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古蘭亭

字數:6420   加入書籤

A+A-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會稽山陰之蘭亭

    王右軍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書聖?狂生?文士?魯妙子之前一直不太清楚。不過對於這位千古流傳的書法聖手總歸是抱有一定的崇敬之情的。魯妙子從來沒想過自己也可以參與到這千古第一盛世,蘭亭序的故事中。

    “魯師,我們這樣去人家會接待麽?王右軍好歹也是震洲第一家族王家的後人,咱們倆這窮酸樣,人家能搭理咱們?”魯妙子笑嘻嘻的問魯大師,雖然言辭中對自己各種貶低,但是語氣裏沒有絲毫的自卑和怯懦

    “嗬嗬,為什麽不能呢。你記住了,咱們是秦州稷下學宮的人不弱於任何人,秦王不能嚇到咱們,他們王氏總脈宗主王翦也不能。更何況是這震洲王氏。”魯大師傲然的說

    “章台兄,我們這區區震洲王氏真是對不起你這尊大佛了。聽說你從北邊活著跑回來了,我可真是太失望了啊”

    一個風度翩翩的聲音從遠方傳了過來。對,是風度翩翩。

    魯妙子曾經聽說古人有‘聞其聲知其人’的說法,今天終於見識了。慵懶,不羈,關心,調侃,激動,傷感無法想象一句話中,能蘊含如此多的感情。

    聲音充滿磁性卻並不厚重,好像林中的風也像山間的水。

    魯妙子定睛觀望,一個穿著寬鬆文士長袍的身影從遠處飄了過來。來人的輕功當世罕見,寬大的長袍遮住前行的雙腳。看不清到底是何種步伐,隻見得那文士蜿蜒而行,身影隨風在過膝的草尖上滑行。

    ‘草上飛’一套爛大街的輕功,多為飛賊草莽使用的gong fa,但是這套gong fa在文士這裏卻變成了絕世輕功。

    “哈哈,王羲之你果然不愧你草聖之名。這套草上飛當真是出神入化。右軍,我回來了”魯大師的聲音漸漸由嘹亮轉為低沉,說道最後,用力的抱住王羲之在王羲之耳畔低聲說。

    “章台,我早就告訴你不要去那裏了。北朝是胡人的天堂,更是漢人的地獄。那些胡人背後有漢州匈奴、宋州完顏氏族以及元洲蒙古貴族的支持,我們這些人牽一發都全身,不好插手。冉天王雖然孑然一身不會受到背後勢力的暗算,但是無根浮萍如何抵檔wang yang之水呢。可惜了啊,一代梟雄。”

    王羲之低沉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懣和不甘。草聖又如何,王右軍又如何。氏族天下,終究不得自在。

    說著,王羲之轉頭望著魯妙子說“章台,這位是?”

    魯大師驕傲的笑著說“這是我兒子,魯妙子”

    猶豫了半響接著補充說“他母親是斐清”

    “什麽?!”王羲之驚呼。“難道章台兄此去北方不是為了抗擊胡胬,而是為了勾搭斐清仙子?說吧,冉天王怎麽沒哢嚓了你”

    王羲之猥瑣的語氣配上輕佻的眉梢,無法讓人相信這是那位名垂千古的一代書聖。不過也許這樣的王羲之才更真實。

    魯大師知道王羲之是故意為之,為了寬慰自己。他笑著說“你知道就好了,多餘的別亂說。反正你記住了,他就是我魯妙之子,魯妙子。”

    “喏。”王羲之浮誇的回禮引得魯大師哈哈大笑。

    一路走走停停,眾人來到山中的一座涼亭。涼亭左邊有一條九曲十八彎的溪水,右邊是一座漆黑如墨的池塘,涼亭周圍零零散散種著一些蘭花。涼亭周圍已經來了不少人,三五一群的相互交談。

    整個震州南朝頂尖世界都來人了。以琅琊王家、會稽謝家為首後麵還有太原王、範陽盧、清河崔、博陵崔、隴西李、趙郡李、滎陽鄭、京兆韋、河東裴、河東柳、河東薛、弘農楊、京兆杜等五望七姓各地家族匯聚一堂足見王羲之的名望

