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5章 二度會盟

字數:5390   加入書籤

A+A-




    “你說閣主很可能就是雲叟?二十三年的‘庚辰宮亂’,是因為武皇調查天道閣引起的?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聽完江雲的講述,秋煙雨不可置信,江雲起身道:“信不信由你,是武皇對我親口所說,我與周錦的交情,你也應該清楚,我為什麽要幫助武家,你還想不明白嗎?”

    秋煙雨癡癡的點頭,武皇對仙道閣一向都有戒心,她如同醒悟般提醒江雲:“江雲,你千萬不要與天道閣為敵,你鬥不過他們。”

    江雲道:“不止是我,還有你,你若繼承七真道統,同樣也需要人世道場作為根基,一山不容二虎,你好好想想吧。”

    “……但仙道閣並沒有立教的意思”秋煙雨不解的道。

    江雲提醒她:“你忘了《青玄寶懺》,若無立教之心,仙道閣不會流傳此書。”

    “你見過寶懺?”秋煙雨驚訝,此書她也一直無緣得見。

    江雲點頭,並告訴秋煙雨,《青玄寶懺》到底是什麽東西,若想獲得書中所寫的降真引聖法門,就勢必會淪為信眾。

    這下秋煙雨無話可說,要是換在十年前,江雲對她說這些話,她肯定不會相信,因為那時的江雲,在她心目中的地位遠遠不及師傅。

    可如今……

    秋煙雨一陣心痛,師傅對她有養育之恩,而江雲……

    江雲寬慰她道:“我隻是給你提個醒兒,你心裏明白便好,不要迷信進去,這是七真搖光執籙,我在巨仙塚內所得,你拿去好好看看吧,多了解些外域的事情,困惑自會解除。”

    江雲明白,這些事情對秋煙雨來說,很難理解,因為她的眼界不夠,很多事情聞所未聞,都不知道為何物,又怎麽能想的明白。隻得拿出搖光執籙,讓她自己看。

    這支玉籙內,包含有搖光一脈的所有傳承,外域風情與道統由來等典書,江雲相信秋煙雨一定能看得明白。

    秋煙雨接過玉籙,分外震驚,詢問如何使用此物,江雲便傳授了她內觀的法門,憑秋煙雨的悟性,很快便學會。

    如此,秋煙雨癡迷進去,住在軍營不走,而江雲也不去打擾她,仍舊每日忙著自己的事情。

    就這樣到了武皇泰四十五年三月初七,被圍困五個月之久的趙軍開城投降,但人數隻剩下四萬,並且各個骨瘦如柴,形似厲鬼。

    而城中百姓,無一生還,趙軍餓到後來,連自己人都吃,又豈能放過這些百姓。

    至此,持續近三年的武趙紛爭落幕,戰後統計,江雲所統領的廣平軍損失四萬二千人,而南線雙陽軍(安南、安東)損失六千餘,且主要是天災人禍,病疫傷亡,真正死在戰場的還不到半數。

    但趙國,算上樂陵守軍傷亡,損失二十六萬!

    如此大勝令天下震驚,這結果是誰也沒想到的,因為武國並沒有動用真正的精銳,隻有武衛軍兩部,泗水軍一部,七萬人參與此戰,剩下的則都是各國郡兵與民夫。

    如此算下來,武國非但沒有損失,還在這一年多的鏖戰當中,打造出十餘萬精銳……

    直到這時,人們才意識到江雲的可怕,世人都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以為武趙之爭後,兩國國力勢必大減,所以按兵不動,樂見其成。

    但江雲的手段曠古絕今,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不是他打敗了趙軍,而是老天。

    江雲都沒怎麽和趙軍交過手,近三十萬趙軍就灰飛煙滅……這樣的手段,怎麽能不令人懼怕!

    一時間,所有對江雲的不解都煙消雲散,包括那些在朝堂上叫嚷,催促江雲退兵,或是火速破城的大臣,也都老老實實的閉上了嘴。

    因為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江雲是個妖孽!考慮的比任何人都長遠,別人用刀殺人,江雲卻能借天殺人!

    聽到這樣的傳聞,江雲哈哈大笑,心說自己這並不算什麽,古人巧借東風,一晝夜間便能火焚八十萬大軍,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筆。但有一點,這些朝老們沒說錯,古往今來,真正的兵法大家,沒一個是衝鋒在前的悍世勇將,而全都是些善於掘渠放火,借天殺人的卑鄙小人,江雲隻是學了個皮毛,真不算什麽。

    如此到了六月,江雲引軍十萬凱旋歸京,不但解決了東邊兒的麻煩,還逼著趙國遞上降書順表,贖金求和。更為武國帶回一支勇悍之師,以解燃眉之急。

    這一年多,江雲天天都能接到戰報,胥關告急,胥關告急,可胥關不也沒丟嗎?看來江君羽那老鬼的本事也一般,至少對道門卜術不甚精通,未得《奇門遁甲》真奧。

    兵者,同樣也是道門一支,通過推算時局發展,料定禍福吉凶,運籌帷幄。孫武與諸葛孔明等人,也都無一不通道術。隻是這裏的門道,一般人無法理解,比如江雲用毒,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

