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字數:4578   加入書籤

A+A-




    康熙與容若的往事

    康熙聽聞胤礽已經與沙俄簽下了新的黑龍江條約,他不自覺的看著那本奏折發呆,他看著那一雙已經開始泛著些許老化的手掌,心裏卻是那麽的激動。大清在他手上三十多年,將近四十年了,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暢快。

    這一次撕毀尼布楚條約,康熙心中卻是很高興,尤其是看著沙俄賠了金燦燦的黃金,更是一股無言的興奮。他處處忍讓,並非害怕戰爭,隻是國庫空虛,經不起任何的折騰。他真的沒有想到那些武器居然能夠讓沙俄兵倒如山,看來下令加設海防以及武器的改造,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

    洋人一直對大清虎視眈眈,康熙十分清楚。隻是清楚又有何用呢?大清並非平日裏看到的那般風光無限,滿人統治天下,本來就有許多漢人反對,平息這些事究竟耗費了多少時日,他已經記不清楚了。而且蒙古那邊一直都十分分散,隱約有不少部落對大清都不是表麵上看的那樣歸順臣服大清。

    康熙這一年常常想起納蘭容若,那個曾經一直陪伴著他的少年。多少年過去了,他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容若一直都仍然在他的身旁不曾離開。他與容若自小就認識,除了因為容若經常入宮,他們時常見麵以外,還是因為他的容貌以及才情引起他的注意力。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康熙撫摸著那幾句詩詞,他的眼睛忽然有些酸澀,他摸了摸他的心,他知道他傷心了。若是能夠回到那個與容若初次相見之時,是不是一切都會不同呢?

    納蘭容若天生脫俗,才華出眾愛自由,官途平順,真的讓不少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他不同於明珠,明珠做事圓滑,且十分懂得審時度勢。他則不與明珠相似,他們總會因為意見不和而不歡而散。

    不知道曾幾何時開始,康熙開始慢慢地關注容若,留意容若。也就是那時候開始,他們有了更加多的接觸。一開始他們彼此都沒有什麽關聯,隻是偶爾會在詩詞歌賦上探討以及聊著各式各樣的事。久而久之,他們開始對著彼此互相傾訴心中的煩心事,那時候的他們是多年的年少氣盛,多麽的純白如紙。

    康熙不其然的想起了那個翩翩的貴公子容若,他為何就失去容若這一個人生知己,以及心中所愛呢?是的,康熙喜歡納蘭容若,知道這件事的人隻有孝莊以及容若,還有那個已經跟著他許多年的梁九功。

    當時孝莊知道了康熙與容若的事情,對著康熙生了很大的火氣,一直都在不停地說著如此如此,隻是康熙十分固執。他的性格某些地方與順治如出一轍,若是愛就是愛,恨就是恨,愛憎分明。盡管孝莊再如何的不喜,當時容若是明珠的兒子,她也不可能對他如何。

    起初一切都很好,康熙與容若的相處與平日無恙,隻是當容若娶親,而他納了新人,一切都開始不同了。再多的信任以及喜愛,都會隨著萬千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他們也回不到那個時候了,開始爭吵以及冷戰。

    容若的身體本來就不好,久而久之因憂思過度,身體開始每況愈下。剛開始康熙還不清楚容若的身體究竟到了什麽樣的差,隻是等到他知曉的時候,容若已經是藥石無靈了。

    那一字一句的詩詞,世人皆以為容若是對妻而抒發,又豈會知道他是對著康熙有感而發。一個個美名掩蓋住了他的許多真實想法,世人都以為他對妻子感情深厚,又怎麽會知道其實兩人相近如賓,與那些貌合神離的夫婦一模一樣。

    康熙想,也許是瘧疾過後,他的身體大不如前了,才會一次次的想起那個曾經埋藏在心底最深的人。那一段往事,是他這一輩子最無法放下。那一紙離世的書函,他一直到藏著,用明黃色的盒子裝著,偶爾看著那個盒子他都會發呆很長一段時間。

    “容若,你可知朕依然很掛念你呢?”康熙喃喃自語的說道。是啊,他一直都在掛念著那個少年,那個三十出頭就離開人世的容若。

    “咳咳咳咳。”

    梁九功執起掛在一旁的明黃色刺繡著龍圖騰的披肩,輕輕地蓋在了康熙的身上,說道:“皇上夜深了,該歇息了。”

    “恩。那就就寢吧。”康熙輕輕扯了扯嘴角,很快他又恢複了往常的模樣。梁九功知道,此刻的康熙心裏並不好受,但是他也不會多嘴說什麽。多說多錯,少說少錯。而且納蘭容若一直都是康熙心中的禁忌,他才不會傻乎乎的提著這事。