    “諸位、諸位。這位是魯妙,魯章台,稷下學宮震州掌宮。旁邊這個郎君是章台兄的麒麟兒,他和斐清,斐大家之子魯妙子”王羲之的話音剛落,場中眾人一陣驚呼。

    “斐清仙子!”伴隨著眾人的驚呼,一道道嫉妒得赤紅的目光像刀子一樣紮在魯妙的身上。

    魯大師無奈的苦笑。對於眾人的表現他也是早有預料。魯妙子的母親,也就是冉夫人本名斐清,河東斐家長女,文武雙全,賢良淑德。

    冉夫人從小性格陽光開朗,為人樂善好施,喜歡打抱不平。五望七姓自成一體,各家的同齡人從小可以說一起長大的,冉夫人是他們那群人中的孩子頭,大姐大。五望七姓中沒有人沒受到過冉夫人的幫助,可以說是眾人心中的女神。

    後來,冉閔頒布殺胡令後,冉夫人毅然離家出走,奔向北朝。從此行蹤成謎,除了個別幾個人,大多不知道她嫁給了冉閔。可以說魯大師算是替冉閔擋槍了。

    就在魯大師心中暗罵冉閔的時候,一道焦急的聲音傳來“孩子,你母親呢?她怎麽沒來”話音未落,一位身形俊朗的中年文士閃身來到魯妙子麵前。

    魯大師認得來人,文士名叫斐訥之。荊州刺史斐陀之子,斐清的大哥。魯大師正不知如何開口,魯妙子聰明的接過話頭說“父親在前線殺敵,我與母親當時留在魏昌城…”

    魯大師適時接著說“我當時重傷昏迷,等恢複行動已經是五日之後。我在城中…”後麵的話不用多說,以斐訥之的聰明自是明白了。魏昌城的事情,作為世家子弟當然清楚。可以說魯妙子能活著都算是上天的奇跡。

    “啊!啊!啊!”斐訥之憤怒的大喊,聲音就像受傷的孤狼。雖然說世家無情,但是斐訥之和妹妹斐清從小一起長大,長兄如父,斐訥之從小所有事情都順著斐清,唯一一次反對就是斐清要前往北朝,結果沒想到如今天人兩隔。

    “可恨胡酋猖獗,我堂堂漢家子弟竟然不能驅除韃虜,五望七姓,實在是可悲,可笑啊。”

    說話的是弘農楊家之人楊忠,漢州楊家的支脈。漢州對於胡人一直是強勢的激進主義,楊家之人一直主張雷霆一擊掃清震州胡胬可惜總是被其它家族掣肘。

    楊忠小時候性格內向,總是受人欺負,一直以來多受斐清幫助,對於斐清也一直憧憬不已。今天聽聞噩耗,心情激蕩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悲憤脫口罵出。

    看著身邊或無奈或冷漠的世家眾人,想到當年斐清的音容笑貌,楊忠心中做了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

    不久之後,楊忠叛逃去投奔鮮卑宇文家,改名普六茹忠幫扶宇文家一同了北朝胡人。因為打仗凶猛毫不吝惜生命,因此hao稱那羅延(金剛不壞)。其子普六茹堅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斐訥之發泄一陣之後,強打起精神從人群中叫來一人“之軒快來,見過你兄長”說著,一個怯懦的孩童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孩童大概三歲多一點,在下人的扶持下來到斐訥之身旁

    “妙子,這是我的孩兒,斐矩,小名之軒。你們二人還要多多親近才好”斐訥之說完,轉過頭對斐矩說“之軒,這是你表哥魯妙子。是你姑姑斐清的孩子。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你們是最親近的兄弟,不要忘了。”

    魯妙子看著麵前這位未來的邪王,唇紅齒白,粉嫩白皙的一個小孩子。目光聰慧中帶著一絲絲怯懦。無法想象未來到底如何才會變成那個狂妄的精神病石之軒的。

    不過這一世,對於重視親情甚於生命的魯妙子而言,他發誓永遠不會讓眼前的表弟變成為了的樣子,哪怕是付出性命也不允許發生那樣的事情。

    小石之軒感受到魯妙子目光中的關愛和疼惜,展演一笑,從懷中掏出一支麥芽糖糖棒遞給魯妙子奶聲奶氣的說“哥,吃甜甜,好此”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也許在後世人眼中那是王右軍的時代,蘭亭集序蓋壓千古。但是,對於魯妙子和石之軒而言,那又是另一個美好的回憶。帶有點點麥芽糖香甜的回憶。

