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奪寶
字數:4227 加入書籤
nbsp; 劉寬早些時候已派出劉雨帶人前去洛陽,接自己的兄長劉和一家及嶽父張溫一家回幽州,但幾個月了,一點音信也沒有,很是著急。
劉寬知道洛陽將會被大火焚燒殆盡,皇室典籍如山,若不搶救,華夏文明將遭受重大損失。劉寬所帶皆是騎兵,反應迅速,一路直奔洛陽而去。
卻說劉雨早就潛入洛陽,分別見過了劉和、張溫及劉虞的好友荀爽、楊賜等人。
劉和任侍中,是皇帝近臣,見皇帝蒙難,一直在為其委屈周全,當場拒絕了劉雨的請求,說自己在陛下蒙難之際,不可拋棄皇帝自己隱匿而去。劉雨又去找張溫等人,得到的也是同樣的答複。
劉雨無奈,隻得軟硬兼施,日磨夜勸,最終劉和、張溫同意由劉雨帶著自己的家眷回幽州,張溫和劉和本人則死活不願意離開蒙難的漢獻帝。
好不容易挨到董卓親自領兵去了虎牢關,劉雨帶著隨從將張溫、劉和的家眷出了洛陽城,到虎牢關幾十裏處,因董卓重兵守關,無法過關。又向北行準備過黃河,卻見黃河沿線都有董卓的軍隊遊弋,劉雨一籌莫展。
這些日子,聽說劉寬帶兵正在攻打虎牢關,就帶著眾人在虎牢關裏幾十裏處山中隱藏起來,希望劉寬能打進關內,將眾人接走。
這日,劉雨派出的前探來報,說虎牢關已破,劉雨趕緊親自到官道上來攔截劉寬。劉寬見到劉雨,見過大嫂楊氏和張溫家眷後,分出三千虎豹營給劉雨,保護兩家家眷回幽州,自己則一路趕到洛陽。
洛陽城幾十裏之外,劉寬、荀攸、田豫、趙雲等人震驚了。隻見洛陽城中大火滔天,濃煙滾滾,城外道路和田野之中卻不見人影。
劉寬大罵一聲,“董卓這頭蠢豬!”
趕緊帶著隊伍進城直奔皇宮救火。現在顧不得普通老百姓和民房了,先救皇宮吧。
劉寬趕到皇宮,卻見孫堅的部隊已經來了,正在組織救火,許多沒有被董卓帶走的宮中宦官和侍女也在忙著救火。
劉寬大喊:“我乃前將軍劉寬,皇帝陛下何在?”
有帶頭宦官來答話,說皇帝和文武百官都被董卓帶去長安了。劉寬趕緊命令毋丘儉帶領五千人馬去周邊救火。
荀攸上前,對劉寬說道:“時下要務,以典籍為最,侯爺當領兵將蘭台、東觀、仁壽台等處封鎖,整理、搶救典藏!”荀攸曾經在洛陽任黃門侍郎多年,對這些情況了若指掌。
劉寬知道藏書的重要性,深以為是,就叫來幾個宦官,分別帶著自己、田豫、趙雲、荀攸等人分別趕往蘭台、東觀、仁壽台等藏書所在去搶救藏書。
這幾個地方有大漢幾百年的藏書,圖書、典籍、圖錄浩瀚如海,董卓倉促逃走帶不走多少。
劉寬一邊趕路一邊命令下屬到處收集車輛,將完好無損的或者燒黑、殘破的藏書典籍都裝車蓋布。
卻說袁紹、袁術等人,聽說董卓逃走後,都不去追擊,紛紛往洛陽而來,組織救火的同時,私下裏都派軍士尋找金銀珠寶,值錢的物件。一天下來皇宮的火倒是滅了,皇宮被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多少值錢的東西。
劉通跟著劉寬,見劉寬忙於裝書簡,就過來拉著劉寬到一旁,“老爸,那井中之物,我們去拿了吧。”
劉寬知道劉通說的是玉璽,搖搖頭說道:“此物貪之不祥,隨它去吧。”
劉通見劉寬這樣說,也就作罷了。
傍晚時分,有兵卒來報,說趙雲跟南陽的人打起來了。劉寬趕緊趕往趙雲所在的仁壽台,趕到時看見袁紹、袁術、韓馥等人也在。袁術的大將紀靈躺在地上接受軍隊醫者的救治,趙雲一臉不屑地拄著銀槍看著紀靈。袁術正暴跳如雷地跟袁紹、韓馥等人說著什麽。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來袁術大將楊弘帶著隊伍到處尋找值錢的東西無果,聽說仁壽台被幽州兵包圍,外人不得進入,以為裏麵是庫藏,就帶著隊伍來,想進去搶奪。楊弘與接收仁壽台不讓紀靈入內的趙雲便打了起來。袁術剛好和袁紹、韓馥等人在一起,得到稟報後,就一同來了。
袁紹見劉寬來到,指著上百車的物件,“子華兄,我等血戰方得入城,你怎可縱兵搶奪皇室財貨,還將紀靈將軍打傷?”
