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大輪明王

字數:6750   加入書籤

A+A-




    段譽霸氣四射,氣勢逼人,然而場中眾位高僧雖是驚於段譽的威勢,卻也沒有震動,本因方丈更是說道:“這大輪明王地位尊崇,更是身為吐蕃國的國師,其今次前來,也算得上是有禮,若是取其性命,想來定是會與吐蕃國交惡。”

    本參則是脾氣暴躁,他急著說道:“交惡便交惡!他打上門來,莫不是反而要我等忍讓!我大理不懼他們!”

    從天下會掌控大理以來,雖是征伐不少,但是國力也是上升,可說得上是國富民強,便是這身屬化外的天龍寺,也是感受的到。

    枯榮大師緩緩搖頭道:“兩國交惡,何等大事,怎能讓情緒影響自己?”

    本因方丈點點頭道:“沒錯,這些年來大理雖說是國富民強,軍精將強,卻也是樹敵頗多,不說西夏大遼,便是大宋,也是因大理崛起而心存忌憚,如今因為這一時氣憤,,惹得兩國交惡,殊為不智,還是需要深思熟慮,見機行事。”

    這本因方丈乃是保定帝之叔,便是當年退位予保定帝的上明帝,其雖是隻當了一年皇帝,但是眼光胸襟,卻是遠超他人,一眼便認出了這大理的諸般形勢。

    “哦,深思熟慮,見機行事麽?”段譽稍一思量,便笑道:“懂了,放心。”

    本因方丈點頭微笑:“孺子可教。”

    而那本參則是一臉的莫名奇妙,問道:“師兄,什麽意思,什麽見機行事,我怎麽沒聽懂?”

    本因大師搖搖頭道:“修行不夠。”

    這時,保定帝在旁解釋道:“這大輪明王有禮而來,雖是不懷好意,但是我等卻也不好直接就下殺手,否則定是影響大理吐番兩國關係,而隻有這大輪明王真正的給了我們一個理由之後,才好動手,而這借閱經書,雖有不對,卻是不足以殺那一國國師啊!”

    這保定帝畢竟身為帝王,眼光自是遠超常人,段譽與本因方丈的對話,剛剛聽過,便能悟出其中真意。

    然而,便在此時,眾人鼻端忽然聞到一陣柔和的檀香,跟著一聲若有若無的梵唱遠遠飄來。這佛音隨遠,卻字字清晰可聞,顯出發聲者一身不凡內力!

    枯榮大師聽聞之後,睜開雙眼說道:“善哉!善哉!看來是這大輪明王駕到了。”隨即,枯榮接著說道:“很好!本因,我不想走動,便請明王到這牟尼堂來敘會罷。”

    本因方丈應道:“是!”走出去迎那大輪明王前來。

    本觀則是取過五個蒲團,一排的放在東首,西首放了一個蒲團。自己坐了東首第一個蒲團,本相第二,本參第四,將第三個蒲團空著留給本因方丈,保定帝坐了第五個蒲團。段譽沒坐,隻是直身而立,白衣瀟灑,自有一番氣度,而卓不凡便站在段譽身後,依舊淡然。

    想那大輪明王好大的名聲,眾人也是難免緊張,一時間牟尼堂中寂靜無聲,眾人都是沉聲等待那大輪明王。

    過了好一會,隻聽得本因方丈道:“明王法駕,請移這邊牟尼堂。”另一個聲音道:“有勞方丈領路。”這聲音親切謙和,彬彬有禮,絕非強凶霸橫之人。聽腳步聲共有十來個人。聽得本因推開板門,說道:“明王請!”

    大輪明王道:“得罪!”隨即便舉步進了堂中。隻見漫步走進一位僧人,不到五十歲年紀,一身華麗至極的金色僧袍袈裟,銀冠佛冠,其上隱隱能看見出自西域的各色寶石,當真華貴之極!然而,這看似奢華浮誇的僧袍穿在其身,卻絲毫不見任何唐突之意,反而是感到威嚴逼人,聲勢凜凜!