    眾人閑聊一陣,王右軍招呼大家沿著溪流找位置做好,開始做遊戲。王右軍吩咐一名侍從站在溪水的源頭,倒滿一杯酒置於木船中,順流而下。木船停在誰麵前,誰就要飲酒,同時賦詩一首。

    幾輪過後,眾人微醺,魏晉的文人風骨漸漸發作。一個個放浪形骸,東倒西歪好一派神魔亂舞的景象。

    小石之軒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好奇的看著平素端莊嚴苛的父親,扯開衣領,彈劍而歌,哭著念著姑姑斐清的名字。

    這時,酒杯停在了之前說話的楊忠的麵前。楊忠看著那些沉醉於放浪形骸中,還有假裝自己沉醉於放浪形骸中的世家子弟,想起往日圍在斐清麵前恨不得剖心挖肝的嘴臉。楊忠嘴角泛起冰冷的嘲笑“嗬嗬,世家…”

    ‘砰’楊忠仰頭一飲而盡杯中酒,用力將就被拍在桌子上大聲念起詩句“結草銜環意,何惜身後名。橫行負氣勇,一戰淨妖氛”說完轉身離開宴席。

    人群中,除了個別幾位世家之人目光複雜的看著楊忠,其餘大多數人用嘲諷的眼光看著楊忠離開。

    這時酒杯正好停在了石之軒和魯妙子的麵前。石之軒不知所以的看著眼前的酒杯,學者大人的樣子好奇的喝了一口,好辣…不過好喝。

    王羲之被石之軒可愛的樣子逗樂,笑著對魯妙子說“怎麽樣,我們的小斐矩把酒都喝了,你也作一首詩如何”

    魯妙子看著王羲之笑著說“王叔叔咱們打個賭如何”

    王羲之好奇的說“怎麽賭?”

    魯妙子說“如果我做出一首詩你就答應我一個條件”

    王羲之說“好啊,不過做不出來怎麽辦?”

    魯妙子說“王叔叔和我父乃刎頸之交,你說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王羲之大笑應允

    魯妙子低沉著聲音朗誦道“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眾人聽聞,默默無語。眼前浮現出魏昌城屍橫遍野,北朝百姓餓殍遍地的悲慘景象。王羲之沉默了片刻說“你贏了,沒想到咱們的魯妙子還是詩文天才呢”

    魯妙子剛想說出條件,看到身旁的石之軒猶豫了片刻說“王叔叔我讓你教我書法,讓之軒弟弟陪我一起學可以麽”

    王羲之的書法天下一絕,想要學習的人如過江之鯽,不過王羲之從不輕易教人書法,不是因為不想教,隻是懶得教而已,簡言之怕麻煩。畢竟除了書法,其他方麵王羲之的懶是聞名千古的,如果不是懶得迎接老丈人考察,又如何有東床快婿這段千古佳話呢。

    王羲之和魯大師相交莫逆,魯妙子又有賭約在先。王羲之想了想也就答應下來,不過再加一個石之軒就更麻煩了,畢竟看樣子石之軒就比魯妙子笨多了

    為了不太直白傷害石之軒的心靈。王羲之要求魯妙子必須親手寫一首詩,而且要能入他的眼才答應教石之軒。

    魯妙子聽了,壞笑著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哦”

    王羲之心中暗自感覺不妙,不過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魯妙子見狀,要來紙筆,筆走龍蛇在之上寫下一首詩“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筆法用的是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漆書筆法,這是魯妙子前世為了追尋武道而專門學習的。

    王羲之看罷,目光中充滿著負責的韻味“你這筆法筆劃方正,棱角分明,橫劃粗重而豎劃纖細,墨色烏黑光亮,猶如漆成,字體帶有金石鋒銳之氣。果然不愧是北朝歸來之人,詩文煞氣濃重,筆鋒都的殺氣更重。”

    看著笑嘻嘻接受評價的魯妙子,王羲之沒有把最後半句點評說出‘血腥味連墨汁都掩蓋不住,不是殺人如麻就是磨牙吮血之人’

    蘭亭之會後,震州多了一篇傳世絕唱《蘭亭集序》,王羲之多了兩個小徒弟,楊家少了一名嫡係成員,世界依舊還是那個世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