“所有財貨,均應交於盟主統一處置!”袁術大聲說道,“傷我大將也得嚴懲!”
“打輸了就再打一次吧。”劉通不屑地衝袁術說道,袁術聽後吹胡子瞪眼,一見是小蒼龍劉通,不敢多言,就擺出一副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架勢,不搭理劉通。劉通經過與呂布一戰,小蒼龍的“惡名”早已遠播。
劉寬沒有過多地解釋,就叫趙雲打開車上蓋布,請袁紹等人觀看。袁紹、袁術、韓馥等人,一車一車驗看後,麵露尷尬之色,隻有韓馥及沮授一行不停點頭,讚許不已。
“諸位,我令部屬搶救典籍,保存我華夏文明,待陛下回歸後,再如數奉還,不知楊弘將軍為何挑釁啊?不知公路兄想如何嚴懲於我啊?”
袁術瞪了楊弘一眼,一堆破竹子有什麽好爭搶的,覺得無趣,就打著哈哈和袁紹等人離開了。
劉寬又雇傭了一些人車,派出兩千騎兵護送,將近五百車典籍運回薊城了。
劉寬安排妥當之後,叫來田豫,讓田豫領五千騎兵往西去接應曹操。曹操早先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等人獨自去追擊董卓去了。
劉寬來到聯軍大營,卻見袁紹等人在質問孫堅,原來孫堅來向袁紹辭行,欲領軍回江東。袁紹得報說孫堅得了玉璽,又見孫堅急忙離去,就質問孫堅,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快快交出,免得自取其禍。孫堅發誓賭咒,若是得了此寶,私自藏匿,將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劉寬也懶得跟孫堅囉嗦,搖頭離開,對孫堅此人則是鄙夷不已。孫堅作戰勇敢,有勇有謀,麾下程普、黃蓋、淩操等猛將如雲,一直是討董先鋒,沒有想到,也被權勢蒙了心,今得玉璽而藏匿,孫家謀逆之心昭然若揭啊!
第二日,田豫接狼狽不堪的曹操而回。卻是董卓聽從李儒的計策,斷定聯軍會有人來追擊,安排呂布在來路上伏擊,差點要了曹操的小命。
曹操回來後,大罵袁紹不足與謀,領著部隊投揚州去了。
曹操走後,兗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橋瑁借糧,發生衝突,劉岱帶著部隊,殺入橋瑁營中,將橋瑁殺死,奪了他的部隊後也走了。
袁紹見眾人散去,也領兵投關東去了。劉寬知道張溫、劉和等人去了長安,無可奈何。第二日來見韓馥,告知他準備回歸了。
劉寬、荀攸、韓馥、沮授等人站在洛陽城頭,望著麵目蒼夷的洛陽城內外,唏噓不已。韓馥是這次討董的積極倡導者之一,對於這次關東聯軍的失敗,更是痛心。
劉寬感慨之際,突然想起了曹操後來所作的《蒿裏行》,有感而吟誦起來。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劉寬直接背誦了出來。
韓馥、荀攸、沮授等人雖然沒有明白淮南弟稱號的意思,但不妨礙對劉寬的欽佩,詩中不僅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苦難,表達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對造成這些的首惡元凶也給予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總結了關東聯軍失敗的原因。眾人對劉寬憂患江山百姓的情懷和犀利的眼光及豪邁的氣魄無不敬服。
次日,劉寬率田豫、毋丘儉、趙雲等人,領著一萬騎兵往青州方向去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