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義

字數:3436   加入書籤

A+A-


    石洞內,飯後,劉通坐在慕容青對麵。
    “前輩,這些財寶和糧食是怎麽回事啊?”
    慕容青臉色凝重,又似乎如釋重負。“此事說來話長——”
    建初二年(77年),漢章帝立竇憲之妹為皇後即章德皇後。竇憲、竇篤兄弟親幸,“賞賜累積,寵貴日盛,自王、主及陰、馬諸家,莫不畏憚”。竇憲初為郎,後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其弟竇篤任黃門侍郎。兄弟二人,同蒙親幸,並侍宮省,寵貴日盛,王公側目。竇憲於是恃寵欺人,竟至於用低價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公主畏憚竇憲的勢焰,不敢與其相爭。
    一天,章帝車駕經過此地,指問園田,竇憲語塞,不知道怎麽回答,同時也暗中嗬禁左右不準回答。後來,漢章帝了解到此事經過,大怒,召來竇憲,深加責備。竇憲非常害怕。還是皇後毀服(降低服式等級以示自責)謝罪,一再代為求情,章帝才漸息盛怒,命他把園田歸還公主。這次雖然沒有治他的罪,但此後章帝對他再不授予重權。
    後來竇太後臨朝稱製,竇憲以侍中的身份,內主機密,外宣詔命。加上章帝遺詔,任命竇憲的弟弟竇篤為中郎將,竇景、竇瑰為中常侍,於是,竇憲兄弟都在親要之地,威權一時無兩。
    竇憲還牽朋引類。他見太尉鄧彪為人謙和禮讓,委隨不爭,便尊崇他,推舉他為太傅。竇憲想做什麽,就鼓動鄧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後,因此,言出計從。另外,屯騎校尉桓鬱,幾代都做皇帝的老師,性情恬退自守,竇憲也把他推薦上去,讓他在宮禁中給皇帝講授經書。於是,內外協附,沒有人能對竇憲不利。
    竇憲性情果急,睚眥之怨莫不報複。謁者韓紆當年曾經審判過竇憲的父親竇勳的案件,竇憲居然令人將他殺死,割下首級在竇勳墓前祭奠;都鄉侯劉暢來吊章帝之喪,得幸太後,數蒙召見,竇憲怕劉暢分了他的宮省之權,公然派遣刺客在屯衛之中殺死劉暢,而歸罪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並且派人審問劉剛。後來真相破露,太後大怒,把竇憲禁閉內宮之中。
    竇憲自知忤怒太後,恐難保全,這個時候剛好南匈奴請兵北伐,於是請求出擊匈奴,以贖死罪。竇憲被允許領兵北伐後,終於脫離了中樞。
    竇憲知道自己罪過,如果戰敗必死無疑,如果戰勝了日後也會被掌權的皇帝除掉!於是作出一番打算!
    竇憲將家族幾十年搜刮的財貨及以出征為名向朝廷和地方大量索要的財貨均移往草原,在與北匈奴作戰中又繳獲了大量的財貨,竇憲不斷聚攏財貨糧草。掌握軍隊和錢糧,如果自己戰敗或者朝廷對自己不利,便準備反叛自立!
    當時年輕的趙升和竇憲有交往,得知竇憲的意圖後,深感如果他造反,將給大漢帶來戰亂,將致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便不斷勸解。
    當時竇憲很是害怕戰敗,趙升攜好友蒼椿子夫婦、碧陰、慕容垂等人甚至為竇憲出謀劃策,力爭讓竇憲戰勝。
    趙升等人因為有靈氣修為,不能參與大爭,但為了天下安寧,也是痛恨北匈奴人對漢族百姓的燒殺擄掠,竟然不顧道家禁令,參與了其中一些事情。
    尤其是匈奴大量巫師也參戰,並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過詛咒後,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遊,漢軍食用後,許多人出象中毒症狀後,趙升等人思慮良久,也相繼出手。
