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鄭瑜教誨
字數:6005 加入書籤
nbsp; 與林允貞談完以後,鄭瑜回到自己的軍隊中,立即著手南軍騎兵重建工作。第一件事當然是把已經劃歸到他手下的參將肖南宇調到自己帳中來,作為南軍帳下久負盛名的一員悍將,鄭瑜近乎本能地想見識見識這位被林帥看重的年輕人,到底有幾分本事。
肖南宇這邊也接到了調令,興致很高,穿戴整齊之後,趕緊從平南關趕往不遠處的南軍駐地,投入鄭瑜的營帳。
幾日後,鄭瑜營帳門口。
肖南宇用左手一挑帳門,俯身走入,剛一抬眼,隻見兩排側座已有五六員將領落座,個個衣著光鮮,精神抖擻。正中央的主座上,鄭瑜也披甲在身,威嚴十足,絲毫不像那日上元節宴會時隨性灑脫。肖南宇心下驚歎:這些將領果然都是兩副麵孔,一張過日子,比如鄭瑜愛喝酒,曹傑愛吃菜;一張幹事業,比如林允貞朝堂上的義正言辭,還有今日鄭瑜這位“俊相公”的虎虎生威。
心中雖是如此想著,可肖南宇依然按禮數參見過了鄭瑜,也和諸位尚不熟識的同僚打了招呼,方才尋得一個末端的空座,謙卑地坐了下來。
肖南宇落座之後,不禁開始打量起四周,軍帳內的陳設考究自不必提,隻是旁邊幾位將軍身上穿的鎧甲也是光彩奪目,雖然華朝軍製規定了將領的服飾一律是紅衣紅袍配黑甲,但並未具體規定一名將領能有多少套盔甲,肖南宇身上這套當然是全新的,畢竟他才剛剛履新,但是他環顧周遭,其他幾位年資甚長的將領,其盔甲比他的還要鮮亮,甚至不乏金玉點綴。
屋內的將領為重建騎兵都在討論,肖南宇因為位卑職低,又不相熟識,也就知趣地沒有發表看法,旁邊將領與他探討,他也就隨聲附和兩句,並無主見,本來就是新官上任,那裏適應得了“各抒己見”呢。
可這一切,鄭瑜都看在眼裏,本來是想通過議事看看這小子的本事,但很明顯,這個布衣出身的鄉下小子確實是一身土氣,雖然不至於遭人白眼,但也是一副躡手躡腳,點頭哼哈的奴才樣子,鄭瑜心下暗生不悅,盤算著要先讓他開開竅。於是議事結束以後,各將都退出營帳,可鄭瑜唯獨把肖南宇留下來了。
肖南宇聽著鄭瑜把他單獨留下來,顯得有些不自然,但既是軍營中的將令,他也隻能站立一旁。
鄭瑜朝肖南宇揮揮手,示意肖與他一起走出營帳,肖南宇一直等著鄭瑜離了正位,緩步走到門邊,到了他身前,才轉身挑開營門,等著鄭瑜先走出去,然後跟著鄭瑜魚貫而出。
到了營帳外,天是正午了,冬日裏的正午,有輪日頭,總歸是要溫暖和煦的多了,應當算是一日裏頭最好的時辰,鄭瑜伸了伸筋骨,轉過頭對著站在後麵的肖南宇,冷笑了一聲,隨即問道:“騎馬怎麽樣?”
