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重生的將軍(完)

字數:6490   加入書籤

A+A-


    之後古靈兒便收拾行囊,和那個叫作瑾郎的青年連夜離開了客棧。他們走的方向既不是江州府,也不是古家老宅所在的青州府,而是直往西南行去。

    婁臨派人一麵跟著古靈兒,一麵又讓人盯著古家商隊的動向,他自己則連夜驅車回了江州府。

    直至天明,趕上衛驍用早飯的時辰,婁臨將了解到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告訴了對方。

    衛驍沉吟半晌,勾唇道:“所以,這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古家自導自演的一場戲?”不等婁臨回應,便又道:“還真是任性啊!”語氣裏的嘲諷不是一般的濃鬱。

    婁臨沒有管衛驍,而是望向那個透明魂體,這幾年魂體的樣貌並沒有改變,它始終停留在當初死亡的那一刻。又大概是魂體的意識始終處於混沌模糊的狀態,而且它看起來似乎對當初的死亡並沒有什麽難以磨滅的創傷,所以這整個魂,雖然有些狼狽,但從來都不見猙獰。

    另外,大概是死魂真的不適合留在人間,每一次見到,婁臨都會發現那個魂體都變得更加透明了。婁臨不是沒有嚐試過,勸服對方就此離開,但他從來都沒有被搭理過。婁臨訕訕,不打算再管,卻有一次突然看到對方即將消散的樣子。他情急之下,給魂體輸送了些靈氣,魂體凝實了一些,婁臨想要再輸送一點兒,卻發現受到了阻礙。原來魂體能夠吸收的靈氣非常有限,想要一勞永逸根本不可能。為了使其不至消散,之後婁臨每一次見到魂體,都會給對方輸送一些靈氣,

    婁臨這邊想著魂體的事情,那邊又聽衛驍說:“如果我們去打匈奴,衛家軍獲勝的可能會有多大?”

    婁臨從自己的茶杯裏沾了一點水,在飯桌上寫到:七八成。

    “可以了,那我們便將計就計。我既要匈奴被打的怕了我衛家軍,也要讓古家父女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代價。其他的你派人盯著就好,而攻打匈奴的事情,我們也應該開始著手準備了。”衛驍接口道。

    之後婁臨便調集蒼旻樓所有的資源,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而衛驍上一世所曆的,因大敗而出名的逐北之戰,那段屈辱的曆史必將重新改寫,成為彰顯衛家軍實力的重要證據。

    對於這場戰爭,蒼旻樓能做些什麽呢?首先,各種兵器甲胄糧草,蒼旻樓已經積攢了一筆非常可觀的數目;其次,早在一開始,優質戰馬的引進與培育便已經開始進行;最後,也是最終要的一點,經過幾年的潛伏,蒼旻樓的臥底不僅已經探明了匈奴在北方的大致版圖,並繪製出了一份詳盡的地勢地形圖,而且匈奴的各個勢力關係以及相關人員構成,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除了調集以上資源隨時待命外,婁臨另外派了些武藝高強的人先行潛入匈奴腹地,隻待大軍來襲從旁策應。

    婁臨在這邊準備著,那邊衛驍也有了動作,他首先提早了謠言傳進衛胥耳邊的時間,並且不動聲色的加重了衛胥對於謠言的重視程度。所以,謠言還未傳入皇帝耳中,這邊衛胥已經掌握了所有情況。並且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預估。

    雖然如果大燕皇帝過問,把古靈兒交出去,會是解決問題的最簡單方式。但無論衛胥還是衛紀衛驍,都不想這麽做。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曆任皇帝都隻知守成,一味避讓,從來沒有強硬的抗擊匈奴的決心。這給匈奴搶掠邊地的提供了更多的底氣。

    而今,好容易有個名頭,可以肆意打擊匈奴,衛家軍又怎麽可能錯過?更何況是在有如此充裕的時間去準備的情況下。

    於是,在謠言還沒有傳入京都之前,衛胥便帶領大軍前往北地,讓匈奴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受到了沉痛一擊。再加上先遣人員從內部策應,這次戰爭在損失極小的情況下,取得了空前的戰果,將整個匈奴往北驅逐了數千裏之遙。

    等衛胥帶領大軍凱旋歸來,正好迎來了前來傳旨的太監。太監看到衛胥,因惱怒而臉色微紅,他急聲道:“衛胥,你好大的膽!竟敢私自調軍攻打匈奴,你還把聖上放在眼裏嗎?”

