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餘波蕩漾
字數:7018 加入書籤
趙禎在中年男子走後,在書房中沉默了許久。房間角落裏,一個尖細的嗓音傳了出來。
“陛下,時辰不早了。今天是八王爺壽誕,您之前讓奴才提醒您按時赴宴的。現在陛下再不準備動身,時間就來不及了。”
說話的是一名年邁的老太監,常年養尊處優的生活令他看起來非常的年輕,明明這名老太監的年紀比趙禎的父親,宋真宗趙恒還稍長幾歲,是與趙恒從小一起長大的太監。
可是,在趙禎看來,這位看著他長大的老太監,看容貌反而像自己的晚輩,多過自己的長輩。帝王…嗬嗬。
“更衣吧。”
“喳”
站在銅鏡前,趙禎在周圍幾名年輕貌美侍女的服侍下進行更衣。一名名宮女杏眼桃花,嫵媚多動人,動作間扶風擺柳,帶著說不盡的風情。
宮女本身就是皇帝的所有物,任由皇帝予取予奪。宮女大多也抱有著效仿前賢,被官家天子寵幸,一步登天的夢想。所以,在服侍趙禎的時候,更加的嫵媚賣力。
趙禎是個好皇帝,可不代表他是聖人。更何況,孔老二說過‘食色性也’。但是,人到中年,心有餘力不足啊。
看著鏡子裏鬢角的白發,趙禎從沒有過如此的渴望。
“趙公公”
趙公公就是之前在趙禎書房裏的那名老太監。老太監本不姓趙,俗家名字早就忘記了。六歲進宮,十歲時被安排服侍宋真宗趙恒。一輩子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宋真宗為了表彰老太監的忠心,賜國姓趙,取名趙忠。
“奴才在”
趙忠找太監從角落中閃身來到趙禎麵前,由於趙禎是從小被趙公公照顧大的,兩人的關係名為主仆,更似親人。所以趙禎特別下旨,除非正式場合,其餘時間趙公公見到任何人都可以不用行跪禮。
“趙公公,今天來到書房的那個人,武功到底有多厲害?”
聽了趙禎的話,趙公公急忙跪倒在地,請罪道
“陛下息怒,奴才該死。是老奴無能,不能及早察覺到歹人行蹤,驚擾了聖駕。奴才罪該萬死”
趙禎聽了趙公公的話,搖了搖頭示意自己並不在意。揮揮手,趕走身旁服侍的宮女。平靜的看著趙公公等待他的下文。
趙公公沉吟片刻,謹慎的回應道
“陛下,老奴的武功雖然算不得當世絕頂,但是尋常高手想要潛入皇宮,確實癡心妄想。就連南朝丐幫的幫主九指神丐洪七公,當年偷偷潛入皇宮禦膳房都被老奴發現。
老奴雖然沒有和洪七公交過手,不過按照老奴的估計,以洪七公的武功想要和老奴分出勝負,也要在百十回合之後。
今天來人的武功之詭異,是老奴平生僅見的。而且,武功路數在當今武林中也並未有過相似的。以老奴看,應當是另辟蹊徑,自創武功。
不過,今天這個來人給老奴的感覺,老奴曾經在一個人的身上見過。”
“哦?不知趙公公你所說的是何人?”