肖南宇先是被鄭瑜一聲冷笑弄得莫名其妙,然後又被突然一問,臉上寫滿詫異,一時脫口而出:“還行。”
鄭瑜見他這般沒有大小的回答,反而大笑,對著旁邊守營門的軍士喊道:“牽兩匹好馬來。”
兩人站在冬日裏的太陽底下等著,暖了暖身子,舒活了剛才久坐的筋骨,看見兩名軍士牽過兩匹駿馬,鄭瑜頭也沒回,向其中一匹走去,邊走邊順手指向另一匹馬,示意肖南宇去那邊。二人一前一後,翻身上馬,鄭瑜也不打招呼,騎著馬徑直朝轅門緩緩走去,肖南宇不敢多問,隻是趕緊撥轉馬頭跟在了鄭瑜身後。二人騎馬走出帳外轅門,鄭瑜依舊不回頭地對肖南宇說道:“看見西麵那座山了麽?”說著用右手執鞭一指。
肖南宇順著鄭瑜所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座不高不低的山包被包圍在群山之中,時而分得清,時而又分辨不清,但是不敢多問,便答道:“看見了。”
&nbs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p; 鄭瑜:“日落之前,跑過去,看誰先到。”還沒等肖南宇反應過來,鄭瑜一鞭子抽在自己的馬上,躍馬揚蹄疾去。
肖南宇雖不明就裏,但見鄭瑜已經一馬當先,便也顧不得那麽許多,隨即縱馬追去。
正所謂“望山跑死馬”,那座山包看著離鄭、肖二人並不算遠,但想要跑去,少說有上百裏的路程,而且在群山之中縱馬奔馳,道路險峻自不必說,更兼途徑錯綜複雜,遠處山包在沿途看去可謂時隱時現,肖南宇又不識路,隻能跟在鄭瑜身後緊緊追趕。
兩人就這麽一前一後奔馳著,足足有兩個多時辰,終於趕在日落前到達了鄭瑜所指的那座山腳下。
鄭瑜先到了,駐馬而立,旁邊是山下涓涓溪流淌過,鄭瑜騎在馬上回頭看著奔馳而來的肖南宇,而自己身後的背景是高山流水,落日餘暉,映襯著這位“俊相公”越是雄姿英發,氣宇軒昂。
稍稍落後的肖南宇也騎馬趕到,看著麵前的鄭瑜,又兼周邊背景的烘托,不禁產生幾分敬畏與歎服。
鄭瑜看到肖南宇趕來了,便翻身下馬,讓狂奔一路的坐騎也俯下身子去喝幾口溪水,自己則幹脆席地而坐,麵朝溪水,等著肖南宇走過來。
肖南宇到了跟前,趕緊下馬,幾步快走趕緊來到鄭瑜身邊。
鄭瑜並不回頭,用手拍了拍旁邊的草地,示意肖南宇也坐下。
肖南宇退後半步,坐在鄭瑜的側後方,努力調整著自己的呼吸,恢複自己的平靜,等待著鄭瑜的問話。
半晌,鄭瑜仍舊麵朝溪水地說道:“馬是騎得不錯。”
肖南宇趕緊自謙道:“不敢。”
鄭瑜自言自語一般地說:“這周圍的山都有名字,唯獨這座山就叫無名山,以後你要記住了。”
肖南宇不明所以,但也隻能答應。
鄭瑜接著問道:“人無其癖,不可深交,你有什麽喜好?”
肖南宇遲疑了半天,想遍了自己二十多年來的生活,自小窮苦出身的他,基本沒有什麽生活樂趣,加上身在軍旅,也沒機會培養什麽喜好,但聽見鄭瑜說的“人無其癖,不可深交”,又知道自己這下不能說沒有,於是擠出兩個字:“寫字。”
鄭瑜這回轉頭了,好奇地看著肖南宇,疑惑地反問:“寫字?”
肖南宇點了點頭,不知道自己回答得合不合鄭瑜的心意。
鄭瑜大笑:“我隻知道仲平愛寫字,書法大家嘛,聽說連聖上的字也請教過他,想不到你跟著仲平,居然也喜歡寫字。”
隨即鄭瑜再問:“有姑娘了嘛?”
肖南宇一怔,老實回答:“還沒有。”
鄭瑜反問:“還是個童男子?”
肖南宇不作聲。
然後鄭瑜往後一躺,用雙肘架著自己,斜躺著麵對溪水,對著肖南宇說到:“平生無憾事,唯負意中人。知道這句是誰的詩嗎?”
肖南宇轉過頭看著躺在草地上的鄭瑜,說到:“聽過,好像是葛帥的詩。”
鄭瑜微微點頭,繼續講道:“葛帥快七十了,意不意中人的早就無所謂了,你才二十多歲,也要效仿葛帥?”