    衛胥無視了對方的怒意,直接道:“聖上要我攻打匈奴的旨意不就在你的手中嗎?另外,關於古靈兒的事情,還請公公回稟聖上,臣並未在匈奴境內找到此人。”說吧便拂袖離去。

    &nb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sp;  “你!你竟敢……”宣旨的太監氣怒的說不出話來。

    另一邊,婁臨一直注意著古靈兒的動向,然後在皇帝下達聖旨的第一時間,開始在坊間興起另一段謠言。謠言的大致內容是,古靈兒為了擺脫皇帝的糾纏,特意發布並擴大她被匈奴人擄走的謠言,以為這樣皇帝就會鬆手,她自己就能和情郎雙宿雙飛。

    所以,等衛胥打仗回來,公公宣讀旨意的時候,有關古靈兒死遁的流言已經傳得天下兼知。人們簡直不敢相信,天底下竟然會有這樣的事情。而且古家用心謀劃,想要欺騙的人可是當今聖上,他們簡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嫌自己的命太長了。

    然後據說,皇帝聽了謠言大為震怒,以藐視皇權欺君罔上為由,將古家滿門抄斬,古靈兒和她的姘頭則被帶回京都,淩遲處死。

    婁臨聽到消息的時候,有一瞬間的震楞,或許他應該早就想到了這樣的結局,隻是從來都是回避,不去細想。這一刻,結果被擺在了眼前,他便不得不正視,自己在幹嘛?要幹嘛?他穿越時空,會見識各種各樣的人或者事,他既不想大發善心管東管西,也不想變成冷血無情的劊子手。

    那麽,便隻有旁觀,不參與其中,世間一切自會有它的演變。可是,他能去往一個世界,是受了委托人任務的指引。他在一個世界存活,是接了別人遺留下來的身體。也就是說,在這一係列中,他承接了別人的因果。有了因果便不可能置身事外。

    而驅使他對付古靈兒的原因,是因為衛驍想這麽做,而衛驍既是他的委托人,又是他的任務對象。而且在江州府呆了這麽久,衛驍以及衛家人一直都很照顧他,他不可能置身事外。

    另外,雖然古靈兒以及古家的出發點隻是因為私人感情,他們其實並沒有想到一個謠言會引發一場戰爭,甚至牽涉到一個將軍的生死。但以衛驍的立場,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才會讓他的父親身死,讓衛家軍損失慘重、實力大跌,衛家軍再也不如以前,進而導致了他兄長的身死,他怎麽可能不恨?至於古靈兒他們的不是故意,出於巧合,沒有想到等,衛驍又怎麽可能在意?

    從始至終,衛驍也沒有對古家直接出手,他要婁臨做的,隻是把他們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而已。至於後果如何,那也隻與古家發布流言的嚴重程度相關。而且若不如此,皇帝就一定會問罪衛胥。

    古靈兒的事情在坊間鬧得沸沸揚揚,一直過了很久,都時常會有人提起。

    時間繼續推進,衛驍的十九歲生辰的這天,也是他成親的日子。他娶的是當地一個富戶的女兒,對方樣貌周正,氣質溫婉,還頗有些才情。他們是因為一場英雄救美而認識的,此後多有接觸,便漸漸有了感情。與上一世相比,衛驍的人生頗有些圓滿,上一世因為父兄戰死,他的眼裏隻剩下了複仇,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抗擊匈奴上,所以上一世他並沒有娶妻,直到死去,他都一直是孤身一人。

    這一世衛紀的生死之戰並沒有發生,匈奴即便被往北趕了一千多裏,還依舊蠢蠢欲動。然後這一天,婁臨便同時收到了來自大燕皇宮和北邊匈奴腹地的雙重消息,裏麵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說匈奴已經和大燕朝廷相互勾結,準備陷害衛胥,設法重創衛家軍。隨信附來的,還有相關信件往來,以及衛家軍內部的潛伏人員名單。

    讓人震驚的是,這個人竟然是葉平,衛驍一直很信賴的衛紀的副將。上一世,葉平都可以為兄長擋刀,他便以為這一世也必然是沒有問題的,即便他的弟弟葉正是上一世的叛徒。他以為,隻要把葉正革除在權利中心的外麵,就不用擔心再有背叛的事情發生。卻沒想,會有這樣的事情。

    衛驍把婁臨提供的證據交給衛胥和衛紀看了,兩人都很震驚,又為葉平的背叛而感到憤怒。他們又想到了衛淑媛,她可是和葉平成了親的,等到事發以後,她又該如何自處?