    其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是明珠寶玉,自然生輝,想來有一身上乘內力護身,而且修為,當是不凡。從板門中望出去,隻見門外站著八九個漢子,身高見狀,想來都有武藝在身,而麵貌大都猙獰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輪明王從吐蕾國帶來的隨從了。

    這鳩摩智向枯榮大師合十為禮,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段譽見狀心中暗道:“好一個下馬威。”這鳩摩智以來便點出枯榮長老的武功出處,便是因為此處乃是客場,對於其來說不利,故而主動迎上,讓自己氣勢不落。

    唯一讓段譽有些驚訝的便是,想著枯榮長老常年閉關,莫說外人,便是保定帝都以為其已經坐化,可說是沒什麽名聲,枯榮大師也未曾在鳩摩智麵前出手,他到底是如何知曉?想來隻能歸結為祖輩流傳。

    要知這枯榮禪功可是與六脈神劍同為天龍寺中秘傳神功,固然不及六脈神劍嗎,但是想來差的不是太多。

    這六脈神劍同樣是曾經毫無名聲,曾經便是保定帝也未曾聽過,那緣何慕容氏能知這六脈神劍,更知這六脈神劍的能為?想來定是祖輩流傳,這枯榮禪功也應是祖輩流傳的名聲,那吐番密教也算是流傳甚久的大派,門中有什麽信息流傳下也不奇怪,卻也說明,這鳩摩智來時定是準備頗多!

    枯榮大師卻心中一驚:“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他一見麵便道破了我所參枯禪的來曆。”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枯禪,還隻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是以一聽到大輪明王的話,便即凜然,說道:“明王遠來,老衲未能遠迎。明王見諒。”

    這大輪明王鳩摩智道:“天龍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本因方丈道:“明王請坐。”鳩摩智道謝坐下。

    隨即這鳩摩智雙手合十,說道:“佛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小僧根器魯鈍,未能參透愛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蘇人氏,複姓慕容,單名一個‘博’字。昔年小僧與彼邂逅相逢,講武論劍。這位慕容先生於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小僧得彼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秘笈,深恩厚德,無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歸極樂。小僧有一不情之請,還望眾長老慈悲。”

    本因方丈知曉這等情況枯榮大師卻是不好還口,故而主動接口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分即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於人間武學,豈再再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麽?”

    鳩摩智道:“方丈指點,確為至理。隻是小僧生性癡頑,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如今看那天下會幫主白衣帝子段譽仗那六脈神劍縱橫天下,從無抗手,更是深深知曉了這六脈神劍,當真堪稱天下第一劍法!”

    本因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反倒是害的明王這般心中有愧。”

    鳩摩智長歎一聲,慘然色變,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經是貴寺鎮刹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貴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澤被蒼生,他也不便出之於偷盜強取。”

    本因雙掌合十謝道:“多承慕容先生誇獎。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的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隻是那日小僧曾誇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於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蕾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說著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隻見裏麵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托在手中。

    本因心道:“我等方外之人,難道還貪圖甚麽奇珍異寶?再說,段氏為大理一國之主,一百五十餘年的積蓄,還怕少了金銀器玩?”

    要知這古時的王朝,從沒有真正缺錢的,缺錢的是朝廷,不是皇帝。整個國家之富,供養一人,那便是金山銀海!絕非任何個人能夠比肩,別看這鳩摩智位高權重,身為國師,想來身家甚富,但不說比那商行天下的天下會的無上財富,便是比那承平百年的大理段氏,也是如九牛一毛般,微不足道!

    然而卻見鳩摩智揭開金箱箱蓋,取出來的不是什麽奇珍異寶,而竟是三本舊冊。他隨手翻動,本因等瞥眼瞧去,見冊中有圖有文,都是朱墨所書。鳩摩智凝視著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濺濕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勝。本因等無不大為詫異。

    枯榮大師道:“明王心念故友,塵緣不淨,豈不愧稱‘高僧’兩字?”

    大輪明王垂首道:“大師具大智慧,大神通,非小僧所及。這三卷武功訣要,乃慕容先生手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

    眾人聽了,都是一驚: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名震天下,據說少林自創派以來,除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門絕技之外,從未有第二人曾練到第二十門以上。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已然令人難信,至於連破解之道也盡皆通曉,那更是不可思議了。

    而眾人更驚的,則是那流出的七十二門絕技!