    竇憲被拜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手,各領四千騎,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三萬餘出征。竇憲遣精騎萬餘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今外蒙古額布根山),北單於逃走。竇憲、耿秉乘勝追擊,深入瀚海沙漠三千裏,出雞鹿塞(內蒙古磴口縣西北七十公裏),南單於走出滿夷穀,度遼將軍鄧鴻出稠陽塞(今固陽),三軍在涿邪山會師,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至達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殺一萬三千多人,俘虜無數。後登燕然山(今外蒙古杭愛山)。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
    隨著竇憲的成功,竇憲反叛的決心有所下降。但也沒有完全放棄對朝廷的戒備,於是委托深諳五行和堪輿之道的趙升為自己選擇一處洞穴。竇憲雖然不知道竇憲要做什麽,但通過與蒼椿子、碧陰、慕容垂等人的分析和打探,也知道了他的目的。
    竇憲交戰大勝之餘,安排心腹統領一千親軍押著一千五百匈奴俘虜將這些年搜刮繳獲的財物和獅子大開口虛報多領、劫掠而來的軍糧運送到趙升為他挑選的洞穴。
    趙升選好洞穴後假意離開,其實一直和幾個好友在附近觀察。當幾人發現竇憲真的是將財物、糧草儲藏於此的時候,確定他反叛之心未死。趙升與蒼椿子夫婦、碧陰、慕容垂商量對策無果,趙升決定親自去勸說竇憲。
    趙升離開後,蒼椿子、碧陰、慕容垂等人商量,認為趙升無法說服竇憲,同時幾人認為趙升資質最好,麵臨飛升,不想讓這些事情影響了他的前途,於是決定撇開趙升給竇憲來個釜底抽薪,斷絕他造反的念頭。
    幾人看見竇憲的手下在財貨入洞後,殺死匈奴苦力的時候,進入洞內堵在道口將上千軍士斬殺!
    碧陰、蒼椿子又潛入竇憲軍中將知道藏寶地址的幾名軍官殺死,至此,竇憲和他的手下便無人知曉這個藏寶地點了。
    竇憲狂怒,派人暗地裏到處尋找寶藏和趙升等人,幾人均是靈氣高手,從此渺無蹤跡。
    朝廷拜憲為大將軍,位高三公。燕然山大捷,加之竇憲已經失去了起兵的財物,使竇憲堅定了消滅北匈奴的決心,希望建立更大的功勳以自保,也希望再次聚集大量的財貨。
    永元三年(91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裏進攻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單於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於皇太後,北單於倉皇逃竄不知所終。
    竇憲既破匈奴,權震朝廷,之後陰圖篡漢的圖謀敗露。漢和帝知其陰謀,與中常侍鄭眾計劃鏟除竇憲。永元四年(92年),和帝命令逮捕其黨羽,沒收大將軍印綬,改封為冠軍侯,後將竇憲賜死。
    關於竇憲大量囤積財貨的消息也被漢和帝掌握,漢和帝也到處派人尋訪,最終知道了此事與道門有關。漢順帝劉保時期,經過多年的尋訪無果後,想出一個辦法,以欲在正一盟威道、上清、玉清、太清幾派中選任護國真人,確立國教為由,引誘道門說出實情,但道門除了趙升幾人,無人能知個中詳情。
    在前後兩朝的尋訪中,也造成了趙升、蒼椿子幾人被懷疑,加之參與世俗大爭乃是道門禁忌,又有道門其他的緣故,最終造成了蒼椿子、張娥夫婦被追殺,碧陰慘死,慕容垂深藏山洞的局麵。
    趙升因為有蒼椿子夫婦、碧陰、慕容垂的刻意庇護,並未置身此事旋渦,雖然張道陵心知肚明,卻沒有在當時受到什麽懲罰。慕容垂遵從了趙升的建議,隱居山洞,一是可以擔負其守護的職責,更重要的是此處隱蔽,又五行齊全,難以為道門尋獲。
    慕容垂之後聽到蒼椿子夫婦、碧陰遭遇後,也知道趙升恩義,但痛感自己獨善其身,決心不負眾人所托,於是便有了祖祖孫孫守護此處的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