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改進裝備
字數:3173 加入書籤
待徐州稍定,張遼想往南下一遊。一來想會會孫策,周瑜,不知揚州現下如何了,二來,看是否會遇上劉皇叔。再有,多尋些賢者能士,草莽英雄。
在南下之前,張遼想到為徐州做一些力所能及改革,作為穿越者,有些常識還是可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下,畢竟這是造福人類的事。
首先,水車。想到就做,張遼帶上周倉,糜上,找來一批鐵匠,木匠,在下邳城裏,建兩座鐵鋪,木鋪,命高順率陷陣營在周圍駐守,訓練陷陣之士。因為有些東西可以讓人知道,但有些兵器改革,則需要用敵人鮮血來告知天下,而不是白白贈送。
水車,最重要的是軸心。在漢時,不可能有相關機械,如車床,電腦鑼,線切割,要不然莫說軸承,就連齒輪也能做出來。張遼退而求之,令鐵匠將一些鐵什融化,通過成型,錘打成輪狀,中間擊穿成孔,留鐵棍穿過,再一些樟木頭,切斷,中間剖空,比鐵輪小,後將鐵輪逼入木樁。餘下就簡單了,做一些木板為水葉。。。
當第一架水車,架在小溪。利用水勢落差起動,溪水注入大風車似水車,再向另一則丘地,灑出。糜竺,周倉,等人,齊目瞪口呆驚呼,“主公真天縱奇才”,
其次,刀,張遼尋思良久。後世時,上山砍柴,柴刀:厚背,利刃,刀身窄長,尾帶鉤。隻有上山砍過樹的就能感覺到,一把鋒利的柴刀,是如何意氣風發。三刀兩砍逼向樹頭,千樹萬樹盡給我倒。其次,專斬豬頭骨,腳筒骨,豬肉刀。刀身臉龐寬,亦是厚背鋒刃,不過此刃已是精鋼鍛造而成。正所謂,好鋼當用在刀刃上,就是出於此。不顧你骨頭多硬,豬肉佬隻要手握豬刀,劈,啪,兩下就搞定。再有,傳之後世,窮凶極惡,鈦刀。
概括起來,厚背,單刃,勢沉,鋒利無比。
張遼,將圖紙繪製出來。經過多次鍛煉,敲打,周倉終於拿出一把奇形怪狀的大刀。眾人但覺得這兵器明顯不是劍,可它亦不是刀,因為刀是彎的。張遼微激,掂在手中,左右劃兩下,刀茫森然。重約二十五斤,長度六尺左右,這其實就是一把沒有環首的環首刀。一把加強版環首刀,力身又直又窄,尾斜帶尖,形如鈦刀。厚背單刃,寒氣森森。隻是單單斜舉虛空,便透射出一股淩厲地殺氣。
作為後世穿越者,張遼當然也聽說過環首刀有赫赫凶名。從另一個角度來言,大漢帝國就是憑犀利環首刀打敗凶狠地匈奴,隨後,盛唐帝國,在環首刀基礎上製出橫刀,才能擊破悍辣地突厥人,兩千多年後,日本人在橫刀凶悍再創出鈦刀,將刀的凶悍發揮到極至。
張遼示意,周倉舉起刃劍對砍,‘樸’,刺耳金屬聲響起,電光火石中,劍斷,斷口整齊,亮如鏡。
張遼想了想,對鍛造師傅言,“刀身改為四尺,重約十五斤,先來個三千把”,
鍛師臉有難色,“將軍,這刀工藝要求高,兩個人一天才能造出一把,保不準是個次品,要鍛造三千把,則頗費時日。。。”,
“時間不急,必須是好刀”,張遼暗想,曹操應該不會這麽快攻襲自己,先做出來再說吧。
最後,馬鐙。
現時還沒有馬鐙的出現。天下騎兵,除少數名騎外。大多用於趕路,奔行一程,停下來放箭,再奔,再停,再放。就算曹軍鐵騎,也是靠一手抓馬蠅,一手持槍,硬生生撞開步兵陣。當然也有例外,呂布一手帶出來地並州狼騎,董卓,馬騰,韓遂,西涼鐵騎,草原之外,夷人等就善於奔射,遊射。但這些虎狼之士,自幼騎馬,有強大腿力,腰力支撐。奔行時靠的是腿夾馬腹,腰力下沉,非一般人能做到。奔行起來,也頗費體力,不能持久。因而曹操才會羨慕嫉妒,忌狠張遼那數千狼騎。
直到,馬鐙出現,才徹底顛覆騎兵這一尷尬情形。馬鐙使騎士與馬連成一體,戰士雙手能得到徹底解放,可以在奔跑過程中,挽弓射箭。還可以做一些高難度砍劈動作,使騎士戰鬥力,騰騰騰直往上升,有一個質飛躍。
一隻小小馬鐙,使騎兵從輔助兵種訊變成決定性兵種。史有記,曾被大秦帝國打得潰不成軍地匈奴人,就是因為改革了馬鐙,才成了漢人揮之不去惡夢。
眼下,不但缺乏高深鍛造師,而且這等革命性利器,最好在關健時刻拿出,才能得到意想不到,收獲。張遼暗計較,決定暫且放下。
張遼吩咐高順,刀作坊隻準進,不準出。方圓五裏,日夜巡邏,人跡可疑人一律扣下,煉出的大刀先不要拿出煉造坊,待張遼南下歸來再計較。
張遼找到陳宮,言明南下一巡。陳宮正在為世家修建道路之事,忙得不可開交。聞聽之下,勸道“孫策有小霸王,雖說與主公無甚仇隙,但主公已實為一州之主。望主公慎重考慮,還有劉備不知躲哪裏,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主公需得提防啊”
“軍師,除州四戰之地,世家之心不知向曹還是向張,我們需要往南一巡,了解各地實情。待北方袁曹起戰,或風雲變幻,才不致於驚慌失措”,張遼陳聲道。
“既然主公決意已定,屬下不再勸,不知主公帶多少隨眾?”
“我意帶上裴元紹,管亥,及三百親隨”,
“據探馬報,不久前孫策已攻陷蘆江,要不,主公先令高進帶兩百親隨扮作商人往蘆江一探,主公隨後再領三百親兵南下,這樣相互之間也有個照應。”陳宮計議道。
“就依軍師所言”,張遼心中一暖。
“哦對了,我與糜竺商議,下個月十六為良道吉日,為主公迎娶糜環之日,望主公勿忘。”,陳宮笑意連連。
“好,我南下前想去探望下環兒?這可好”,
“大婚在即,恐怕於禮不合”,
“既如此,有勞軍師操心了”,
“明天,我會安排高進領兩百虎賁之士先行前往蘆江,三天日,主公再出發吧”,
“好,軍師,徐州事務繁忙,可得注意休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