    要知此時,真正的天下第一大派,不是什麽丐幫,而是少林寺!

    少林寺人數可能不多,但他信徒百萬,而其俗家弟子更是遍布武林,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實力,除卻天下會外,這少林寺都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而這少林寺的立寺根基,不是什麽沒幾個人練過的易筋經、洗髓經,而是這由少林寺多代高僧一代代完善而來,稱霸天下的少林寺七十二技!

    這少林寺便是對自身弟子的傳授,也是甚是思量,普通弟子,定是要打磨十數年,晉升達摩堂後,才能傳授一門少林寺七十二技,而俗家弟子,可能因機緣之因,傳上一門,即便如此,也是絕不允許再傳他人,就更不用說這般拿來當作交換之物了!

    隻聽鳩摩智接著道:“慕容先生將此三卷奇書賜贈,小僧披閱鑽研之下,獲益良多。現願將這三卷奇書,與貴寺交換六脈神劍寶經。若蒙眾位大師得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諾,實是感激不盡。”

    本因方丈默然不語,心想:“這三卷書中所記,倘若真是少林寺七十二絕技,那麽本寺得此書後,武學上不但可與少林並駕齊驅,抑且更有勝過。蓋天龍寺通悉少林絕技,本寺的絕技少林卻無法知曉,然而,卻是要拿自家武學寶典交換,更是要冒著與少林寺交惡之險,這……值不值?”

    這本因方丈畢竟是做過帝皇之人,心中也是將這天龍寺聲勢放於心中,若是能讓這天龍寺取代少林,成為佛家祖庭,也不免動心。卻也是因諸般原因,而有所遲疑。

    鳩摩智見狀道:“貴寺賜予寶經之時,盡可自留副本,眾大師嘉惠小僧,澤及白骨,自身並無所損,一也。小僧拜領寶經後立即固封,決不致私窺,親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貴寺高藝決不致因此而流傳於外,二也。貴寺眾大師武學淵深,原已不假外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確有獨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項指法,與貴派一陽指頗有相互印證之功,三也。”

    本因等最初見到他那通金葉書信之時,覺得他強索天龍寺的鎮寺之寶,太也強橫無理,但這時聽他娓娓道來,頗為入情入理,似乎此舉於天龍寺利益甚大而絕無所損,反倒是他親身送上一份厚禮。本相大師極願與人方便,心下已有允意,隻是論尊則有師叔,論位則有方丈,自己不便隨口說話。

    鳩摩智見狀了然,卻是見諸人心中有了一絲動搖,故而緊隨其上的道:“小僧年輕識淺,所言未必能取信於眾位大師。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三門指法,不妨先在眾位之前獻醜。”

    鳩摩智說著站起身來,說道:“小僧當年不過是興之所至,隨意涉獵,手習甚是粗疏,還望眾位指點。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隻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牟尼堂中個個都是畢生研習指法的大行家,便是段譽,對這一陽指也是自有一番體悟,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彈去右手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

    傳說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說法,手拈金色波羅花遍示諸眾,眾人默然不語,隻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釋迦牟尼知迦葉已領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法門,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禪宗以心傳頓悟為第一大事,少林寺屬於禪宗,對這“拈花指”當是別有精研。

    可是鳩摩智彈指之間卻不見得具何神通,他連彈數十下後,舉起右手衣袖,張口向袖子一吹,霎時間袖子上飄下一片片棋子大的圓布,衣袖上露出數十個破孔。原來他這數十下拈花指,都淩空點在自己衣袖之上,柔力損衣,初看完好無損,一經風吹,才露了出來!

    好一招巧勁無雙的拈花指力!

    便是段譽都忍不住拍手稱道,可惜可惜!可惜這鳩摩智其實竟是個糊弄人的,看他招式嫻熟,好似在這少林寺七十二絕技上苦練多年一般,其實,他卻是靠的是另一門無上絕學————逍遙派,小無相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