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二五章:各有選擇分東西
字數:4576 加入書籤
荒山野嶺上,捷勝軍正向著北方狼奔急進。
這是真正的狼奔,所有的輜重全扔了,長兵、重兵也扔了,所有人隻披輕袍,手執近戰短刃,是真正的輕裝上陣了。
到了安全之地,隻休息半個時辰,喬北溟便下令啟程。
喬北溟親自開路,與兵卒同甘共苦,上下兵卒,乃至於所有將士都歎服敬佩。
喬北溟對於行軍的速度拿捏的極為到位。
孫仲君、夏凝裳、莫離、李岩等人並未察覺其中貓膩,卓不凡、陳成等老成之士卻一個個都露出了讚許驚歎之意。
這領兵作戰,行軍速度的拿捏極為關鍵。
若一味求快,掉隊丟士氣不說,兵卒到了指定地點也沒有力氣作戰。一味在乎兵卒疲乏,等到了前線,黃花菜都涼了。
一個出色的將領對於兵事必需要有全方位的了解,怎麽樣在保存兵卒有一戰能力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戰場,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此時此刻,喬北溟固然不是帶兵作戰,但是他對行軍的速度拿捏的極為準確,不但給了兵卒足夠的休息時間,還準時的抵達了目的地。
這一點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
“老陳,你注意了沒有?軍中可有需要休息的?可有抱怨?可有掉隊的?”卓不凡低聲問向了陳成。
“沒有一個!”陳成也如卓不凡想的那樣,留意到了。
“族長大病蘇醒,仿佛變了個人,他的軍事水準,越來越紮實了!也越來越有族長的氣度風範了。”卓不凡感慨長歎,瞧了身邊的數將一眼,語重心長道:“李岩、莫離、宗榮、懷信,你們是族長的左膀右臂,是部族未來大將,要是再不進步,你們真要跟族長越行越遠了。”
喬北溟、莫離、楚桓、李岩、宗榮、石懷信是長輩們最為器重的後輩。
這六人各有所長,才能相當。
以往是沒有參照對象,現在喬北溟突飛猛進,卓不凡發現大家立刻給比下去了。在喬北溟的進步麵前,大家就像是烏龜爬一樣。
今日趁著這個機會便想激勵激勵大家,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這四位能文能武,自然領會卓不凡的一番好意,臉上笑著回應,而一雙雙眼睛卻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一起長大的好友,地位已經不一樣了,若再一次次的落下,再好的朋友也會漸行漸遠,形同陌路。
在喬北溟的帶領下,一行人順利的撤回鳳凰穀。
入得穀中,諸人各司其職。
很快,就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
除了必要的巡邏,全軍休息。
幾經周折、勞累萬分捷勝軍便沉沉入睡。
而在一間燃著鬆脂照明的茅舍裏,喬北溟等核心人物正在商議今後的之路。
最危險最危險的一幕雖然度過了,可捷勝軍所麵臨的處境卻毫無變化,大量敵軍仍舊窺伺在側,一旦暴露行蹤,敵軍便會蜂擁而至,要不了半天時間,就會被恨之入骨的敵軍碾為齏粉。
逃命,除了逃命,還是逃命,當務之急就是逃命!
可是,該往哪個方向逃呢?哪裏才是活路呢?最終又逃向哪裏?所以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晚達成共識。
待喬北溟把這三大問題甩出來,大家一陣沉默。
似乎沒有想過,也似乎都想過。
喬北溟看到大家傷感的表情,心頭一動,道:“看來大家想到一塊兒去了。”
大家驚詫的望著喬北溟。
喬北溟道:“諸位,是不是都想到了回中原?回家?”
聽到這個問題,眾人默不作聲。
“今時的中原不同往日,經過群雄逐鹿,天下固然一統,卻是百廢待興,需要經過休養調整。征伐高句麗是必然的,短期內卻不大可能。”
喬北溟婉轉的說了自己的意思,經過這些天的相處,他發現大家對中原的王朝更迭並非一無所知。孫仲君與國內城大量官員有所交集,從而得到了很多關於中原的消息,也因此,喬北溟才放心大膽的說了自己的見解,也不再害怕暴露了自己不是原先那個喬北溟的事情。
聽到喬北溟為話,大家精神一震,卓不凡道:“族長,你真的肯定李唐會兵伐高句麗?”
