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董卓亂政
字數:4904 加入書籤
曆時五年時間,丁浩便以絕強之勢,橫掃整個大唐位麵。
寧道奇被他擊殺,四大聖僧被他擊殺,慈航靜齋被他收複,魔門也成了他麾下。
石之軒照樣一裴矩的身份,位列朝臣之列,李淵,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受到重用,李元霸和他成了好朋友。
用李元霸的一句話說,也隻有丁浩對他的胃口。
丁浩在收複了大唐之後,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分別用兵。
在這種情況下,第五位主帥也孕育而生,他就是薛仁貴。
薛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人,大業九年出生,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屬於河東薛氏家族,曾祖父薛榮,官至北魏新野、武關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縣公。祖父薛衍,北周禦伯中大夫。父薛軌,隋朝襄城郡讚治,其父薛軌早喪,因此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娶妻柳氏。
薛仁貴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禦駕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征。
薛仁貴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可以說薛仁貴是整個大唐僅次於李靖的統帥,比徐世績和蘇定方尚且勝上一籌。
讓丁浩另一個意外之喜,就是薑鬆。
有一個武力不下雨宇文成都的絕世猛將。就連裴元慶都不是他的對手。
神槍將軍薑鬆,字永年,母姓薑,薑家槍法第一絕,四絕中的頭一絕。兒子是羅煥,手使八寶玲瓏槍,武藝絕倫。
薑鬆是羅成同父異母的兄弟,人稱神槍將.天下第一的武將,輕鬆分開李元霸和羅士信實力天下無敵,祖傳薑家七套槍法中的五套,分別是《五勾槍》《五分槍》《子母槍》《霸王望帝槍》《抽屜槍》。
。跨下馬掌中槍,是天下無敵的英雄。此人從來沒有漏過真功夫。初次登場手下留情,讓少保羅成嚐到敗績,大破一字長蛇陣時不穿盔甲和楊林交手,當時秦瓊要求手下留情,那真是,想怎麽紮,就怎麽紮,說紮多淺,就能多淺,紮得楊林一身小眼。功夫練到如此收放自如,世間恐無幾人。
傳聞當年羅藝的武功也是從薑家學來。
薑家,是三國之時,薑維的後人,武藝超群。
在大唐建國十年之後,丁浩先後以,李靖,宋缺,為將,對突厥,吐蕃,高麗進行了征伐,一一被擊敗,甚至滅族的命運。
畢玄和傅采林也先後被他親自出手擊殺。
這樣一來,丁浩在成為大唐皇帝十年之後,再一次選擇了前往三國世界。
這一次,他帶走了,嶽父,宋缺,李靖,李元霸,薑鬆,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羅士信,秦瓊,徐世績,楊再興,金彈子,陸文龍,高寵等人。
房玄齡,郭嘉,戲誌才,長孫無忌,荀,石之軒也被他給帶走了。
如此一來,丁浩發現,自己麾下居然聚集了薑鬆,宇文成都,高寵三人不下於呂布的絕世猛將,還有一個李元霸,發揮出來的實力,絕對可以吊打呂布。
神光一閃,眾人下一刻來到了三國世紀。
宋缺,石之軒,元霸,薑鬆,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羅士信,秦瓊,徐世績,都是第一次穿越時空,整個人都驚呆了,徹底的被丁浩給折服了。
更重要的一點,丁浩明確說過,宋缺主管三國位麵,封為南王,李靖封為靖王,嶽飛封為穆王,徐達封為徐王,也就意味著他們都有著一個不下於大唐世界的封地,十足的土皇帝。
李靖和宋缺兩位主帥,也同樣見到了徐達,當來兩人聽說徐達的用兵之能,絲毫不下於他,到了這個時候眾人也隻能用麻木來形容了。
丁浩來到三國時期,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劉伯溫等人,詢問當今形勢。
原來,在丁浩奪得齊王之位,靈帝一病不起,不救就一命嗚呼了。
漢靈帝劉宏在嘉德宮駕崩,少帝劉辯繼位。由於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後垂簾聽政,大將軍何進主持朝政,皇權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製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
不久,大將軍何進的密令的董卓進京勤王。何進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勢力。靈帝死後,他與司隸校尉袁紹共同謀計誅殺張讓,遭到何太後的反對。於是,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召他立即進京討伐張讓,並以此來脅迫何太後。
董卓接到聖旨後,大喜過望,立即召集人馬,連日引軍進京,並按何進的意思,上書少帝,要求“逐君側之惡”,“收讓軍,以清奸穢”。
可是,董卓卻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沒來得及趕到洛陽之前,何進就在爭鬥中被張讓等人殺死。這時,虎賁中郎將袁術也在洛陽統兵,聽到何進被殺的消息後,便放火燒毀了南宮,並追殺張讓等人。
張讓和中常侍段矽慌忙劫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半夜出逃至黃河渡口小平津。行進中的董卓遠遠望見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況有變,打聽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少帝被蜂擁而至的大軍嚇得驚慌失措,淚流滿麵。
董卓威風凜凜,大搖大擺地走上前去參見少帝,並且向他詢問事變經過。少帝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陳留王劉協主動上前向董卓講述了整個事變的經過,敘述毫不含糊,條理清楚。
當時,劉協隻有9歲,比少帝還小整整5歲。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要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於是,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最初念頭。
董卓把劉辯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幹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長期統兵打仗的董卓深深體會到:要想征服百官,控製朝廷,必須先得掌握強大的軍事後盾。
董卓先是殺了何苗。何苗死後,不費一兵一卒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徹底掌控了洛陽。
董卓控製權利之後,先是廢掉了劉辯,改立劉協為獻帝,接著董卓將自己升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
接著就是收複了呂布,奪取了丁原大軍,曹操刺董的戲碼,曹操逃出洛陽,以矯詔的名義進京勤王,而丁浩回來的正是這個時候。
董卓此人一生殘暴,滿懷私欲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欲和野心。
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對於董卓此人,丁浩在前期還是很佩服的,但是後期,特別是他掌握大權之後,倒行逆施,殘暴不仁,卻為丁浩不喜。
“陛下,我們是否也選擇進京勤王。”眾人無不把眼光看向丁浩。
丁浩微微一笑,說道:“去,怎麽能不去。”
“我這一次準備帶宋缺為帥,石之軒,郭嘉,戲誌才跟隨,薑鬆,宇文成都,高寵,李元霸前往,率軍十萬前往。”
徐達繼續留守青州,必要的時候可以帶領水軍,掃蕩東海一代。
思維統帥中,唯有徐達水路都是能征善戰之輩。
嶽飛,帶領本部兵馬,直取並州,李靖並處雁門,掃蕩突厥。
比起開疆擴土,對於突厥,李靖從骨子裏充滿了恨意,對於前去洛陽,對於他來說最想去的還是前往進攻突厥。
丁浩也正是抓住了他這一點。
帶走了郭嘉和戲誌才,蘇牧便讓房玄齡和荀攸跟著李靖,讓劉伯溫跟著嶽飛,正好相得益彰。
於是丁浩點齊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朝著虎牢關外和一種諸侯匯合去了。
不過丁浩從聚集大軍到發兵,又浪費了一些時間,畢竟算起來,在三國時期隻占據了一周之地,三四百萬人口,總共五十萬大軍,嶽飛帶走十萬,李靖帶走二十萬,十萬留守,十萬出征。
到丁浩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虎牢關外的時候,十八路諸侯早就到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