    說春夏秋天,各有各的表現,長夏正是旺長之時,土中生火,土裏都能生出火來,可見瘋漲的勢頭不可抑製,江雲選擇在此時下毒,自然能收到想要的效果。

    而秋收冬藏,轉入秋季,萬物開始內斂,不再生長,直至冬季,徹底消亡。江雲二度圍城,隻是遵循天時,自然不會傷及自身。

    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但玄門術語繞人,世人大多聽不明白,所以認為諸葛孔明等人能掐會算,其實沒有那麽複雜。

    如此江雲歸朝,太子崇親領百官出城相迎,表現的也極為謙遜,還以兄弟相稱,拉著江雲的手邀他共乘。江雲也沒客氣,金甲跨刀,登上龍輦,接受萬民禮待,京城百姓的夾道相迎,風頭無兩。

    雖然事後,唐德君提醒江雲,他不該如此,太子崇畢竟是未來儲君,江雲日後,恐怕難逃功高蓋主的嫌疑。

    江雲又不是傻子,但他求的是名兒,不是爵,更不打算給武家幹一輩子,反而覺得,越出名兒越好!這樣日後,他就可以瀟瀟灑灑揮袍而去,在世間留下,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千古美談。

    迷信迷信,無法令人著迷,何來的信。

    反正江雲的想法,唐德君不懂,很多人都不明白,隻有隨他一同返京的秋煙雨略知一二。

    還沒進城,秋煙雨就將玉籙還給江雲,說是放在她那裏不保險,如果她想看,會去找江雲。

    就這樣,武國局勢日漸穩定,西南亂黨也快要折騰的沒有力氣。因為武皇泰這老小子太壞,一連發出一百二十餘封詔書,推恩天下,大封天下藩王,光是周家就封賞了一王五候,將雍州四分五裂,其中就有保安候周錦。

    而江雲也得到了‘吳忠候’的封號,與江君羽平起平坐,將安陽一分為二。

    就是這封號不太好聽,吳忠候,到底是忠還是不忠?

    武皇玩起了字麵上的遊戲,在提醒江雲忠心。

    如此,武國西南人心崩亂,滿地跑的都是封王,有自相殘殺的,也有按兵不動,謀求後路的。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武皇要一統西南,治理亂世的時候,當年七月,魯、趙、梁、楚、陳、鄭六國發書會盟,同時還邀請了周鬆陽等人,要共議天下大事。

    接到這個消息,武皇第一時間把江雲找去,詢問意見。

    江雲說該去,因為這是天下大勢,自古如此,雪中送炭難,落井下石易,就如當年魯國幫助武國,那是因為武國弱,趙國強。可如今局勢變化,魯國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武國坐大。

    武皇詢問可以不去嗎?

    江雲道:“武國若是不去,會給諸國留下話柄,那就大大不妙了。”

    武皇詢問如何不妙,江雲心說你怎麽這麽笨,發書會盟的六國中,四國與武國接壤,都已經快讓人包了餃子,還不明白?

    武皇很為難的告訴江雲,他已與薛晉兩國說好,不準備參加會盟……

    江雲無語,得了便宜的當然不想吐出來,但武國不能跟薛晉相比,武國地處中土,四戰所在,必須左右逢源,為今之計養精蓄銳,聯鄭滅周!

    聽了這個建議,武皇皺起眉頭,因為鄭國和武國積怨頗深,他更傾向與陳國交好。

    江雲問,武國與魯國就沒有積怨嗎?那積怨似乎更大吧,但前幾年不也挺好?紛亂之地,沒有長好之邦,周家的依靠是鄭國,如果不掐斷這條路,西南永無太平。

    武皇不斷點頭,但還是覺得此事太難。

    江雲建議,事在人為,鄭國中興後,蘇龐兩家獨攬朝政,可以在這兩家身上做文章。”

    言下之意,隻要有足夠的利益,賣國之人比比皆是。

    武皇不斷點頭,又詢問會盟的對策。

    江雲建議,實在不行,就將樂陵還給趙國,但要緊咬薛晉,霸上已被這兩家所分,看薛晉兩國的動向,再做定奪。

    “但薛晉不去會盟”武皇提醒。

    江雲搖頭,武國若參加會盟,這兩國肯定也會去,如今就等著武國表態,若武國背負眾怒,他們便能置身事外。

    “那如此說,樂陵就這麽白白還給趙國?”武皇很不甘心,他自幼便有開疆擴土之心,如今都以六十多歲,才得樂陵,實在不忍心就這樣還回去。

    江雲思索半晌道:“不還也可以。”

    “什麽辦法?”武皇一下來了興趣。

    江雲盯著武皇的神色:“卑顏屈膝,搶先尊魯國製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