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徐州生計
字數:3726 加入書籤
“文遠,見過兩位兄長”,張遼拱手向糜竺,糜芳,行禮,自己已準備迎娶糜環了,這禮可不能少。
“主公,不妥。”糜竺拉著糜芳還禮。
“子仲兄,子芳兄,理應如此,你們是環兒兄長,家中長者為尊”,張遼和氣道
“主公,客氣了”,糜竺緊執主從之禮,
“環兒,近日可好?”,對於糜竺堅持,張遼頗感無奈,轉而問起糜環,
“環妹心情甚好,隻是常掛念主公,想來尋主公一聚,眼下除州諸事待定,我怕騷擾主公,勸其待在家中”,糜竺不愧是除州大商家,舉業得體,從容不迫,應答如流。
“倒是我疏忽了,當抽空一探。”
“主公勿念”
。。。
兩人一番寒暄後,“子方兄,現致力何事,何有意軍旅”,張遼語氣一轉。
“呃,。。”糜芳正在魂遊神外,張遼,張文遠倒是生得一表人才,怪不得大兄會同意將舍妹許配給他。聽張遼詢問,一時竟呆立起來,不知如何回答。
“子方,成日不務正業,遊手好閑,能入軍中吃點苦,接受軍族管製下,那是幸事”,糜竺見糜芳不語,暗怒,接口道。
“隻要子方兄不怕艱苦,可先入督圍隊,適應下軍族之事,再參軍”,張遼建議道,
“那有勞主公操心了”,糜竺拜謝,深深望一眼糜芳,
“多謝主公”,糜芳醒轉,忙答謝。
“那子方兄事就這樣定了,回頭我通知元龍,周倉,子方兄可自去尋他們”,張遼說著略有深意地望了望陳宮,神情肅目道“今日留下軍師,子仲兄,商討下關乎除州百姓存在之大事,”
“主公但說無訪,願為主公鞠躬盡瘁,”,陳宮,糜竺,忙表心意,
“一為,關於農田之事,近日,我在彭城外發現,良田多有荒廢之象,不知這是何理,軍師可為我解惑”,張遼淡淡道。
陳宮烈目微眯,心中暗作計較,倒也明白張遼有意所指。主公倒是英明,想為百姓爭利,可這土地自古也是個難題。天下世家林立,肥沃土地多在世家手中,最主要的是,天下動蕩,戰火紛飛,禍亂不斷。百姓食不果腹,還如何有種子種田。
不得已,貧苦百姓隻能替世家種田。替世家租種田地,收租頗重。百姓將所得糧食交完租金,已所剩無己,迫於生計,貧苦百姓隻能年複一年為世家種植田地,最後賣身為奴,這樣惡性循環下去。。。
世家永遠是世家,奴隸永遠是奴隸,永無出頭之日。
糜竺為除州大商人,大漢時期,士農工商,地位倒處於末位。但糜竺為人行善,素有愛心,常接濟窮人,頗知百姓疾苦。當然也明白張遼意思,和陳宮到稍微對視,一時覺得為難,不知如何開口。
張遼臉色陰霾,眸子深沉,不容置疑道,
“我意:一,從郡守府拿出糧食種子交給百姓種植田地,第一年免租,從第二年起再按世家之法收稅賦,
二、除州所有荒廢田地,由官府回收,再統一丈量發放到百姓手中,百姓家中無勞動力者,或耕牛,
可到郡守申報,待核實,可發耕牛,或派人協助種植田地。
三、世家子弟,若有真才實學,可由名望推薦置除州各郡中任職,若發現弄虛作假,該世家在三十年以內,不得參與任何軍政之事,
四、重新製訂一套積分製,個人種植所得,扣除個人,上交官府,按其價值記下個人積分,積分高者可晉身舜位,世家若出錢或出力,資助某次對外戰役,也會得到相應積分,家主可選擇記錄某個子弟,或兩個子弟平分,當然不管庶民,或世家子弟,犯法,則一視同仁,視其罪責輕重,處罰。也可用其相應積分低消,所有人在郡守府都有個人積分,除軍人外,餘者積分排名,靠前者可晉身舜位。”
陳宮,糜竺,心頭巨震,臉色駭變。這套積分製一出,天下必為之震驚。世家要保住世俗地位,必須要加入到主公這台戰車上,百姓將無閑人,人人必將努努力提高自身積分。
“主公英明,主公大才,”兩人心悅誠服,跪下參拜。
“除州,有哪些世家”,張遼頓了頓,望向糜竺。
“有陳奎為首陳家,王家,李家,陸家,張家,屬下糜家。。。”糜竺身為除州大商,當然清楚不過。
“這些事宜,子仲兄代為轉告吧,”張遼想了想道“若這些世家,願意服眾,眼下正由一件天大功勞送與各世家,我欲在除州擴建行道,寬約四丈,皆以大石鋪砌,此舉功勞甚大,積分頗高,世家可修建某斷行道,或多家合作”
“主公明智,子仲定為轉告“
陳宮震撼至栗,主公真是雄才大略,此舉若推展下去,則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是夜,除州世家齊聚陳奎家中,在座有陳奎父子,糜竺,李家主,陸家主,張家主,還有幾個其它細小家族之主。張遼新政,把世家大族驚呆了,不知!此舉對世家是禍還是福,隻齊集陳家,共謀決斷。
“陳老爺子,你說大家怎麽辦,平時大夥都是聽你的,以你馬首為噡”,王家主,王千萬咳兩聲望向陳奎。王家在除州也頗具勢力,他知道陳奎人老成精,想探探陳奎口風,再說。
“此事,關乎各位家族前程,老朽也不敢妄自猜測。是臣服張遼決策,還是反抗或撤離,望各位自行決斷。”,陳奎早已陳登互通口氣,陳登言,張遼有大才,且狠辣,天下少有梟雄,陳家須一心一意對待,否則將萬劫不複。陳奎覺自己已經行就木之人,當下聽從陳登之言,不想輕易參與世家之決策中去,避免觸怒張遼。
陸家之主,陸家豐,李家之主,李萬世,兩人臉色陰沉,暗討陳奎老狐狸,口風如此密,兩人同時示意張家主,張於民提問。
“敢問陳老爺子,聽說張遼封你為廣陵郡太守,不知你意如何?”張於民平時為人低調,但除州新政關乎家族存亡,發展,卻不得不參和進來。當下嘿嘿笑兩聲,大有深意問道。
“張於民莫不是和張遼有什麽關係,消息倒是靈通,”陳奎暗讚張於民,最為機智,懂得旁敲側擊,當下也不再庶掩道“老朽覺得,廣陵郡環境優美,百姓安居樂業,倒是個不錯養老之處。”
眾家主心中暗笑,這老狐狸真不要臉。聽到陳奎終於露出口風,眾人神情一鬆,繼而哈哈大大笑。心中暗暗計較,回去當看看族中可有青年才俊。至於修建行道,還須重長計議。
張遼和陳宮都沒想到,事情會進展得如此順利,陳奎會幫上如此大忙,張遼原本還想著殺雞敬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