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二四章:淵氏有子名蘇文
字數:5049 加入書籤
國內城給隋朝餘孽燒成火葬場的消息在高句麗猶如晴天霹靂,尤其是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高建武是一個很有抱負的君王,也很有本事,他是上任高句麗王高元的弟弟。
當年隋朝水陸大軍四十萬襲擊平壤,高建武率領幾千兵馬擊破了隋朝由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十萬水軍,取得了第一步戰果,緊接著再由乙支文德大破三十萬隋兵。毫無疑問的說,隋朝的四十萬水陸大軍,便是敗在高建武、乙支文德兩人之手。
高元早故,高建武即位號稱榮留王,但他這個王當得並不自由。隻因主導一切國事的人不是他,而是高句麗第一權臣——淵子遊。
淵子遊文武雙全,威望過人,在掌權期間輔佐高句麗王室,收攏人心,發展生產,積聚國力,高句麗能在東北稱雄引起隋朝的注意與淵子遊有著莫大的關係。
楊廣初征高句麗,第一個站出來的也是淵子遊這位執掌軍國大權的大對盧。他親自領兵與楊廣對決遼東第一線,牽製住住了楊廣六七十萬大軍,確保遼東最前線不失。論及作用,淵子遊完全不輸乙支文德。可乙支文德卻一戰封神,成為高句麗的救世主,威望遠在淵子遊之上,嚴重威脅高句麗第一世家淵氏的地位。引起了淵子遊的不滿。
乙支文德爭不過淵子遊不得不選擇退讓,提前歸隱。直到淵子遊病死家中,深居簡出、不甘失敗的乙支文德這才得以官複原職。
為了淵家長存,臨終前淵子遊動用權勢“破例”,使大對盧這個掌控軍政大權的職位成了淵氏家族的私產,順利傳給了他的兒子淵大祚。
淵子遊作為高句麗崛起的名臣,地位好比漢之蕭何張良,蜀之諸葛亮,縱然乙支文德一戰封神,也比不上淵子遊大得人心。
但淵大祚遠不如淵子遊,固然坐著大對盧的位子,掌握著高句麗的軍政大權,卻限製不了高建武這個王的崛起。
高建武最大的依仗就是以乙支文德為首的寒門才俊及宗室子弟,這其中,為保住自身權勢的高惠貞又是一個比較活躍的人物。可如今,讓高建武捧到國內城城主這等超高地位的高惠貞竟然爛泥扶不上牆,居然把國內城弄丟了,而這個丟,是永遠的丟失,就算奪回來,可化作一片廢墟、墓地的國內城也非往昔之國內城。
漢元帝建昭二年,高句麗始祖朱蒙建國,於西漢元始三年高句麗遷都國內城,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間,國內城一直是高句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變成陪都後,依舊是高句麗人心目中的神都。
如今這個精神家園讓隋朝餘孽一把大火燒得幹幹淨淨,再加上全城五十多萬百姓葬身火海。使得高句麗上下都有一種大廈將傾的感覺。
幾多歡喜幾多愁。
相比高建武的愁。
權傾高句麗的淵家自然就是喜了。
淵太祚手握高句麗軍政大權,一直壓不住高建武的原因就在得到乙支文德不遺餘力支持的皇室表現得中規中矩。他不敢妄動,一但妄動,留下把柄,就是推失去大對盧位子的時候。是以,他隻能一點一點的瞧著高建武慢慢掌控政局而焦慮萬分。
可現在,高建武扶持的高惠貞犯下了彌天大禍。
高惠貞是皇室裏重要成員,又是高建武的心腹大將,他這一次所犯上的大錯給了淵太祚攻訐口實
淵太祚覺得自己的血液開始沸騰,受了多年的氣,似乎有些宣泄的機會。
“父親……高建武那個混賬太不像話了,我們淵家是高句麗的擎天柱,為了大局,步步退讓,換來的是對方的得寸進尺!現在退無可退,何必再退!”
一個精神抖擻的青年,眼中充滿了凶煞之氣,直呼高建武的名字,對於他全無半點敬重,有的是囂張與跋扈。
高建武並未動淵家,隻是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剪除那些與淵氏有著千絲萬縷的外圍勢力,但青年卻說得好似淵家受了多大的委屈。明擺著睜眼說瞎話,實際上是看準了時機,別有用心。
淵太祚很滿意的看著自己的長子淵蓋蘇文:他英勇無畏,狡詐凶狠,就如他的偶像曹操一樣,淵家必將在他手上興旺。
“你有什麽想法?”
淵蓋蘇文傲然道:“高建武不聽話就廢了他,換個聽話的。”
淵太祚深深的看淵蓋蘇文一眼,過了半晌方才沉聲說道:“蘇文,你祖父在世之日,集軍政大權於一手,號令天下莫有不從,以他之威望要想登上至尊之位,誰也無法阻擋,可最終,你祖父至終都沒有改朝換代,你可知為何?”
淵蓋蘇文眉目一挑,搖頭道:“祖父學究天人、智深似海,孩兒又如看透?”想了一想,猜度道:“莫非顧忌乙支文德?”