“回稟陛下,老奴所說的人是先帝在位時的端明殿學士,少傅,勉仲公,黃裳。”
趙禎雖然對於今天來人的武功已經高看了一眼,但是沒想到趙公公對來人的評價如此之高。
黃裳是什麽人?那可是北宋皇室一張重要的底牌。
黃裳是北宋真宗時期的進士第一,字勉仲。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加封少傅。真宗五年,受命主持修訂道藏。
在修訂道藏期間,黃裳當時已然六十七歲。因害怕這部大道藏刻錯了字,皇帝發覺之後不免要受到責怪,所以就逐字逐句極為細心的校讀。不料想這麽讀得幾年下來{據皇宮資料記載,拋去資料收集,黃裳校對共花四年,每周需校對約二十七萬字},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學,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無師自通,修習內功外功,竟成為一位武功大宗師。
後來波斯明教傳人中原,北宋篤信佛道,以佛道兩家為尊。明教自然成為江湖上的邪魔外道。加之明教中人不尊天地君親師,隻敬異族神明,目無綱常。
於是真宗下令,派遣時年七十六歲的黃裳帶兵剿滅明教。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著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更是人人拚命,不似朝廷官兵那般貪生怕死,打了幾仗,一眾官兵接連吃了敗仗。
黃裳心下不忿,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法王、使者。哪知道他所殺的人中,有幾個是武林中名門大派的弟子,於是他們的師長親朋一古腦兒的出來,又約了別派的許多好手,來向他為難,罵他行事不按武林規矩。
吵到後來,一動上手,黃裳的武功古裏古怪,對方誰都沒見過,當場又給他打死了幾人,但他寡不敵眾,也受了傷,拚命逃走了。那些人氣不過,將他家裏的父母妻兒殺了個幹幹淨淨。
身負血海深仇的黃裳逃到了一處窮荒絕地,躲了起來。
將那數十名敵手的武功招數,一招一式全都記在心裏,苦苦思索如何才能po jie,他要想通po jie的方法,去殺了他們報仇。
在原本的曆史中,黃裳悟透武功花了幾十年,出來時敵人都已經差不多死光了,除了一名當年才十六七的小姑娘,也已經是五六十歲,命不久已的老太太。
但是宋洲的黃裳卻運氣很好的遇見了隱居深山的獨孤求敗。獨孤求敗非常欣賞黃裳的武功悟性。
在獨孤求敗的指點下,黃裳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將武功融會貫通,終於每一個敵人所使過的古怪陰毒招數,他都想通了po jie的法子。
他十分高興,料想這些敵人就算再一擁而上,他獨個兒也對付得了。於是出得山來,去報仇雪恨。
江湖上一番腥風血雨之後,黃裳終於大仇得報。經曆了大起大落的黃裳,漸漸有了出塵問道,追尋仙蹤的想法。
於是將生平所學整理成冊命名為《九陰真經》,並將九陰真經藏在一處隱秘之地。然後回轉北宋皇宮,趁夜麵見與已是暮年的真宗趙恒。經過一番徹夜長談之後,黃裳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黃裳雖然不知所蹤,但是江湖上不斷有傳言,有人在一些深山大澤的深處見過黃裳的蹤跡。
宋真宗趙恒在黃裳離去後不久駕崩,迷離之際留下一份印信交給趙禎,並告訴他這是保護北宋皇室的一張底牌,不到關鍵時刻,不要輕易動用。
真宗說這話是的堅定和自信,至今依舊在趙禎腦海中回蕩。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趙禎的心中,黃裳的地位非常的高。在他看來,宋洲除了兩宋的那位禁忌存在,不會有人是黃裳的對手。
現在猛然間聽聞趙公公竟然將黃裳與今日的來人相比,不由得心中驚訝萬分。
趙公公身為兩代帝王的親信,自然明白趙禎神情中的意思,急忙解釋道
“陛下不要誤會,在下將今日之人與勉仲公相比較,並不是說今日之人的武功達到了足以與勉仲公媲美的地步。
勉仲公武功當世罕見,自然不是隨便什麽都可以媲美的。
隻不過,今天之人的氣質和風骨有著成為下一個勉仲公的潛質。
陛下應當知道,老奴曾經有幸與勉仲公相處過一段時間。勉仲公的風度氣質,令老奴心慕不已。
說句玩笑話,老奴能有今日的武功成就,也隻是勉仲公當年為了試驗心中所想,隨手創出的武功招發的功勞。”
聽了趙公公的話,趙禎放下了懸著的心。武功達到黃裳這樣人的地步到底有多可怕,沒有人比趙家更了解的。
當年太祖手持虯龍棍一人破城的故事,可不僅僅是故事。更何況北少林原址出的劍痕,至今依舊告訴著世人,什麽叫武道通神。
如果今日來人的武功達到黃裳的境界,那麽趙禎就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計劃了。那樣的人物,絕對不是世間王朝所能控製的。
“哦,既然如此,那公公為什麽說今日之人與勉仲公極為相似呢?今日之人到底有何不凡,還望公公細細說來。”
趙公公仔細的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陛下應當知曉,世間一切離不開一個道字。武道,武道。有道方有武。沒有找到自己的道的人,是沒有資格成就宗師的。
而這世間的大多數人,往往是先練武功,由武及道。
可是有一種人,天生是為了武道而生的。如勉仲公,人到中年依舊手無縛雞之力。不過,雖然他們不懂武功,但是他們明白什麽是道。
他們領悟世間的道法,由道法化入武功之中。由道化武。這樣的人,武功初成就是宗師高手,底蘊深厚如勉仲公者,道成即踏入大宗師之境。並且未來的道路也再無阻礙。”
“所以說,今天來的人,也是由道化武之人?”