肖南宇明曉其意,但不敢貿然答對,於是低頭不語。
鄭瑜兩肘用力,讓自己坐起來,又用手撐在地上站了起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邊拍身上的草灰,邊說道:“大丈夫在世,披上甲胄要建功立業,脫下甲胄就要隨性風流。前者是為了報國恩,後者是為了酬平生。”說著他把馬韁繩一緊,馬站立起來,然後鄭瑜歎息著說:“如此才沒白來人間走一遭。”
肖南宇見鄭瑜起身,自己也趕忙站起來,從旁邊把自己的馬牽好,他還從來沒聽過有人跟他講這些,以前仲平教他的都是忠孝兩全,信義為先,哪裏跟他說過什麽隨性風流,這個年輕人的腦子裏突然變得很亂,下意識地閃過各種畫麵,有那天南軍宴會上的珍饈美酒,有覲見陛下時見到的高樓殿宇,還有,拜訪仲府時看見的仲平兩個女兒。肖南宇覺得這很羞愧,趕緊止住了自己的念想。
鄭瑜這時候已經騎在馬上,緩緩沿著溪水走,肖南宇也趕緊上馬,跟在鄭瑜後麵。
鄭瑜在前麵不轉頭地問道:“投壺,馬吊,擊鞠,牌九,你會哪一樣?”
肖南宇跟在後麵搖了搖頭,又馬上意識到鄭瑜看不見他搖頭,急忙答道:“都不太會。”
鄭瑜緊接著說:“那你有得忙了,給你兩年時間,一定要學會這些。這麽說吧,新軍建成之日,林帥和我要一一檢驗你這些本事。”
肖南宇一驚,他本以為這隻是鄭瑜一人的想法,沒想到這裏麵還有林允貞的意思,於是趕緊在後麵連連稱是。
兩匹馬一前一後,沿著溪流緩緩前行,太陽越落越低,已是黃昏時分了。
二人騎馬幾多轉圜,突然,鄭瑜指著一大片空地讓肖南宇看。
肖南宇大驚失色。在群山環抱之中,居然有一大片看不到邊的空地,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一大片空地上大大小小散布著數以十萬計的土堆,形狀不大,如覆碗狀,但是密密麻麻,其狀甚恐。
待肖南宇神態稍安,鄭瑜用鞭再一指,對著肖南宇說:“這是我南軍的衣冠塚。”言罷翻身下馬,未及肖南宇反應過來,鄭瑜便已經俯身對著一大片衣冠塚行叩拜大禮。
肖南宇見狀突然明白剛才鄭瑜要他記住這座“無名山”的用意,於是也趕緊下馬,跪拜行禮。
等鄭瑜起得身來,帶著肖南宇一邊在一大片的衣冠塚裏走著,一邊說道:“這是我南軍的慣例,敖大將軍立下的規矩。”鄭瑜回頭看了看肖南宇,見他戰戰兢兢的模樣,小心避開每一個“墳塚”,不禁好笑,於是向他喊道:“別躲了,這裏麵都沒屍骨。”
肖南宇一愣,一想也是,畢竟叫作衣冠塚。
鄭瑜解釋道:“在外征戰,死了也就地埋了,哪能把屍首都帶回來,這些個衣冠塚裏,都是用一個碗倒扣著一張寫了亡者名字的布條,撒上幾抔土,就算留個歸宿了。”鄭瑜說完不免傷感,肖南宇從鄭瑜臉上看不出剛才那樣雄姿英發的神情了。
鄭瑜接著輕歎道:“人活一世,也就這樣了。今晚我們就在這休息了。”
肖南宇有些懼怕,但不便明說,加上天色確實已暗,回也回不去了,於是勉強答應下來。
鄭瑜見肖南宇麵露難色,大笑道:“怕什麽的,早晚你我也是這裏一張布條。”
肖南宇聽了此話,反而也笑了。
兩人去周邊砍了幾叉樹枝,點了篝火,在寒冬之中也算取一分溫暖,也借此驅離野獸。兩人圍著篝火而坐,談了談軍中禦下之道,也沒多久,倦意襲來,便各自睡下。
“天為被,地作床,滿山皆墳土,我自在中央。”鄭瑜睡前如是喊道。
二人次日,同時返營。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