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馮道的心結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馮道是生性簡樸之人,對於奢靡享受本來是不在乎的。{首發}而且年屆七旬,氣血開始衰退,平時飲食嗜好更是頗有節製。
不過,吳越王錢弘安排的酒宴上實在是有太多中原人一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珍罕物,令馮道也免不了起了好奇之心,一時飲食也就放開了寫,所有珍饈美味都嚐試一些。又有吳越宗室眾人在一旁敬酒為祝,漸漸也就喝多了。
城府甚深的人一般不易醉酒,因為他們需要掩藏自己內心的想法,用厚厚的偽裝把自己的言行套起來。馮道曆仕7姓11帝,在偽裝自己的能力方麵自然是深得不能再深,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一旦喝醉之後,吐露真言的情況也就更明顯。
喝到興致酣暢之處,馮道居然放聲大哭起來。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世人皆以我馮道為諂諛媚上之徒、幸進保身之輩,又有幾人知我心哉!”
馮道是使團的主賓,使團裏的其他雜魚基本上隻有吳越宗室過去意思意思酒過三巡就不敬酒了,所以說基本上是馮道一個人陪著吳越宗室一群人喝。錢弘錢惟昱這些人都還清醒著呢,馮道卻已經喝糊塗了。所以聽到馮道這些言語,一下子錢弘等人也是麵麵相覷,不知如何結果話頭是好。
“馮相說哪裏話來!當初契丹韃虜踐踏中原,如果不是馮相不顧一己名聲,忍辱負重勸諫耶律德光那蠻夷少造殺孽,隻怕如今中原已是荊榛遍地了,此皆馮相心懷百姓的功勞啊。那些昏君不知體恤士民,喪土失國,又與馮相有何幹係呢?”
最先反應過來、並且出言開解馮道的,是錢惟昱的十三叔錢弘儼。錢弘儼這人在吳越宗室之中以讀書刻苦、深通經史聞名。他和吳越宗室的其他文人相比,寫詩作詞的功夫要遜一些,而且興趣也不在此,但是貫通五經、學識淵博方麵則是宗室第一,而且書法也頗為值得稱道。曆史上,他還曾是《吳越備史》的纂寫人。
當然,錢弘儼是錢惟昱最小的一個叔叔,所以兩人年紀相差不大,隻有五六歲而已,如今,錢弘儼也才二十出頭,學問尚未大成。不過引經據典援引史料安慰一下喝醉了的馮道還是問題不大的,當下也就blabla勸說了一番,略微把馮道勸了回來。
與錢弘儼相比,錢惟昱的十叔錢弘億算是這個年代的一個著名經濟人才。所以他也很快發揮自己所長,找到了一些馮道在輕徭薄賦、勸君王養民勸農的善政論據勸解馮道。
早在五年之前,也就是錢惟昱還沒穿越、他父王錢弘佐在位年間。那時候,有一次錢弘佐因為國內“通貨緊縮”、銅錢不夠導致銅貴物賤,想要學習馬楚一樣發行鐵錢。當時隻有十八歲的錢弘億上書力陳,為錢弘佐條分縷析了銅鐵錢政策對吳越的八大利弊對比,勸止了錢弘佐發行鐵錢。此後,又有過好幾次關於吳越國稅賦調整、財政收支方麵的“宏觀調控”上書。
錢惟昱去南唐之前的時候,因為軍務繁忙,琉球、平湖的布局又牽扯了一些精力,所以他對於宗室裏這些叔父的才能也不了解。後來靜下心來之後才發現十叔錢弘億竟是一個當世桑弘羊之類的理財達人,想來今後吳越要是可以更進一步的話,命錢弘億執掌戶部的事務定然是非常合適的。
有錢弘億和錢弘儼兩個文化人有節有據地捧哏,又給馮道進了兩盞茱萸蓴菜鮮魚羹醒酒茱萸這種東西,是古人沒有辣椒的年代用來進行麻辣調味的佐料,這“茱萸蓴菜鮮魚羹”也就相當於是“酸辣醒酒魚湯”的豪華升級版罷了。喝完後馮道的神情也漸漸平靜了下來,但是臉上醉態依然沒有消退,隻是由激動變得寡言而已。
錢惟昱一直沒有開口,一來他雖然認識馮道比自己的叔叔們早幾天在海州接馮道隨著吳越船隊一起來杭州的路上那幾天,錢惟昱可是一直和馮道同船套近乎的但是因為他畢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低調的人;最好被人當成嗜好文學享樂、注重親情不夠心狠手辣的懦夫,而不是在軍事和政治上有什麽高瞻遠矚真知灼見的人。
所以,在和馮道一起來杭的日子裏,他隻是每日做風月談,給馮道留下不通世故的印象。現在,如果表現得一下子八麵玲瓏,那豈不是一開始做的戲都白費了麽?