喬北溟萬分肯定的道:“這是必然!自漢武帝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起,東北就是我漢人的領土。如今讓高句麗、新羅、百濟瓜分,怎麽著也要拿回來。諸位當知中原一旦一統,就會兵發東北,試圖收回故土,前朝文帝、楊廣莫不如此。隻要新朝有一點點民族觀念,等時機成熟,定然兵發遼東。我雖不知新朝皇帝是什麽樣的人,可憑他們在群雄割據中脫穎而出,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統一中原的情況來看,新朝皇帝當是有作為之明君,而一般來說,明君總有超越前人的遠大誌向。”
大家表情一喜,似乎重新有了動力,卓不凡盯著喬北溟,問道:“族長,可有打算?”
喬北溟毫不猶豫道:“我們捷勝軍雖然壯大了,可依舊是一支沒有根基沒有補給的孤軍。以我們這次惹下的麻煩與國內城的重要,高句麗興全國之兵來圍剿都有可能,在敵軍無窮無盡的圍剿下,我們遲早會全軍覆沒。所以我認為,與其在這裏漫無目的、不知歸期的苦等,與其一個接一個的讓敵人消耗殆盡,還不如回歸中原!成為天下大事的參與者,若我們立下大功,說不準還是以後出征高句麗的元帥呢,到了那時既報國仇,又雪家恨,可謂是兩全其美。”
“我們隻有兩條路:一是留下,麵臨的是舉族敗亡;二是離開,擁有無限機會。”喬北溟看了一眼深思的眾人,道:“給我們安然撤退的時間已經不多,我希望大家盡快下定決心,一旦兵臨城下,悔之晚矣!”
“我同意族長之議!”
“我也同意!”
……
很快,回歸中原之議得到了大家的通過,但是當喬北溟設定的路線公布之後,孫仲君沉默了半晌,道:“我支持族長回歸中原之議。至於我是走不了了。”
“老孫你……”陳成震驚的看著孫仲君。
孫仲君苦笑道:“不是我不想走,實在走不動了。我與文武雙全的老卓不一樣,我是真正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我是一個累贅,遲早會拖累大家。我今年六旬有二,身子骨大不如前,與其讓這殘軀死在半路,倒不如留下來有用之身,繼續操持老本行,等日後李唐東征高句麗的時候,我給大家提供有用信息,以助我族建功立業。”
卓不凡道:“既如此,我也留下。”
“不!老卓。”孫仲君看了喬北溟一眼,欣慰道:“族長沒有辜負我們的心血,已有獨當一麵的大將之風,可他畢竟年輕,這年輕人嘛難保不會氣盛,所以,你不能留下,族長身邊需要你這樣老成穩重之士。”
“這……”卓不凡也知孫仲君說的是實,便不複言。
喬北溟看了滿是倦容的孫仲君,歎息道:“既如此,北溟尊重孫叔的決定,隻是獨木不成林,就讓荊雲他們從旁協助您吧!他們在國內城也算是混了熟臉,不易暴露真實身份。”
孫仲君哈哈一笑,“正要向族長討要他們哩!”說到這兒,他一臉鄭重道:“若我不幸辭世,荊雲將會接替我,成為族長在高句麗的耳目。”
喬北溟毅然道:“孫叔,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我會盡快回來,屆時,我將率領族人將您請回中原。”
孫仲君道:“希望這天不會太遠。”
喬北溟令人將荊雲等三十五名原是“蓬萊客棧”的人叫來,告訴他們將要所行之事,並讓他們自己選擇,這些人深明大義,知道自己留在高句麗的責任重大、意義深遠,一個個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留下。等大家約定了暗號等事,一行三十六人趁著夜色,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鳳凰穀。
除了喬北溟等人,大家渾然不知這支隊伍少了人,更不知這三十六人將往何處,所作何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