黨支部。成績最好為107師,發展黨員20多人。

    在張學良的身邊,親弟弟張學思、隨從栗又文、高中級軍官王以哲、常恩多、萬毅、康鴻泰等也都發展為中g秘密黨員。秘書宋黎和劉鼎,文職軍官劉瀾波本來就是中g黨員。

    到了1936年7月,由劉鼎和劉瀾波策劃推動,張學良在東北軍中搞了一個專門效忠於他個人的秘密法西斯組織“抗日同誌會”。張學良親任主席,應德田任書記,孫銘九任行動部長,成員都是對上層軍官不滿的少壯派。他們創立抗日學兵隊,準備將各級軍官換上自己人。

    在王以哲主辦的長安軍官訓練團中,以聯俄容共相號召,對稱呼總理及委員長均不立正,而規定稱呼副司令則應立正。

    應德田還編造了9.18不抵抗是*下的令,少帥是替蔣背黑鍋的謠言。目的是在下層士兵中矮化委員長,拔高張學良。中g也派出“人民劇社”在集市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演出,對趕集的東北軍官兵政治宣傳效果極好。

    至於楊虎城,本來是*令張、楊二人相互監視製約的一枚棋子。結果適得其反。因為楊虎城本人就是中g秘密黨員,其智囊、17路軍政治處長申伯純,西安市公安局長趙壽山,親信張文彬,秘書王菊人、米暫沉、宋綺雲,世侄王炳南、夫人謝葆真等都是中g黨員,就連中g都感歎十七路軍是“黨員最多的軍閥部隊”。

    楊虎城接濟紅軍資財自不必說。有時贈送紅軍的大洋都不出西安城,直接采購成槍彈藥品送到蘇區。在胡宗南部和紅軍苦戰時,張、楊二將不但坐視不理,還讚助紅軍餉械,至使胡宗南大敗。

    兩廣事變時,宋哲元、韓複榘、劉湘等暗中派代表來西安和張學良串聯。所有這一切都讓張學良以為西北大聯合進而控製全國的計劃大有可為。

    綜上所述,西安事變乃是中g長期*工作的成果。從最後結果看,中g是唯一得利的一方。經過兩萬五千裏流躥瀕於滅亡的中g,得以喘息並獲得了合法地位。今後將不斷地發展壯大。*的剿g大業功虧一簣,他的最大敵人將會成長為巨人。

    東北軍和17路軍都被整編。張學良現在明白,所謂蘇聯援助,所謂三位一體西北大聯合,都是空中樓閣。他關了*十幾天,以蔣先生睚眥必報的性格,*將關他一輩子。楊虎城被迫下野出國。如果膽敢回來,吉鴻昌就是前車之鑒。其餘各路軍閥,在事變中或聲援張楊,或看事有不諧趕緊擁護中央,此時不免兔死狐悲,各懷鬼胎。都看著中央如何秋後算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