馮道是後周有數的重臣,以眼光老辣為人圓滑著稱;所以在後周朝廷裏,馮道在看人問題上往往會起到很明顯的意見領袖作用。尤其是這個人如果是後周君臣平時沒機會接觸的遠方藩國之人、而馮道又有深入接觸過的話;那更是可以說隻要馮道說那人是個什麽樣的人,郭威柴榮就會相信那人是什麽樣一個人,連懷疑都不帶懷疑的。
不過,錢惟昱雖然沒有開口,卻不代表他那幾天沒有默默的觀察馮道。他畢竟有兩世為人的見識,加上如今這具*一看就是一個十五歲的翩翩無憂佳公子,很具有欺騙性,所以馮道在他麵前也多少容易放鬆警惕和掩飾。故而,如今要說對馮道的心思揣摩,錢惟昱可是勝過在場所有人的。
他看出來了,馮道喝了茱萸蓴菜鮮魚羹之後,其實已經有些清醒,但是因為剛才放浪形骸的時候說出了一些深埋心底不上台麵的話,所以如果現在馬上清醒過來,豈不是難以解釋剛才的一切?那畢竟是很沒麵子的事情,既然如此,隻好是繼續裝醉了。
可惜的是,錢惟昱看出來了,錢弘兄弟三人還沒看出來,當下也隻有恭敬地繼續圍著馮道瞎忙活。錢惟昱為了隱藏自己,也不好表現;正在著急的時候,錢惟昱思忖半晌,突然摸到自己腰間金魚袋,頓時計上心來。
之間錢惟昱走上前去,又進了一盞魚羹,恭敬地跪著舉過頭頂遞給馮道,沉聲說道:“小子學識淺薄,不懂太多大道理。但是卻也知道馮相乃是當世讀書人的楷模,有一樁大功績,便是全天下讀書人都不曾及得上!馮相有此大功卻還如此謙遜,實在是使我等求學晚輩汗顏啊!”
錢惟昱這一番話看上去說得粗通,而且有些年輕人知一顯二的輕浮武斷,完全符合他的身份和應有的見識。但是他言語中提到的那一幢“大功績”,卻讓所有人都提起了神,連馮道也從一開始那種呆滯靜默的裝醉狀態中回過神來了。
“小樣,看你還裝醉。被我一驚一乍就露出破綻了。”錢惟昱心中暗暗想道,麵上卻是古井無波一派赤子之誠的神色,當真算得上是影帝再世。
“昱兒,馮相果有何等功績,還不快快說來!”坐在馮道左首的正是大王錢弘,當下錢弘也半是好奇,半是配合地反問其錢惟昱此言的前因後果。
“好教大王得知:自秦漢六朝,策問舉薦之法、九品中正選官等製度,皆讓‘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勢族’,門閥交錯攬權結黨、使布衣寒士難以出頭;古來鮮少有執政宰輔之人明白宣化天下文教的重要。
至於隋煬帝後,科舉之門大開,終我大唐一朝,文治仁德遠邁此前列朝,執政之仁君如太宗、玄宗多有宣天下教化之心,然終難以實現,寒門士子讀書供養不易,無數有識之士因受困於家境不得施展其才,誠為天下痛惜然這一太宗、玄宗等聖君;房杜狄姚等大唐列位賢相都不曾解決的問題,在馮相為相二十載期間卻得到了解決。”
“喔?本相無非聊盡本分,然天下紛亂,也是欲求有所作為而不可得,怎敢奢望如此功績,富陽侯謬讚了吧。” ㊣:㊣\\、//㊣
一聽說這樁功績被錢惟昱說得比唐太宗和唐朝列位賢相都高,馮道養氣功夫再深沉,也禁不住悚然動容。這要是真的,那可是垂範汗青、青史留名的事情啊。他今年已經過了70歲了,榮華富貴什麽都不想了,就想將來史書上有個好名聲。
“馮相過謙了,馮相爺的這番功績,絕對經得起這番考評馮相可還記得,20年前,唐明宗李嗣源在位之時,當時馮相您在初任宰相的時候,就力排眾議、說服明宗從國帑之中擠出錢財,組織刻稿《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書,計一百三十冊。
此後二十年來,雖然四度改朝換代,然這一事業一直由馮相主持,未曾有輟。且那新朝甫立、財賦枯竭不繼的年頭,馮相還數次散盡綿薄家財供給刻稿工匠、校書士子,使此大業不至於荒廢。如此善舉,實在是澤及天下讀書人於萬世的的無量功德啊!”
唐明宗李嗣源在位年間,馮道倡議主持過刻《九經》書稿這件事情,天下還是有不少人知道的。但是,因為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了,至今也還沒有什麽眉目,所以世人大多不知道是不是無疾而終了還是虎頭蛇尾了。總之很少有人會去深究這件浩大的工程如今究竟進展到了哪一步進度了。
這一刻,聽錢惟昱提起這件事情,錢弘、錢弘億、錢弘儼兄弟三人固然是驚詫、感慨;而當事人馮道更是怔怔地坐在那裏說不出話來,半晌,才木然中長歎一聲。
“知我者,富陽侯也!”說完這七個字,七旬老翁馮道竟然已是老淚縱橫了。
百度快速搜索:本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