趙公公點了點頭,恭維道
“陛下聖明,今天所來之人以內息論,也不過是宗師而已。與老奴也就不相伯仲而已。但是今日之人的境界,卻讓他的武功可以發揮出遠超宗師的實力。所以才使得老奴一時不察,驚擾了陛下。
不過陛下放心,今日之人若真的心懷不軌的話,老奴絕對會即刻察覺。到時候即便豁上性命,也絕對會保證陛下萬無一失的。”
趙公公講解關於武功和境界區別的同時,順便也解釋了一下今日的失察的問題。
趙禎好笑的看了一眼盡力解釋著問題的趙公公,笑罵道
“你也是先皇時期的老人了,你覺得朕是那種不分是非的人麽?而且,今日之事隻是一個意外,朕也從來沒有怪過你。這皇宮之中,朕不相信任何人,也會相信你。
你也別說那麽多,你就告訴我一點,如果今日之人打算暴起發難,你有沒有把握控製住局麵。
不要說什麽虛的,實話實話。”
趙公公考慮了片刻,斬釘截鐵的回答道
“雖然老奴不敢保證一定能夠戰勝某些人,但是皇宮大內是咱們的主場,借助侍衛的幫助,老奴雖然不敢保證留下今日之人,卻不會讓他有任何造次的機會。”
“好的,朕知曉了。時候不早了,擺駕八王府。朕可不能讓朕的八皇叔等著朕。”
趙禎聽了趙公公的話,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八賢王今日壽誕,北宋神都所有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都匯聚一堂。八王爺,當今天子的親叔叔。先帝最親近的弟弟。手持打王金鐧,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朝中大臣沒人敢不給八賢王麵子。即便是權勢滔天的潘太師以及後宮的劉太後也敬畏這位賢王三分。今天八賢王壽誕,趙忠大臣全部親自到場慶賀。
眾人剛一落座,宋仁宗趙禎就來到了會場。趙禎與八賢王趙德芳兩個人客套了幾句話,送上準備好的壽禮,稍待了片刻就返回宮中。
本身天子在大臣府邸逗留的時間就是有講究的。太短了會讓人覺得君臣離心,太久了又會給外人錯誤的信hao,認為天子過分的寵愛臣下。所以,主宴開席,三杯酒過後離開是最合適的,這也是君王對下屬的一種保護。
趙禎離開之後,在場的氣氛活躍起來。鶯歌燕舞,觥籌交錯,好一番太平盛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月正當空,時辰也不早了,八賢王也有了幾分不勝酒力之象。諸位大臣識趣的三三兩兩結伴離開了宴會。
沒有人注意到的是,開封府府尹包拯,神侯府諸葛小花,天波楊府金刀楊老令公以及當朝太師潘仁美都留在了宴會中沒有離開。
當所有人都散去之後,八賢王一改之前宴會上表現出的酒醉迷離之色,神色一正,帶著幾位朝中重臣來到了後院的書房中。
眾人落座之後,半天沒有人說話。一個個端著茶杯,細細的品嚐著杯中的茶酒。
在座的所有人,包括行伍出身的楊繼業都是政壇上的老狐狸,一個個都等著別人先開口說話。等待了許久見無人說話,八賢王不得不先開口,畢竟在座的人中,隻有他最有資格說話。
而八賢王開口說的內容如果趙禎在此,必然震驚不已。
“你們覺得,陛下答應的可能有多少?”
沒想到,今日到來的虛竹竟然與八賢王還有朝中所有重臣都有關係。(WWW.101novel.com)