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大賢

字數:3682   加入書籤

A+A-




    nbsp;   劉寬一聽,欣喜若狂,撲了上去,嚇得四人均是倒退一步。劉寬一怔,止住步伐,拉住年紀稍大的一位的手哈哈大笑:“聞大賢之名,心神震蕩,失禮,失禮了。”又騰出一隻手,拉著身邊一個,“可是文若、公達、伯寧諸兄當麵?”劉寬忘了毛玠的字,就沒有提了。

    四人甚是感動,見劉寬失態卻真卻情流露,又聽劉寬喊出自己的表字,無不感動。

    一個二十三、四歲左右的書生上前一步躬身向劉寬行禮,說道:“在下毛玠,字孝先,見過薊候!”劉寬不記得毛玠表字但知道毛玠乃是大才,不好意思地也向毛玠躬身回禮,“先生有禮了!”

    劉虞見劉寬如此禮遇幾人,之前也聽劉寬提過荀彧、荀攸,便走向前,與幾位見禮,向剛才自稱荀彧的二十七、八歲儒者問道:“賢侄,可是奉慈明兄之命前來?慈明兄可同來?”

    慈明是荀爽的表字。荀彧是荀爽的侄子,而荀攸,雖然年紀比荀彧大六歲,卻是荀彧的侄子。

    荀彧搖搖頭,“家叔尚在洛陽,我等並非奉命而來也。”劉寬見狀,心想,既然來了,我才不管你們是不是奉命前來,來了就別想走了。左手拉著毛玠,右手拉起荀彧,“四位先生,外麵天寒,快快有請,大堂敘話。”說著就往院裏走去。

    荀彧等人見劉寬如此率真,莞爾一笑,在眾人的簇擁之下來到大堂。

    劉虞請荀彧四人上座,四人年紀最大的是荀攸,三十三、四歲左右,最小的是滿寵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荀彧見劉虞等人已經站到坐椅前,準備落座,就帶著三人步入大堂中央躬身向劉虞拜下,“我等得見使君求賢令,相互尋訪,相約而來,望使君收容。”

    劉虞點點頭,但對四人不熟悉,正在思量如何安置四人,隻見劉寬起身,對自己說道:“四位先生均是當世大才,公達可為兵曹從事,文若任治中,伯寧為都官從事,孝先可為薄曹。”劉虞首肯,將四人紛紛扶起入座。兵曹從事主兵事;治中主眾曹文書,居中治事;都官從事主察舉百官犯法者;薄曹主錢糧薄書,均是州牧高級佐官。四人見自己剛至幽州就被量才適用,無不感佩。

    卻說荀彧本為皇宮守宮令、荀攸任黃門侍郎,因見董卓亂政,遂棄官回鄉。荀彧認為潁川乃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就會經常受到侵略,本建議鄉人遷往冀州,後見劉虞父子的求賢令,就帶著宗族遷至了幽州避難。因與滿寵、毛玠等人交好就相約一起來投了。

    荀彧對劉寬說道:“侯爺,我聞得潁川郭嘉、東郡程昱、淮南劉曄、武城呂虔幾位均有治世之才,何不招之?”

    劉寬聽後臉上歡喜異常,“我即派人前去辟召,恨不能親往也!文若可否行書通往?”“敢不效命。”荀彧答道。劉寬聽後哈哈大笑,“四位先生到來,我幽州如得蕭何、子房也!”

    眾人正在歡聚一堂之時,齊周來報,冀州刺史韓馥別駕、騎都尉沮授、從事張岐出使幽州,前來求見。劉寬讓閻柔、田豫諸人帶著滿寵、毛玠下去安置,留下了荀彧、荀攸,讓兩人與自己父子一同接見沮授一行。

    沮授、張岐到後開宗明義,韓馥、曹操、袁紹等人再次邀請幽州參與討伐董卓。並遞上了曹操的討董檄文。

    劉虞看後、遞給劉寬,劉寬隻見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廷,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劉寬看後將檄文交給荀彧、荀攸?br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劭礎?br />

    劉寬開口對沮授說道:“董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公與兄大才,本候有一兩事相問,一者曹操矯詔討董,以亂製亂,此先河一開,我大漢體製法統將何存?二者諸侯私自募兵,兵者國器也!董卓亡後,諸侯擁兵,豈非人人董卓?國器喪失,諸侯割據、相互攻伐,天下蒼生、萬眾黎民何往也?”