    而另一邊,胤礽披著厚重的暖和的皮毛,站在了帳篷外麵,看著天上的星辰。他的心裏更是充滿了信心以及決心,他希望能夠再做多些,再讓大清輝煌一些。他知道很快,屬於他的時代就要來臨了,他也知道康熙的身體自從瘧疾過後就每況愈下,他心中雖然歎息過,但是他並沒有辦法挽回日漸衰弱的康熙。他隻是個重生回到這裏的太子,他不是神,他隻是個平凡而有野心的太子。

    “每次想起當年跟你見麵的時候,都有種仿佛昨日的畫麵。”胤礽淡淡地笑著,看著那雪花慢慢地飄落,他伸手接了一片,隨即便融化在他的手掌心中。

    “是嗎?”關榕祺亦學著胤礽攤開手心,接了一片雪花,說:“隻是,今日才是值得我們紀念的時刻。為了勝利而紀念,為了許多年努力終於有了成績而紀念,為了當日的合作而紀念。”

    “這麽快已經過去了如此多年月,你我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我們了。”胤礽不知道為何有感而發,他的心境已經老去了,看待很多事物雄心依舊,隻是卻不同以往如斯年歲的想法。

    關榕祺看了看胤礽,目光又移到前方:“有時候人總會被許多事情所困住,隨著年紀慢慢地長大,回過頭來才發現,早已經非吳下阿蒙了。我們都早已經不是當日認識彼此,互相試探的胤礽以及關榕祺了。”

    “確實。隻是我從未曾想過有朝一日與你並肩站在戰場上!”胤礽感歎道,他是真的沒有想過與關榕祺有朝一日真的站在一起,並肩作戰,一同對抗外地,坑著外地割地賠款。

    “不來就沒有辦法親眼看著你如何坑沙俄,如何一步步讓他們割地賠款,真是快哉快哉!回到了三百年前,成為了世子,認識了你,一切都宛如夢境。隻不過,這次上了戰場之後,我才發現我更應該好好努力做出一番事業。”關榕祺知道胤礽心中所想絕對不會跟他有太多的偏差,果不其然,他馬上聽到了胤礽的豪言壯誌。

    “總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大清是一方霸主。也總有一天,他們會知道曾經覬覦大清是一件多麽讓他們可怕的事。載入史冊的不隻是你,也不隻是我,還有千千萬萬的大事都會流芳百世。總有一日,他國都會尊重大清。”胤礽想得真的不如關榕祺想得那麽多,越是了解其他的國家,越是覺得大清應該是進步的時候。

    正如關榕祺總是掛在嘴邊的那句,落後就要挨打。確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片土地上承載了多少個朝代,多少個將士的血汗凝聚起來的大清,即使大清真的日後會推翻,那也絕對不能是洋人。

    將士們滿懷著笑臉,整裝待發,準備班師回朝了。而留在邊關繼續鎮守的將士一早就已經學會了使用那些武器,盡管紅衣大炮還是運回京城,但是留下來的武器以及彈藥絕對已經能夠鎮壓沙俄很長一段時間。經過這一次,沙俄一定不敢再輕易進犯。

    常寧、福全以及傑書三人都是神清氣爽的在中間騎著馬,在聊著這幾日的開懷之事。他們知道,接下來才是更加重要的事。這一次的戰爭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除了是武器還是將士們的英勇。回到京城勢必要嚴加訓練戰士,以及加緊打造武器和邊關的防禦。

    回到京城之後,康熙便打開大賞將士。不是加官進爵,就是提高月俸。而從沙俄那得到的黃金,都一一開始投入到了邊關防禦、武器打造以及將士的訓練之中。國庫暫時也是有了些盈餘。

    就在此時,胤礽又開始向康熙進言。本來不少的人都以為他這一次又打算開始建議軍隊以及邊關的事情,隻是不少人都猜錯了。他這一次進言是關於經商的改革,這幾年他已經累積了不少從商的經驗。

    士農工商,不少的人還是對經商持著鄙視的態度。隻是,經商取得的巨大利潤,不少的人還是忽視了。而胤禟跟胤礽的想法如出一轍,他一直到胤礽的想法之後,就不由自主的感歎,原來還有人跟他的想法一樣。

    胤禟對皇位以及王爺身份並不感興趣,真正讓他感興趣是成為大清的第一皇商。對著黃白之物,他有著不同於平常人的執著,他也不知道他為何這麽執著這些。隻是,他天生對這些就十分感興趣,而且每每看到那些黃白之物他就忍不住想著他以後也要賺盡天下貴族的錢財。

    胤禟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胤礽改革的人,他天生就熱愛這些黃白之物,不管宜妃如何的說他也好,他就是愛。而跟著關係極其好的胤,第一時間就站出來一同支持胤礽。這是讓不少的人都想不明白,本來以為會有不少阿哥聯合起來反對胤礽,沒有想到胤礽呈上奏折不到一天就有兩位阿哥主動支持。

    隨後,胤祉、胤禛、胤祺、胤祐以及胤禩都站出來支持胤礽的奏折,而胤褆雖然一直都持著反對的意見,但是奈何如此多的阿哥抱團的支持胤礽,讓他有些裏外不是人。

    作者有話要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