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烽火第 182 章 山村殲敵(1)
字數:2762 加入書籤
不久之後,在晉東北山區的一處小路上,蜿蜒行進著一支八路軍隊伍。李學文作為獨立營一連的炊事兵,背著行軍鍋走在隊伍當中。獨立營從原警通連抽調人馬後擴編。杜連長現在是杜營長。原機關和後勤人員也紛紛下到一線部隊,杜營長如願以償的要到了李學文。
李學文臨出發前又看了一次小丫,把身上還剩的二百多塊錢全留給了小丫。至此,李學文繳獲的資金捐的捐,花的花。已經一分不剩,除了當初在防彈衣裏縫了點救命黃金,現在基本成了無產階級。
臨近晌午時,獨立營到了大底村。村民們擠在路邊看熱鬧。不時的嘻嘻哈哈指指點點。見了李學文,都笑了起來。到不是看不起背黑鍋的,而是覺得親切。原來當兵的也是人,也要做飯。
進村後,各單位號房子溜馬幫老鄉幹活宣傳抗日,弄的熱氣騰騰。營部連部和一連炊事班占了一個地主大院。院裏單有一個場院和牲口棚,旁邊的棚子裏有現成的鍋灶。又和房東借了些家夥事兒,炊事班忙著做飯。
這時闖進一個20餘歲的小夥子,顯然剛跑了長路,呼哧帶喘的說不上話來。隻冒出了兩個字:“鬼…鬼子!”眾人一驚。杜營長問:“有多少?”這個小夥子喘的直不起腰來,偏偏又是個結巴。這時隻是伸出三個手指頭,喘著:“三……三”。
杜營長急道:“三百?”小夥子憋紅了臉拚命搖手,一個“不”字還沒說出口。“三十?”一連長猜道。“不…不是!”總算說出口了。“三千!”杜營長驚道,如果附近有這麽大一股敵人,杜營長如何不驚。“三個?”旁邊的李學文插嘴。“搗什麽亂?有三個敵人出來活動的嗎?”一連長瞪眼道。“是,是三個!是三個!”夥子的氣兒終於喘勻了。
還真是三個。原來昨天一股日軍到小辛莊掃蕩,就是搜糧抓夫。鄉親們提前到後山躲了起來。看看鬼子走了,今天陸陸續續的下山回家。這小夥子名叫金貴。先家裏人一步回來看看。不想一進屋就被三個日本兵給堵住了。
這三個鬼子一個挎刀的兩個拿槍的,其中挎刀的鬼子軍官用生硬的漢語連比劃帶說:“你地,帶路地,皇軍金票大大地”。這金貴嘴笨腦子可不笨,當時答道:“帶,帶路地,可以地。隻是我親戚家也有三個皇軍地。一個挎手搶拿戰刀,兩個拿長槍地”。
“吆嘻!”日本軍官大喜:“把他們叫來一起走地,快快地”。“是,是地!是地!”金貴一連聲的答應著,小跑著出了門。穿過村子從後山抄近道走小路,昨天躲掃蕩時就聽說這一帶有中國軍隊,就一路跑著來了。
三個鬼子而已,杜營長直接下令:“讓一連一班去”。很快一連一班集合完畢,由金貴做向導出發了。李學文見飯熟了,提議:“營長,我給一班送飯去”。“可以”,營長批準了。
李學文鋪開一塊幹淨的屜布,從剛開蓋的籠屜中飛快地抓起一個個滾燙的窩頭往屜布上放,看看夠數了,又抓了十幾塊鹹菜。然後往一個洋鐵桶裏倒了半桶小米粥,用塊屜布蓋好。把放窩頭的屜布係成一個小包袱,一手提著窩頭,一手提個粥桶,一溜小跑著去追一班。為何小跑?就是為了上身平穩,不把粥灑出來。
出村三裏,追上了一班。給了一人兩窩頭一塊醃蘿卜條,金貴和李學文自己也有份,邊走邊吃。吃完了窩頭喝小米粥,當兵的都帶著唐瓷缸子,一人一缸子。最後盛粥的舀子給了金貴,李學文抱著桶把底兒喝了。
一班長讓李學文返回駐地,李學文提出要跟著看看。一班長同意了,但要求隻能看,不能幹別的。李學文答應了。一行人繼續出發。從大底村到小辛莊抄近道十裏路多一點,很快就到了。
進村時遇到點兒麻煩,從後山小路進村必須走王家大宅的後門。因為金貴報信時穿過王家大宅,慌裏慌張的說不清楚,隻是“鬼子,鬼子”的叫。王家的人也是剛從後山回來,聽說有鬼子,還沒弄清楚有多少鬼子?鬼子在幹什麽?金貴就跑了。王家便把房門院門都關上,再頂上木扛子,誰叫門也不開。有點像烏龜駝鳥,要真是鬼子來了,管用嗎?
一班長見叫不開門,繞道又太遠,就下令翻牆上房。戰士們奔跑跳躍能力都很強,眾人翻上牆頭,又踩著牆上了房。然後“嗖嗖嗖”地踩著屋頂的石板通過了王家老宅。李學文提個鐵皮桶跟在後麵,身手自然不在話下。
金貴的家差不多在村子中心。有北房和東廂房。東廂房和南邊院牆外是村裏的街道,北房後和西牆外是臨家的院子。三個日本人躲在東廂房裏。一班長開始布置戰鬥任務。李學文見院子南邊有一棵老榆樹,把桶放到樹下。三兩下躥上了樹。
隻見濃蔭裏藏了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衣物破破爛爛,雙目靈動,炯炯有神。那孩子道:“叔叔,這兒有地方”,說著讓出了一段橫叉。原來樹上早有觀眾了。“謝謝!”李學文坐了過去。這地方下有樹枝可以踩著,上有樹枝可以扶著。視野開擴,還挺隱蔽,果真是個好地方。
下麵,一班長的戰鬥任務已經布置完畢。北房頂上和東廂房外的街上各放兩個人,南牆和西牆外各放一個人。任務是看住外圍,不使漏網。剩下的六個人主攻。其中四個人從正門衝進院子,然後利用碾台牆角等掩蔽物看住東廂房。兩個人上東廂房壓頂。
一班長的計劃是,如果三個日本兵躲在東廂房裏不出來,就麵臨頭頂上*的轟炸。如果往外衝,就麵臨著四條步槍的近距離射擊。
在旁觀的李學文看來,這實際上是獨立營和日軍精銳老兵的第一次交手。但日軍沒有飛機大炮的優勢。12名八路軍戰士一半以上是當年的紅軍,是百戰老兵。有四比一的人數優勢,好戲就要開場了。(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