    公與是沮授的表字,不但沮授,連荀彧、荀攸聽劉寬說後,均感震撼,沒有想到劉寬眼光如此深邃,更沒有想到劉寬最關心的是天下蒼生。

    沮授本來極富辯才,也能輕易搭話,但此時沮授並不想反駁劉寬,就沉默不語起來。

    劉虞先前與劉寬商量過,劉寬的主意是不介入戰事,埋頭發展,便說道:“我幽州邊鄙,諸事纏身,路途遙遠,糧草難繼……”

    劉虞正說著,劉寬發現荀彧正看向自己,用目光暗示自己阻止劉虞,心想荀彧肯定別有主張,趕緊打斷劉虞,“父親,沮別駕遠道而來,正值佳節,不如先請休息片刻,今晚設宴接風洗塵,共敘佳話不遲。”

    沮授剛聽劉虞的意思是想拒絕,劉寬似乎有不同的意見,就告退由齊周帶著下去了,好讓劉氏父子商量。沮授當然希望劉寬能持有不同於劉虞的觀點,讓自己完成出使幽州的使命。

    荀彧見沮授等人離去,說道:“劉使君、薊候,天下紛爭已經不可避免。我幽州深根固本以製天下,抽身混戰之外確實為良策。然使君於先帝時,即命總督四州,今冀州、兗州、青州無人受製,除幽州外,其餘三州已被割據。冀州乃是大漢雄州,人口眾多,又是戰略要地,今袁紹在冀州,刺史韓馥與他必有龍虎之爭。討董乃為大義,幽州不妨讓冀州供應輜重糧草,出兵討董,待時有變,韓馥、袁紹相爭時,取冀州以為根本。退可自保,進可盡得河北之地。我幽州出一支騎兵,不耗幽州錢糧,還可檢驗兵卒、鍛煉將帥,勘察山川地形,亦可樹威望於中原,收士子之心,何樂而不為?”

    劉寬聽到此處,心道,荀彧果然有子房之才,料事如神,竟然料定冀州刺史韓馥暗弱,冀州有韓馥、袁紹主客之爭!,

    荀攸接著說道:“文若之言甚善,薊候不妨率一支騎兵前往會盟,經日無功後,可進退自如。另屯兵於幽州、冀州邊界,待一名正言順之良機,安冀州以為根本。”

    劉寬聽後,不得不佩服荀彧叔侄,遂哈哈大笑起來,“英雄所見略同啊!我欲領毋丘儉、田豫、趙雲率騎兵一萬五千前去會盟,步度根、柯比能、鮮於輔部,分別入駐與冀州臨近之靈丘、徐水、霸縣,閻柔、毛玠統領餘部留守薊城。”劉寬然後望向荀攸,“公達可否任我行軍司馬,同去會會關東諸豪傑?”

    荀攸見劉寬采納了自己叔侄的意見,深感得遇明主,起身行禮道:“敢不效命”。

    當晚夜宴,沮授再請劉虞派兵,荀攸大談幽州路途遙遠,輜重糧草接運困難,沮授按韓馥行前授意,答應為幽州軍提供糧草,劉虞稱難以推脫韓馥之請,遂和劉寬答應起兵討伐董卓。

    劉寬從步度根、柯比能部各抽取五千騎兵交給田豫、毋丘儉統領,令趙雲率領虎豹營五千騎兵,共一萬五千鐵騎經冀州,往兗州陳留而來。

    隨行的還有劉通,這次劉通苦苦哀求劉寬帶著自己一同討伐董卓,劉寬思考良久還是同意了。一是上次大赫山之行,劉寬清楚了劉通的能力,二是劉寬想著亂世之中,還是讓劉通提前接觸諸雄,見見世麵的好。劉寬也覺得劉虞為人太寬仁,自己前世二十來年的法學浸潤,也過於循規蹈矩,亂世之中,劉通比自己和劉虞更適合生存和發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