淵太祚曬然一笑:“乙支文德是個人物,可他寒門出身,尊榮不過一代,在朝中的根基畢竟太淺,不足令你祖父忌憚。父親臨終說了一句令我受益無窮的話,這話就是中原人說的‘欲速則不達’。”
淵蓋蘇文似懂非懂,若有所思
“你可知道淵氏現在最缺少的是什麽?”淵太祚又問。
淵蓋蘇文傲然道:“缺什麽?我們有最強的兵最好的將,最豐富的人才,最精良的武器,最長寬的堤壩,最肥汰的土地,我看是什麽也不缺!”
“你要這麽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但見淵太祚猛然起身,臉上一點也沒有適才的隨意之相,緩緩言道:“差的是賢名!如同周武代殷,霍光廢昌邑般的正名!賢名!”。
淵蓋蘇文聞言一愣,卻見淵太祚正色言道:“你細細想,淵氏未來當在何處?。
淵蓋蘇文摸了摸下巴,言道:“如今我淵氏和皇室水火不容,已是不共戴天之勢,我淵氏要想存活,就必須取而代之,這是母庸置疑的。
淵太祚聞言嘿然道:“那我問你,你憑什麽取而代之?有正名嗎?你說高建武昏庸?不見得吧。反之,他是有為之君,隻可惜生不逢時,處於大權旁落的時代罷了。”
淵蓋蘇文聞言想了一想,不屑道:“等時機成熟,逼他下台就走了,何苦非要需得什麽正名?”
淵太祚歎了一口氣,搖頭道:“高氏延續至今,已有六百餘年,宗室子弟遍布天下,忠於皇室的人比比皆是,你不給天子安個昏君的名頭,就把他下了!你可知道後果是什麽?”
淵蓋蘇文道:“什麽後果?”
淵太祚長歎口氣,語重心長道:“天下分崩離析,群雄打複興高氏之旗,行自己之私,割據之局於高句麗上演,高句麗生於苦寒之地人口少、土地薄,且外在新羅、中原包圍之中,實在經不起折騰,我淵氏有登頂之力,卻無約束天下不亂之能。”
“現在一切都隻是表麵上的平靜而已,若你日後廢帝時,不給天下一個合理的解釋!淵氏將會毀於旦夕之間,就寒門之士而言,他們本來就沒有世家大族那麵雄厚的背景,無論是在土地還是名望上,都無法和正統的士族抗衡,淵氏擁立高氏時,他們或許會不遺餘力的幫你,但一旦無故廢帝,他們必然紛紛倒戈相向!而一些有名望的士族將將以此名義為基,號召天下英傑,竭力想辦法推翻淵氏。而寒門則是諾諾自保,不敢擁淵,你能怎樣?你憑什麽守護天下。你對曹操推崇倍至,可曾想過曹操為何一生不稱帝之因由?”
淵太祚的話絕不是無的放矢,曆史上曹丕篡漢,就屬於無緣無故的篡,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各地民心。寒門子弟的心大失,以至於劉備在一年之後,便敢公然的在西蜀自立為帝,反到得到了許多思漢之士的擁護,若他不為一己之私而聯合東吳,兵伐篡漢的曹丕,到時,中原各地的世家紛紛響應,寒門子弟與底層的百姓都報觀望態度,恐怕天下的歸屬還是有待觀望的!
而曹丕後來也是看到了這一點。知道自己在篡漢的方麵過於急躁,故而不得已,隻得一點點的與豪門妥協,放棄了當初他父親曹操極力製定的唯才是舉製度,使得許多的世家大族得到了進入朝堂的機會,而後來,隨著曹操昔日一手提拔的寒門老臣逐漸亡故,世家豪門在魏國朝堂上,逐漸開始掌握了魏國的經濟,政治,軍權等諸多大權,昔日曹操所布下的魏國根基逐漸鬆動!而最終的結果就是曹氏數代的努力白白便宜了司馬氏!可以說,就算沒有司馬氏,還會有其他的大族逐漸站出腳步,去蠶食魏國的大權!
明白了個中詳細原因的淵蓋蘇文的臉色逐漸變得凝重,看了看侃侃而談的父親淵太祚,淵蓋蘇文方才知道,自己這個“平庸”的父親其實一直是在扮豬吃老虎。
“父親,孩兒慚愧。”淵蓋蘇文躬身一禮,道:“一直以來,孩兒都誤會父親了。”
淵太祚哈哈一笑,渾不在意道:“你天賦過人,隻是缺乏經驗罷了。你的成就遲早會超越為父,做到你祖父想做而不能之事。為父這些年無所作為是沒有機會,可高惠貞這笨蛋犯了大錯,正好給淵氏大有作為之契機,不但可以正麵接手故都大權,而且還能借故削弱皇室的影響力,我們要讓天下人明白,今之高氏已然日薄西山,高句麗要想延續往日的輝煌,非我淵氏莫屬。待到時機成熟,行那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又有何不可呢?”
淵蓋蘇文心領神會道:“父親,孩兒願意率軍平叛。”
“好!”淵太祚拍案而起,道:“淵氏韜光養晦多年,是時候亮出鋒芒了!為父將竭盡全力爭取此事。可是你要知道,這是淵氏複出之戰,也是你成名之戰,隻能勝,不能敗。”
“喏!”淵蓋蘇文興奮應允。
喬北溟永遠想不到,他的一次救人、逃亡之遊,卻點爆了高句麗內部矛盾,使皇室與淵氏的權勢之爭明朗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