    衛胥選擇按兵不動,然後等著葉平開始行動。卻沒想,首先等到的,卻是皇帝傳召進京的聖旨。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傳召,不用想也能知道不會是什麽好事。衛紀和衛驍擔心父親安危,想要阻止,但如果不去,便是公然抗旨,這便直接把處置衛胥的由頭遞給了皇帝。所以京都是一定要去的,並且還不能帶兵前去。

    雖然衛胥修煉了幾年《養氣訣》,武功不及婁臨,卻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也是到了婁臨以下再無敵手的地步。但衛驍卻還是依然不放心父親的安危,便請婁臨一同前往。

    這邊衛胥和婁臨剛走,那邊葉平便趁人不注意,暗自潛進了衛胥的書房,把一份假的衛胥私通匈奴的信件放在了案上。然後還沒等他離開,便被時刻盯著他的衛氏兩兄弟抓了個正著,並且趁著兩人不注意,服毒自殺。

    衛淑媛聞訊趕來,看到丈夫因服毒而青紫的屍身,承受不住腦子裏一下子翻湧起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心緒,暈厥了過去。等醒來便發現自己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待了解到了所有的情況以後,卻隻剩下絲絲縷縷的心痛。

    衛胥和婁臨行了一月有餘,到了京都剛走進城門,便被一隊衛兵綁了起來,關進一處陰暗潮濕的牢房,至於緣由並沒有人說明。隻是待得第二日一早,便有人送來豐盛的飯菜,說是斷頭飯,讓他們好好吃飽,免得午時問斬,因腹中饑餓而成了一個餓死鬼。

    婁臨聽了隻覺荒唐可笑,作為皇帝就可以隨隨便便斬殺一個臣子嗎?至於午時殺頭什麽的,聽聽罷了,他相信以自己和衛胥的武藝,想要逃離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和婁臨隔著一麵牆的衛胥除了荒唐,腦子裏閃過的,是祖父父親還有叔父征戰沙場時的視死如歸,他想到了先輩曾經對於他的諄諄教導,要他忠軍、要他愛國,而且,他也是這樣教育他的孩兒們的。曾經的他,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可是,和如今君王的所作所為相比,他隻覺得莫名地寒心。所以,之前的一切都值得嗎?若不是他們曾經護佑過的百姓的擁戴,他都要懷疑衛家軍是否有存在的意義了。

    有句話叫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沒有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沒有一個體恤臣民的君王,他衛胥實在是做不到去安然赴死。而且他若是死了,他的兩個兒子該怎麽辦?他們該何去何從?皇帝會留下他們嗎?衛胥表示懷疑。

    然後衛胥的腦海裏冒出了一個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念頭,他想要造反,把江州府獨立於大燕朝廷之外。這個念頭一旦冒出來,便怎麽也壓不住,他的腦子開始不受控製的高速運轉,一條條想著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以及成功了以後又該當如何。最後他又肯定自己,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

    順利逃出京都以後,婁臨便開始運作,興起另一段謠言。說當今聖上不仁,親小人遠君子,重貪官遠廉臣,並且驕奢淫逸、不知節製。此乃大燕皇朝將頃之向,百姓之苦將會愈加嚴重。

    在謠言愈演愈烈的時候,婁臨又讓人在同一個夜晚,以劍劈砍大燕境內幾個地方的名山大石,並在其裂縫處上書:天下盛世,百姓之樂,唯衛氏可成。然後恰好有一處地方,當天晚上發生了地震,讓一座數百米的高山從中間裂了開來,一分為二。婁臨的一個手下剛好路過,便趁著天還沒有大亮,在切麵處用刀寫下那一排大字。

    之後坊間便傳開,大燕天子被上天鄙棄,上天選定了一個新的代言人,讓其一清汙濁,還天下以安寧和樂。這個人便是江州府的衛胥。

    然後衛胥順勢稱帝,定國號為嶽,國都定在安南縣。大燕先後派了幾次大軍過來鎮壓,都沒有成功,最後便不了了之。

    嶽國成立以後,衛胥勵精圖治,重農重商也重視手工業,並且輕賦稅。因此,不斷引來了其他地方的百姓來此定居。嶽國的版圖,也在與匈奴人的對戰中慢慢向北擴展。俘虜來的匈奴人並沒有殺害,也沒有放回去,而是要麽充入嶽國軍中,要麽編入嶽國百姓之中。

    而因為婁臨派去匈奴的臥底武藝高強,匈奴人又尚武,以強者為尊。沒幾年,其中的一個,便進入了匈奴權利的最中心,然後在婁臨的幫助下一統匈奴,成為北地匈奴的新一代單於。

    然後在婁臨的勸說下,匈奴所有部落並入嶽國,匈奴人成為了嶽國的子民,匈奴的整個北地都成了嶽國的領地。沒幾年,匈奴人和中原人在婚姻與文化的融合中,漸漸地不分彼此,兩族的部分習俗也被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衛胥在位八年,將皇位傳給長子衛紀,衛紀在位二十年又將他的帝位傳給他的次子。衛驍則一直做他的將軍,和他的夫人一生和和美美恩恩愛愛。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小天使的留言,我就不回複了,麽麽噠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