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軍事力量

字數:3562   加入書籤

A+A-




    在蘇聯的援助下,歐洲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已經開始進入了複蘇階段。

    在德國、北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間又一間曾經遭到戰爭破壞的工廠已經完成了修複,並且恢複了生產。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工業基礎較差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得到蘇聯援助的機器設備後,也開始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不過,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相比,蘇聯的“曼圖洛夫計劃”的援助力度和援助效果都不算太大。

    再加上蘇聯要援助的國家比美國還要多,而且不少國家的基礎更加落後,戰爭期間受破壞的程度較大,使蘇聯拿出來的援助資源被多個國家分薄開來,最後能到各個國家手上的資源並不算太多。

    但即便如此,蘇聯依然通過這次援助計劃得到了歐洲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定支持,在幫助他們發展之餘,也讓蘇聯自身的影響力還有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實力得到壯大。

    而蘇聯從德國、北意大利手中得到的消費品和工業設備,讓蘇聯的工業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令蘇聯一些人民用上了萊卡相機、輝柏嘉文具等高質量產品,豐富了蘇聯人民的物質生活。

    在拿出資源援助外國的同時,蘇聯本國的工業經濟也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在1947年,蘇聯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三千五百萬噸的大關,而1948年上半年的鋼產量也達到了兩千萬噸,預計全年鋼產量將會突破四千萬噸的大關。

    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鋼鐵產量仍然是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國家的工業生產還是建設發展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鋼材,國家的鋼鐵產量越多就意味著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越強,發展建設的腳步越快。

    相反,當這個國家的鋼鐵產量迅速下降的時候(比如說美國大蕭條期間),就意味著國家的建設發展要陷入停滯,各種工業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其工業經濟也要開始倒退。

    從數據上看,蘇聯戰後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是頗為可觀的。雖然斯大林依然秉持著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原則,但蘇聯的輕工業發展速度其實一點也不慢,至少蘇聯人民的物質生活在這段時間裏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各種消費品的供應量也變得充足起來。

    而蘇聯重工業發展的速度就更加恐怖了,那些戰爭期間生產數上萬輛坦克的軍工企業(比如說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工廠、新西伯利亞179廠)在戰爭結束後也生產了大量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當中有不少出口到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援助計劃的一部分。

    軍事工業方麵,蘇聯也並沒有因為戰爭結束的緣故而把它放下來,相反,還一直在給哈爾科夫520設計局、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圖波列夫設計局、格拉賓設計局等研發機構提供大量研發資源,並把相關領域最優秀的人才都送到那裏去。

    到了1948年,蘇聯的軍事工業水平基本上已經在各個方麵達到了領先世界的程度,其T-54坦克、AK-47自動步槍、RPG-2,還有米格-15戰鬥機等裝備都已經成為了蘇聯軍力強大的標誌。

    蘇聯的武器,不僅在技術上領先西方國家,更在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上達到了碾壓群雄的標誌。

    強大的軍隊,成為了捍衛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力量,而斯大林上台以來之所以要大力發展軍事工業也是出於捍衛革命成果的考慮。

    雖然蘇聯發展多年來,在海軍力量上依然沒能取得世界第一流的地位,但其強大的空中和陸上力量已經足以捍衛蘇聯的無產階級政權及其在歐洲和亞洲的強大影響力了。

    當蘇聯軍事力量領先世界的時候,作為另一個超級大國的美利堅帝國自然也不會毫無作為,財大氣粗的他們也投入了上百億美元的資金用於研發足以與蘇聯相抗衡的武器。

    雖然美國在海軍力量上比蘇聯強大得多,而空軍技術也比蘇聯先進,但卻無法拉近與蘇聯在陸上力量上之間的龐大差距。

    而且,蘇聯在陸軍技術上的進步也並不比美國小,當美國人開始研製M26翻整工程的時候,蘇聯的研發部門已經從曼圖洛夫口中得到了不少的研發靈感,找對了未來的研發方向,開始研製滑膛炮、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複合裝甲等下一代坦克所用的技術。

    當這些技術完成研製的時候,T-62、T-64,甚至是T-72等超越世界水平的坦克就能夠提前在蘇聯軍隊裏服役!有望在1950年代就見到這些劃時代坦克的蹤影。

    在空軍技術方麵,美國雖然在一些飛機技術上領先蘇聯,但美國空軍的主力——F-86戰鬥機卻仍然不是蘇聯米格-15戰鬥機的對手,再加上蘇聯的米格-17提前服役,而米格-19相關前置技術的研發工作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使美國要超越蘇聯的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不過,蘇聯雖然在陸軍和空軍技術上領先美國,但在海軍技術上卻連美國的小弟英國也不如,而海軍造艦速度也並不占優勢,至少蘇聯暫時還不能像美國那樣,能做到一星期就能下水一艘驅逐艦的水平。

    但即便如此,蘇聯在吸收德國和意大利海軍技術後,其技術水平也出現了飛躍性的突破。在戰爭結束後還開始啟動了“72工程”計劃,建造了4艘3萬噸級的航母,都在1946-1947年這段時間下水。

    而蘇聯第二個航母計劃也在1947年啟動,計劃建造4艘三萬噸級的輕型航空母艦,名為“85工程”。

    與當代的航母不同,“85工程”雖然在噸位上遠遠不如美國的中途島級航空母艦,但卻在曼圖洛夫的建議下,采用了斜角飛行甲板的劃時代設計,有效提升了飛機起降的效率。使航空母艦可以同時進行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並使降落失敗的飛機可以在不影響停止或正在起飛飛機的情況下再加速起飛。

    經過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蘇聯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地球上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但即便蘇聯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也未必能夠捍衛蘇聯無產階級政權,未必能夠阻止蘇聯的滅亡,這一點作為穿越者的曼圖洛夫十分清楚。

    正是因為蘇聯軍事力量強到沒朋友,西方國家才轉而采用“和平演變”的手段來滅亡蘇聯,這一招在曆史上的確取得了成功,使蘇聯這一個超級大國陷入解體。

    對曼圖洛夫這個在蘇聯生活多年的穿越者來說,“和平演變”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西方媒體所說的“共產主義不可行”,而是因為蘇聯從斯大林去世後就已經開始逐漸偏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並且讓官僚把持了朝政。

    在曆史上,當蘇聯已經完全偏離馬克思列寧主義道路,共產主義已經不再是蘇共奮鬥目標的時候,身處高位的蘇聯官僚就會撕破社會主義的外皮,讓蘇聯解體,並且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俗稱“寡頭”的大資本家。

    要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僅靠發展軍事,大搞意識形態宣傳什麽的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把修正主義者和官僚主義者打倒才行,隻要蘇聯高層還存在著修正主義分子和官僚主義分子,蘇聯依然會有解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